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二战前的法国坦克坚持使用单人炮塔?
1930年代的法国坦克因其单人炮塔而臭名昭著。如果在其他国家,此类炮塔仅安装在最轻和最紧凑的车辆上,而法国45吨型坦克都使用了单人炮塔。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决定。在1940年的战斗中,德国人注意到法国坦克反应缓慢。负担过重的车长无法有效索敌、监视战斗并下达命令,这又降低了整车的作战效率和可控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试图弄清楚为何法国长期坚持使用单人炮塔。请注意,仅指出一个原因不可能对这个问题给出简单的答案。我们将讨论在车体上安装主武器,讨论无线电通信的类型,并研究法国和德国人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处理相同的问题。
抛开一些神话
单人炮塔和法国坦克的其他问题一样,常常被解释为军事思想的落后。后来人们总是听到的说法是;法国将军们正在准备重演上次战争,并命令工程师们将旧雷诺FT进行换代。这种观点很难让人同意。我们很难同意这种观点。法国之一个将带有炮塔的坦克投入生产,创造了带有三人炮塔的重型坦克,并通过转动车体实现了精确的火炮制导。法国发明了摇摆式炮塔,尝试使用频闪镜,并率先考虑在坦克上安装测距仪。鉴于这些成就,谈论落后是相当轻率的。
雷诺FT坦克的影响不应被高估。这种坦克的成功并不是由其技术特点决定的,技术特点并不突出,决定因素而是由大规模和廉价生产。(译者注:实际上FT坦克正是因为相对英国Mk I菱形坦克具有更小的体积和更低廉的生产成本,同时装备的炮塔又具备很好的火力灵活性,数量更多且更为灵活。FT坦克的太小,越障能力不如菱形坦克,但是理论上部署密度可以更高,可以说启发了坦克应用的新思路,也使得反坦克技术和战术升级。)最初,法国步兵订购的是D1轻型坦克,配备三名乘员和一门47毫米火炮。然而结果表明它太重太贵,而且在结构上也极不成功。因此,法国步兵不得不购买配备37毫米火炮和两名乘员的R35和H35坦克。法国骑兵缺乏威力强大的S35坦克,因此其坦克师获得了性能平平的H35坦克。总的来说,这不是一个成功向雷诺FT低头的故事,而是一个新世界大战前夕坦克短缺的平庸故事。实际上,在大战期间,坦克之父艾蒂安将军更希望拥有更多搭载的75毫米火炮车辆,而不是雷诺FT。
一战后期德军的反坦克作战示意,主要针对菱形坦克。
“头部移植”的一个例子是带有焊接炮塔FCM35的R36,这些坦克的炮塔是可以互换的
最近,另一个神话出现了:据说由于统一,法国在大多数坦克上安装了单人炮塔。事实上,许多法国坦克都有相同的炮塔座圈,因此它们的炮塔可以互换。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在某些情况下,炮塔被替换为更好的炮塔,或者为现有炮塔改进坦克底盘。此外,法国经常由不同公司独立开发炮塔和坦克底盘。
这种做法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德国炮塔和坦克底盘的开发也经常由不同的公司进行。德国统一炮塔座圈,搞“换头术”,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这意味着重点不在于统一本身。
无线电操作员的外观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可能比其他任何人都更重视坦克防护。因此,他们试图减少装甲体积并用最少的乘员来凑合,否则坦克的重量就会变得太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分配车组职责就显得极其重要。
起初,雷诺FT的替代者被认为是一款双人坦克,但安装无线电台需要引入第三名乘员。当年,步兵使用莫尔斯电码,无线电操作员用电键敲击信息,无法有效帮助炮塔。D1坦克的无线电操作员在车体中,但炮塔仍然是单人型。同样,D2和B1坦克的车长独自在炮塔内工作,无线电操作员则坐在车体中。法国自己称他为无线电报员(radiotélégraphiste)。在此需要再次强调:步兵坦克的ER52和ER53电台原则上不能传输语音。当坦克的外观已经成型时,这个缺点在1938年的ER51型电台中得到解决。
