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时期的政治黑暗导致了文学更崇尚自由
两晋文学脱离经学的束缚而独立,走向自由及多元化的发展。
这是因为:魏晋的儒家精神衰微、才能重于德行,士大夫虚无荒诞;政治黑暗,士大夫备受压抑;玄佛道盛行,译经发达。
晋朝时期政治非常混乱黑暗,各个党派林立,纷争不断,这就使得两晋时期的文人更加的崇尚自由,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他们无能为力,只能寄托于文学创作之中。
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派是主要的代表,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可见陶渊明是厌恶了官场的黑暗,一心要归隐田园,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描述美好的田园生活,也是他本人内心的一种向往。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桃花源记》。
另外五言诗建安时期形成一个高峰,功名观和隐逸观是文人五言诗中的一对重要的创作主题,诗人们通过表达对于隐逸之情向往,来缓解自己在追求功名时疲惫与愤懑,力求使追求功名与向往隐逸达到一种矛盾统一,这在西晋这个战乱纷争的时代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例如西晋陆机的五言诗《日出东南隅行》。
这一时期还有著名的“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晋朝赋的成就也很大。左思《三都赋》(《蜀都》、《吴都》、《魏都》)尤为巨著,描写三国都城,内容雄浑闳博,完成后轰动京城。他的诗歌在艺术及风格十分高超,由于出身并非为有名世族而遭受排挤,在诗歌中显现出憾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