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三进三出”却每次都倍感光荣
提到范仲淹,世人肯定会想到他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58岁所做的文章,古人在58岁的年纪已经步入暮年,此句诗正是范仲淹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在政治仕途上一生高风亮节,嫉恶如仇且善于针砭时弊。
范仲淹曾三次被贬,三进三出却次次觉得倍感光荣,那么其三次被贬的具体经历是什么呢?
初次入朝为官,是在天圣六年,范仲淹宰相晏殊举荐,进入秘阁任校理,负责皇家典籍的校勘和整理。此时的宋仁宗还未亲征,刘太后垂帘听政把持朝堂,到了天圣七年,刘太后想要在冬至这天令宋仁宗和百官给她叩头庆寿,范仲淹以为此事不合礼数,太后的寿辰本是皇室的家事,怎可让百官叩拜贺寿,于是便上书力谏刘太后撤帘罢政。这一行为激怒了刘太后,被贬往河中府任通判,但是范仲淹敢于直言的精神却令世人赞叹。
在离开京城前往河中前,许多官员到城外为其饯行,纷纷表示:“范君此行,极为光荣!”
三年以后,刘太后去世。宋仁宗将范仲淹召回京城,命他担任右司谏(言官),专门负责督察朝政和官员的过失。这次范仲淹依然是为人耿直,敢于谏言,宋仁宗因不喜皇后郭氏想要废后,时任宰相吕夷简等大臣为了讨好皇帝都赞成,但是范仲淹以为废后极为不妥,引经据典,带领言官一起上奏,惹怒了宋仁宗,被贬出京,做睦州知州。
欣赏范仲淹的人依然到城门处相送,认为“范君此行,愈加光荣!”
几年之后,范仲淹再次被召回朝廷,此时的宰相吕夷简大权在握,朝堂上许多官员都是其党羽,吕夷简故意委派范仲淹去做京城开封府的知府,想用繁琐的事务缠住他,使他无暇顾及上书言事。范仲淹将开封府治理的井井有条,在的得知吕夷简结党营私的消息后,便将京官的名单排了一个图,叫做《百官图》,注明百官升迁的正常次序和公正的办法,呈给宋仁宗,并且说明:“百官的升迁进退,尤其是破格提拔官员的权力,不应该全部交给宰相,不能让宰相的权力过大,以防止结党营私。”
宋仁宗内心感叹范仲淹的大胆进言,但是碍于当时的吕夷简在朝堂上的势力,只得以退为进再次贬黜范仲淹,到饶州任知州。
范仲淹第三次被贬谪,离开京城的那一天,范仲淹的亲朋故友仍然像前两次一样送行,赞叹范君此行尤为光荣。
这就是范仲淹三次被贬,三次倍感光荣的故事。范仲淹此人以天下为己任,以国为重,以民为重,每次进谏从不考虑自身利益进退,真可谓是不畏权贵、刚正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