与步兵不同的是,骑兵选择了语音无线电通信,这就是为什么双人炮塔出现在AMC34和AMC35坦克上。当然,许多坦克根本没有接收广播电台。法国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但这依然是提供了无线电通信的可能性,然后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无线电操作员。
AMC35骑兵坦克配有双人炮塔和47毫米火炮,其炮塔顶部和后部都设有舱门。
留在20吨级
一般来说,法国骑兵坦克的炮塔比步兵更好。骑兵坦克和装甲车的炮塔顶部都设有舱口,可以方便地上下车或在战斗外进行观察。但步兵坦克的炮塔在侧面配备了无舱门型观察指挥塔和舱口,而法国坦克手并不喜欢这种设计。德国人经常拆除缴获法国坦克上的无舱门型观察指挥塔,焊接上双开式舱门。
德国缴获并使用的S35。德国人安装了自己的无线电台,焊接了双开式舱门。
AMC35骑兵坦克配备了双倍APX2炮塔,配备一门性能良好的47毫米火炮、1395毫米炮塔座圈、电动驱动器和车顶舱口。但它未能成为法国骑兵的主力坦克。首先,它的底盘经常出故障。那些年,雷诺不择手段地把坦克降价,所以可靠性很差。AMC35也不例外,其次,军方要求装甲厚度增加到40毫米。这导致了更大更重的索玛(SOMUA)S35坦克的诞生。
S35坦克的底盘非常现代化,最重要的是,非常可靠。不过它的APX1炮塔原本和B1、D2步兵坦克的炮塔是一样的。其没有安装顶部舱门,车长成了一支单人乐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无线电操作员再次坐在车体里,需要在指挥车上操作两个无线电台。双人炮塔需要四名乘员,但设计也达到了20吨的极限——S35的重量为19.5吨。单人炮塔帮助减轻了坦克的重量,满足了要求。可以自己判断一下:AMC35炮塔重2吨,装甲为25毫米,而S35炮塔重同样为2吨,但装甲为40毫米。
S35原型车配备APX20炮塔。在搭配坦克牵引车时,坦克可以进行长距离运输。
20吨限制的出现并非偶然。法国军方认为,20吨以下的坦克可以正常通过90%的桥梁,而20吨以上坦克只能ton过50%桥梁。在之一种情况下,坦克更容易通过已建成的桥梁和并使用车辆进行运输。1935年,法国拥有大约200辆坦克拖车,可以运输重量超过20吨的坦克,还有一千量拖车平台可以运输轻型坦克。这些考虑迫使法国军方做出妥协。S35的乘员仅限于三人,但炮塔座圈的宽度从1022毫米扩大到1130毫米,以便无线电操作员帮助车长重新装弹。改装后的炮塔被称为APX1CE(cheminélargi-增加炮塔座圈),有时也被称为“一人半”炮塔。
失败的妥协
和法国一样,德国人也试图将量产坦克的重量控制在18-20吨。原因相似:桥梁通过性、平台的承载能力以及使用重型半履带拖车牵引的可能性。然而,他们在相同重量限制下的侧重却不同。法国D2和S35重19.8吨和19.5吨,德国Pz.Kpfw. III Ausf.E和Pz.Kpfw. IV Ausf. B分别重19.5吨和18.5吨。法国以强大的40毫米装甲和三人车组而著称。德国坦克有五人车组,但37毫米炮的火力不如法国47毫米炮,装甲厚度前部不超过30毫米,侧面不超过20毫米(Pz.Kpfw.IV则是14,5毫米)。
两次妥协都失败了。德国坦克的防护太差,即使是隐藏在灌木丛后面的轻型25毫米霍奇基斯反坦克炮也很容易击毁德国坦克。法国坦克操作不善,车长责任过重。但战斗结束后,德军得出了结论,将坦克正面装甲加强至50-60毫米,并在III号坦克上安装了50毫米炮。不过法国很快被击败,在德国占领下几乎没有机会发展坦克。
这就是带有三人炮塔和SA37火炮的S40坦克。S40底盘与旧款S35不同,具有凸起的被动轮、更强大的发动机和加强的装甲。
从技术上讲,S35底盘使得安装可容纳2-3名乘员的炮塔成为可能。FCM公司的项目展示了这一情况,该公司发现自己位于占领区之外。1942年,其工程师秘密为S35开发了一款带有1435毫米炮塔座圈的双座型焊接炮塔。新炮塔为多边形,装有一个带有舱口的车长指挥塔和一挺可伸缩高射机枪。接下来,FCM准备了具有相同炮塔座圈的三人炮塔和威力更大的47毫米SA37火炮的图纸。只是到法国解放时,S35坦克已经过时了,因此该项目仍然停留在纸面上。
战斗检查
当我们讨论技术细节时,例如无线电通信的细节或重量限制。但对单人炮塔的热情还有另一个原因——法国根本不明白这是多么糟糕的妥协!以下是曾在S35和后来的谢尔曼上服役的让巴尤(JeanBaillou)中尉的回忆。据他介绍,战前,法国坦克兵担心电台的可靠性低。它们经常发生故障,因此在演习期间坦克必须挂旗驾驶。但法国军方并不在意单人炮塔。直到之一次战斗之后,他们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糟糕的主意。
