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勇智仁义洁,英雄沈有容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11)830

吴庆武

微信版第1378期

《仗剑录》是明朝民族英雄沈有容的纪实性自传稿,约成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末,时沈有容已经63岁,依然铠甲在身。《仗剑录》成稿后,在世上流传极少,“据说亡佚三百六十余年,一直为日本及中国台湾史界寻找而未果”[1],直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出版的《台湾研究集刊》(1986年第四期)刊登芜湖市委党校姚永森教授的《明季保台英雄沈有容及新发现的〈洪林沈氏宗谱〉》一文,《仗剑录》作为附录首次公布于世,引起学界轰动。姚永森于1986年7月1日在宣城县棋盘乡沈家边自然村(现宣城市宣州区洪林镇沈家边)发现 *** 的《洪林沈氏宗谱》,《仗剑录》亦全文载于谱卷中。

沈有容是明朝继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之后的万历年间抗倭名将,首位叠加了成功剿倭驱荷、保卫台海、 *** 三大璀璨历史光环的将军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个成功地从外国侵略者手中 *** 的将领”[2]。

沈有容(1557—1627),字士弘,号宁海,嘉靖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57年1月22日)生于明朝南直隶宁国府宣城县沈家边(现宣城市宣州区洪林镇七景村)。沈有容出身儒门大户、地方望族。爷爷沈宠(?—1571),嘉靖十六年举人,授获鹿知县,历任监察御史,官至广西布政司参议。沈宠身为御史时,耿直无私,锄奸惩恶惟恐不尽;父亲沈懋敬为太学生,官至蒲州同知;叔父沈懋学(1539—1582),万历五年(1577)状元。沈有容少时“走马击剑,好兵略”[3],22岁从戎报国,69岁高龄方退役还乡。天启四年(1624)“以年老乞骸骨归”[4],天启七年(1627)去世,“赠都督同知,赐祭葬”[5]。

台湾学者郑喜夫在《台湾先贤先烈专辑(第五辑)——沈有容传》中总结沈有容的一生有:恪守民族至上、国家之一的信念,文武并修,术德兼备,走正门,行大道,做实事,说真话,亲君子,远小人等五种风范,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军人”的表率。从《仗剑录》中,我们更是看到一位“有胆有识,仁义以为干”[6],“好名而不好利,畏义而不畏死”[7]的军人+英雄。他那“勇、智、仁、义、洁”的五德光芒,如金如玉。

“容少时好驰马试剑,遂误入武途。”《仗剑录》如此开篇,犹如一位主角走马击剑登台,器宇轩昂,却用一个“误”字把儒门望族的背景映照在浓烈、铿锵的幕布上。明宣德朝之后,全社会重文轻武风气蔓延。一个儒门官宦人家的子弟,偏偏少年时就爱武装甚于文笔,且至一生从戎,立下赫赫伟功,可谓是“异类”中的天花板。

勇 年轻时候的沈有容,“勇”是他身上最典型的标签。他少时好谈兵,以“大丈夫振臂取功名”[8]为自我激励,“有封狼居胥之想”[9]。万历五年(1577)沈有容22岁时首次入军营;万历八年(1580)25岁会试不第后再入军营,“投蓟辽总制鸣泉梁公,蒙录为旗牌,寻补昌平右骑营千总”[10]。

