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有个“陕西村”,与世隔绝百年,不知道大清已经亡了
文 | 晚城
编辑 | 晚城
在俄罗斯境内,有一个神秘的村庄,虽与我国陕西相隔万里,但在生活方式上,与陕西的居民有着相似之处。
他们说陕西话,会做陕西饭,吃饭用筷子,过年吃饺子,骨子里都是“陕西楞娃”,别人都称呼他们为东干族,但他们从没有忘记自己是从中国走出来的。
1979年,研究历史的王国杰教授,在查阅资料时,偶然看到一批甘肃和陕西人在多年前移民俄罗斯,在多年前移民这里,并在这里长期定居。
1990年,王国杰教授前往苏联,并抽出时间考察了这些居民的生活现状,结果十分让人感慨。
这里的居民和王国杰教授交流的时候,问的之一个问题便是大清国的现状如何。
这让王教授十分震惊,他们的消息太闭塞了,便向他们解释大清国早亡了,又把之后发生的历史事件跟他们全说,并告诉他们新中国已经成立几十年了。
老人听完这些话,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用了好长时间才接受了这些事实。
经过考察,王国杰教授发现,这批居民最早可能来自清朝的同治年间,最初的原因是中国西北地区的 *** ,为了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
但这次反抗受到了清 *** 的强烈镇压,陕西省的 *** 数量大概占总体人口的30%,甘肃则是占到70%左右,两省的 *** 加起来大约580万左右。
在起义失败后, *** 的村庄房屋被烧毁,农田遭到践踏,并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在1990年时,陕西和甘肃的 *** 人口,算一块仅仅才有122万人。
其中一些人为了逃难,只好驴拉马驮,拖家带口的离开家园,前往新疆。
但是到达以后,这批 *** 起义军的战斗力已经所剩无几,总人数大约在3-8万人之间,面对清 *** 的7万大军,无粮无草、疲惫不堪的起义军已经难以应战,被一步步逼退到阿克苏。
打无可打的情况下, *** 起义军不得不兵分3路,穿越边境,前往东亚寻找新的地方。
之一批人大部分上都是甘肃 *** ,最终于1878年1月到达伊赛克湖畔东边。
第二批队伍这是由比较著名以军领袖白彦虎带领,一行人先后抵达纳伦,然后又到达托克马克,这是3批人中的,到达人数最多的一批,有3314人。
第三批的人则是悍不畏死,部分留下断后的起义军全部战死,但好在最后还是有一批人,到达了俄国境内。
其中第三批居民到达以后,其中又有25户人家继续向北走,一直走到了如今的江布尔附近。
并在那里获得了总督的批准,在江布尔东南方7公里的地方,划分了一块地,在那里设立了东干乡庄,并在日后成为了东干族的五大中心之一。
后来沙俄将伊犁地区归还清 *** ,之后一些伊犁地区的东干人担心,清 *** 会就之前起义的事情,对伊犁地区的东干人进行报复,所以又再次展开移民。
这次移民都大量东干人迁移到了七河省内(又称谢米列契省),移民时间主要集中在1881年秋季,至1883年春季,清 *** 才和沙俄签订协议,清军进驻伊犁。
清军采取了十分严厉的措施,禁止居民出境,才遏制了移民现象,但仍然避免不了零星的东干人出境,这其中的移民还包括一些塔兰奇人。
关于“东干”这个名字的来源,有说法认为这只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代从东边来的人,或是最早一批陕甘移民到新疆后的自称,来自陕西方言“东岸子”。
当别人问他们从哪里来的时候,便会回答“从东岸子来的”。而东干人便是后来的东干族。
在移民后的1个多世纪以来,东干人的一回生活在村里,相对比较独立,人口从19世纪80年代的1.5万人左右,到2004年已经增长到12万人,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东亚“陕西村”。
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东干人更强调自己是中原人,或者来自陕西的人干脆的称自己为老 *** ,并以坚持传统为荣。
老一辈的东安人,都会对年轻一辈的东干人千叮万嘱,千万不要忘了陕西话,不要忘记自己的家在中国,在陕西西安,一定要把相关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
村里的年轻人大都会讲一些俄语,但是上了年纪的就不信了,在出门的时候,东干人一般都会讲俄语,回到村里以后,口音便会立刻转为纯正的”秦腔”,而且还十分具有历史特色。
东干人会把 *** 单位叫做衙门,在里面上班的干部叫做衙役,嫁妆是陪房,飞机是风船,媳妇是婆姨。 而且它们除了有俄文名字外,还有中文名字。
但是不乏一些年轻人,受到其他文化影响,已经不会说地道的陕西话了。
在日常生活中,也极具陕西地区的特色,东干人会把玉米串好放在房檐下面,冬天取暖还会用炕和火盆,招待客人的时候都会让客人坐在炕上。
吃的方面会使用筷子,有馒头、包子、饺子、扯面、锅盔等食物,吃不完的蔬菜还会用地窖存着。日常玩乐也是踢毽子、放风筝、跳房子等老游戏。
东干人做的饭
在结婚的时候,东干人也颇具文化特色,新娘会穿上清代样式的绣花鞋,梳成燕燕头,头上顶着高髻。新郎则是穿长马褂,头上戴着西瓜帽。
值得一提的是,东干人有着自己的文字,据说是在中苏关系交好时,苏联的语言学家帮助创立的。由清代的陕西方言,再搭配上俄语的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
不得不承认,这些文字在保护东干人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大用处,但同时由于学习成本过高,一些会俄语和会汉语的人都看不懂。
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的一些音节和文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即使能听出来也不一定能写对。
东干族留学生在中国
在王国杰教授前往“陕西村”之后,东干协会会长兼“村民”安胡塞在1994年,便带着老一辈的心愿来到了中国,还拍下了西安的老城墙。
安胡塞
安胡塞还专门去了一趟西门,因为老一辈人就是从西门出去的,时光荏苒,谁能想到那次出门,能出一百多年之久。
东干学子在甘肃
如今的“陕西村”已经和外界接触,安胡塞每年还会让一些孩子回到陕西老家看看,多接触西安的文化。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 *** ,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