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10 ∣ 战史:飞蛾扑火的美国俯冲轰炸机!解密中途岛海战“命运5分钟”真实往事(四)
思考与启示
正如前文所讲到的那样,在中途岛战役的关键时间、关键地点和关键行动中,真正在数量上占优势的不是日军,而是美军!美军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克服了诸多“先天不足”,在损失严重情况下,依然凭借着作战技能、无畏勇气和锲而不舍地的精神,成功控制了战场,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距离这场太平洋上的“转折之战”,已经过去了整整77年,但是我们依然会感受到太平洋上的呼啸的风、翻腾的浪、燃烧着的空气和参战者身上流淌着的血。
那么在回顾和感慨之后,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01
启示一:要根据自身实力合理界定战略目标
▲机动部队攻击机群对中途岛狂轰滥炸
▲南云忠一忽略了威胁更大的美航母编队
在中途岛战役中,日本海军之所以会频出“一个拳头打两个敌人”和“分散削弱主要方向力量配置”这样的“昏招”,是因为他们在进行战略任务规划设计时,盲目过高地估计了自身所占的优势,在战略目标的合理定位上出了问题。
在战争和现代社会生活中,目标设定的高低取决于力量所能到达的边界,“有多少干粮走多少路”已成为不争的铁律。在总体环境与条件既定的情况下,预定目标与实施手段之间的组合决定了计划实施的成效。一般认为,战略取得成功需要以目标与手段之间达成平衡为前提。利德尔哈特就曾指出,“战略的成功主要取决于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合理估计与协调”。
▲日本海军有限的力量遭到了无情的消耗和无声的稀释
西方战略学界普遍认为:武装力量持久可靠控制的区域才是国家战略力量到达的边界。但是在珍珠港、珊瑚海和中途岛,在整个广袤的太平洋上,日本有限的军事实力遭到了无情的消耗和悄无声息的稀释,最终在中途岛到达了力量膨胀的“边缘”和“顶点”。如果说一切胜利的取得都建立在依靠“珍珠港式”“侥幸突然”基础上的话,那么无异于构建于“沙基之上”的“海市蜃楼”。中途岛之战,与其说是美海军“勇气的胜利”、“不可能任务的完成”,莫不如说是“正态概率分布的回归”和“国家战略能量全面释放的结果”。所以说,纵观战争史上的古往今来,战术靠“欺骗”、战役靠“突然”、战略靠“持久”!
02
启示二:锲而不舍地从绝望中找希望
▲中途岛海战更高前线指挥官弗莱彻
▲电影《决战中途岛》的百斯特
▲电影《决战中途岛》的麦克拉斯基
在中途岛战役中,美军航空兵在战役中前期遭受了重大损失,飞机损失数量超过120架,其中鱼雷轰炸机损失非常严重,但是作为战役指挥者的尼米兹并没有过多地干预,前线指挥员弗莱彻和斯普鲁恩斯也没有动摇退缩,麦克拉斯基、百斯特等战地指挥官更是连续出击、百折不挠。在这样锲而不舍的“将士齐心用命”之下,才“从绝望中找到了希望”,实现了战场形势逆转,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一滴水”与“一碗水”
在战争中,当战事出现胶着,损失不断出现,伤亡持续增加,前景愈加晦暗不明时,指挥员的决心意志是否坚定,锲而不舍的进取意识是否强烈,都将成为左右战役进程,甚至是决定最终结局的关键因素。如果把战役全局视作“一碗水”的话,那么指挥员的意志也许就是“一滴水”,在关键的时刻,“一滴水”可以使“一碗水”溢出来!
其实,对我们每个人而言也是如此。无论外界环境优劣,不管运气好坏,都不抛弃、不放弃,不为逆境“所困”,也不为顺境“所惑”,按照自己预先的计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每天前进一点,到来年的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走出了很远的距离。其实,真正的人生不就是让你感到绝望的同时,又透过一条缝隙让你看到点希望吗?