万历十二年(1584),八月初一日,长昂亲帅三千余骑夜半直奔刘家口,刘家口位于卢龙县境内,是一个重要隘口,“刘家口去京师,轻骑可一日至”[11]。这一年沈有容升为千总,驻地就在刘家口。“蓟辽军门、崌睐张公调容于蓟镇东路、南兵后部千总,防守燕台二路”[12]。朵颜长昂这次精心准备的夜半突袭,正好撞到沈有容的炮口剑锋上。沈有容当夜二更时分于关口城墙上闻得警报,此时身边仅有健卒、家丁29人。他们以一当百,居高临下,架起火炮、佛朗机,一顿猛射,“一出台而射死七十余”[13]。朵颜部的骑兵也不是吃素的,在炮击过后就开始还击,而沈有容无惧箭矢如雨,率部冲出战台,旋即身中二箭,29位健卒、家丁也都负了箭伤,但沈有容勇气盖天,不顾伤势,带领部下冲入敌阵,奋力拼死砍杀,与援兵一道击退朵颜部的进攻。这一仗不仅杀敌众多,缴获颇丰,更是斩杀了长昂视为左右手的阿木赤,又一次断掉朵颜三卫的野心。沈有容此战之勇,以首功得到了赏赐以及对兵部的推荐,在朝野间录得名声。相比之下,“主兵把总李养性及传烽守台官兵周养珠等十人皆枭首传示,又毙杖下者八人”[14]。

万历十三年(1585),沈有容被辽宁巡抚顾养谦看中,调到他麾下任火器教练。虽是教练,沈有容冲锋起来依然勇字当头。万历十四年(1586)在跟随李成梁参加可可毋林之战中,他同家丁一起冲杀在前,亲自斩敌4人;万历十七年(1589)随李成梁出兵攻打女真叶赫据守的北关,他乘马冲击南门,“所乘战马中箭死,再换马,皆为矢伤。容右腿亦中矢,步行不前,则为诸虏所钩”[15]。战斗中沈有容所乘战马被射死射伤,自己右腿也中箭,无法行走,被敌人兵器钩住,意欲拖进城去,先脱了他身上鲜丽的盔铠再杀他。在生死垂发之际,幸亏宁远副将祖成远统兵杀到,救了沈有容一命。脱险后的沈有容顾不得伤情,祭出强大火力,“带大将军炮二架,对城施放,一破其城角,二碎猛酋所居楼房而死其妻,诸酋遂出城跪降”[16]。叶赫部此后势力大减,终于没有实力再反叛明朝。此役,身为火器教练的沈有容又是立了破城头功。

《明史·沈有容传》突出记载了沈有容指挥东番大员(今台 *** 南安平)剿倭战斗之神勇。戚继光、俞大猷之后,浙闽的倭寇海患并没有销声匿迹,贩私、海盗和倭人交织一起继续为患,台海难有安宁,而福建水师也长期军备懈怠,将士多贪生畏死。万历二十五年(1597),已40开外的沈有容被福建巡抚金学曾人才引进到福州,任职海坛名色把总,以期能够扫除寇患倭贼,正是这一任命开启了沈有容海上建功的光辉生涯。

《仗剑录》有记,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沈有容一次“擒生倭十八名,斩首十二级”,一次“统舟师出海,直抵广界,五月十七日斩首三十二级”。万历三十年(1602),又“有贼舟七只,横行闽粤两浙间。沿海将士不闻以一矢相加遗。至九月初二日,贼由浙回万安所,攻城焚船,掠草屿耕种之民,泊西寨十日。容整船崇武以俟。贼闻知,由乌邱出彭湖,复往东番”[17]。“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18]。

那七只贼船在浙闽粤沿海横行掠夺,最后到达东番,在大员据地剽掠,沿海地区渔民和台湾先住民深受其害。福建巡抚朱运昌密令沈有容荡除这伙贼寇。沈有容早就准备痛击这些掠贼的,秘密布置妥当后,在腊月十一日统战船二十一艘(《仗剑录》记二十四艘)悄悄出发。哪知航行到澎湖附近时突然遇上飓风,惊涛骇浪一夜一日。船上兵士都以为要葬身鱼腹,“倘少失手,人船皆溺”[19],唯有沈有容指挥若定,瞅准时机,冒险将船停泊在航道险峻、船不得并行的丁屿门峡中,并在这里避风等了三天,最后重新集结了十四艘战船。沈有容“度贼七艘,我舟倍之”[20],凭着英雄气概和训练有素,打胜仗还是有把握的,于是又整队出发,经过一日夜的航行,终与贼船相遇,并发起突然袭击。“将军率诸将士殊死战,无不一当百;贼大败,尽出辎重投之于海令我军拾,而姑少缓师。我军无一人取其秋毫,战益力,斩馘火攻,须臾而尽”[21]。“斩级十五,而投水焚溺无算,救回漳泉渔民三百余人”[22]。“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23]。东番大捷换来了台海十年的安宁。

