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墙高仅7米多的长城能防住啥?西方人直言:把我们的古人害惨了

历史文化1年前 (2023-10-09)860

在历史的长河中,当中国迎来新时代之际,社会风云变幻,旧秩序被推翻,扫除一切旧事物成为了时代的号角。这一浪潮席卷了整个国家,让人们开始审视那些被认为是陈旧和阻碍进步的符号,其中之一就是那座伟大的长城。

上海、广州等地的改革先锋们迅速响应号召,他们开启了“拆城”的运动,试图将长城变成废墟。他们声称长城妨碍交通,像一座巨大的牢笼囚禁着国家的发展,贻笑外人。

然而,要拆除长城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幸运的是,这个计划最终没有成功实施。现在回首当时的决定,我们深感庆幸。如果长城真的被拆除,那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大损失。

然而,就在清朝入关之后,一些人就已经开始传播“长城无用论”。他们声称长城对新统治者毫无用处。清朝统治者明显支持这一观点,甚至对重修长城不屑一顾。康熙皇帝曾在巡视长城时写下了一首诗,嘲讽长城的无用:

&34;

康熙认为长城耗费了大量资源,但毫无作用。满清建立自己的王朝,轻松越过了长城,占领了中原。这让人们不禁思考:这座仅有7米多高的长城真的能防住什么?为什么有些西方的历史学教授却认为,长城把他们的古代同胞害惨了?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自南向北、自东向西,地势千差万别,气候各异,创造了多样性的风土人情。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存在着许多隐形的分界线,这些分界线不仅划定了地理范围,更定义了气候特征。其中,东南季风区和西北非季风区的对立便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例子。

中国大地上的这些天然矛盾在历史上曾引发了激烈的冲突。最显著的是农耕势力与游牧势力之间的对立。这两股力量,源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彼此之间的隔阂曾一度难以弥合。

游牧势力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在不同季节中具有极大的流动性。他们追随着水草的生长,逐水草而居。当寒冷的冬季降临时,他们不得不南下寻找更温暖的栖身之地。

这种生活方式注定了他们与农耕势力之间的冲突,因为谁也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领土。在古代,马匹是战争的得力助手,游牧民族以马为伴,他们的骑术造诣非常出色,因此一旦跃上马背,拿起马刀,他们的战斗力迅速提升。

那么,如何阻挡这些驰骋草原的战马呢?

古人智慧无穷,他们想到了筑城。建造坚固的城墙,以阻挡战马的冲击,甚至能够对抗敌方的方阵战车。然而,马匹的机动性极高,游牧民族虽然无法直接攻破城墙,但可以迂回绕过,从城墙的薄弱处进攻,这使得城池的防御能力大打折扣。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内战不断,外有游牧民族的威胁,诸侯国纷纷在边境兴建长城,以保卫自己的领土。尤其是与匈奴接壤的秦、赵、燕三国,更是将长城建设视为当务之急。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之后,他曾拆除了诸侯国之间的防御长城,但对抗游牧民族的燕赵长城却保留了下来。

当匈奴再次犯边时,秦始皇内心焦急。他派遣了一位伟大的将军,名叫蒙恬,来抵御匈奴的入侵。蒙恬是个果断的人,他不仅巧妙地利用了秦、赵、燕三国的原有城墙,而且在此基础上修建了一条横贯西至甘肃,东至辽东的&34;。

这条长城不仅仅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更是中国历史上的壮丽史诗,记录了人民的智慧、坚韧和团结。蒙恬的智慧和决心,让长城成为了中华民族保卫家园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在遥远的古代,长城矗立在中华大地之上,它既长,又坚固,几乎每一个朝代都视其为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一些质疑者来说,这座高度并不高的长城,是否真的能够阻挡游牧民族的入侵?

答案是肯定的。在火器出现之前,长城的作用无疑是非常明显的,甚至可以说,正是有了长城的存在,中华文明才得以延续。

游牧民族以其超强的战斗力而闻名,而这种战斗力主要依赖于马匹。然而,当马匹无法横冲直撞时,他们的战斗力就会大幅下降。长城虽然不高,但足以阻挡马匹的狂奔。毕竟,马没有翅膀,无法越过高墙,只能望而却步。

自秦汉时代以来,封建王朝们在面对游牧民族的入侵时,依靠的正是长城的坚固。

在汉武帝的统治下,中原王朝终于改变了与游牧民族的力量对比。当匈奴撤退时,汉武帝不仅保持了秦长城,还继续向西修建,将其延伸到了遥远的罗布泊。

长城,表面看似不高,却成为了游牧民族的噩梦。然而,这些游牧民族也得生存,既然无法南下,他们只能向西进发,马是活的,人也是活的,他们自然不会原地等死。

匈奴的西进,给西方人带来了不少麻烦。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西方史学教授会对中国的长城有所不满的原因。他们或许无法理解,这座貌似不起眼的长城,曾经如何成为中华文明的守护神,也是那个时代中游牧民族的无法逾越的障碍。