还是美国总统林肯那句话说得好:“我走得慢,但我绝不退后。”
03
启示三:要善于从胜利中找隐患找问题
1942年4月5日至9日,在印度洋上的“锡兰海战”(美国称之为“印度洋空袭”)中,中途岛战役的主要场景就已经“完全按剧本彩排”了一遍。事后,除小泽治三郎注意到更换兵装所需的时间和航母面临的空中威胁,军令部和联合舰队的高层中,没有任何人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就这样带着问题和隐患来到了中途岛,又“按照剧本再犯一次错误”,最终招致全军覆没。
有句成语叫“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意思是说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对立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的东西具有着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发生相互转化的,成语“相反相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海湾战争——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军队在取得了海湾战争胜利之后,在《海湾战争——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中,对战场成功和军事优势“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但说到问题与症结,却挖掘很深、概括很精、升华很高。在战绩如此明显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如此强烈的问题意识,对寻找缺憾如此敏锐,对查找问题锲而不舍,恰恰表明他们在力图保持清醒,在力求未来胜利。
▲俄罗斯国防部召开扩大会议
就在2018年的12月18日,俄罗斯国防部召开扩大会议,国防部长绍伊古在向普京的报告中,也像美国人那样,没有对叙利亚作战和“东方-2018”演习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挖掘、概括、升华,而是对面临的问题、威胁、隐患进行了不遗余力地突出和强调。
近年来,一再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而战略思维最鲜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发现问题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指向。问题在哪里?问题是什么?问题怎样产生?问题如何解决?只有在这一过程中,思维才会摒弃漫无边际的空洞和繁琐的枝蔓,变得清晰简捷、单刀直入。
我们常说所谓的格局,其实就是追求目标的高度、眼界的宽度、思维的深度,以及自身所体现的从容大度。我个人认为,要想改变自己的格局,就要带上一双不可或缺的“慧眼”,而“慧眼”中最重要的就是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由此派生出的进取意识。人生的格局并非一成不变,但只有在成绩面前自觉、清醒地走出改变的之一步,才有可能迎来水到渠成的第二步,进而实现思想格局的升华和人生的成功。
04
启示四:要辩证分析评估真正“知己知彼”
在中途岛战役中,美日双方的作战平台数量是基本持平的,日本海军在舰载机组织指挥与作战技能方面占有着明显的优势。例如,之一波中途岛攻击机机群108架战机起飞时间用时7分钟、完成空中机群编组用时15分钟,而美海军同样规模的机群完成时间至少为1小时;在攻击效率方面小林道雄9架舰爆机中7架突防成功,7架飞机命中“约克城”3弹,友永丈市10架舰攻机命中“约克城”2雷,这是非常惊人的;“零战”的优势更为恐怖,由“大黄蜂”号起飞的VT-8中队几乎全军覆灭,15架鱼雷机在突防和攻击中被击落了14架。那么为什么南云机动部队在拥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下只发动了2次成功的航母攻击行动(还是由“飞龙”号单独完成的)?为什么“赤城”号被直接命中1枚航弹就彻底丧失战斗力?为什么4艘航空母舰使用自身防空火力仅击落1架美机?
▲美军舰艇装备的早期预警雷达
▲指挥控制系统的使用让美军舰艇防空火力效率大幅提升
这些问题确实令人费解,但是正如现代战争已经证明了的那样,决定作战体系整体效能底线的不是“长板”而是“短板”。如同“冰山露出海面仅仅只有一角”那样,日本海军的短板和弱项是客观存在的,在战前装备建设发展中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只不过在战争初期,由于作战对手相对较弱以及战斗持续时间和强度的有限而没有得到直观充分地反映。例如,在对空预警方面美海军舰艇已装备并熟练使用雷达,可为编队提供至少10-15分钟的预警时间,而日海军该能力为零,仅仅依靠目力观察和哨舰前出警戒;在舰艇损害管制控制方面,美海军已经能熟练使用二氧化碳气体对航空燃油管路进行预先保护,并且实现损管训练技能普及化,而日海军在损管控制装备和人员技能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在舰艇防空火力方面,美海军已经初步构建起早期指挥控制系统,火力密度和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而日军在火力密度方面差距很大,同时火力控制方案不仅效率低,而且生成时间太长,基本不具备快速反应能力。
▲现代战争对“知己知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常说,在作战筹划、指挥、决策各个环节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什么是“数”呢?“数”是度量,是评估,是对敌我双方力量以及综合形势的判断,是实现“知己知彼”目标的具体化手段,是筹划决策——“庙算”的重要依据。但在实践中,常常会受到一些非理性意识的干扰,只看到自身优势的“放大效应”,而忽视了问题短板的“衰减效应”;只看到了自身优势的“攻击破坏性”,而忽视了问题短板的“结构脆弱性”;只看到了自身优势的“几何叠加”,而忽视了问题短板的“一触即溃”。被“表面的浮华”迷失了双眼,失去了客观的心态和眼光,在“ *** 亢奋”中浑然不觉地陷入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的危险境地。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甚至是非常突出的、“独一无二”的特长,但是也存在着若隐若现的、“不愿意发现和承认”的缺点。在特定的社会活动和环境下,优长可能会被“削弱”,缺点则可能会被“放大”,“乐观的心理预期”可能严重受挫甚至“根本无法实现”。在这时,“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孙子兵法九变篇》)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在“虚幻的浮华”面前,“底线思维”与“辩证评估”不啻为一面“知彼知己的明镜”和一剂“催人警醒的良方”。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更是我们完成“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通过对战史经典的复盘回眸,使我们对“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样亘古不变的真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感悟,对于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有着更加深刻的历史激励,对于我们投身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有着更加深刻的使命召唤。而这,也正是与大家一同穿越历史时空、回顾战争经典的真正目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