智 所谓艺高人胆大。沈有容不仅作战本领高强,军事斗争也是智慧加身。从澎湖劝退红毛番韦麻郎、东沙计擒真倭桃烟门等功绩中,都能体会到他善谋擅智的一面。

在澎湖天后宫祭坛下,立着一块“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的碑刻,被称为“台湾之一古碑”。极简的十一个字,链接的却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智斗故事。

万历三十年(1602),荷兰成立“联合东印度公司”,该公司派遣韦麻郎率领带着先进军事装备的舰队向东方航行。几经周折,韦麻郎相中了澎湖,目的就是效仿葡萄牙,以武力相挟,把澎湖变成他的“澳门”,成为荷兰独家的贸易货仓和中转港,乃至殖民地。万历三十二年(1604)七月十二日,韦麻郎带领两艘巨舰和两艘中船(《明史》记载共三艘船)抵达澎湖,此时守澎湖岛的明朝游兵已经按制撤回大陆修整,韦麻郎便安然登陆澎湖,在此“伐木筑舍,为久居计”[24],甚至一度猖狂到毁掉明军驻地的军门。韦麻郎向福建官府要求通商,又贿赂了税监高寀作为内应。此时福建官员主流上并不排斥市舶贸易,但认为红毛番占据澎湖作为根据地来通商会瓦解海防,纵乱走私,损害税收,是“利一而害百,宜驱之,不则剿之便”[25]。说白了就是做生意可以,占地盘不行,要赶他走,不走就动武。赶走这伙红毛番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自然又落到沈有容的身上。

沈有容对这伙红毛番的狼子野心自然也是透视得清清楚楚,贸易求市的背后就是要占地盘,搞永居,图谋中国国土。作为军人守土有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但是如何将这伙红毛番赶走呢?李光缙《却西番记》记录了沈有容领受任务后的各种考量,“彼来求市,非为寇也,奈何剿之?剿而得胜,徒杀无罪,不足明中国广大。不胜,则轻罢百姓力,贻朝廷羞。不如谕之。”由是可知,沈有容决定尝试用外交方式去劝退他们,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他们自己离开。沈有容此时是非常理性的,因为事实上当时的福建水师战船数量虽多,却多是商船和渔船改造的,船上火器并不先进,士兵的战斗精神和战斗力也远不如戚继光、俞大猷时代,而韦麻郎所率的荷兰舰队却是一只由战舰和商船组成的混合舰队,四艘之中的两艘巨舰“舟长二十余丈、高数丈,双底。木厚二尺有咫,外鋈金锢之。四桅,桅三接……左右两樯列铳,铳大十数围,皆铜铸;中具铁弹丸,重数十斤,船遇之立粉”[26]。

