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军队实力弱?都是没钱惹的祸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0-05)960

时至今日,很多人回顾明朝的灭亡过程,都会对其军事实力的羸弱发出感叹。尽管花名册上总有用不完的忠志之士,却屡屡在关键时代出现掉链子情况。究其原因,还是由过度集权滋生出大量腐败,以至于资源无法被有效运用。

与很多人所想象的不同,明朝的军政严重腐化并非只在晚期集中迸发,而是早在建立之初就有端倪暴露。如果说早期的朱元璋和朱棣还能靠个人权威施以谨训,那么稍后的明宣宗朱瞻基就已很难将游戏兜转下去。

明朝军队的腐败问题 在朱瞻基时代就已严重暴露

公元1431年,兵部尚书许廓在视察完部分卫所时发现,强壮精锐者少、老疾罢弱者多。甚至有很多残疾军人,仍被视同正规军支取月粮。还有军户为逃避当兵而贿赂官长,获胜索性被官长私役在家。而且类似的舞弊行径更是不胜枚举,大大削减了明朝可战之兵的数量。

到了公元1435年,也就是朱瞻基去世时,京师的77个卫所居然只剩下253800人。若是按每卫必须有5600人的额定标准计算,那么空缺规模已是骇人听闻的13万人级别。即便如此,剩余士兵中也只有56000人能作为常备军操练。余下部队除负责屯田守城等任务外,竟有116400人是被内府各监局充当苦役使唤。

许多明朝军户的社会地位 形同于奴隶

三年后,兵部右侍郎于谦在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天下都司卫所,发册坐勾逃故军士120万有奇,所清出十无二三,到伍未几又有逃故。

公元1449年,明朝军队的空额问题更是有增无减。根据兵科给事中叶盛的《水东日记》所载:全国五军都督府并锦衣等卫,官旗军人等3258173员名,实有1624509员名,“事故”1633664员名。言下之意,就是缺额人数比在职更多,足见军政败坏到了何种地步,也间接解释了明军为什么会在土木堡遭遇惨败。

明军在土木堡的惨败其实并不意外

当然,明朝上层也不是瞎子,经常尝试搞些补救措施。比如,每年派清军御史往各省清查兵额。如果发现缺漏,则通过勾补、抓逃等方式补足。再如针对逃跑士兵,若能在缉拿榜文发布的3个月内自首,不仅免罪还允许回原籍服役。后来到嘉靖年间,卫所军人实在不堪为用,干脆大规模采用募兵制补充军队。

可惜,这些努力依然挡不住明朝军队的整体朽烂趋势。例如16世纪中期的明穆宗,已经实行有多年的募兵制,但考察后发现各地兵额仅有845万人而已。这个数字相比明英宗的160万仍呈下降趋势。直至万历皇帝在位的1603年,还有发现九边地区的军额虽高达86万,经核实却只有59万!

长期的腐败 让明朝甚至不能凑齐自己的首都防卫力量

另一个典型例子,则是公元1629年爆发的己巳之变。原本按明成祖朱棣立下的政策,整个京师应驻扎有20万精锐部队。相比之下,由皇太极率领南下的清军虽称10,其实真正能参与远征的不过6-7万而已。所以,他们本不该对京师构成严重威胁。但崇祯朝的京军已经只剩下10余万典型弱旅,其中还有一半以上是走后门进来混饭吃货色,当然是毫无战力可言。以至于崇祯皇帝和远在前线的袁崇焕都非常紧张,因而两人都清楚还有军队根本没法保卫首都。

那么,这样的困局能靠加大投入来矫正或缓解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明朝一直非常舍得给自己的军队花钱!

万历到崇祯时代的辽饷统计

我们就以臭名昭著又十分必要的辽饷为例。明朝当局为保护关外属地与击败后金了,从万历年间开始加派专门的赋税以充军用。从公元1619-28年的十个春秋中,这笔辽饷平均每年为朝廷增收440万两左右。如果再依照《明会典》对晚明财政进行折算,那么该数值已相当于每年中央拨款的1/5。

然而,明廷对辽东的财政倾斜看似庞大,却得不到对等效益。如在公元1624-25年间,仅山东地区每年就需供应的20万辽饷,但却无一例外的被理饷都司毛应时、韩文翼侵吞。即便户部放饷虽然从未断绝,辽东前线的军人领饷也会遭日常克扣,甚至还有过2个月分文未得的极端情况。既然后勤这么垃圾,战场局面就必然是一溃千里。士兵们天天忍饥受冻,哪还有什么作战的余力?!

