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炸毁,红军可能全军覆没,刘文辉为何不炸?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9-08)650

本文内容来自于 *** ,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点击上方按钮来支持我们,下面是精彩内容。

1935年5月,一通紧急 *** 将刘文辉推到了决断的边缘。 *** 的那一头,蒋介石的命令严厉而坚决:“立刻派人炸毁泸定桥!炸毁之后,就能釜底抽薪,到时候红军插翅难逃。”刘文辉的脑海中闪现出红军即将到达泸定桥附近的画面,一股犹豫之情涌上心头。

身边的下属们催促着他做出决定,红军已经逼近,危机四伏。然而,刘文辉没有匆忙行事。他命令手下拆除泸定桥上的木板,尽管红军不断增援,但他不敢贸然听从蒋介石的命令。他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思绪,为何要舍近求远,为何不直接听从蒋介石的命令,难道不怕蒋介石秋后算账?

1935年5月,红军被大渡河拦在前路,只有渡河才能幸免于敌人的追杀。然而,大渡河如同一道天堑,让红军感到前路艰难。尽管之前成功渡过金沙江并夺取安顺场,但眼前这个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是一道巨大的难关。

面对前方艰险,红军只能采取兵分两路的策略。一部分红军士兵搭乘有限的小船先渡河,然后北上,而另一部分则沿着崎岖的山路奋力前行,夜以继日,疲惫不堪。尽管士兵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他们知道,没有时间浪费,等敌人发现他们的踪迹,就会来袭。于是,他们不敢停歇,只能坚持不懈地前进。

在那个寒冷的夜晚,冷雨不断地洒落,将他们的火把熄灭。尽管如此,士兵们依然坚韧不拔,他们知道,要借助这点微弱的光亮来迷惑敌人,为夺取泸定桥争取更多时间。

红军士兵们在一夜之间行军了240里,这一壮举在世界行军史上都堪称奇迹。右岸的红军也在紧张地行军,最终两支队伍顺利汇合,唯一的泸定桥上却只剩下孤零零的铁链。

刘文辉早在红军到来之前,就已经安排了铺设铁链和准备火力,他守株待兔,等待着红军的到来。要想渡河,红军只能徒手抓住铁链,穿越敌人的火力覆盖。红军陷入绝境,切断桥梁成了唯一出路。

然而,刘文辉深知泸定桥的重要性,他明白这座桥不仅对红军至关重要,对整个大渡河地区的交通也至关紧要。他不敢轻易炸毁桥梁,因为他了解建造这座桥的艰辛,以及一旦失去泸定桥,地区交通将瘫痪。他的内心矛盾,既不愿意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又担心与红军交恶。

刘文辉明白蒋介石的算计,炸毁泸定桥对蒋介石而言或许无妨,但对自己却是灾难。他考虑到未来可能需要与红军打交道,不愿做得太绝,留下商议的余地。他知道自己地盘的重要性,不愿耗费宝贵的精锐部队。

然而,红军的到来让刘文辉陷入了被动,他下令在桥上纵火,试图阻止红军前进。同时,他在对岸安排了狙击手,认为红军不可能在枪林弹雨中夺取泸定桥。但红军不断前进,勇士们牺牲的鲜血染红了江水。

最终,红军通过惊人的勇气和牺牲,夺取了泸定桥,克服了大渡河这一难关。刘文辉的犹豫最终未能阻止红军的胜利。

蒋介石得知红军渡河的消息后,怒不可遏。他追问刘文辉,为

何不听从自己的命令,炸毁泸定桥?蒋介石认为刘文辉的迟疑导致了战局的不利。

刘文辉早有准备,对蒋介石的质问有条不紊地回应道。他强调红军的火力和作战力量的强大,以及川军当时被包围陷入被动局面。他认为蒋介石的不满理解,但也指出了当时的困境。刘文辉的辩解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他的坚持让蒋介石难以直接对他采取行动。