谋略既定,客串外交官、救火队长的沈有容依然一身是胆,带着一个熟悉韦麻郎的名叫林玉的中间人,驾着渔船就奔去韦麻郎的座舰。“容请贷林玉,欲用为内间,遂与至彭湖。容先驾渔艇……直抵麻郎船”[27]。面对咄咄逼人的韦麻郎及其随从,沈有容“声韵雄朗,意气磊落”[28],郑重告知韦麻郎四点:之一,天朝中国有着严格的官僚体制,纲纪相承。互市这件事大可通天,地方官宦谁敢私自做主?第二,我大天朝不缺钱。你韦麻郎不了解中国,听信奸民诱惑,以为贿赂了几个掮客和贪官就能搞定互市,大错特错。互市搞不成,给贪官的好处费是退不回来的。第三,因为你们以商人名义来求互市,所以已经给了你们优待。别仗着你们船坚炮利,要是胆敢动武,单打独斗我们是敌不过你们,但是我们船多得不计其数,可以用几千艘船封锁港口,把你们困死在港口里,你们能飞出去吗?第四,你们也打听一下我沈某的威名,当年被我在海上截杀的倭寇都染红了海水。我好言相劝,尔等不要步他们的后尘,尽早退去。如若固执不去,我俩就别再见面了,日后你再后悔也来不及了。韦麻郎思考了几天,审时度势,给自己找了个台阶,认为以目前的条件去大泥(今泰国南部北大年港、宋卡附近一带)采购中国货是最适合的,于是舰队开拔去了大泥。临行前,韦麻郎赠送一些铜铳和弹药、土特产等给沈有容,又请画师为沈有容画像,以示敬仰。沈有容只收下铜铳和弹药。“行时,馈容方物,收其鸟铳并火铁弹,而却其余。即图容像以去”[29]。

沈有容不耗一兵一卒,用外交手段劝退披着商人外衣的韦麻郎,避免了澎湖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厄运,维护了领土 *** ,此功前无古人。虽然因为明朝日后更加衰落,在福建官府的默许下,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侵略者还是占领了台湾,实施殖民统治,直到1662年,郑成功武力赶走他们。所以,沈有容驱赶荷兰殖民者的历史功绩比郑成功早了58年。巧合的是,也就在1624年,已经69岁的沈有容最后一次解甲归田,回到沈家边。

沈有容东沙擒倭一役,影响更加深远。

16世纪末,日本幕府就开始觊觎琉球和台湾,并且作为一种长期战略。万历四十四年(1616)三月,日本长崎代官村山等安以贸易为名组织了一只战船、商船混合舰队从长崎出发直奔台湾,该舰队在途经琉球时遭遇风暴被冲散,其中一只船到达台湾某湾口,侵略者登岸后被土著人袭击,最后全部切腹自杀。另有两艘船在明石道友的带领下窜行到福建海面,洗劫卫所,烧杀抢掠,为害百姓,福建官府竟然一时了无良策。前首辅叶向高向福建官府推荐沈有容,而沈有容已经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辞官,“脱甲归农,徜徉泉石间”[30]。“巡抚黄承玄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31],任命为水标参将,此时沈有容已经六十多岁。万历四十五年(1617)三月,明石道友又奉上司村山等安之命,化身贸易信使,以送归被俘的明军侦探董伯起为名,联络福建官府要求恢复通商,黄承玄命沈有容出面对接。几番对接后,明石道友深为沈有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愿意受抚。

此后不久,村山等安派遣桃烟门率领舰船前来浙闽海面寻找失联的其他舰船。这只舰队在沿海凶残无比,往来劫掠,在驶进东沙白尖澳(现属于马祖列岛)时,船只触礁搁浅,便在东沙搭起寮楼,欲借机夺船。黄承玄又将剿倭任务交给沈有容。沈有容豪勇再现,一面命大炮强攻,三面围困,并打沉前来救援的三只倭船,一面派翻译前去传话招抚,并告知明石道友也已经受抚,且带去明石道友的手书。桃烟门见突围无望,明石道友也早被沈有容劝降,便率部投降。此役沈有容生擒真倭69人,而明军未伤一卒,是明代东南沿海抗倭史上生擒真倭最多的一次,在保卫台海利益上再立经世之功。此役最深远的影响是严重打击了日本幕府想染指、侵占台湾的信心,其图谋台湾的野心也搁置了250余年。

仁 《庄子·天地》有曰“爱人利物之谓仁”。沈有容身为战将,战场上不惜己命,却时时“爱人利物”,仁道之心昭天明世。《仗剑录》中的一处自比强于“平生辛苦战功十倍”的大段记载,即是更好的佐证。

