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更大的疑点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1-11)610

我国古代战场上,不乏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完美战役,而在这些胜利的背后,往往离不开指挥者的关键决策。

有的主将骁勇善战,比如说七进七出的赵云,脱甲对敌的许褚还有身先士卒的黄盖,有的主将领兵打仗则是靠自己的头脑,比如卧龙诸葛亮,冢虎司马懿等。

骁勇的将军打仗拼的是个人实力,胜负只在数回合之间,有谋略的将军对敌拼的是心理,赌赢了对方的心理,就能稳操胜券,反之则是兵败如山倒。

而关于心理博弈的经典战役,莫过于诸葛亮对司马懿的“空城计”了。

想当年,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攻向西城,却看到四座城门大开,诸葛亮在楼上弹琴,整个场面实在诡异。最终,司马懿还是不敢向前走一步,带着十五万人马悄然退兵了。

在这场博弈中,诸葛亮能想到的,司马懿定然也想到了,但他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诸葛亮身边的两个书童,这两人才是整个空城计的更大疑点。

街亭失守

实际上,空城计本身是无奈之举,也是诸葛亮一手造成的。

从刘备入主益州之后,诸葛亮就开始重用马谡这个年轻的谋士,后来还让他当上了参军。

马谡这个人很善于纸上谈兵,深得诸葛亮喜爱,但刘备却不看好这种只会说不会做的空想家,所以刘备生前一直劝说诸葛亮,不要对马谡委以重任,但诸葛亮却选择一意孤行。

在之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派出马谡去据守重中之重的街亭。

但扶不起的马谡却不听劝阻,不在靠山近水的地方扎营,偏偏跑到山顶扎营,结果魏军切断了水源,导致蜀军大败而归,街亭就此丢失。

街亭失守后,司马懿乘势率15万大军向诸葛亮的西城杀来。当时,西城中没有一员猛将,只剩下一群文官和两千多士兵,而且大多还是老弱病残。

众人一听司马懿即将兵临城下,都近乎绝望。眼下这种情况,打也是死,跑也是死,横竖都只有死路一条。也就是这个时候,诸葛亮想出了一险招:

诸葛亮命令将城中全部旌旗收起来,士兵在原地等候,且不能独自外出和喧哗。随后又将四个城门大开,每个城门中派20名年轻士兵伪装成平民洒水扫街,诸葛亮则带着两个书童,在望敌楼上弹琴。

两个书童

等到司马懿大军赶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场面,诸葛亮在城上弹琴,一个书童摇扇,另一个书童焚香,还有一群健壮魁梧的老百姓在扫大街,实在诡异。

司马懿本就谨慎多疑,看见此情此景更让他拿不定主意,因为现在的他面临着两种选择。

一个就是举兵攻入城中,拿下诸葛亮。但是西城不是一座小城,它的总面积大约有50平方公里,司马懿虽然有15万大军,但都只能从城门而入,如果直接攻进去的话,那么各种突发状况都有可能发生,再看诸葛亮这个样子,也必然留了后招。

第二条路就是撤退,双方都没有损失,但这样做很可能正中了诸葛亮的下怀。因为如果城中真的没有埋伏,那诸葛亮就是不费一兵一卒击退了十万大军,魏国也将失去这个攻入蜀地的绝佳机会。

所以司马懿这个时候很纠结,到底是攻还是退呢。他心中越着急,就越想从中找出破绽,而当他看到城上两个书童的时候,立马就调头撤兵了。

要知道,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悠然自得,不论他是真的胸有成竹,还是假正经,都合乎常理,然而就连站在他旁边的两个小书童,看见大敌当前都能做到面不改色,这就很难理解了。

两个书童都只是小娃娃,藏不住心中的喜怒哀乐,如果城中空虚,那他们定会露出慌张的神情。可结果,这两个书童都只专注于手中的事,根本没把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放在眼里。

此时不撤,又待何时?

但其实,这两个书童的镇定自若也在诸葛亮的计算之中,也是此计的成败关键。

他知道,司马懿一定会注意两个娃娃的神情,如果他们表现出了片刻慌张,那么魏军可能会立马杀进去。所以唱空城计之前,诸葛亮就给书童做了心理准备,这才没有在演戏的时候露馅。

两大谋士的心理博弈

当然了,这出空城计虽然巧妙,但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整个过程太顺利,司马懿退兵太仓促。

要知道,司马懿可是有十五万大军,即便诸葛亮有再多计谋,城中有再多伏兵,魏军的胜算依然很大,但他最后却选择了撤退。

所以有人认为,司马懿其实知道西城中没有什么兵力,他之所以退兵,是为了稳住自己在魏国的地位,因为一旦诸葛亮倒下,那他也没有利用价值了,所以他宁愿放诸葛亮一马。

又或者,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不敢攻进来,所以才做了一套空城计的戏码,给司马懿一个撤兵的理由。

也就是说,诸葛亮和司马懿都知道彼此的心意,于是一个当了演员,一个当了观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1/546002.html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更大的疑点”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董卓进京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有多残暴

历史上董卓进京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有多残暴

从董卓进京夺权开始,中国历史便开始进入到战乱不休的汉末三国时期。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这是蔡文姬《悲愤诗》对于董卓之乱的描述,说的就是西凉兵把社祭(古代聚会)中所有男人杀掉,头挂在抢来的车子上,女人则用车拉着回军营的场景。这只是董卓之乱其中一个很小的场...

历史上张嫣皇后为何会嫁给自己的舅舅?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张嫣皇后为何会嫁给自己的舅舅?原因是什么

张嫣皇后,在十一岁时就坐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封建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很低,也许她们貌若天仙,也许她们蕙质兰心,可充其量只是男人的附属品,甚至是政治的牺牲品。纵观她们的人生,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无疑是“悲惨”的。这一点,在皇宫大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古...

李嗣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

李嗣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嗣恩是五代时期的前晋名将,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征战天下,对抗后梁。李嗣恩在战斗中十分勇猛,即使受了重伤也死战不退,让李存勖感动地亲自给他上药。那李嗣恩是如何随李存勖征战的呢一,李克用义子李嗣恩原本姓骆,是...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要除掉才华横溢的杨修?这3点原因让杨修必死无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战乱,各方势力为了争霸天下不择手段,争权夺利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曹操生性多疑,死在他身上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杨修的死,更是成为了千百年来热门的话题。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但为了博得...

历史上福康安与乾隆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上福康安与乾隆到底是什么关系?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福康安本是大学士傅恒的第三子,可是民间却一直传闻他是乾隆的儿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这事是真的吗?说起来,福康安还真是特别得乾隆的恩宠。他不光在年幼时,就被乾隆带入内廷亲自教养,还享有和其他皇子在上书房读书的资格,就...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刘宗敏原为锻工,从李自成起义。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清朝因对割据四川的张献忠劝降未遂,派出肃亲王豪格统领满汉大军前往征讨。当年五月,豪格率部夺取汉中,有了对张献忠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此时的张献忠不仅面临着清...

刘备作为三国一方霸主 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君

刘备作为三国一方霸主 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是仁君还是伪君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天下三分,天下陷入了魏蜀吴三国竞争的时期。放眼三国的君主中,除了吴国孙家的后代子孙算是封疆大吏的后代,受到了祖辈的福泽,其他两人几乎都是出生卑微。东汉末期宦官把持朝政,曹操背后有着宦官...

张温: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为何遭到孙权忌恨?

张温: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为何遭到孙权忌恨?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