在公元395年,西方的罗马帝国陷入内乱,那在他们看来,不过是自家的家务事。然而,正当西方人自顾自地解决内部问题之际,一股神秘的东北亚游牧骑兵势力突然如狂风暴雨般袭来。

这支游牧势力不断地侵袭分裂的罗马帝国,其猛烈的进攻让罗马帝国覆灭,西欧历史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

然而,根据西方史学家的研究,这支神秘的游牧骑兵势力极有可能是曾多次南下侵略汉王朝的匈奴后裔。如果没有长城的存在,这支势力或许不会继续向西扩张,罗马帝国也不会因此灭亡。

更令西方人沮丧的是,这支游牧民族尝到了甜头,成为后来其他游牧民族的楷模。每当他们南下受挫,便会转向西方,一路向西……

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崛起,将西进的概念发挥到了极致,无数西方人沦为了他骑兵的蹂躏之下,而这些苦难,与长城息息相关。

当我们深入审视中华文明持续繁荣的原因时,我们发现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之一。

东南是茫茫大海,西南是险峻群山,唯一相对容易入侵的地方,被历代统治者修建并加固成了万里长城。

因此,无论西方国家古代如何挥刀自西向东,中华文明却很少受到波及。近代以后,中华文明已经根深蒂固,只要国人还存在,文明将永恒不衰。

尽管长城未能确保任何一个王朝的永恒统治,也未能完全挡住外来入侵者,但它为中华民族争取到了长期的和平时光。这正是它为华夏文明所作的伟大贡献。

如今,长城在军事上似乎已经失去了作用,但它依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虽然岁月已经使它老去,但它仍然是一个忠实的守望者,静静地见证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国人的不懈努力,看着他们踏上了腾飞的征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0/532240.html

“墙高仅7米多的长城能防住啥?西方人直言:把我们的古人害惨了” 的相关文章

张飞只是在桥边吼了一声 张飞武功就真的比关羽还高吗

张飞只是在桥边吼了一声 张飞武功就真的比关羽还高吗

还不知道:张飞也就在长坂坡吼了一嗓子,他的武功能堪比关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荆州,由于刘表的次子刘琮软弱不堪,在曹军进攻的时候直接投降了曹操,而且还没有将消息及时传递给刘备,以至于刘备得知消息时,曹操的大军已经逼近了。无奈之下,...

古代封狼居胥作为武将的最高荣誉 在古代有多少人能有此荣誉

古代封狼居胥作为武将的最高荣誉 在古代有多少人能有此荣誉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历史上,究竟有多少武将封狼居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出现过很多十分优秀的武将,正是他们的存在,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和平与稳定,可以说这些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功臣,我们今天之所以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情壮志,就...

蔡襄:北宋名臣、书法家、茶学家,为官正直,颇有政绩

蔡襄:北宋名臣、书法家、茶学家,为官正直,颇有政绩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人 。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

历史上真实的花蕊夫人,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花蕊夫人,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中国自古就有“红颜祸水”之说,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费氏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就写得极好的诗词,是个远近闻名的才女,并且长得闭月羞花。这样一个女子,按说该嫁一个如意郎。只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父母早亡,无奈的她流落青楼做了一名歌舞伎。这是一个美丽妖娆的歌舞伎,因为她擅长诗词...

裴休:唐朝晚期宰相,工于诗画,擅长书法

裴休:唐朝晚期宰相,工于诗画,擅长书法

裴休(791年—864年),字公美。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人,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浙东观察使裴肃次子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裴休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唐穆宗时登进士第。历官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宣武节度使、荆南节度使等职,曾主持改革漕运及...

袁崧:东晋大臣、文学家,博学能文,善于音乐

袁崧:东晋大臣、文学家,博学能文,善于音乐

袁崧(?~401年),字桥孙,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陈郡袁氏,少有才名,博学能文,善于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袁崧乃文其辞名,婉其节拍,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掉泪。每次出游,好令左右作挽歌。人谓之“崧道上行殡”...

历史上真实的辛弃疾,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辛弃疾,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如今的文人墨客都是写长文,而古代的文人墨客则是写短诗,背过唐诗三百首首的我们,应该从小对于古代诗人的印象,应该衣着寒酸,双手后背,眉头紧皱,仰天呼出那一首首经典诗句,亦或者是独自饮酒,长舒胸臆的才对。但是,在南宋时却有一个诗...

薛稷: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唐睿宗结成儿女亲家

薛稷: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唐睿宗结成儿女亲家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大臣、书画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令薛元超之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薛稷在武周时期举进士出身,转中书舍人,迁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交好相王李旦,结为儿女亲家。景云元年(710年),拜...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