万历三十九年(1611),沈有容仍“以游击职衔任温处参将”[32],守护浙江温州、处州(今丽水)沿海一方的平安。这年夏天一个夜晚,沈有容手下观哨的兵士发现三只船随风进入凤凰洋,认为是倭寇入侵,次日早上沈有容率水师准备迎战,讯问之下才发现是安南(今越南)商人裴光袍等人的商船,遭遇风暴飘流至此,并非倭寇海盗。当时海防的惯例是“边海有夷舶飘至者,多掩杀报功”[33],这次军士们当然也不想例外,但沈有容当即制止,下令谁敢截杀就拿命抵偿。一个军官甚至跪下来求沈有容将这129人当做倭寇杀了,充报军功领赏,沈有容当即怒斥:“骆人即吾人也,尔曹不畏道家之言乎!”[34]。沈有容遂将此事上报,浙江巡抚、巡按也拿不定主意,便转报朝廷,一直到次年3月得到回复,要他们“递至两广,广西总督军门发还本国安插处置,以示天朝柔远之化”[35]。在裴光袍商队一群人等候朝廷发落的这9个多月中,沈有容供吃供喝,“冬给棉衣御冷,遇病拨医调治,以保生命”[36]。发还之际,沈有容又特派了三艘兵船护送他们到广东,交给广西巡抚送回安南。“此一役也,容虽不见功,然心自慊,以为愈于平生辛苦战功十倍”[37]。历经血雨腥风的将军,不为名利和势力所裹挟,将仁、慈、善、德的道德标准践行于尊重和守卫平凡的生命事件中,实属可歌可敬!

《明史·沈有容传》记载着沈有容另外一件大仁大德之功。“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舟往,获济者数万人”[38]。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称汗立金国,辽东遂战乱四起。万历四十八年(1620)四月,沈有容调任登莱副总兵驻防登州,次年即天启元年(1621)山东巡抚赵彦也推荐“以副总兵沈有容升署都督佥事,充总兵驻登州”[39]。天启二年(1622),广宁失陷,辽东民众纷纷逃入沿海岛屿,日夜期盼着朝廷的登莱水师前去救援,登莱巡抚陶朗先却无视生命,惧怕担责,以“杀”令严禁前去解救。身为登莱总兵的沈有容,再次祭出生命至上的仁爱天旗,全然不顾陶朗先的禁令,立即派出数十艘船急去营救,由此获得救济的辽东百姓有数万之众。此事获益人数,远大于释放裴光袍商队人数。

义 沈有容青少年时候便驰马试剑,热衷于武途,有义胆报国之心,“把剑专从飞将后,壮心直欲扫妖凶”[40]是他价值观的最真实写照。身为叱咤武将,沈有容骨子里充盈着豪侠之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沈有容身上最恒久的义就是对国家、民族、百姓利益之义。其叔父沈懋学,就曾夸过沈有容是其沈家的千里驹。而沈懋学正是沈有容的精神偶像,他年少时不仅善文,也“少善骑射,又能于马上舞丈八矟”[41],曾带着沈有容一起走马边塞,“从大将军往来射猎”[42]。

沈有容戎马一生中,从长城北疆战到台湾沿海,又从福建沿海岸线一路北上戍守到渤海湾,时间跨度达47年。万历七年(1579)沈有容中武举,为应天武试第四名,后北上蓟辽投军,在蓟辽时,初始录为旗牌,寻补昌平右骑营千总,后升至都司佥书。后“一至浙,三至闽”[43],辗转统兵于福建(福州海坛、连江定海湾,漳州龙江浯屿,厦门中左、石湖),浙江(杭州、舟山、温州),山东(登州、莱芜)等海防边防前线,屡立奇功,“固保地方,建创营宇,计扼要害,前后斩倭、抚倭、诱倭及退红夷、生交夷、降剧盗,不为无事矣”[44]。从把总起,逐步擢升为都司佥书、游击、参将、副总兵、都督佥事、总兵。

