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孙思邈活了141岁,你若能看懂他的奇怪理论,也能获益匪浅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9-08)520

前言

孙思邈生于南北朝的混乱年代,父母双亡,他随母家长辈生活。7岁时,天资聪颖的孙思邈已经能够背诵千字文章,展露出惊人的记忆力。然而聪明的同时,他又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总要请医生上门看病,家境由盛转衰。

【多病缠身的小医圣】

多次目睹医生治病的孙思邈,对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记得之一次生病时,家里请来的老医生细心地为他诊断,然后熬制中药汤让他喝下,没过几天病就好了。这给了孙思邈很大的震撼,原来医生是这样神奇,可以让人从病痛中解脱出来。

从那时起,孙思邈就开始观察那位医生的诊断 *** 、用药原则等,还把自己生病时的种种感受也记录下来。他决心要学医,不仅为了治病救人,也是为了治愈自己浑多病。

然而,家境日益窘迫的情况下,孙思邈能接触到的医书并不多。他十分珍惜母家收藏的一本薄薄的医书,几乎背诵了所有的内容。每逢有空,他还喜欢去集市听药贩们讲述药材知识,尽管收获有限,但孙思邈仍然乐此不疲。

在母家族人的悉心照料下,孙思邈渐渐长大成人。18岁时,他已经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的感冒发烧病症,深得乡邻的称赞。这些年孙思邈靠着自己这点有限的医药知识,加上聪明的头脑和勤奋好学的性格,才走出了那些艰难的病痛年华。

【神童药王的诞生】

20出头时,“圣童”的美誉随着他的医术在乡间传开,人们都争相请他诊症。当时正值战乱频仍的南北朝末期,民不聊生。能医术高强的孙思邈,受到了乡邻的景仰和依赖。

然而,朝局动荡,战乱频仍,孙思邈看清了世道的艰难,也看到了当医生的人生意义。杨坚两次邀他入朝为官,都被他谢绝了。孙思邈认为,仕途虽然荣华富贵,但要经年累月才能稍有作为,而当下民不聊生,需要医者救治,这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于是,30岁那年,孙思邈决定离开家乡,隐居到太白山,专心医道,不问世事。这一决定 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让他最终走向了医圣的道路。

【隐居深山 求医问道】

在太白山的十几年间,孙思邈过着采药、钻研、救治病人的生活。山中草药丰富,让他得以认识更多的药材。每逢遇到不曾见过的药物,孙思邈都会反复咀嚼、闻其气味,然后查阅药书中的记载,直至弄清它的功效为止。

他还精通《黄帝内经》等医典,又广泛收集各种民间药方。有一次,孙思邈路过一个山村,听村民说能治伤寒的秘方,便耐心地记录下秘方的组合与制法。在医病救人的过程中,他也获得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这些年的心血汇聚成他一生的杰作——《千金方》。《千金方》收录了大量临床实用的方剂,是我国历史上之一部系统的临床医学专著,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它也成就了孙思邈在医学史上的地位,使他名扬千古。

【养生秘诀:立足今生,瞻望长生】

然而,孙思邈并不满足于医术上的成就。在编撰医典的过程中,他更加认识到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于是,他将自己多年的养生心得,总结为“养性”的理论,写进了《千金方》,与世人分享。

60多岁时,孙思邈应唐太宗之召入宫。当时的他,虽已高龄,但仍神清气爽、朝气蓬勃,丝毫不见衰老模样,让在场的众人叹为观止。这都得益于他早年形成的养生习惯。

孙思邈一生坚持自己的养生之道,最终高寿141岁。那么,他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

【养性为先的长生哲学】

孙思邈认为,养生的重点不在食补药济,而在“养性”。他说,“性本善”,只要保持高尚的情操与善良的心,内外之病自然不生,祸乱也无由发生。这就是他养生的宗旨。

在养性八法中,孙思邈提出之一要务是调理心性,做到豁达开朗、淡泊名利,这样精神上就能达到平和,身体自然健康。其次,他还提出了居处调理、 *** 、饮食调理等具体的养生 *** 。

这种养生思想可谓“预防胜于治疗”。当时的人们更看重食补药济,而忽视了心性的调理。孙思邈则独辟蹊径,提出要从内在做起,用道德情操熏陶心灵,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长寿的目的。

正如他用“灯用小炷”的比喻一样,给自己适当减负,就能延长生命的寿命。抱着一颗平和善良的心,面对世事,内心便有了支持,也就不那么容易生病。

【千古长寿 养性之道】

孙思邈一生淡泊功名,专心医道,又能保持开朗向上的心态,克服身体的弱点,才让他最终长寿141岁,成为千古传奇。他的养生思想至今仍启发着我们。

积极面对生活,保持一颗善良赤子之心,与世无争,豁达看待身边的一切,这样的心境才是健康长寿的根本。孙思邈的“养性”之说,值得每一个追求长寿的人细细体悟。

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许多人都在外在追求,想通过服用各种补品来达到养生的目的。其实,这些外在手段都只是幌子,如果内心依旧躁动不安,养生效果会大打折扣。