然而,刘文辉在随后的历史中迈出了新的步伐,走向了人民的阵营。中国 *** 曾多次试图争取他的支持,特别是在之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的唯民社活动也传达了他的态度,为后来的通电起义埋下了伏笔。

刘文辉在中国 *** 的引导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思想,最终签发了拥护中国 *** 的布告,为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他的积极配合使四川省的解放工作更加顺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段泸定桥上的英雄传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22名勇士以惊人的意志力完成了这一壮举,谱写了大渡河上的英雄史诗。他们的舍我其谁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怀念。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 *** ,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

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 *** 资料,

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9/524371.html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炸毁,红军可能全军覆没,刘文辉为何不炸?” 的相关文章

令狐熙:隋朝时期官员,生性刚烈,因忧愤发病而去世

令狐熙:隋朝时期官员,生性刚烈,因忧愤发病而去世

令狐熙(539年~602年),字长熙,敦煌效谷人,隋朝官员,北周骠骑大将军令狐整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生性严谨,颇有雅量,博览群书,精通《三礼》。北周时期,门荫入仕,历任吏部上士、夏官府都上士、吏部中大夫、仪同大将军。隋朝建立后,迁鸿胪少卿,册封武康郡公。出任桂州...

孙权差不多熬死了所有劲敌 孙权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孙权差不多熬死了所有劲敌 孙权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几乎耗死了所有劲敌,为何没有一统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绝对有道理。有些历史人物,因为寿命较短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有的历史人物,因为寿命较长最终完成了功名大业。三国时期,古人的寿命普遍较短。有些历史名人,根本没有...

氏叔琮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氏叔琮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唐天祐四年,朱温受唐哀帝李柷禅让,称帝建国,国号大梁,为与南朝梁相区别史称后梁,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天祐元年(904年),氏叔琮遭朱温赐死,死前大呼冤枉。氏叔琮是晚唐名将,为人骁勇善战,曾经两次围攻太原,打得李克用差点要弃城而逃。既然氏叔琮能征善战,又对...

努尔哈赤为什么选中皇太极作为接班人?理由是什么?

努尔哈赤为什么选中皇太极作为接班人?理由是什么?

努尔哈赤的儿子众多,能力不错的也不在少数,那么他为什么选中皇太极作为接班人?理由是什么?实际上皇太极压根就不是努尔哈赤选定的接班对象,他是贵族内部民主选举出来的。一、努尔哈赤原本想把大位传给多尔衮?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68岁,这个时候的皇太极35岁,正值壮年。而多尔衮当时才15岁。说实话,在后金帝国还...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末清初的时候,施琅在反清和降清之间反复不断。最后因为收复台湾有功,而被封为靖海侯。那么,施琅为什么会反复不断呢?他那样做,清朝稳定局势以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呢?客观来说,施琅的反复无常,实际上很多都...

巫蛊之祸中最大的受益人是谁?为何是汉武帝?

巫蛊之祸中最大的受益人是谁?为何是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巫蛊之祸,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悲剧。这场大悲剧中,几万人不幸丧身。太子与皇后、刘姓皇室,以及一众大臣都纷纷被逼自杀或被杀。很多人都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无法自拔。但是,在这场灾害中,...

朱治: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勤于理事,自奉俭约,深为孙权所礼遇

朱治: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勤于理事,自奉俭约,深为孙权所礼遇

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治初为县吏、州从事等职,后随孙坚、孙策征战,累拜吴郡太守。孙策死后,与张昭等共尊奉孙权嗣位,为稳定江东局势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建安七年(202年),改授九真太守、行扶义将军。...

辅公祏是什么人?他最后起兵反唐的原因是什么?

辅公祏是什么人?他最后起兵反唐的原因是什么?

辅公祏原是隋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后被李渊招降,被封为舒国公。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辅公祏是隋末割据江淮的枭雄,建立辅宋政权。但辅宋源于归附唐朝的杜伏威势力,而且杜伏威就在大唐朝廷任职。辅公祏与杜伏威是生死之交的好兄弟,一起同甘共苦,反抗隋朝,割据江淮。那为何辅公祏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