在为国之义的道路上,他始终初心不折,义无反顾。戎马47年间他先后有三次皆因不愿意同流合污而受到排挤,屡屡倍感心累,便或“告病归田”,或“遂拂衣归”[45]。但是每每在需要他为国家出力的时候,他都能明大义,舍怨隙,重披战袍,再立新功。万历二十一年(1593),沈有容因讥笑直接上司经略宋应昌搞信神弄鬼的套术而被排挤,告病归田,回到沈家边。“因经略溺馆术士张元阳,谓能驱使神兵,容窃笑之,以此失宋意,听容告病归田。癸巳,八月抵子舍,得见二亲,躬耕而庄,朝夕菽水,承欢者三年”[46]。万历二十五年(1597),当福建巡抚金学曾发出招才邀请,意欲实施针对日本的“捣巢之策”时,沈有容便欣然接受聘请,来到福州戍守海防。正因为有金学曾的赏识和重用,才有了沈有容后来的东番剿倭、收复澎湖等历史功绩。

沈有容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调浙江任参将。万历三十六年(1608),“戊申七月初一日闻老母变,即日弃官归,亦未候三院批详”[47]。沈有容闻母身故,悲痛欲绝,没等向浙江的三院履行完批准手续便于当日弃官回老家奔丧,计划在老家守孝三年。按规制,沈有容弃官而归必受参究,但浙江的三院一来认可沈有容的标显战功和海防经验,二迫于“是时倭夷海贼交肆”[48]的防守窘境,坚持要沈有容补缺游击职,早早履任。沈有容多次推辞不成后,不得已仅丁忧了十个月便到任带兵驻守昌国(现舟山一带),“履任四年余,温海晏然”[49]。而同期的“宁绍台温皆大失事。宁温二参将奉旨降级、提问,容以堵截功得首叙”[50]。

沈有容的大义之处,还表现在心系地方百姓民生上。身为将领,在任浯屿钦依把总期间,沈有容曾为民 *** ,上书税监高寀,指出加征船税是在断百姓活路,会造成逼良为贼,加剧海防困境,高寀无奈之下停止了征收广东浙江沿海运粮船的税费。沈有容在任浯屿钦依把总期间负责徙建水寨,所需物资、费用也都来自他历年捕寇逐虏缴获的战利品积累,一不费公帑一钱,二没有把丝毫负担转嫁到当地百姓身上。不仅如此,他还“时时戒士卒不得取民间一笠,摘一蔬”[51],又组织士卒在水寨附近的石湖沿海修了一段石筑长堤,用来保护民众的耕地免受沙浪淘风侵袭,百姓便称此堤为“沈公堤”。

沈有容为人的侠气同样是可圈可点。万历十四年(1586)沈有容在可可毋林一战中,“亲斩首四级,家丁斩首十四级”[52]。《仗剑录》里记载有沈有容做的两件事,侠气顿显,一是主动分功,“除自报功外,余皆分与同事”;二是仗义疏财,“容得赏赍过厚,遂装金入长安,酬赠故人,与穷交同饮高阳市上”[53]。沈有容在任山东海防总兵时,出于对抗倭前辈戚继光的崇拜敬仰,在戚家家道落败的时候,还慷慨出资刻印《戚少保年谱耆编》。

明末“五子之一”的屠隆,在《平东番记》里这样描述沈有容:“将军为人以忠义报国自许,轻财重义,急有朋于难,不轻为然诺……士卒未食不先食,未衣不先衣;粮饷不至,士有饥色,则出家赀先给焉。……又加以沈毅多谋,料敌出奇无穷,呜呼!良将哉!良将哉!”

