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万平方公里的西奈半岛,以色列为何要还给埃及?
以色列为何要将面积多达6.1万平方公里的西奈半岛,还给埃及?
苏伊士运河的历史与中东局势也息息相关。该运河自1869年由法、埃合作修建以来,就成为了国际政治和经济的焦点。由于早期船流量较少,运河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收益,导致埃及 *** 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埃及不得不将持有的近半数股份出售给了英国,从而使得英、法两国控制了这一重要航道。
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苏伊士运河的船流量显著增加,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这为英、法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此时的埃及已不再是当年的埃及,它意识到了运河对自身的经济和战略重要性,因而开始考虑收回运河。然而英、法两国考虑到运河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位置,自然不愿轻易放弃。冲突因此而起,埃及决定通过行政方式收回运河,这更加激化了与英、法的矛盾。
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英法两国为了维护其对运河的控制权,联手以色列展开了军事行动,意在夺回苏伊士运河并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
这场被称为苏伊士运河战争或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冲突,英、法、以三国联军迅速取得了上风,英法军队重新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而以色列则将其军队前进,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
这片位于埃及东北部的西奈半岛,拥有6.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它不仅与埃及和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毗邻,更因其地理位置的关键性,一直是以色列的战略关注重点。若此地能被以色列所据,那么其国土面积将会有大幅度的扩增,这对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以色列而言,无疑是一大诱惑。但此次军事行动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反而挑战了冷战时期美苏为首的新国际秩序,引起了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以及其他 *** 国家的强烈反弹。
苏联作为冷战时期与美国相对立的超级大国,对英、法的行动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并威胁采用核武器进行反击。美国则出于维护其在中东的利益,担心整个 *** 世界转向苏联,因此对英法进行了经济制裁,使得英法两国在外交压力下做出了退让,撤出了埃及,以色列也随后撤离西奈半岛。
随后的年代, *** 国家为了对抗以色列,加强了内部的联合。1958年,埃及与叙利亚联合组建了 *** 联合共和国,这让以色列在南北两端都面对着阿联的压力。而后,约旦与埃及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叙利亚、约旦和黎巴嫩则为切断约旦河入以色列的水源而达成协议。
到了1967年,局势再次紧张,埃及封锁了以色列的蒂朗海峡出海口。这系列的行动让以色列深感外部的压迫和危机。为了打破这种困境,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空军发动了突袭,目标是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和约旦的空军基地。此次行动成功摧毁了多数 *** 国家的战机,特别是埃及,损失了近95%的战机,其空军实际上已被彻底摧毁。随后,以色列的地面部队乘胜追击,迅速击败了 *** 联军,并占领了一系列的战略要地。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尽管 *** 国家军队遭受了惨痛的挫败,但他们并未放弃对失地的渴望。到了1973年10月6日,这种愿望变得更为迫切,埃及和叙利亚联手,决定打破这种僵局,他们再度对以色列宣战,希望夺回之前失去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这次军事冲突被称为第四次中东战争。
在这场战争的背后,埃及和叙利亚得到了来自多个 *** 国家的支持,如伊拉克、沙特、科威特、约旦、阿尔及利亚、巴勒斯坦和突尼斯等。他们合作密切,战争初期就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埃及军队,他们突破了以色列的防线,成功夺回了西奈半岛的部分地区。但在达到战略目的后,埃及选择停止进攻,这意外地为以色列创造了调整和反攻的机会。最终,以色列军队挽回了失地,重新占领了西奈半岛,同时也成功阻止了叙利亚在戈兰高地的攻势。
尽管以色列在此次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胜利的代价颇为惨重。他们有2800名士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 *** 联军的伤亡则达到了8500人。埃及,作为一个拥有庞大土地和人口的国家,对于只有数百万人口的以色列来说,始终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对手。西奈半岛的战略位置对于埃及至关重要,那里毗邻苏伊士运河和人口稠密的尼罗河三角洲,若被以色列控制,无疑会对埃及的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和 *** ,埃及决定必须收复西奈半岛。而以色列,面对强大的埃及,每年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资源来维持防线,这种持续的紧张和压力对两国都是沉重的负担。
好在,1978年,在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斡旋下,以色列和埃及在戴维营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协议。以色列答应将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两国随后签署和平协议,埃及也允许以色列船只自由通过苏伊士运河。
尽管这一和平举措在 *** 世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埃及总统萨达特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这一行动无疑为整个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的曙光。 *** 国家的团结虽受到打击,但以色列的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两国人民也迎来了和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