再多投入 也换不来明军的战斗力

事实上,早在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就已为防止各级官员徇私舞弊而设置了监察机构。其中就包括有六科给事中、都察院、锦衣卫在内的庞大监督系统。尤其到形势恶化的宣德以后,清军御史每年都要前往各省检查军务。那为什么明朝军官的贪腐仍会如此严重?一种符合逻辑的解释就是高度集中的权力体制,让军政贪腐形成复杂且庞大的利益链条。那些能长期侵占军饷的基层将官,必定会“孝敬”监察官或中央官员,以此换取体制对自己的定期庇护。否则,基层腐败不可能有长期累加的机会。

这就怪不得明朝军队里总有数目惊人的缺额怪相。公元1552年,御史王宗茂也指出:武将如果靠贿赂上位,就一定会克扣士兵的饷银。他们在军队缺编时不予补充,以便趁机吃空饷,还经常故意压着军饷逾期不发。到了公元1536年,左都御史王廷相还就曾在奏章中提到:现今京师团营里的军士,被派以各种杂差。又是做工,又是拽木,终年得不到操练的机会。身陷困苦的工作消磨了他们的斗志,整日忙于土建令他们武艺生疏。虽然还有出征作战的名份,实际却已与农夫、市民无异了。

崇祯的结局 并不由其个人素质所决定

所以,明朝的军事积弱并非是由税收不够、投入太少所导致。反而是因为行政成本太高,造成结构性用人不当,才让整套机制的运作出现问题。倘若要将之彻底根除,则需要对原先的体系进行釜底抽薪式替换,结果自然是所有当政者都不愿承受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0/531069.html

“明朝军队实力弱?都是没钱惹的祸” 的相关文章

刘备当初带着诸葛亮去攻打东吴 刘备还会输吗

刘备当初带着诸葛亮去攻打东吴 刘备还会输吗

对如果刘备带诸葛亮去伐吴,还会输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你争我斗,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起初,这种局面也是一直持续着。不过,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并惨败被杀之后,天下大势便开始有了变化。后来,刘备率军去讨伐吴国,可惜最后却大败。那么,如果刘备带...

华佗是给曹操治病的大夫 曹操为何将华佗杀了

华佗是给曹操治病的大夫 曹操为何将华佗杀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当年曹操为何坚决要斩了华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代枭雄,现如今人们对于曹操的看法也褒贬不一。那些说曹操是一代奸雄的人之所以如此评价曹操,主要是因为曹操曾经说过一句名言,那就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除此之外,人们对于曹操有...

雍正继位是因为丰台大营吗 电视机演的是不是真的

雍正继位是因为丰台大营吗 电视机演的是不是真的

对雍正依靠丰台大营才平稳继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历史上的雍正压根就没见过丰台大营。说雍正继位主要依靠丰台大营是出自历史大剧《雍正王朝》中的说法,而这部历史大剧改编自二月河先生的小说《雍正皇帝》,影视剧也好,小说也罢,都是艺术加工的效果罢了,与真实历史并不相同...

朱蕴章为什么选择朱允炆作为继承人 朱元璋是因为偏爱吗

朱蕴章为什么选择朱允炆作为继承人 朱元璋是因为偏爱吗

对朱元璋为什么要传位给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2年,大明太子朱标去世了,这对朱元璋来说,是双重打击。一方面,是亲情上的打击。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是他最亲的儿子,在他心中,他和马皇后,朱标三个人,才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其他儿子们,那都是来凑数的。一方面,...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鄣县...

百里奚为什么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走向人生巅峰?

百里奚为什么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走向人生巅峰?

百里奚(约公元前725—前621年),姜姓,春秋时期虞国人,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时期,在虞国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一位很有才学的人,名叫百里奚。他三十多岁才娶妻子杜氏,夫妻非常恩爱,生了一个儿子叫孟明视。只...

魏延如果代替马谡镇守街亭 魏延能受得住吗

魏延如果代替马谡镇守街亭 魏延能受得住吗

对魏延替代马谡守街亭能不能守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街亭既好守有不好守,说好守是因为诸葛亮足够重视,给的兵力还算充裕,而且主要任务不是攻城也不是消灭魏军,阻挡魏军不要过境就行;说不好守是因为街亭无险可守。马谡是蜀汉阵营中青代的佼佼者。满脑子兵书,一肚子经典战例,诸...

刘禅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不愿意交权

刘禅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不愿意交权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并非昏庸帝王,诸葛亮为何就是不交权?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扶不起的阿斗”,千百年间这句话让蜀汉后主刘禅成为了最大笑话。然而,这不是真实的历史,刘禅从223年登基,到263年投降曹魏,在位长达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众所周知,三国鼎足中蜀国势衰微,刘禅能在执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