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东野圭吾:被高估的“人性大师”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0-09)710

长期因为某个原因被封在家,近期实在无聊,找了些推理小说来看。东野圭吾的大名笔者早有耳闻,就选择他的大作《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来消磨lock down这段难磨的时光吧。不过,小说显然很难耽误我太多的时间,最近四五天看完了三本推理小说(加上一本《消失的十三级台阶》),还穿插着看完了两本不太厚的“学术书”。

好了,闲话少说,回到东野圭吾(以下含剧透)。

开篇明义,我首先要说的是,

黑暗不等于深刻

在简中信息圈,有特别多的以文艺鸡汤流为卖点的公众号或诸如此类的自媒体,这些自媒体有固定的产出文章的模式,包括用同样的套路写某本文艺的但很火(不火的话读者就不多了,偶尔会故作“小众”,为的是让读者能产生一定的“优越感”,对该自媒体有更深的认同,在此姑且不论)的书的“读后感”。这些套路其实是改头换面的鸡汤,形象点说,就是在鸡汤中加入笋干、火腿、胡椒粉和各种调料,但本质上还是没什么深度的鸡汤文。而正是这种鸡汤文,特别喜欢突出所谓的“深度”(可能是缺什么就要什么),它们的标题往往带有“人性”两个字,诸如“不要低估人性之恶”、“千万不要高估人性”,“(如何)认识人心”、“真正读懂了人性”之类的。在看完白夜行后,笔者在公众号搜索了一下相关文章,果然推荐最多的一篇标题就是“别高估人性,别不识人心”。文章要写什么,不用打开也能知道个七七八八了,点进去看留言,也和预想中的差不多,更高赞留言中果然有这样的话语:一般不敢看xxx的书,有些画面需要一辈子去治愈。。。他把人性中的善与恶血淋淋的展示出来,总让人感觉不寒而栗。。。云云。这很符合该公众号对读者回馈的预期:先告诉你千万不要低估人性之恶(相当于暗示自己很懂人性)。读者也会对此附和,以表示自己也很懂:即看懂了文章,心里获得了满足,形成了一种“正反馈”机制,有利于加强老读者的黏性。总之,此类的读者众多的(往往有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粉丝)书评类自媒体及他们的读者,似乎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式:即认为凡是展现人性之恶的才是有深度的,深刻的。对自媒体而言,“执着于”人性之恶黑暗除了有上述正反馈的好处,还能兜售焦虑。对读者而言,他们自然照单全收。

上述自媒体和他们读者的这种思维套路,其实并不只存在于他们中间,很多人“擅长”望文生义,看到深刻或者深度这样的字样,很容易在脑海中关联到“阴影”、“深渊”等概念,进而和一些邪恶的见不得人的行为或事物联系在一起。于是,揭示或描述人性之恶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深刻”的作品。

而要引出这样的极度的恶,作者往往需要写的非常“极端”。

足够“深刻”吗?

以《白夜行》为例,书中叙述了一段跨度达20年的推理故事,对一个人的人生来说,20年不算短,但对一个案件而言,20年甚至超出了“杀人案的追溯期”(书中言)。这20年开始于一个老男人在一桩破旧的大楼中被杀,由于查不到凶手而成了悬案。但负责此事的老刑警不依不饶,多年来始终在不遗余力的追查。

作者并不一直以办案刑警的视角进行叙事,而是不断的穿插各种人物的生活片段。比较有意思的是,作者到从未或很少以两位主角(桐原亮司和西本雪穗)的之一视角进行叙事,配角们就像一面面没擦干净的镜子,倒映出主角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桐原亮司的“人性恶”在一开始就得到了完全的描述,10岁的小桐原刚刚出场时,作者就描述他眼中充满了“黑暗、反叛和恶毒”,随着叙事的不断深入,外表完美,几乎是女神般的西本雪穗也慢慢露出了自己的“獠牙”,一开始,她只是有一双“像野猫一样的大眼睛”,“似乎透露出某种完美外表之外的不那么完美的气息”,到逐渐成为一个充满危险气息的女人。看到最后,无非是想看看作者为这两个可怜又可恶的男女设计一个多么悲惨的童年,西本雪穗被从事风俗行业的母亲卖给了恋童癖,桐原亮司则每日目睹母亲的出轨放任和父亲的不负责任,整个人性就这样从小被扭曲,乃至造就他们此后无比黑暗而邪恶的人生(如果东野圭吾知道这样的写法可能在海洋对岸引起某些人“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的程序化回应会作何想)。这样描写人性之恶,真的能带来更深的深度吗?在笔者看来完全不是,和《嫌疑人x的献身》一样,东野圭吾只是选取了某种极端的个例来加以发挥,或者这样说,用自己的妙笔让极端的个例变得更为极端,从而引起某种共鸣。很多读者因为童年的不幸遭遇而同情西本和桐原,这固然无可厚非,但在东野笔下的这一对男女不仅仅只是“孱弱”的受害者,用欺负更弱小者来完成对自己扭曲心灵的满足,而可以算得上是天生的犯罪天才,西本极为擅长掩饰自己,有着远超常人的心理素质和设计诡计的水平;桐原心灵手巧,擅长一切用歪路子搞钱的手段(精通编程,同时掌握软件和硬件,熟稔高科技盗取银行卡钱款的套路,懂的制造和销售盗版游戏,甚至还善于和黑道及不同种类的人打交道,不仅是天生的g客,还是天生的演员)。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这样的天才,不犯罪可惜了。考虑到这个事实(书中的事实),我就很难因为童年的阴影而同情他们,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是“撒旦”在通过某些契机让“被选中”的两人充分释放自己的“才能”。用个不太好的比方,这一对“枪虾与虾虎”,就像美剧绯闻女孩中的blair和chuck,他们一开始互相嫌弃,但因为发现彼此都有“做坏事的”天赋而互相吸引,最终结合在了一起。

