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现在都是假螺蛳?古人吃出了4万平米螺蛳壳山,这些才是真螺蛳?

历史文化12个月前 (10-15)800

更爱吃的螺蛳的不是广西人,应该是古代的云南人,这些古人用上千年吃出了一座螺蛳壳山,占地4万多平方米,最厚的地方足有6.5米!

自从被滇池边的农民一锄头挖出来之后,研究人员就对这座螺蛳壳山充满了兴趣,但直到如今也没人知道,这座“山”到底是为什么出现的。

滇池边农民开垦竟发现千年谜团

几十年前,一个住在滇池边的村民,想在自己家后面的山上开垦一片田地。他挑了个看起来肥沃的地方,拿起锤子就砸了下去。可是他没想到,这一砸,却砸出了个千年的谜团。

当锤子碰到土地的时候,他就感觉不对劲,这里的土层明显与平时开垦的土层相比要松动很多,挖下去毫不费劲,再接着砸了两下,薄薄的土层下面,竟然翻出了密密麻麻的螺蛳壳。

这一幕着实有些诡异,然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还在后面。开垦才不到半米深时,一股水源竟然毫无防备的冒了出来。这位村民见状,急忙丢下锄头就往村里跑。

后来,听闻村中长辈说,这里原来这里不是普通的山,而是一个由螺蛳壳堆成的贝丘。

是谁吃了那么多螺蛳?

1958年年底,滇池边另一村民在放牧时,无意中在石寨山附近挖出了很多陶片和青铜器。看着眼前这些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器物,一时间竟慌了神,冥冥中只感觉,这些东西都不简单。

于是他急忙将此事上报了村里的文化干部后,文化干部立马通知了云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专家前来查看。

当专家们到达现场时,全都傻眼了。不仅是被这些青铜器所震撼,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山丘,竟是由数不清的螺蛳壳堆砌而成的,这一发现,可谓是震惊了十里八乡,可惜当时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只能做个简单的调查,就把它放在一边了。

直到2008年,在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晋宁区进行全面的考古调查中,又再次找到了这座螺蛳山,并对它进行了复查。他们用仪器测量了遗址的大小、形状、结构和年代,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古城村贝丘遗址。

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这个遗址非常庞大,占地4.2万平方米,更高处有6.5米,仔细观察这些堆积着的螺蛳壳,考古人员发现,它们通通都是被敲破尾巴,壳内螺肉已被掏空。很明显,这是被吃剩后,随意丢弃形成的“螺蛳山”。

然而,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胃口,单吃螺蛳,都可以吃出一座山丘来?

千年螺蛳山

为了探寻螺蛳山的秘密,2021年我国对遗址开始了正式发掘。而这次发掘是历史上更大规模和最深入的一次,也是收获最丰富和最惊人的一次。

考古队在遗址里挖出了1000多处遗迹,包括房屋、墓葬、灶台、水井等。他们还出土了4000多件文物,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骨器、木器等,而其中最令人震惊的就是一同出土的代表古滇王国的滇王金印。

同时考古队运用碳十四测定了贝丘的年代,结果显示它是距今3600年至2500年的产物,也就是中原地区的商代至两周时期。这也表示,这些螺蛳山就是古滇国人制造的。

他们竟然吃了1000多年的螺蛳肉,而被丢弃的螺蛳壳多到形成了山丘。

古滇国人真的那么爱吃螺蛳吗?

据了解,古滇国是一个位于云南西南部的古代政治实体,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世纪被汉朝所灭。古滇国的文化以青铜器为代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滇王金印。

最早的古滇国被滇池环绕,人民居住在周边的河网湿地中,主要以农业和渔业为生产方式。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滇国人吃的螺蛳主要是一种名为“滇池螺”的淡水螺类。这种螺生活在滇池及其附近的水域中,壳呈黄色或棕色,有黑色斑点,形状像一顶高帽子。这种螺的肉质肥厚,营养价值高,是古滇国人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除了吃螺蛳,他们还将剩下的螺蛳壳加工成饰品或工具的文化遗物。例如,在昆明市官渡区白龙潭遗址,就发现了一批用滇池螺壳制成的鱼钩、耳环、戒指等物品。这些物品表明了古滇国人对于滇池螺的利用方式和审美情趣。

那么话说回来,古滇人吃的滇池螺蛳是否跟我们现在吃的螺蛳是一个品种呢?