要做到真正的养生,就要从调整自己的心性做起,用一颗平和善良的心去面对世事,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增强内在的正能量。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才是长寿和健康的关键。

孙思邈留下的养生智慧,再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苦难而不丧失斗志,用善意影响周围的人。

一点一滴积累正能量,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当我们拥有了这种力量,面对生老病死也可以保持平和,生活中的烦恼也不再感到折磨,这样的人生才会更长久。

结语

孙思邈用他的一生实践证明了“养性”的重要,他虽从小体弱,但却活到141岁,成就了他的医圣地位。我们也一定可以通过调理心性,活出一个健康长寿的人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9/524233.html

“孙思邈活了141岁,你若能看懂他的奇怪理论,也能获益匪浅” 的相关文章

关羽死后诸葛亮啥事没有 关兴死后诸葛亮为何会昏倒

关羽死后诸葛亮啥事没有 关兴死后诸葛亮为何会昏倒

还不知道:关羽死时,诸葛亮镇定自若,为何得知关兴病亡后,却昏倒于地?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关羽的历史定位谈蜀汉名将,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都无法绕开关羽。因为他的地位和作用实在太特殊,且还是无人能代替的关键角色。如关羽死后,曹魏那边对关羽的盖棺定论是:...

茅焦是什么人?秦始皇为何会重用他?

茅焦是什么人?秦始皇为何会重用他?

茅焦,秦始皇统治时期最著名的一位“亢直之士”、敢谏之臣。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茅焦曾经不畏生死,在秦始皇连杀27个谏臣之后,勇敢进谏。最终茅焦成功说服秦始皇宽恕太后赵姬,更在事后得到秦始皇重用,被封为上卿。那么茅焦是如何说服秦始皇的呢一,赵姬与嫪毐秦庄襄王三年(前247...

历史上刘封为何不救关羽?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刘封为何不救关羽?真相是什么?

关羽兵败身死,是刘备暮年遭遇的最大失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刘封镇守的东三郡(西城、上庸、房陵),本属于汉中,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和南郡之间隔着宜都郡(今湖北宜昌)和南阳郡(包括襄阳、樊城)。从东三郡出兵到荆州地区,最方便的路线是沿汉水东进,可以直通襄阳、樊城(另一头通往汉中)。这也是关羽北伐时,...

汉宣帝是位什么样的皇帝?对汉朝有哪些作为?

汉宣帝是位什么样的皇帝?对汉朝有哪些作为?

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其指,自立许婕妤为皇后。”——《汉书·外戚传》“是时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拟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

霍去病带兵出征的时候,为什么宁可肉臭掉都不给士兵吃?

霍去病带兵出征的时候,为什么宁可肉臭掉都不给士兵吃?

众所周知在西汉,最耀眼的将军莫过于卫青和霍去病,可是霍去病带兵出征的时候,为什么宁可肉臭掉都不给士兵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卫青正是霍去病的舅舅。在霍去病还未曾参军时,卫青已经是西汉军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受汉武帝器重。卫青的作战方式不同于其他...

司马懿在夺权时曹魏忠臣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没有站出来反对

司马懿在夺权时曹魏忠臣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没有站出来反对

曹操打仗打了十几年,可以说江山都是自己打下来的,曹操还活着的时候,提拔了无数的忠臣,他们对曹操基本没有什么异心,在司马懿夺权的时候,受过曹魏恩惠的人,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反对呢?司马氏一族一开始也只是曹家的殿下之臣,他是如何夺取政权,又是如何避免了一场因夺权而引起的动乱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

曹操把对貂蝉送给关羽 貂蝉为何第二天就死了

曹操把对貂蝉送给关羽 貂蝉为何第二天就死了

你真的了解曹操把貂蝉送给关羽,没想到第二天她却死在关羽府上的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199年,斩杀吕布后,曹操将貂蝉送给了关羽,貂蝉满心敬畏,终于有了依靠。当晚,貂蝉入府,关羽正秉烛夜读,见状,貂蝉翩翩起舞,关羽突然站了起来,拿起青龙偃月刀,手起刀落……199年,曹操联合刘备,讨 伐...

汉献帝最恨的人是曹操吗?非也,是李傕

汉献帝最恨的人是曹操吗?非也,是李傕

要说历史上过的最惨的皇帝,汉献帝必须有姓名,可以说,刘协在帝王之家没有过过一天的舒适的生活,他的一生都被掌握在权臣的手中,那么汉献帝最恨的人是谁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最初就是董卓被引进宫中来平叛宫中的叛乱,但由于董卓的势力过于强大,所以汉献帝就被架空了。后来在逃亡回到洛阳,曹操又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