洁 身为军人、将领、民族英雄的沈有容不仅是“杰”,还很“洁”。他的这种“洁”,一表现在始终以刚直正道维系报国初心,二表现在不恋财、不贪财的廉洁之道。

沈有容为之着力奉献的大明王朝,在气数上看已是在加速衰落、颓势毕现。朝纲不振、官宦庸怠、腐败蚀体的乱象日盛,外强觊觎下的国防力量也是“承平日久,人不谈兵,将乏援桴之志,士有老母之怯,相与玩愒岁月耳”[54]。沈有容则“出古北口十余年,镇闽浙二十余年,进移渤澥四年。飓风摧兵,鲸波拔天,积衽兵革,心力衰竭”[55],他就像一颗耀眼的金子,循着酬壮志而报国恩的初心,放在哪里都要闪闪发光而全然不受污浊,“而将军用之北则北效,用之南则南效,非所谓通才也与哉!”[56]

李光缙非常崇拜沈有容,在《却西番记》中称其身为儒门大家之后,“起行间沈毅过人,才气无双,将门有种,非然哉?非然哉?”《却西番记》写在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之后,其时沈有容年约45岁,军职也只是浯屿把总,勉强属于中级军官。不仅位不配功,甚至有点“寒碜”。以至于李光缙忍不住发出一问,“而至今守偏裨,不一当上将印者,何也?”对此,《仗剑录》在最后也给出了解释,“平生不持一文至司马门,亦得积累微效,为当世名公所知。”不仅如此,沈有容历战无数,“每破贼,所获辎重,悉以分犒士卒,无一入私囊者”[57]。唯士卒不唯官长,沈有容无疑是军营中的“硬杠把子”!

另有一事。受福建巡抚金学曾再三之请,沈有容到了福州任职海坛名色把总。巡抚授命他扮成商人前去日本,探察丰臣秀吉的消息。巡抚从府库中拨出一千两白银做活动经费,又要他带一个叫刘思的商人结伴同行。沈有容将钱财全部交给刘思打理,自己不取分毫。因正准备动身之际,传来丰成秀吉已死的消息,巡抚便取消了此任务,并命索回公款。可那刘思已经将公款大部分挥霍,便落了个抄家的下场。因沈有容未染指私用分毫钱财,金巡抚对他是更加器重。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论功绩,沈有容毫无疑义的是民族英雄;论人品,沈有容拥有值得世人尊敬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姚永森先生在1986年发表的《论沈有容的历史地位》[58]一文中总结到:中国历史上从外国侵略者手中夺回宝岛,捍卫台湾 *** ,沈有容为之一例,其功于民族、国家,殊非浅鲜;沈有容成功镇守闽海,维系住大陆与台湾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大陆人民移居台湾、开发台湾、融合高山族的进程;沈有容军事斗争的胜利,对台湾作为祖国领土地位的加强,颇多裨益。姚永森先生认为,沈有容乃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个成功从外国侵略者手中 *** 的将领,应作为爱国主义者彪炳史册,列入中华民族英雄之谱。当下,宣城市委市 *** 正大力推进宣文化传承发展,沈有容作为宣城本籍的民族英雄,其身上独特的历史元素和人格正气,理应得到大力的弘扬,成为宣文化的一面旌旗。

注释:

[1]姚永森:《明季保台沈有容及新发现的〈洪林沈氏宗谱〉》《台湾研究集刊》1986年第4期。

[2]连横:《台湾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4][5]《明史》卷二百七十,列传之一百五十八。