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也出现了一个非常极端的人物,即帮助静子母女摆脱嫌疑的数学教师石神,他本来只醉心于数学研究,却偷偷爱上了隔壁搬来的女邻居,爱到要为她们隐瞒杀人案而去杀了一个无辜之人的地步。这同样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性格和非常极端的事例。但再一次,笔者还是要说,极端所引出的人性之恶和黑暗,并不意味着“深度”。

稍微总结一下,东野(在这两本书里)的写法,无非是以极端的人或事引出情节,进而引出极端的人性之恶或黑暗。本来,“极端”就更容易在受众心里形成更“浓烈”的印象和更直观的冲击,从而在读者心中留下长长的“阴影”,并被误读这就是所谓的“深刻”。

相比较之下,罗翔推荐的《消失的十三级台阶》要深刻得多。书中并没有选取非常极端的案例,只是一个人因为出现在犯罪现场,又被设计了而被判定为死刑,故事中杀人的动机也都很正常:一个是因为有前科被知情的监管人长期勒索而杀人,一个因为女友被 *** 而寻机报复,进而不小心杀死了对方。相比东野笔下的极端的个性和极端的环境,高野和明的作品完全“不极端”,但书中对人之所以犯罪,犯罪后是否该得到原谅,杀人犯是否能够,是否应该重新被社会接纳,什么样的罪犯才能算是真心悔改,怎样的人才有犯罪的潜在可能,以及死刑是否有必要存在等一系列法律、社会和人性问题做了极为深入而精彩的讨论。作者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确切而又开放式的结尾,确切的是读者知道了一切真相,但对于是否接纳犯罪,是否赞成死刑,都需要读者自行思考。西方的法律体系(日本显然是沿用西方的法律),是两千多年来在对人性的剖析,对人性的思考中总结而来的,其中蕴含着极其深刻的人性关怀。这一点,也许正是罗翔强烈推荐此书的原因。但讽刺的是,对大多数“文艺人士”或“鸡汤文”读者,他们总是津津乐道于“法律是更低层次的道德要求”这一“程序”用语(笔者在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这句话是错的,而是指他们理解这句话的方式,正如黑格尔的存在的事物必有其存在的原因在这里被翻译成存在即合理一样),或者只能从对作恶者施加最严厉惩罚的角度来思考死刑的必要性(即把法律理解为一种纯粹的报复手段,而非真正对社会和个体有益的各种意义上的“救济”手段),当然就很难理解到在他们眼中没有展示“极端的人性之恶”的作品才真正具有的深刻性。

足够“吸引人”吗?

我们在讨论的是推理小说,那么对推理小说的评价,就不能脱离于这个问题,是否足够引人入胜?更进一步说,书中的推理有没有让读者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很遗憾,在这两本书中都很难看到如此“吸引人”的推理。在《白夜行》中,随着叙事的展开,读者最晚在本书的中段就可以发现,所有一切的恶行,或者黑暗的漩涡中心,显而易见的指向桐原和西本这一对互利共生的“枪虾与虾虎”。也就是说,本书其实早早的就丧失了推理小说所必不可少的悬疑性质。这一点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要好一点,但只要读者注意留心犯案时间和不在场证明时间的漏洞,也就不难大致猜到结局。作者在书中预留的伏笔也太过明显,即使是像笔者这样粗心的读者都能大致的一一对应起来。但对推理小说的另一个要求,逻辑和事实的严密性,东野圭吾确实做的无可挑剔,绝不会像古龙一样,用一些极为中二(或者说幼稚)的对白,写一些令人啼笑皆非,漏洞百出的武侠“探案”故事。

