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抬来三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1-03)660

电视剧《朱元璋》中有这么一个情节,洪武年间,某次殿试中,朱元璋别出心裁让人抬上三筐稻米,让诸位考生分辨稻米的优劣和产地。

可当三筐稻谷台上殿后,一旁的刘伯温却脸色大变,他忧心忡忡地说:“看来有人要被砍头了”。

刘伯温前脚刚说完,果不其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似乎像宿命般通通都被他言中。

那么,这个考题究竟有多玄机,为何会让刘伯温如此预言?又是何人准备被皇帝处死呢?这一切和这三筐稻米有什么关系呢?

一、朱元璋为了考核学子,命人抬来三筐稻谷

朱元璋抬出这三筐稻米,就是想考考学子们对于社会民情的了解程度,看看他们是否只读诗书而不食人间烟火。

当这三筐稻米呈现在大堂上,众学子们都傻眼了,只见三筐稻米的颜色和形状各不相同,其中,有一筐稻米颜色鲜白,形状饱满,如同白白胖胖的小娃娃。

另外一筐稻米颜色稍显陈旧,米粒不如前者饱满。朱元璋拿在手里仔细一瞧,发现有的稻米已经发霉,散发着阵阵霉味。

而最后一筐稻米不仅色泽大不如前两者,里面还夹杂许多米麸皮,有的稻米还出现空壳,很明显早已被蛀虫吃空。

朱元璋对这三筐稻米仔细摸摸闻闻,然后若有所思。

接着,他将众学子叫到跟前说:“你们都是筛选出来的人才,肯定见多识广,今天就考考你们,这三筐稻米都来自哪里?新旧如何?质量如何?”

其实朱元璋此举,并非有意刁难学子,只是想通过此题来考核大家对于民生的关注度。

这个问题十分新颖,于是学子们纷纷畅所欲言,围着这三筐米各自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可面对这些答案,朱元璋只是摇摇头,很显然他对这些答案不满意。

眼看学子们叽叽喳喳,却始终无人猜中正确答案,朱元璋十分无奈,只能主动揭开谜底。

他说:“这之一筐稻米,它来自扬州,是今年刚缴纳的新米。第二筐稻米来自太仓,是陈年稻米。第三筐稻米比较特殊,它来自军仓。”

然而,当朱元璋谈起军仓时,突然语气停顿,脸色阴沉下来。

眼看天子突然变脸,众人吓得不敢言语,服侍在旁的刘伯温更是忧心不已,他暗暗思忖:“看来又得有人要被杀了”。

刘伯温是皇帝身旁的红人,而他之所以如此提前断定,只因太过于了解朱元璋。

历史上,朱元璋本是平民出身,别看他后来成为皇帝,年少时他曾当过流民,经历过辛酸苦涩的饥寒日子。

早年的苦难经历让他深知民间疾苦,也明白对老百姓来说,粮食就是立身之本,所以成为皇帝后,朱元璋十分看重民生和粮食问题。

可问题是,即便他如此勤政,依旧避免不了下层官员专钻空子。

二、朱元璋为何如此大反应?背后原因不简单

就拿殿堂之上的这三筐米来说,足以看出部分官员对粮食管理的不足之处。

之一筐米粒充盈饱满,看得出来扬州主粮官在收缴谷米方面确实尽职尽责,因为收缴来的米粒成色上佳。

而到第二筐太仓米时,却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低级错误。要知道太仓本是明朝国仓,这里汇合着来自全国各地收缴来的百万石粮食,用来当做灾年时的调剂粮和军粮需要,所以太仓又被称为“百万仓”。

朱元璋在位时曾对太仓粮库进行过扩大修缮,足以看出他对太仓的重视程度。

全国那么多的粮食积压在此,很容易出现发霉问题,所以务必得将这些米拿出来晾晒,以防止受潮发霉,这也是太仓粮官的职责所在。

可殿前的这筐太仓米不仅色泽陈旧,而且颇有发霉现象,足以看出当地粮官并没重视这个问题,如果人体一旦食用这些谷米,身体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当朱元璋在仔细检查太仓米的时候已经面露不悦。

然而,当他看向第三筐稻米时,更是神色凝重。因为相比较前两筐,第三框稻米的问题更加严重。

第三筐稻米来自军仓,说明这些稻米的主要受众是军人。

军人要上阵杀敌保护国家,体力消耗很大,所需要的粮食质量也必须符合标准才行,可是这军仓稻米不仅有大量的麸皮存在,许多大米还被蛀虫吃空。一般情况下,这种稻米的更佳去处只能是喂养家畜,根本不能够用来供人充饥。

