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交通员陷入包围圈,旁边老汉悄声道:过来跟我下盘棋
1942年3月17日,上午,余圩乡李恒村(现淮安市涟水县余圩办李恒村)村东头。涟水县交通站交通员吴朗正准备出村,突然,从村外面跑过来了一名老汉,对方一面跑,一面不断地冲着自己这边直摆手。
“吴朗,吴朗!千万别再往这边走了,古寨据点那边出来了不少敌人,正往这边走着呢。”
来人名叫朱汉杰,是村内的老羊倌儿。
当天,朱汉杰一早去坡上放羊,日头上了三竿之时,躺在山坡上的朱汉杰突然看到,从古寨那边过来了一大群人,这群人肩上扛着长枪,正迅速地向着李恒村的方向奔来。
朱汉杰一看,赶忙站起身,慌得连坡上的羊都顾不上,便扭身急匆匆地跑回村内。
他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他知道,昨天晚上,村内那名地下交通员——吴朗,现在还留在村内呢。
吴朗听罢朱汉杰的告急示警,拔出手枪就要向村子另一个方向突围,朱汉杰见状一把拉住了他,不无担忧地劝阻道:
“我才看了一个方向的情况,你这么慌慌张张地跑出去,万一另一个方向也有敌人的话,可不就正好撞到敌人的枪口上了。”
朱汉杰的担忧不无道理,当天,敌人确实分了好几拨人,前往余圩乡附近的几个村子,进行搜查、巡检,抓捕当地的抗日分子。
当时,村西方向的土路之上,也正行进着一支伪军队伍。
吴朗事后不无庆幸地感慨道:当时要是没听朱老汉的话,我这一出村,就肯定与那边的敌人碰上了。
看着吴朗颇为焦虑的样子,朱汉杰将之拉到了自己的院内,随后拿过墙边的破草帽递给了吴朗。
“你听我说,你现在出去,等于是送死。待会儿,你把身上的枪藏到院里面,一会儿戴上这顶草帽,跟我坐下来一起下六路周(当地的一种简易棋,又称地棋、六六周)。”
吴朗接过草帽,绕着院内转了圈,随后将手枪取下,埋在了东面的墙根草窝处,随后戴上草帽,坐在了院门边的一块石头上。
朱汉杰蹲下身,拿着树枝,在地上匆匆画好棋盘,此时,村内已经有了动静,叫喊声乱糟起来,听起来敌人已经进村了。
“别紧张,咱俩一起下棋,你可装得要像一些,千万别露馅了。”朱汉杰脸色一凛,低声交代道。此时,敌人都已经进村了,俩人马上要就要面对对方的盘查,若说心里一点儿都不紧张,那确实是不可能的。
吴朗拿起石头棋子,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不去想村内的敌人,硬着头皮下了一子,两人随即你来我往地下了起来。
下了没多久,朱汉杰这边的院门便被人给猛地踢开了,十来名日伪军随即涌了进来。领头的那名伪军快步走到朱、吴两人跟前,低头一看,这俩人刚才竟然在下棋,而且看棋面已经下了有一会儿了,对方心里的狐疑不禁消了一大半。
“老总,你们这是?”朱汉杰赶忙上前躬腰问道。
“你们家,最近有没有来过陌生人呀?”那名伪军头目阴阳怪气地问着,眼神不断地环顾着周围的房舍、院角,一面问,一面挥手示意身后的人,进去到处搜一搜。
“哎呀,老总,我家哪有陌生人呀,就我和儿子相依为命,家里穷得叮当响,谁会来我家串门子呀。”朱汉杰忙摆了摆手,假装不明所以地自嘲道。
那名伪军头目听罢,没应声,只是指挥着两旁的手下,过去将朱汉杰、吴朗两人的身上,全身上下,仔细搜了一番。
搜身之时,吴朗不禁后怕,幸亏自己进院之后,听朱老汉的话,将手枪提前埋了,否则,单这个关卡之处,自己就要暴露无遗。
两名伪军上下、仔细地搜查了朱、吴两人一遍,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东西,而进屋子里面搜查的那几名伪军,也很快退了出来,对方向着领头的那名伪军头目摇了摇头,示意什么也没有找到。
那名伪军头目听罢,随即摆了摆手,不再耽搁,迅速领着众人退出了院内,随后向着隔壁邻居家走去。
当时的这帮人,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想要抓的抗日分子,其实就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还堂而皇之地目送着大伙儿离开了。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331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涟水文史资料》,刘干伦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