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为何罗贯中了只写三国?被抹去的一国很熟悉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9-16)720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东汉末年的三分天下,更是被无数后来人所赞叹,那是一个群雄辈出的年代,更是一个腥风血雨的年代。

现如今,许多后人对于三国时期的了解,大多都是通过《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可是演义毕竟是演义,其中的许多内容,都是作者罗贯中根据自己的喜好。

以及周边人的认知所撰写而成的,与真实的历史事件以及人物大相径庭。其中最为离谱的便是东汉末年并非只分裂成为三个国家,还有第四个国家的存在。

那么为何四国并存的状态,罗贯中却只写了三分天下?被他可以忽略的国家,又是哪一国呢?其实这个国家的名字,许多人都很熟悉,便是燕国。

01 燕国的由来

提起燕国,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那个赫赫有名的战国七雄之一,只不过此燕国并非彼燕国,虽然两者在地理位置上十分相似,但无论是建国的过程还是国君一脉的血统,都没有半分雷同。

提起这个燕国的由来,还与董卓有着莫大的关系。燕国政权的初始积累,都是由燕国王族公孙一族的公孙度一手完成的。

起初,公孙度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小吏。虽然有一些野心,也有与之匹配的能力,但是始终没有一个机会让他得以展现。

碰巧他因缘结识了同姓公孙的玄菟太守,而那位太守刚刚才经历了丧子之痛,见他与自己已故的儿子年龄相仿,便对公孙度器重有加。

至此,公孙度算是迎来自己人生中的之一个小高峰。有了太守的扶持,公孙度在官场上算是如履平地,他的官职也是节节攀升。

虽然他也因为过分嚣张而得罪了不少人,但是有太守给他撑腰,那些人也只能无奈忍恨。初年元年,由于公孙度太过嚣张,有人便将他的劣迹上报给了独揽大权的董卓。

董卓与公孙度并不相识,因此便打算“依法”罢免了公孙度的官职。这个时候,公孙度的又一位贵人出现了,那便是他的同乡徐荣。

徐荣是董卓麾下的中郎将,董卓对他极为信任。徐荣极力劝诫董卓,在董卓面前,为公孙度说尽了好话,这才使得董卓放弃了对公孙度的罢官,反而还将他提拔成为辽东太守。

抱上了董卓这条大腿,公孙度可算是一飞冲天,由于辽东偏安一隅,公孙度作为辽东太守,俨然成为辽东地区的土皇帝。

再加上他的直属领导董卓,本就不是什么勤政爱民的好官,因此公孙度做起事来,便更加的肆无忌惮。

他先是大力的铲除异己,将整个辽东地区,都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之后便大力的在辽东地区发展自己的势力。

《三国志》:“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无恩,皆以法诛,所夷灭百余家,郡中震栗”

辽东地区在公孙度的建设运营之下,除了没有建立独有的政权体系之外,俨然与一个国家没有任何的两样。

02 被刻意忽略的第四国

虽然当时公孙度俨然有了自立门户的本钱,但是公孙度并没有那么做,而是仍然称侯。直到公孙渊自立为帝,燕国才由此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辽东公孙家族在称侯之时,是没有任何一方势力对其出手的,但是在称帝建国之后,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被曹魏政权给覆灭了。

虽然燕国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从公孙度时期算起,整个燕辽势力,也持续存在了十余年的时间,因此说其是与魏、蜀、吴,三国并存的第四个国家,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那么为什么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将燕辽势力特意给忽略了呢?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

之一个原因便是,燕辽势力当时只是稳固在自己的地界当中,对于逐鹿中原,没有任何的想法。

在魏、蜀、吴,争霸天下的时候,公孙一族仍然以侯自居,因此便是三分天下,对于公孙瓒势力,就可以忽略了。

第二个原因便是,作为《三国演义》中,主要的智者谋士的代表,诸葛亮洋洋洒洒的《隆中对》享誉后世,而其中所提出的天下三分。

便指代的是魏、蜀、吴, *** ,对于他们而言,公孙瓒势力显然不在其内,因此罗贯中在写这段演义的时候,便以三国为主体了。

第三个原因是公孙势力,处于曹魏政权的后方,因此也会被人视为曹魏势力的附属势力,事实上在公孙势力成立燕国之前。

确实是曹魏势力的附庸,因此将其与曹魏势力算作一股势力,也情有可原。所以天下三分,也不无不可。

最后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由公孙势力组建的燕国,存在的时间太短,并且对于中原的影响几乎为零,因此就算不可以被忽略,也融不进整个《三国演义》当中,因此罗贯中,就将其自然而然地无视了。

