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不能回的民族,中亚35万朝鲜族人,为什么不回朝鲜半岛?
提起“朝鲜族”,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酸甜爽口的辣白菜,软糯黏人的打糕,还是观赏度极高的朝鲜族舞蹈?的确,在很多人印象中,朝鲜族与这些鲜明的民族特色密不可分。但您知道吗,在遥远的中亚地区,竟生活着约35万名远离故土的朝鲜族人。他们是在历史变迁和生存压力下,离开朝鲜半岛来到中亚的先民。然而时过境迁,朝鲜半岛早已天翻地覆,他们的后代在中亚扎根多年,却很少选择回归故土。这些有家不能回的朝鲜族人,为何至今还留在中亚?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朝鲜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是他们的发源地,也是现今全球9000多万朝鲜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但除此之外,在遥远的中亚地区也居住着约35万朝鲜族人。这似乎有悖常理,却源自不同历史时期朝鲜人不得不进行的迁徙。
早在19世纪后期,朝鲜半岛陷入动荡。当时的朝鲜王朝腐败无能,无法有效应对朝鲜半岛遭受的战乱与饥荒。大批朝鲜百姓开始外迁,并逐渐形成两个主要迁移方向:一是我国东北地区,这批迁入我国境内的朝鲜族人相对生活稳定;另一支则迁往被沙俄占领的远东地区,在那里建立起朝鲜族村落,成为沙俄利用的廉价劳工。
1910年,日本完成对朝鲜的占领和统治,在朝鲜半岛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为摆脱日本的残暴统治,更多朝鲜人选择逃往远东地区。但随着日俄之间的冲突加剧,沙俄开始担心远东的朝鲜移民可能倒向日本,于是在1937年将近17万朝鲜族强制迁徙到苏联的中亚地区。在迁移过程中,大量朝鲜族人死亡,生活艰辛。
来到中亚后,朝鲜族人在当地荒芜的土地上开垦生存,但又遭到苏联当局的同化和磨难。他们被迫放弃朝鲜语,说俄语,逐渐丧失了传统文化认同。在经历种种磨难后,中亚的朝鲜族在二战期间积极参与苏德战争,得到苏联的平等待遇。
但真正的安定还是没有到来。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情况复杂,种族林立,这些已经在中亚生活了几代人的朝鲜后裔陷入了迷茫。由于难以确定自己的国籍归属,他们只能自称“高丽人”。与此同时,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和对立格局也让这些高丽人无处安放民族认同感。在文化认同急剧衰微的情况下,中亚朝鲜族并没有随着苏联解体就选择归国。
反观朝鲜半岛,南北鲜对立的局面至今难解,战火阴云始终笼罩着整个朝鲜半岛。中亚的朝鲜族后裔面对一个文化认同尽失,又战火纷飞的故乡,内心早已没有归属感。相比之下,中亚虽然种族复杂,但至少还能维持稳定的生活。所以他们宁愿在中亚等待历史的转机,也不愿轻易返乡。
此外,长期生活在苏联和中亚地区也让朝鲜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融合体。他们保留了一定朝鲜传统,但同时深受俄罗斯文化熏陶,形成了东西方融合的新生活方式。这既不完全是朝鲜文化,也非俄罗斯文化,而是一种处于之间的文化认同。如果返回朝鲜半岛生活,他们反而会面临重新适应传统朝鲜文化的困难。
综上所述,中亚的朝鲜族之所以至今没有大规模返乡,原因在于他们既失去了对朝鲜故土的认同感,又在中亚生活了数代,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合状况。返回朝鲜,反而成为他们需要面对的文化适应问题。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一些个人层面的因素,比如不想离开中亚的生活圈子等。但从整体民族命运来看,他们是集体失去故土认同,又在异域生根的一个民族支系。他们的处境也让我们反思,文化认同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以及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处理身份认同问题。历史并不总是双向可逆的,他们的遭遇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审视民族文化变迁的一个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