当然,笔者无意否定东野圭吾一流的文笔,确实是要远远强过一般作家,他的这两部作品,也显然算是优秀的了。但具体“优秀”到哪个程度,在笔者看来,也许只是优秀作家中的“一般水平”。正如村上春树年年陪跑但年年拿不到诺奖一样,在那个水准上,要求的不只是优秀,而是要求各方面的超卓,至少这两本书,还达不到那种要求。

写在最后

有人说,看完东野圭吾的作品,“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心潮澎湃不能自已”。但老实说,除了石神最后的自首,本人始终情绪稳定,没有受到任何“冲击”。但在看狄更斯描述普通人平平常常的生活,看陀思妥耶夫斯基描述穷苦人的自白时,那种明明很平常(不极端)的情节,却往往能带来某种无法言喻的深刻的心灵冲击。就这方面而言,东野和真正的大师显然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笔者还是对自己的鉴赏力有一定的自信的)。

还有一点必须要提,什么才能算是真正对人性的深刻洞见?绝不是望文生义的“深渊”一般的人性黑暗和恶,而是人性之崇高和升腾,关于这点,请参看我们此前的文章:论崇高的审美和迷失,从托尔金的另一部作品谈起,在此不再赘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0/532290.html

“东野圭吾:被高估的“人性大师”” 的相关文章

王濬的一生有何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濬的一生有何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濬(207年~286年) ,字士治,小名阿童,弘农郡湖县人。西晋时期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濬出身世家,博学多闻,容颜英俊,多谋善战。举秀才出身,起家河东郡从事。泰始八年(272年),担任广汉太守,平定益州叛乱,迁益州刺史。利用长江上游地势之利,修造...

吴匡:东汉末年大臣,演义中是如何描述的?

吴匡:东汉末年大臣,演义中是如何描述的?

吴匡(生卒年不详),兖州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东汉末年大臣,大将军何进部将,蜀汉将领吴班的父亲。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诛杀宦官吴匡是兖州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是大将军何进的部将。光熹元年(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后,十常侍干预朝政...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什么对孙权如此佩服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什么对孙权如此佩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为何那么佩服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12年,曹操为报赤壁战败之仇,亲率大军40万与孙权对峙于安徽省濡须口。可是曹操看到孙权兵船上刀枪耀眼,防守森严,士气旺盛,找不出一点儿破绽,于是发出了他那句著名的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感慨...

诸葛亮北伐到姜维北伐 蜀汉为什么要一直北伐

诸葛亮北伐到姜维北伐 蜀汉为什么要一直北伐

对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十一次北伐,为何蜀国要不停的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228年起,诸葛亮一共有过五次北伐,其中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广为流传的“六出祁山”,其实包括了一次魏军主动进攻汉中,诸葛亮率军迎战,但双方并未交战,后世概而言之,说成“六出祁山”。诸葛亮...

都是五子良将之一,于禁有假节钺而张辽没有,是为何?

都是五子良将之一,于禁有假节钺而张辽没有,是为何?

假节钺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子良将个个能征善战,统兵打仗都不含糊,曹操都非常重用他们。这里面,于禁是五人中,唯一的一个假节钺,其余四位都是假节...

春秋时期的骊姬是如何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的?

春秋时期的骊姬是如何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的?

春秋时期,晋献公即位之后大肆屠杀公族,骊姬作为一名战俘来到晋国,虽然受到宠爱,但是一旦献公死亡,她也必死无疑,所以骊姬决心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可惜命运不曾垂爱她,最后儿子和她还是死于非命。骊姬入晋,她孱弱的肩膀背负着国恨与家仇骊姬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自小也是父母的掌中宝,她天资聪颖,性...

武则天上位后大肆屠杀 李世民当初为何没有除掉她

武则天上位后大肆屠杀 李世民当初为何没有除掉她

对唐太宗在位时,为什么不早点除掉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太宗在位时,为什么不早点除掉武则天?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的大唐虽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最开放的国家,但依然没有开放到能接受一个女子做皇帝的事(太宗估计想都没敢想),所以武则天上台后大肆屠杀,只剩下圆滑明哲...

蜀汉五虎将的副将是谁 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蜀汉五虎将的副将是谁 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对蜀国五虎将的副将分别是谁,结局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代,刘备能够成就大事主要依靠诸葛亮的接近神级智商,同时还得力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虎将的辅佐。诸葛亮与五虎将是相辅相成关系:假如没有孔明这种超级聪明人,那么五虎将也就没了用武之地;若无神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