03 演义不等于现实

归根结底,《三国演义》毕竟是一本小说,在小说领域中,《三国演义》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更是被列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如今更是风靡世界,许多外国友人都争相拜读。但它毕竟不是一本历史纪要,因此更多地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喜好而设定的,与真实的历史情况相差许多。

而老实本分的公孙势力,在那场中原割据中并没有太过出彩的表现,存在感极低,就算罗贯中将其写进书中,也没有什么戏份。

反而会拉长整个故事的进度,因此出于吸引读者的本质而言,罗贯中将燕国势力忽略掉,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我们在了解真正的历史时,应该参考的是有据可查的历史文献,演义再如何精彩,也不能够作为了解历史史实的唯一途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9/525766.html

“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为何罗贯中了只写三国?被抹去的一国很熟悉” 的相关文章

鄂邑长公主对汉昭帝有养育之恩,为何最后被逼自杀?

鄂邑长公主对汉昭帝有养育之恩,为何最后被逼自杀?

刘弗陵,即汉昭帝,他是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的幼子,登基时年仅八岁。其实,不论是从年龄、身份还是能力等方面来看,汉昭帝都不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但卫子夫与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死,他的另外几位哥哥也因为种种原因被排除在外,最终年纪最小的刘弗陵,反而成了皇位的唯一继承人。后元二年(前87年),刘弗...

高韬:西晋时期将领,参与诛杀司马越,事败后被杀

高韬:西晋时期将领,参与诛杀司马越,事败后被杀

高韬,字子远,晋朝官员,官至右卫将军,后参与诛杀司马越,因事情泄漏而伏诛。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高韬字子远,放纵不检点。高光任廷尉时,高韬收受贿赂,有关官吏奏报此事,而高光不知道。当时的人虽然批评高光不能防备自己的儿子,但因为他平素用心,就不以这件事...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你真的了解三国二十四名将中的张绣,在三国演义中,到底属于什么水平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二十四名将》是民间流传的一首串联三国名将人名的打油诗。诗中有一句“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将张绣和颜良、文丑并列,同居二十四名将之列。说起来在《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虽然最大的作用...

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周文王姬昌是周朝历史上的明君,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的故事,在后世的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可以说,姜太公用直钩钓鱼,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宣传包装案例。姜太公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当上了周文王的座上宾,进入了周文王的核心领导层。那么姜太公用直钩钓鱼,为...

桑弘羊的一生对汉朝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桑弘羊的一生对汉朝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可以说汉武帝在位 54 年,无论是在政治谋略上,还是在军事、文化、经济建设上,亦或是在对外外交上,武帝都有十分卓越的作为。他铸造了兴盛于鼎盛时期的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极大地扩张和开拓了汉朝领土。随着边境多事和灾荒的发生,财政日渐困难,他为了保持国库收支平衡,或者实现收入大...

雍正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能善终 乾隆为什么还要厌恶这个臣子

雍正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能善终 乾隆为什么还要厌恶这个臣子

雍正的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得以善终,为何却被乾隆厌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次新皇帝的上位都代表着一次政权的变更。我们所熟知的“康乾盛世”,三位皇帝,祖孙三代,用人制度、治国手段都大有不同。“江山代有才人出”,尽管...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和韩信做了同一件事,结果完全相反,一个安天下,一个失人心,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和韩信实际上是一对生死冤家。当年韩信落魄,被项羽看不起的时候,是刘邦拉了他一把,让他做的大将军。后来刘邦彭城之战惨败后,韩信又拉了刘邦一把。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开辟新战...

田千秋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田千秋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有人说一个人的命运不是由上天决定的,也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你自己。田千秋,西汉人,出生年月不详,《汉书》中称他为“车千秋”。他的祖上是战国时期的齐国王族,之后田氏一脉徙居长陵。尽管祖上身份极为显赫,但到了田千秋这一带也没有太大的成就,早就荣光不再。征和三年之前,他都一直是高寝郎,在皇陵里守护着先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