[6]沈有容辑《闽海赠言》卷之一,何乔远:《石湖浯屿水寨题名碑》。

[7]沈有容辑《闽海赠言》卷之二,陈第:《舟师客问》。

[8]沈有容辑《闽海赠言》卷之三,黄凤翔:《送都阃浙江序》。

[9]沈有容辑《闽海赠言》卷之一,陈省:《海坛去思碑》。

[10]沈有容:《仗剑录》。

[11]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十三。

[12][13][14][15][16][17]沈有容:《仗剑录》。

[18]《明史》卷二百七十,列传之一百五十八。

[19][20][22]沈有容:《仗剑录》。

[21]沈有容辑《闽海赠言》,卷之二,屠隆:《平东番记》。

[23]《明史》卷二百七十,列传之一百五十八。

[24]《明史》卷三百二十五。

[25][26]沈有容辑《闽海赠言》,卷之二,李光缙:《却西番记》。

[27]沈有容:《仗剑录》。

[28]沈有容辑《闽海赠言》,卷之一,黄凤翔:《靖海碑》。

[29][30][37]沈有容:《仗剑录》。

[31]《明史》卷三百二十五。

[32]《神宗实录》卷四百六十二。

[33]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十六。

[34]沈有容辑《闽海赠言》,卷之三,熊明遇:《定海新署落成序》。

[35]《神宗实录》卷四百八十九。

[36]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十六。

[38]《明史》卷二百七十,列传之一百五十八。

[39]《熹宗实录》卷十。

[40]沈有容诗。

[41]王世贞:《翰林院修撰承务郎沈君典先生墓表》。

[42]屠隆:《沈太史传》。

[43][44][45][46][47][48][49][50]沈有容:《仗剑录》。

[51]沈有容辑《闽海赠言》,卷之一,黄国鼎:《石湖爱民碑》。

[52]沈有容:《仗剑录》。

[53]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食其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54]沈有容辑《闽海赠言》卷之二,陈第:《舟师客问》。

[55]沈有容:《寿季父林樵寿七十叙》。

[56]沈有容辑《闽海赠言》,卷之三,黄凤翔:《送都阃浙江序》。

[57]沈有容辑《闽海赠言》,卷之二,屠隆:《平东番记》。

[58]《学术界》,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1987年第2期。

(作者单位: *** 宣城市宣州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8/519885.html

“勇智仁义洁,英雄沈有容” 的相关文章

司马模:西晋宗室、将领,他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司马模:西晋宗室、将领,他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司马模(?~311年),字元表,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第四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弟,晋朝宗室。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模年少好学,甚有名望。初封平昌公,历任冗从仆射、太子庶子、员外散骑常侍。永兴元年(304年),时...

文鸯:魏末晋初时期名将,被诬告谋反,夷灭三族

文鸯:魏末晋初时期名将,被诬告谋反,夷灭三族

文俶(238~291年),字次骞,小名阿鸯, 世称文鸯,沛国谯郡人。魏末晋初时期名将,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骁勇善战,依附大将军曹爽,效忠于王室。大将军司马师废黜皇帝曹芳后,参加毌丘俭淮南起兵。兵败之后投奔吴国。后跟随文钦率军支援诸葛诞...

秦始皇穿的龙袍是黑色的 后世皇帝为何没有人敢穿

秦始皇穿的龙袍是黑色的 后世皇帝为何没有人敢穿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穿的黑色龙袍,为什么后世皇帝不沿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秦始皇嬴政,身上的话题总是讲不尽!他扫灭六国建立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筑长城,有人说他是暴君,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是非功过自留待后世评说!秦始皇剧照相信大家看过的影...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李存贤是五代十国的后唐名将,为十三太保之十太保,为李克用家族效力四十多年,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李存贤是如何为后唐竭忠尽智的呢一,投靠黄巢王贤为河南道许州人,少时赶上黄巢之乱,因此在黄巢军路过许州时前往投...

楚汉之战项羽比刘邦胜率要高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获胜

楚汉之战项羽比刘邦胜率要高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获胜

项羽才是胜率比较高的一方,为什么刘邦获得了胜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项羽是大家公认的英雄,刘邦却是大家公认的无赖,甚至刘邦的王位都是靠自己的无赖获得的。但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甚至还有些片面。刘邦不仅仅是一个无赖,他在政治及军事方面的管理才能是十...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210年或219年),字伯阳,吴郡富春人,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贲父母早死,弟弟孙辅还是婴孩,孙贲独力养育孙辅。孙贲初时为郡督邮守长,孙坚于长沙起兵,孙贲弃官跟随孙坚。孙坚后战死,孙贲统领孙坚部众...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已掌握大权,为何还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整个中国社会都处在了一种相当的混乱当中,汉王朝已经无法稳定的维持自己的统治,而权力的真空肯定要有其他人去争取,这也就导致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百年斗争。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