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池的城墙真的能围住整个城市吗?
中国古代城池不但可以围住整个城市,而且有的还要围上两圈。内圈叫城,外圈叫郭。城是城市的核心,俗称内城。郭是这个城市的外城。内城城墙高厚,外郭城墙较低。城外环绕城墙掘有深沟,有水之沟叫做池,俗称城河。无水之沟叫做隍,俗谓城壕。
城市规模和经济人口相关的,让古人几十万或百万规模的聚集人口建造现在北京上海两三千万规模的城市,这是穿越穿糊涂了!
但假设古代某城聚集的常住人口达到现代的规模,他们依然还是要建而且能建起城墙的,并且必然要把这些居住区都围起来。古代建城墙就是为人服务的,根据人口来定城墙规模,人多城大,人少城小,
另外,大多数城市城墙不是全用石头建造,石头用来做墙基,墙体是夯土版筑,条件好的会在夯土外包砖头。古代城墙用料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石、有砖、有土,避免滥用民力财力引起民怨,也利于提高了建设效率。
以明初北京为例,城市主要为二环以内。洪武十三年(1381年)始建,至永乐十九年(1421年)建成,历时四十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其中内城长20公里,高度12—14米,顶宽15米,底宽18米,四周墙体高厚略有参差,开存9座城门。后来又增筑外城,开城门7座。城市平面呈“凸”字形,为什么?明代因北京城外南边居民密聚增多,考虑在城南建一道城墙,将原城南居民区围合起来,后又觉得反正要建,不如一次性南北东西四面全建,这样和原城墙形成内外两重的“回”字形布局。但南城快建完时,继续扩建东、西、北城墙财政压力较大,并且北、东、西城外并无多少居民,继续扩建也没有必需性,最后只修了个南边就停工了。
像朱元璋修建南京城更为宏大,南京城墙周长35公里,城高14-26米,是比北京城墙(12-14米)高出很多的,城建造完工后,朱元璋下令建造外城墙,以弥补京城城墙之缺憾,外郭号称180里,各段用砖砌的部分加起来40里,外部土城高度在8-10米,上宽6-8米。整个南京城墙动用了长江中下游数十个州县烧制城砖,共计3亿多块,有些城砖是在南京本地烧制,大量筑城用的条石也在南京地区的山峰中采制。共计20多年,才基本上完成南京城墙的修筑。
另外,中国古代的城市规模与同期世界其他地区的城市比,都不算小规模。尤其首都城市,唐代长安约84平方公里,城墙周长36公里。明清北京面积约60余平方公里。一般的州郡、府城面积在6--10多平方公里左右,各城因政治、军事、地理等因素,略有大小参差。如明清西安城面积11平方公里,城墙周长约14公里。县级的城墙小,一般1--3平方公里左右,如平遥古城面积2.25平方公里,周长6公里。所以,以上所列的城墙规模数据,相对于古代生产力来说,也都是费力烧钱的重大工程。
另外,在古代的时候,一个县户口达到十万就已经是超级大县,一般的县也就在万户级别,更小一点的也就几千户乃至几百户。当然了,像临清无锡这种商业城市,当然很多人会住在城圈之外了。甚至佛山镇这种工商业市镇也可以,总的来说是极少数个别例子,大量州城府城人口规模都稍稍过万而已。
结尾:要是城中人口增加怎么办呢?大家会从城墙根往外延伸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