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为何规定16两为1斤,筷子长度7寸6分?华夏子孙必须了解

历史文化1年前 (2023-11-15)92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贝吉塔

编辑丨贝吉塔

你知道吗?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物品,都蕴含着深邃的学问。

比如杆秤,它看似简单,却体现了古人的智慧。秤杆上的印花对应着天上的星座,16两是一斤,8两变半斤,这些看似神秘的换算,其实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再如我们每天使用的筷子,不仅长度、形状蕴含讲究,小小的一双筷子更包含着做人的哲理。

原来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学问的影子。我们要打开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奥秘,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统一度量衡

首先要想明白古时的半斤八两,和一斤16两是什么意思,那我们不得不先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开始说起。

秦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急切希望能进一步巩固统一的天下基业。为此,他决定从统一度量衡入手,因为六国时期,各国度量衡混乱,严重影响了经济文化发展。

度量衡包含长度、体积、重量等多个方面。在长度方面,各国都有自己的尺、寸、丈制度,互不相通。容积方面也是升、斗、斛、豆等标准不统一。为了破除这层障碍,秦始皇帝命令丞相李斯着手这项艰巨的任务。

李斯历经艰辛终于制定出相对统一的长度单位“寸、尺、丈”和容积单位“升、斗、斛、豆”。

然而,当讨论到重量单位时,李斯陷入了迷惘。重量的计算比较复杂,不同的货物有不同的比重,要找到一个兼容各种货物的重量单位并不容易。

李斯反复推敲,一时之间无法找到突破口。看到李斯为难的样子,秦始皇帝提笔在纸上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寓意重量单位的制定必须体现公平。

李斯恍然大悟,决定以四字的笔画数16为基础,规定1斤等于16两。这样既符合十进制的简单易用,也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于是,新的重量单位框架渐渐成型:一石定为4钧,1钧为30斤,1斤为16两,1两为24铢。这套计量体系运行下来,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比如,我们熟知的“千钧一发”就源自钧的这个计算单位,形象地表达了事态的危急。与重量相对的是轻量,“锱铢”是较小的计量单位,衍生出“锱铢必较”描述斤斤计较。

为了实际使用这套计量单位,各种计量工具应运而生,其中以秤量最为重要。李斯经过长期努力,终于完成了秦朝度量衡的统一,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工具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也成为秦朝伟大功绩的一部分。

木杆秤的由来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范蠡不仅被称为文财神,他还发明了流传千古的计量工具“秤”。

一日,范蠡路过田野,看到一个头戴斗笠的农夫毫不费力地用简陋的竹竿木桶装置从村旁的井中吊水。顿时,他灵光一现,立刻理解了利用杠杆原理来举重的妙计。

范蠡激动难抑,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回家中,取出一根结实的长木条,用锉刀仔细凿出两个小孔,再取来麻绳穿入系紧,这样就可以用手提拎了。

一头他系上一个竹藤编织的吊篮,用来置放货物,另一头他绑上一块精铁打造的方砝码,作为砣石。他反复试验,发现砝码离吊篮远近,所能承载的重量确实是轻重不同。

可如何标记刻度才能清楚计算出货物的总量呢?这个问题着实让范蠡绞尽了脑汁。他思来想去,举棋不定。

直到一天夜里,他在梦中呢喃自语,念念有词地数着:“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天衡,天府,天梁...”突然,范蠡猛地睁开眼,原来,这正是二十八宿的名字!他终于恍然大悟,可以用这些辰星的名字来标记刻度。

第二天清晨,范蠡精神抖擞地起床,立刻着手准备。他选择了代表帝王之位的北斗七星,代表武将的南斗六星,以及百姓们最喜祈求的福禄寿三星,共有十六颗星。

范蠡决定以这十六星为单位,一斤定为十六两,每个星宿刚好代表一两的重量。这样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易于记忆。范蠡取出雕刻用的锋利刀具,沿木秤杆的细端一星一星地仔细雕上了璀璨的星象。

完工之后,他将秤杆高高举起,这才意识到上面十六颗闪耀的星星仿佛天上星斗投射人间,正注视着万物,寓意“人在做,天在看”,不时提醒着百姓要诚实守信,行事公正。这种十六两制的秤很快在各城镇流传开来,成为市井百姓日常交易的检定之物,也使范蠡的名声传扬四方。

直到20世纪中叶,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才逐步改用统一的十进制度量衡。十六两秤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千百年的时光里,它见证了中华文化的睿智与博大。如今,这种秤已成为珍贵的古董文物,不仅展现出古代商人的精巧手艺,更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智慧结晶。

筷子的前世今生

筷子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筷子作为一种餐具,既有实用性,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民用树枝夹取烹饪后的食物。到了商周时期,丝竹、玉簪等材料制成的筷子出现。姜子牙用丝竹发现妻子在肉里下毒,这成为筷子传说的一个版本。另一个版本是妲己用玉簪喂食纣王,让其不致烫伤。无论哪种传说,都展示了筷子的聪明妙用。

随着时代发展,筷子的材料和 *** 工艺不断创新,从丝竹、玉器到红木、竹子,再到今天的塑料和一次性筷子。不同阶层的人也会使用不同材质的筷子。筷子上还有了各种花纹装饰。这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筷子规格的设定也很讲究,无论长度还是厚度都有一定标准。这需要匠人的精湛手艺。今天工业生产让筷子规格更加统一。筷子的诞生和发展,反映了中国人勤劳、智慧、美好的文化特质。它也成为华人餐桌文化的一大亮点。