可偏偏这种最不上台面的稻米却出现在军仓中,足以看出一个严重事实,军仓粮官压根没有重视粮食的保存 *** ,也从没有对自己的职责负责一分一毫。

三筐不同的粮食,反映出三个不同现象,彼时朱元璋的内心复杂无比,他执政以来一直轻徭薄税,号召所有人重视粮食生产,却最后还是有人把自己的话不当回事。

痛定思痛后,朱元璋做了一个决定,他当即下面将负责军仓的粮食官处死,负责太仓的粮食官革职查办,而将负责扬州的粮官表扬升迁。

朱元璋如此雷厉风行着实唬住了在场的学子们,大家吓得狂擦汗,根本连大气不敢出。

很多人都觉得朱元璋此举过于残忍,但其实,他这样做不仅是给玩忽职守的官员一个教训,更是给学子上了一课,让他们以后在为官之路能恪尽职守,不要拿民生问题开玩笑。

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朱元璋用十年时间来打天下,当他做皇帝以后,却发现守住国家却是一件比打仗更难的事情。

要知道老百姓才是国家的基础,只有朝廷重视粮食管理,老百姓能有好收成,才能让江山永安,而这也恰恰是朱元璋如此重视粮食生产的重要原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1/542539.html

“朱元璋抬来三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嗜杀成性杀的人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还受万民拥戴

朱元璋嗜杀成性杀的人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还受万民拥戴

对朱元璋嗜杀成性,动不动就株连他人九族,为何还获得万民拥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在大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为了稳固政权根基,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用尽了残忍的手段,在肃清朝野上下的同时,也巩固了皇权。据《明史》记载,单是死在朱元璋手下的官吏,就多达近十五万人,这...

豪格夺嫡失败之后 豪格为何甘心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豪格夺嫡失败之后 豪格为何甘心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比多尔衮大3岁的豪格,夺嫡失败后,为何甘心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皇太极白天出去打猎,感觉特别有精神,晚上还跑到办公室加了个班。结果当场就猝死了。由于皇太极当时才52岁,压根没想到自己会早逝,所以没有留下遗嘱立谁为继承人。这下麻...

王浑:曹魏司空王昶之子,魏晋八君子之一

王浑:曹魏司空王昶之子,魏晋八君子之一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浑早年为大将军曹爽的掾吏,高平陵政变后,循例免官,出任怀县县令、散骑侍郎等职,袭封京陵县侯。西晋王朝建立后,加号扬烈将军,历任征虏...

朱瞻基有何特长之处能让朱棣如此喜爱他?

朱瞻基有何特长之处能让朱棣如此喜爱他?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仁宗病故后继位,明朝第五代皇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朱棣确实非常偏爱长孙朱瞻基。说朱棣偏爱长孙朱瞻基,有以下几个理由。其一,朱棣除了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外,还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孙。一般皇帝在确定储位的时候,都会只考虑自己继承人的问题,不会考虑儿子继承人的问题。毕竟...

年羹尧到底在执着什么 为何死都没有向雍正低头

年羹尧到底在执着什么 为何死都没有向雍正低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生戎马的年羹尧,为什么宁死都不认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清朝名将年羹尧,大家首先都会想起那充满着恐怖的血淋淋的“血滴子”。它是雍正设立的特务暗杀组织机构,而年羹尧就是“血滴子”的首领,曾用血滴子帮助雍正稳固皇位,残酷地杀掉一个又一个的对头。然...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你真的了解三国二十四名将中的张绣,在三国演义中,到底属于什么水平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二十四名将》是民间流传的一首串联三国名将人名的打油诗。诗中有一句“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将张绣和颜良、文丑并列,同居二十四名将之列。说起来在《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虽然最大的作用...

彭羕:东汉末年官吏,他为何被逮捕处死?

彭羕:东汉末年官吏,他为何被逮捕处死?

彭羕(184年-220年),字永年,广汉(今四川广汉北)人。东汉末年官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彭羕起初在益州任书佐,但后来其他人向益州牧刘璋诽谤他,刘璋于是以“髡钳”(剃去头发和胡须,并戴上刑具)处罚他,并且贬奴隶。此时刘备入蜀,彭羕想投靠刘备,于是去见庞统。庞统和他会...

朱标死后朱元璋还有其他儿子 朱元璋为何跳过儿子传位孙子

朱标死后朱元璋还有其他儿子 朱元璋为何跳过儿子传位孙子

对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跳过儿子们,直接传位给孙子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历朝历代以来最为传奇的一位帝王了,完完全全的草根逆袭记,从毫无背景毫无资本的农家孩子起家,做过乞丐,当过和尚,最终一步步地走上了九五之尊之位。正如我之前所说,每一位开国皇帝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