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山英雄连”战旗——誓与阵地共存亡
“中元山英雄连”战旗。
1951年1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到第四次战役,美军已摸索出我军机动性强的作战特点,决定以重型装备狂轰滥炸的“磁性战术”组织新一轮反攻。2月底,为牵制敌人,同时为后续部队做好三八线的部署和战役集结争取时间,志愿军第42军第126师第378团2营5连奉命坚守海拔800米的战略要地——中元山。
接受任务后,连党支部立即进行战前动员。全体指战员斗志昂扬,纷纷写下杀敌立功决心书,坚决表示“人在阵地在,誓死坚守中元山”。当时,连队组织了一支“打坦克突击队”。明知这支队伍“十有九不回”,官兵还是踊跃报名。
为争夺这一战略要地,敌军调动美军骑兵第1师和南朝鲜军第6师部分兵力。2月23日清晨,战役正式打响。敌军来势汹汹,一开始就以3个炮兵群、4架飞机、5辆坦克疯狂地向中元山轰炸了10余分钟,把不到200米宽的中元山阵地炸得硝烟弥漫、尘土飞扬。整整一白天,敌军连续发起5次冲击,均被5连击退。黄昏时分,山脚下的敌军发起第6次进攻。这一次,敌军集中20余门火炮、7辆坦克、8架飞机,轮番向中元山阵地猛烈轰击。在敌我火力悬殊的情况下,轻机 *** 纪成洲沉着应战,带领2名弹药手打退敌军成营建制的3次冲击。不料,一发炮弹击中掩体,纪成洲壮烈牺牲。已经被炸得血肉模糊的他,手指仍紧紧扣着扳机,保持着射击的姿势。战士们高喊“为纪成洲同志报仇”的口号,射出一串串仇恨的子弹,将敌人打退。
经过10余天的紧张战斗,连队大部分工事被毁,弹药接应十分困难。为完成坚守阵地的任务,5连官兵忍受着饥饿寒冷,一边抢修工事,一边迎击敌人,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中元山阵地上。
3月10日,5连守备中元山16个昼夜的最后一天,天刚擦亮,敌军又派出飞机进行新一轮炮火攻击,5连官兵伤亡较重。敌军趁机再次集结兵力,向中元山前沿阵地发起冲击。此时,守卫在右侧前沿的6班,仅剩班长娄殿贵和另外一名战士。娄殿贵在头部和腹部中弹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不下火线,把身边的手榴弹全部投向敌人,为战斗的胜利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娄殿贵牺牲后,卫生员康汉亭放下药箱,拿起伤员的枪,带领仅剩的几名战友与敌军战斗,直到团预备队赶来增援。就这样,康汉亭和战友一起坚守了几个小时,最终将连队的战旗插在鲜血浸透的中元山。
5连全体指战员在中元山阻击战中,连续作战16个昼夜,打退敌人30余次冲锋,毙伤美军112名、南朝鲜军378名,以全连56名官兵53人牺牲的代价,粉碎了敌人企图攻下龙头山、进犯洪川正面继而北犯的阴谋,为掩护后续部队到达进行反击准备争取了时间,光荣地完成中元山守备任务。1951年5月,志愿军第42军授予5连“中元山英雄连”荣誉称号,1排和2排分别被授予“纪成洲战斗英雄排”和“娄殿贵战斗英雄排”荣誉称号。
文物链接
是卫生员,更是战斗员
在陆军某海防旅中元山英雄连史馆里,珍藏着一份1951年6月2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泛黄的报纸上,一组题为《康汉亭同志光荣入党》的图文报道,记录了“中元山英雄连”卫生员康汉亭的英雄事迹。
中元山战斗打响后,身为卫生员的康汉亭主动要求到阵地的最前沿去抢救伤员,冒着敌人的炮火先后抢救了20余名轻重伤员。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之下,5连仅剩4名战斗员。康汉亭放下药箱,端起牺牲战友的枪,主动担任前沿阵地指挥员,怀着“伤员重要,阵地更重要,阵地在伤员才安全”的信念,英勇阻击敌人。在这一刻,他既是卫生员,又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战后,为表彰康汉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志愿军授予他“英雄卫生员”称号,并批准他为中国 *** 正式党员。
康汉亭的英雄事迹,是5连与阵地共存亡英雄壮举的浓缩与写照。包括连长、副连长、各排排长在内的很多官兵,都在血战中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而革命先辈在那场战斗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赤胆忠魂、敢打必胜、攻坚克难、视死如归”的中元山精神,历史永远不会忘记,正如这一张承载着历史印记的泛黄报纸,见证着人民军队的今非昔比,也激励着一代代连队官兵在强军新征程中奋勇前进。
(陈振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