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安史之乱中一任县令,何以成为抵抗叛军的英雄?背后真相令人心寒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9-09)450

人们都道乱世出英雄,这话确实不假。虽然安史之乱的爆发,狠狠地戳破了盛世大唐的虚假浮华,但战乱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却也久久的回响在华夏神州的大地之上——就比如南宋时期,被文天祥讴歌称赞的忠臣义士张巡与许远。

张巡与许远,在睢阳这一弹丸之地,前后交战四百余次,死死拖住安史叛军十三万人近两年时间,为战乱中的大唐守护住江南地区这一财赋来源地,并对安史之乱的平定做出难以磨灭的贡献。为此,张、许二人,及睢阳全城百姓尽皆付出宝贵的生命代价。

可是细读史料就会发现一个严肃的问题,在安史之乱爆发之时,张巡不过就是真源县县令。朝廷怎会弃众多名将而不用,将保护中原、屏卫江淮,甚至保存大唐国祚的重任,交到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之人的手中呢?

历史的真相往往很是残酷,张巡的为国尽忠死节,乃至战乱难以平定的中原大地,更大程度上都是唐玄宗、唐肃宗两位皇帝政治博弈之下的牺牲品!

其实,早在安史之乱刚刚爆发的当月,唐玄宗就下令河南节度使来总领中原地区抵抗叛乱的武装力量,之一任河南节度使正是卫尉卿张介然。万万没想到张介然上任不久就随着陈留城破,为国捐躯了。

河南是唐王朝在内地所设立的之一个藩镇,这样一个重要之地的长官,怎么可能是一位平庸之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张介然是王忠嗣、皇甫惟明、哥舒翰三任河陇藩帅手下的重要官佐,而这次与他名望相近,一同任命的另外两位抗敌将佐,正是平卢节度使封常清和讨贼副元帅高仙芝。

正是因为对张介然能力的肯定,唐玄宗才将当时的交战前线总指挥的职务交给了他,想凭借他的实力来拒守中原,保卫两京。

然而不幸的是,在张介然殒没之后,河西、陇右藩镇的将领,相继败于安史叛军,不仅洛阳失守,甚至连潼关也落在叛军手中,唐玄宗不得不逃往蜀地以求自保。

而在“幸蜀”启程之前,玄宗任命宗室虢王李巨为河南节度使。对李巨的任命,与两个月后《命三王制》中对永王璘、盛王琦、丰王珙委以大都督之任的意图是一样的,即通过对宗室诸王的委派,来制衡遏制太子李亨,保障自身皇位的稳固。

可是虢王李巨对于财帛却十分吝啬。在宁陵之战后,张巡为前线将士请求的封赏,全都被李巨驳回;许远在睢阳城中存储的粮食,也被李巨强迫收走,致使睢阳在强硬死撑之时,发生人吃人的惨状。

但客观来说,李巨虽然能力有限,但是他随着任命带来的岭南兵却为中原注入一股新生力量。河南战场在李巨带来的岭南兵和张巡、颜真卿、鲁炅等人的顽强反击下,唐王朝的军队开始逐步占据优势。

然而,随着在灵武继位的唐肃宗插手战局,唐王朝在河南之地的局部优势开始丧失。

唐肃宗李亨为了剪除父亲玄宗在各地安插的宗室力量,便将矛头对准了河南节度使李巨。李亨作为天子,派遣因之前战败贬官的贺兰进明前往中原,接替李巨担任河南节度使。

这样一来,河南现在便出现了两位节度使,一位是玄宗皇帝任命的李巨,另一位则是肃宗新任命的贺兰进明。这种两位节度使并存的局面显然正是“双悬日月照乾坤”的中央矛盾在河南的翻版。

李巨的靠山唐玄宗现在日薄西山,而贺兰进明背后的唐肃宗却蒸蒸日上,面对这纸调令,李巨只能屈服,但不甘心的李巨在移任的时候,却将自己赴任时带来的岭南兵尽数打包带走,留给贺兰进明这位新节度使的只有“赢兵数千人、劣马数百匹”而已。

新旧节度使的交替,使得河南之地的战局,再次陷入扑朔迷离之中。

一方面,新任节度使手下兵马不强,难以压服河南的地方豪强武装势力,为了保存自身力量,贺兰进明便对睢阳之围不管不顾,任凭叛军对张巡的进攻;另一方面,肃宗也未尝没有想要安史叛军攻破睢阳,南下江淮进击永王李璘的想法,毕竟永王不听肃宗征调,割据一方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