筷子既世代传承,也与时俱进。既保有历史智慧,也在创新中发展。我们应当感知筷子背后的文化内涵,爱惜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明成果。筷子让中华餐桌充满仪式感和人文情怀,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关于筷子的起源,还有其他几种说法值得一提。据《吴越春秋》记载,筷子的发明者是春秋时期的范蠡。

当时,人们买卖东西多是凭经验目测,容易造成误差。范蠡为让交易更准确,设计了一个天平来称量物品的重量。这个设计启发了他,也可以用木棍和绳子来 *** 一个类似的设备,用来夹取食物。这就是筷子雏形的由来。

另一种说法提到大禹治水途中发明了筷子。传说中大禹三过家门不入,常在旅途中就地取材进膳。有一次大禹手去够锅中的食物,被烫伤了。他灵机一动,用路边树枝 *** 了一个夹具,方便取食又不伤手。

7寸6分的筷子,源远流长的中华智慧

筷子,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餐具文化符号。其长度为7寸6分,看似是个平常的数字,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却源远流长。

筷子之所以设置为7寸6分长,是为了提醒人们要节制七情六欲的放纵。“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代表人的精神世界,“六欲”指眼、耳、鼻、舌、身、意,代表人的欲望。

筷子的长度正好等于七寸六分,寓意我们在享用美食时,要时刻约束自己的七情六欲,遵循中庸之道,不要过于放纵。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推崇节制的美德。

不仅长度蕴含意义,筷子的形状也是如此。筷子一端为圆形,一端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阴阳调和。中华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要顺应自然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筷子的圆形和方形正是这个理念的反映。

在中国人看来,筷子不仅是一件餐具,更是检验一个人品德的标准。有一则故事如此描述:一个商人要和别人合作生意,父亲建议他先观察对方的吃相,因为“筷子见人品”。

果然,那人吃相不佳,后来生意失败,证实了父亲的判断。这寓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使用筷子的方式,看出他的品行为人。这也体现了中国人重视餐桌礼仪的文化传统。

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手势也富含意味。拇指和食指放在上面代表天,中指代表人,无名指和小指放在下面代表地。这表示天、地、人三者调和,人要顺应天时地利。拇指和食指捏住一根筷子代表主动出击的阳,而另一只筷子被动代表阴,两根筷子配合代表阴阳调和。

不仅如此,中国人称呼一对筷子为“一双”,寓意吉祥美满。筷子数为双数,与中华文化中“双喜”“双全”的美好寓意一脉相承。一根筷子难以使用,两根筷子互为陪衬才能发挥作用,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合群互助的价值观。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产生和演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它既源远流长,又与时俱进。当我们在餐桌上拿起筷子时,不仅在享用美食,也在接续优秀传统,传承民族文化。这种文化自信,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1/547304.html

“古代为何规定16两为1斤,筷子长度7寸6分?华夏子孙必须了解” 的相关文章

汉末三国时期,袁绍兄弟的真实实力怎么样?

汉末三国时期,袁绍兄弟的真实实力怎么样?

在三国时期的最早阶段,袁绍和袁术兄弟在群雄中的政治、军事、领土、人口等方面的优势都是非常大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似乎又重现了秦朝末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袁绍、袁术兄弟在初期可谓佼佼者,其中袁术197年称帝,袁绍...

历史上麹义的真实本领怎么样?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麹义的真实本领怎么样?最后是什么结局

所谓乱世出英雄。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说起袁绍手下的猛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颜良、文丑。但有一员猛将,却要远胜二人,他不仅以八百步兵大破公孙瓒四万大军,还创造了以步兵克制骑兵的奇迹,他就是麴(qu)义。那麴义是如何以步制骑的呢,又为何会被袁绍处死呢。一,投靠韩馥麹义...

历史上真实的陈胜是什么样的?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陈胜是什么样的?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陈胜,字涉,楚国阳城人。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前209年,陈胜“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打响武装反抗暴秦的第一枪。这支装备简陋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武装,恰似燎原星火,引发“天下云集响应”。陈胜推倒秦王朝覆灭的第一块多米诺骨...

刘备出手的机会并不多 刘备的武功到底有多厉害

刘备出手的机会并不多 刘备的武功到底有多厉害

对刘备武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是三国时期的枭雄,有过三英战吕布的经历,那他的武功咋样?演义中的刘备是三国时期的枭雄,或者说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他有过三英战吕布的经历。那么,他的武功究竟咋样呢?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就来跟大家探讨这个问题。说起《三国演义》的刘备,在你...

三国时期张飞的真实实力如何?与关羽相比呢?

三国时期张飞的真实实力如何?与关羽相比呢?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飞和关羽都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同时入选古代六十四名将之列。在正史中,他们被曹操谋士程昱称为“万人敌”,被东吴儒将周瑜称为“熊虎之将”,可见两个人的名声和实力。在演义中,张飞和关羽的武力也是非常厉害的,关羽在万马军中斩杀袁绍大将颜...

古代太后能够代理皇权 最后称帝的人少之又少

古代太后能够代理皇权 最后称帝的人少之又少

对古代太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太后为何宁愿代理皇权也鲜少登基称帝?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除了武则天改大唐国号为大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之外。虽然还有很多皇太后选择临朝听政,走向了政治中心的前台,但她们基本上都没有称帝自立,反而兢兢业业,辅佐年幼的小皇...

苏颋: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是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

苏颋: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是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

苏颋(670-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尚书左仆射苏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苏颋自幼聪明过人,后进士及第,初授乌程县尉,迁太子左司御率府胄曹、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等职,迁工部侍郎,其父苏瑰死后袭...

在文学创作与政治方面,张九龄有哪些成就?

在文学创作与政治方面,张九龄有哪些成就?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