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而骄之:东吴巧夺荆州与陕北战役
1947年, *** 率领党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原 典
《百战奇略》骄战篇原文为,凡敌人强盛,未能必取,须当卑词厚礼,以骄其志,候其有衅隙可乘,一举可破。法(《孙子兵法·计篇》)曰:“卑而骄之”。
骄战篇主要阐述针对强大而易骄之敌的作战 *** ,认为当敌人过于强大而无法战胜时,应采用“卑词厚礼”之法,助长敌之骄傲情绪,待其弱点充分暴露,再出兵击之,一举打败它。骄兵必败是战争史上的一条铁律,为将者被自身表面强大和一时胜利冲昏头脑,低估对方实力,不能正确认识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和战场态势的瞬息万变,失败便在所难免。
战 例
《百战奇略》骄战篇所附战例为三国时期东吴巧取荆州之战。驻守荆州的关羽与曹魏军鏖战,俘获于禁、围困曹仁,气势正盛。东吴抓住关羽“意骄志逸”的弱点,先让驻守陆口的吕蒙装病返回建业(今南京),继而派无甚名望的陆逊接替吕蒙,使关羽放松警惕。陆逊到任后给关羽写信,信中对其极尽恭维吹捧。关羽竟对陆逊深信不疑。孙权秘密派兵沿江而上,一举夺取荆州,关羽最终兵败身亡。
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调集25万军队,对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进攻。以 *** 为领导的党中央抓住敌人狂妄自大的特点,实行“以歼灭 *** 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方针,制定“蘑菇战术”。在党中央主动撤出延安的同时,我西北野战军隐蔽主力,只用小股兵力与敌周旋,在敌精疲力竭之际,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孤立冒进之敌,三战三捷,挫败蒋介石对我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计谋分析
东吴袭取荆州和我军在陕北击败 *** 军,都是骄战谋略成功运用的经典战例。善谋兵者,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敌人骄狂心理,而且能采取有效办法进一步骄纵敌人,使敌人弱点充分暴露,进而制造歼敌的有利时机。
示弱使敌产生麻痹心理,是骄战必要前提。骄战之要义,是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示弱、示软,避敌锋芒,不与敌打“堂堂之阵”,目的在于保存实力,寻找恰当时机歼灭敌人。关羽虽武功盖世,也不乏谋略,但在胜利面前滋生骄傲情绪,对东吴夺取荆州的真实用心丧失必要警惕,最终“大意失荆州”。 *** 军劳师远征,自恃人多势众,急于与我西北野战军主力决战,但屡屡扑空、徒劳无功。在我主动撤离延安后, *** 军认为 *** “不堪一击”“仓惶逃遁”,谎称取得“陕北大捷”,胡宗南因此被蒋介石授予“二等大绶云麾勋章”,其骄纵心理进一步滋长。事实上,我西北野战军主力并未消失,在彭德怀和 *** 的指挥下,以一部兵力诱敌北上安塞,而将主力隐蔽集结于延安东北甘谷驿、青化砭等地待机歼敌。
主动谋划转换战场态势,是骄战重要条件。要打败骄兵,除“骄其心”“傲其志”,还要周密筹划,积极创造和捕捉战机,促成战场态势出现于我有利的转换。陆逊用“卑词”恭维关羽,使其丧失警惕而未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吕蒙继而施计“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夺取荆州,导致关羽最终败走麦城。我西北野战军粉碎 *** 军的“围剿”,除抓住胡宗南骄狂自大的心理外,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党中央的周密计划和正确作战部署。我在主动撤离延安的同时,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使敌无法就地取得给养,因而不得不疲于往返补给。我西北野战军主力则隐蔽待机,仅以部分兵力与敌周旋,不断消耗敌人、疲惫敌人,使敌人完全按照我预想作战计划行动,达成了“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效果。战役后期, *** 在发给彭德怀、 *** 的电报《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中指出:“敌现已相当疲劳,尚未十分疲劳;敌粮已相当困难,尚未极端困难……我之方针是继续过去办法,同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一个月左右),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击之……我军此种办法是最后战胜敌人必经之路。”纵观我军历史,这一原则已成为我军屡屡战胜强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法宝。
抓住敌弱点趁势反击,是骄战成功运用关键。关羽集中全力攻魏,致使后方空虚,客观上为东吴偷袭制造了机会。吕蒙夺占荆州后,安抚民心,使关羽失去依靠,最终回天无力。陕北战役,我西北野战军以2.6万兵力打败十倍于己的 *** 军,根本在于我能抓住敌人弱点,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分散之敌,通过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战役性胜利。前出青化砭地区的 *** 军第31旅孤军冒进,被我设伏全歼,生俘旅长李纪云,同时缴获大批粮食和弹药。胡宗南调整战术,由多路并进改为密集推进、步步为营,但仍被我西北野战军牵着鼻子走,其弱点依旧不断暴露出来。经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战役,我西北野战军共消灭 *** 军3个旅及地方部队1.4万人,挫败了 *** 军对我陕甘宁解放区的所谓“围剿”,初步稳定西北战局,为后期西北野战军由内线防御转入外线作战奠定重要条件。新华社在1947年5月12日发表的社评中毫不客气地指出:“事实证明,蒋介石所依靠的胡宗南实际上是一个‘志大才疏’的饭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