就是在这样一种政治上龌龊不断的状态下,心念王室,决心死守睢阳的张巡,只得率领着不到七千人的军队,在内无资粮,外无援军的十个月的时间里,用生命耗住十几万叛军的脚步,上演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睢阳保卫战,用生命谱给世人一场落寞的孤独背影。

如今,我们再来看南宋末年退守广东的文天祥,在张巡庙前所题写的这首沁园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在那君臣忠义的歌咏之外,是否又能听出那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以及些许悲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9/524574.html

“安史之乱中一任县令,何以成为抵抗叛军的英雄?背后真相令人心寒” 的相关文章

樊哙作为刘邦的妹夫 刘邦临死前为何派人去杀他

樊哙作为刘邦的妹夫 刘邦临死前为何派人去杀他

还不知道: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樊哙是刘邦的连襟,追随刘邦举兵反秦,忠心耿耿。没想到刘邦临死前,竟然令陈平杀死他,提头来见。陈平左右为难,想了一个办法,留了樊哙一条命。常言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陆康:东汉末年官员,忠于东汉朝廷,有显著政绩

陆康:东汉末年官员,忠于东汉朝廷,有显著政绩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官员,吴郡吴县人。陆康是吴郡陆氏子弟,忠于东汉朝廷,有相当显著的政绩。汉末乱世,陆康为朝廷抵抗孙策。城陷后,去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所在称之陆康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最早先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然后出任高成县令(...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和司马师都掌权了 两人为何没有出现内斗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和司马师都掌权了 两人为何没有出现内斗

还不知道:司马师明显强于司马昭,为何没有跟弟弟内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家族特别能生,司马懿的老爹司马防生了8个儿子,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本人又生了9个儿子,司马昭也有9个儿子,司马炎更别提了,有26个儿子。而且他们家孩子的寿命都还很长。司马懿的长寿我们见识...

有哪些与卢多逊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卢多逊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人,北宋初期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卢多逊博涉经史,喜任术数,于后周显德年间进士,授秘书郎、集贤校理,迁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初,擢知制诰。屡知贡举。乾德六年(968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开宝二年(969年),从征太原,知太原...

桃园三结义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是怎么结识这两个兄弟的

桃园三结义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是怎么结识这两个兄弟的

还不知道:刘备为何那么幸运,结拜了两个非常勇猛兄弟?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直都挺羡慕,三国中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本来是三个陌生人,却阴差阳错地相识了。就在张飞庄后面的桃园,结拜为了异性兄弟。而后面,刘备也是在两位的帮助之下,成功开创了大业。那么,为什...

裴寂为何不被李世民重用?原因是什么?

裴寂为何不被李世民重用?原因是什么?

在和李渊做同事期间,裴寂和李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裴寂是唐朝名相,为晋阳起兵立下大功,深受唐高祖李渊的喜爱,成为其最信任的臣子。但唐太宗李世民对裴寂却较为反感,多次贬斥裴寂。那身为大唐名相的裴寂为何深受李渊喜爱而遭李世民嫌弃呢一,结好李渊裴寂出身...

乾隆妃嫔叶赫那拉氏是什么出身?她到底是怎么死的?

乾隆妃嫔叶赫那拉氏是什么出身?她到底是怎么死的?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有时候,清宫剧更像是一个感情世界的缩影,坏女人、好女人,各种各样的阴谋,各种各样的爱情,《如懿传》中有一位妃子,虽没有主角光环,但却也是个十足的老实孩子,性格温婉,无心争斗,对乾隆皇帝一心一意,但最后却没有善终,此人就是舒妃。在《...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却反项羽 刘邦算是不仁不义吗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却反项羽 刘邦算是不仁不义吗

对项羽和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项羽封了刘邦为汉王,刘邦却反了项羽,这能算不仁不义吗?秦代末年,陈胜、吴广阔泽乡起义,创建张楚政权,各地纷繁呼应,此中就有项羽叔侄和刘邦团体。厥后陈胜吴广起义失败,项羽叔侄继续奋战,召唤各地楚军一同共商大事,刘邦此时亦归附项梁。厥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