巴尤举了13年1940月50日在比利时发生的一场战斗的例子。他的坦克正在穿过村庄,意外地与一辆面向另一个方向的德国Pz.Kpfw.II坦克相撞。他从50米外自信射击,击穿了德国坦克的炮塔并杀死了车长。德军开始撤退。由于巴尤的坦克在没有无线电操作员的情况下投入战斗,因此没有人帮助重新装弹。巴尤移开视线,给火炮上膛,随后看到了一辆德国坦克的边缘,第二炮击毁了德国坦克。
这件事给巴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坦克里很黑,所以当他从观察装置上抬起头时,他的眼睛无法立即适应黑暗,反之亦然,因此寻找弹药非常困难,而且时间紧迫。从那时起,巴尤的口袋里一直就装着几发47毫米炮弹(群众的智慧)。战后,他研究了详细战史,并惊讶地发现有两辆Pz.Kpfw.II坦克在该地点被摧毁。事实证明,他击毁了之一辆德国坦克,却没有注意到它已经撤退,第二辆坦克就在原地。这再次证明了战斗中持续观察的重要性。
S1坦克的APX35CE炮塔内部,虽然炮塔座圈变大了,但显然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两个人。无线电操作员兼装填手必须躲避掉落的弹药筒
艾蒂安将军的遗产
法国单人炮塔的概念是基于假设:车长自己装弹不会太困难。让巴尤甚至能够将弹药放在口袋里,幸运的是,25-47毫米口径的炮弹很小。但更强大的47毫米火炮就已经需要单独的装填手,更不用说75-105毫米口径的火炮了。
1939年AMX中型坦克的设计草案,注意车体形状和四人车组,其中两人在炮塔中。
事实上,法国的超重型坦克设计包括三人主炮塔。在开发后期,G1中型坦克还配备了配备75毫米火炮的两人或三人炮塔。法国对重型坦克就没有限制更低价格或20吨。AMX中型坦克的初步设计具有代表性,装有更厚的倾斜装甲和强大的47毫米SA37火炮。限制20吨的重量已不再可能,法军也不再纠结造价,规划了一个普通的双人炮塔。
B1重型坦克与D75一样,车体装有75毫米主炮和单人炮塔,值得特别考虑。它源于之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艾蒂安将军的一个想法。法国批量生产雷诺FT轻型坦克,但其37毫米火炮威力不足;配备三人炮塔的FCM1A重型坦克配备一门105毫米炮,但体积太大且价格昂贵。更好的类型是配备75毫米火炮的中型坦克,可以摧毁轻型防御工事和敌方坦克。
B1坦克的原始形态本质上是一种带有机枪炮塔的自行火炮,注意图上指示的无线电。
坦克的想法就是这样产生的,其本质上是一种突击炮,车体上有一门75毫米火炮,车组由三人组成。车长坐在机枪炮塔里观察并打击敌方步兵。驾驶员控制坦克并操作炮口,第三人则是装填手,负责75炮的装填。车体中的火炮非常低,以便更好打击地面的射击孔。此外,坦克变得更轻。车体内一门带装甲的75毫米火炮重约一吨,相比之下,配备47毫米火炮的双人炮塔则重达两吨。
然后突击坦克开始“变胖”。车组中增加了一名无线电操作员,位于车体中。机枪炮塔更换为装有47毫米火炮的炮塔。生产型B1的装甲厚度增加到40毫米,B1bis则进一步增加到60毫米。于是总共重15-20吨的突击炮变成了重32吨的重型双炮坦克。这还不是极限:B1 ter又“增重”了4吨。一开始提到的45吨重型坦克也重复了B1的概念,但威力更大、更重。但B1依然是装备着单人炮塔。
配备两门火炮的量产B1bis的内部,无线电操作员在车长旁边
综合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事实和推理放在一起,我们会看到下图。
1.像R35或H39这样的轻型坦克不可避免地会配备单人炮塔,因为它们的设计目的是尽可能广泛且便宜。配备单人炮塔的德国Pz.Kpfw.I和Pz.Kpfw.II在这里也好不到哪儿去。
2.在中型坦克D2和S35上,乘员增加到三人,但炮塔仍然是单人型。通过做出这种妥协,法国坦克在20吨的重量要求下获得了足够的装甲,但操控性却较差。法军在战前并不明白战斗职责分工的重要性。
3.B1重型坦克是围绕车体中的75毫米火炮而设计,它的单人炮塔原本只是车长的机枪炮塔。SAu40和ARLV39自行火炮也有类似的炮塔。如果进行类比,法国B1重型坦克的定位介于德国StuGIII突击炮和实验性VK30.01(H)坦克之间。
4.稀有坦克和装甲车的炮塔可容纳2-3人,通常是装甲较弱的车辆,或者是非常强大的坦克。装甲较弱的车辆非常轻,很容易符合严格的重量限制,而强力坦克的设计显然会打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