滇池螺到底是什么?

2017年,在云南昆明的嘉丽泽,有一个不起眼的沼泽地。在这里,德国波恩大学的张乐佳教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物种——缁衣玺螺蛳。

这种螺蛳和螺蛳山上的滇池螺是同一品种,但却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活体了。它是云南特有淡水生物中的一颗明珠,却也是一颗濒临消失的明珠。

缁衣玺螺蛳有着一个庞大而衰落的家族。它们属于螺蛳属,是一种外表华丽的淡水螺。它们的壳上有着海水螺般的花纹,像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但这些艺术品却难以保全,因为它们只分布在云南的一些特殊水域中。

目前,云南螺蛳属被分为三个属,分别是狭义的螺蛳属、环螺蛳属和玺螺蛳属。其中,狭义的螺蛳属和环螺蛳属都有一些濒危或者疑似灭绝的物种,如滇池尖龙骨螺蛳、光肋环螺蛳和二肋环螺蛳等。

而玺螺蛳属则是最近才被定义出来的一个新属,它们的壳上有着漂亮的瘤状凸起,像是一枚枚玉玺。

缁衣玺螺蛳就是玺螺蛳属中的一员,它还有两个兄弟——阳宗海玺螺蛳和叠唇玺螺蛳。但缁衣玺螺蛳和它们不同,它有着黑色的壳皮,像是穿着中国古代的黑色朝服“缁衣”,也因此得名。

这个名字可能只是一个纪念,因为缁衣玺螺蛳可能已经消失了。张乐佳教授曾经在嘉丽泽周围寻找过它的活体,但都没有找到。而嘉丽泽也可能是它唯一的栖息地,全球其他地方都没有发现过它的痕迹。

张乐佳教授说:“这也不奇怪,人类的开发让很多大江大河大湖都失去了生机,何况这么一个小小的沼泽地呢?”

既然已经是消失的物种,为何现在人们饭桌上依然可以听到它们的名号呢?

我们现在吃的螺蛳和古人吃的滇池螺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以上所提到的螺蛳其实和我们在吃的所谓“螺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螺类动物,而是一种名为“田螺”的淡水软体动物。田螺属于甲壳纲,和虾、蟹等动物有亲缘关系,而真正的螺类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

田螺和真正的螺类动物有很多区别,其中其中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壳的形状和颜色。田螺的壳呈螺旋状,有多种颜色,如灰色、黄色、黑色等,有些还有斑点或条纹。真正的螺类动物的壳则有多种形状,如圆锥形、扁平形、高帽形等,颜色也比较单一,多为黄色或棕色。

田螺主要生活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域,喜欢在泥土中钻来钻去,以水草和微生物为食。而真正的螺类动物则生活在各种水域中,有些喜欢在水底或岩石上爬行,有些喜欢在水面或空气中呼吸,有些喜欢在沙滩上挖洞,食物也很多样,有些吃植物,有些吃动物,有些甚至是食肉捕食者。

由于生活习性和分布范围的不同,田螺和真正的螺类动物也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状况。田螺由于能够在泥土中呼吸空气,所以能够适应水质变化和缺氧环境,因此在全世界都广泛分布,而且数量很多。

真正的螺类动物则比较依赖水质和温度等条件,所以分布较为局限,而且数量较少。尤其是一些特定地区或特定水域的特有种类,如滇池螺等,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已经濒临灭绝。

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吃的是田螺而不是螺蛳呢?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水生动物的认识和命名也不一样。在一些地方,人们把所有长得像螺旋状的水生动物都叫做“螺”,而不管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类生物。因此,在古代文献中,“螺”这个词并不一定指的是真正的螺类动物,而可能是指田螺或其他类似的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水生动物的分类和命名也逐渐统一和规范了。但是,在一些地方,人们已经习惯了把田螺叫做“螺”,而把真正的螺类动物叫做“贝”或其他名称。

因此,在现代汉语中,“螺”这个词已经成为了田螺的通称,而真正的螺类动物则需要加上其他修饰词来区分,如“螺蛳”、“螺丝”、“螺母”等。

另一方面,由于田螺的数量多、分布广、易于捕捉和养殖,所以它成为了人们常见的食物之一。而真正的螺类动物则由于数量少、分布窄、难以捕捉和养殖,所以它成为了一种稀有的美味或珍品。因此,在现代饮食文化中,人们更多地吃田螺而不是螺蛳。

结语

你可能惊叹于小小的螺蛳居然还有大大的文化,同时也在惋惜,古人的美味我们现在已经无法享用。遗憾虽有,但只要我们坚持对于环境的保护和爱护,相信我们的后辈便能够因此得福,继续品尝到我们现在能够吃到的美食。

参考资料:

古人有多爱吃螺蛳呢?来看2023年在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的新发现

古人有多爱吃螺蛳?这个考古遗址里,几乎全是螺蛳壳!

云南古人有多爱吃螺蛳?遗址里“壳堆成山”!跟广西螺蛳粉有无关联?

云南古人有多爱吃螺蛳?遗迹里几乎全是螺蛳壳!

你吃的不是螺蛳,真正的螺蛳快要灭绝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0/534497.html

“现在都是假螺蛳?古人吃出了4万平米螺蛳壳山,这些才是真螺蛳?”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蔡襄相关的轶事典故?他在科学文化方面有哪些贡献?

有哪些与蔡襄相关的轶事典故?他在科学文化方面有哪些贡献?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人 。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卢锡共同主持建造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

王恂作出了哪些贡献?将古代历法体系推向高峰

王恂作出了哪些贡献?将古代历法体系推向高峰

王恂(1235年—1281年),字敬甫,中山唐县(今河北唐县)人,元代数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恂跟刘秉忠学习数学、天文、后与郭守敬一道从刘秉忠学习数学和天文历法,精通历算之学,王恂任太史令期间,分掌天文观测和推算方面的工作,遍考历书四十余家。 他在《授时历》的编...

在古代,官员一般退休之后会去哪里?

在古代,官员一般退休之后会去哪里?

在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通常被称为“知事”,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当中,无数的能人异士曾经为我们的朝廷服务,为他们各自的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我们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但是无论这些官员的官位有多大、能力有多强,避免不了的一个仕途结尾就是告老还乡,有...

在古代,宫女犯错之后皇后是如何处罚她们的

在古代,宫女犯错之后皇后是如何处罚她们的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们的身份等级有着很严格的规定。而在后宫之中,除了皇帝,权力最大的便会皇后了,此人有号令三宫的权力,后宫大事,皆由其做主。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皇后虽然位居高位,但是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比如她虽...

在古代试婚格格是做什么?为何很多宫女都愿意做?

在古代试婚格格是做什么?为何很多宫女都愿意做?

试婚在封建的古代是一种习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社会等级的森严,注定了人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有些人出生于富贵人家,甚至是皇家,一生吃穿不愁,而有些人,出生于穷苦人家,甚至要成为他人的奴才。在皇宫之中,这种地位的区别更加明显,宫女和公主的待遇完全不一...

岑文本:唐朝宰相、文学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岑文本:唐朝宰相、文学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岑文本,字景仁,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之孙,隋朝虞部侍郎岑之象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聪慧敏捷,博通经史。十四岁,为父申冤,辞情激切,由是知名。萧铣在荆州称帝,以为中书侍郎。武德四年,河间王李孝恭平定荆州,力劝安民,授荆州别驾。贞观元年,授秘书郎,...

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宋文公是怎么当上国君的?

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宋文公是怎么当上国君的?

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宋文公是怎么当上国君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文公名叫公子鲍,春秋时期宋国的第24任国君。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宋襄公,父亲是宋成公,哥哥是宋昭公。由此看来,宋国大多采用父传子的继承方式。可是到了他这一辈,却是兄传弟,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国君之位是抢来的,而且是祖母帮...

古代兵马俑到底是什么制作的 真的是用真人浇筑而成的吗

古代兵马俑到底是什么制作的 真的是用真人浇筑而成的吗

还不了解:古代兵马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兵马俑是否用真人烧制?一具兵俑裂开后,千古谜题终于真相大白一派诚心护帝灵,谁言土偶不无情。——《兵马俑》坐落在陕西,距离西安三十七公里的临潼区东,有一座世界闻名的博物馆,它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