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漂泊海外381年的家族,到中国认祖归宗,族谱:是中国人
“终于找到了!”
“欢迎你们回家!”
2004年9月的一天,来自河北邯郸的田连平,在山东青岛会见了一群韩国人。这群韩国人拿出了一份“田氏族谱”,而田连平也拿出了他一直保存的“田氏族谱”。
两相对比之下,田连平发现,韩国人持有的这份族谱,刚好完整了自己手中的这份,原来,中国国内的这本“田氏族谱”在381年前恰好缺了一支。
那么,381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好好的族谱会少了一支?这群韩国人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呢?
明朝商人 流落朝鲜
田好谦,出生于明朝永乐年间的一个官宦世家。此时,田好谦的父祖已经将老家从山西洪洞迁到了河北省邯郸市的风正村。
根据当时县志所载,风正村的田氏家族出了许多位高权重的明朝官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田好谦可以沿着祖辈设置好的人生路线,在明朝官僚系统中任职。
然而,田好谦本人对入仕做官并没有兴趣,虽然他曾经饱读诗书,但却从来不让功利的想法占据自己的内心。平日里,田好谦为人和善,完全没有官宦子弟的纨绔作风。
年岁渐长,田好谦决定做出一番大事业。思来想去,他把目光放到了行伍之中。他的这一决定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
田父认为,田家世世代代以读书入仕,还从来没有起仕于军营中的子弟。不过,田好谦却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报效国家不应该拘泥于形式,上阵杀敌不比登临朝堂来得卑微。
之后,田好谦成功的当上了明兵。在分配军营时,田好谦被分到了山东顺义岛。本来以为自己要从小兵做起,不料,田好谦却在军营中遇见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贵人。
这位贵人,也算是田好谦的老相识。事实上,两人曾经还有过过节。董士元,与田好谦是老乡。与田好谦老实巴交的性格相比,董士元在十里八村的名声并不太好。白天,他总是晃荡乡里,晚上又会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
然而,时间一长,董士元还是被抓了个现行,而抓他的人,正是本文的主角田好谦。
偷窃被发现之后,董士元只能背井离乡,来到军营参军。好在,董士元在军营中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如今更是做到了参将的位置。
得知昔日对手成为了上级领导,田好谦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之后恐怕没有好日子过了。没想到,董士元却认为,恰恰是田好谦当时的举动,才造就了今日的他。
因此,董士元不仅没有记恨田好谦,还将他奉为了座上宾,让他负责一些文书工作。不过,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一次对敌作战中,董士元不幸阵亡,田好谦在带领残兵逃亡时,也不小心落入了朝鲜军队的陷阱。
命运之神再次眷顾了田好谦!朝鲜人见他书生打扮,将其看做了明朝军营中的军师,不仅留了他一命,还为其分田置产。
然而,田好谦在父辈的教育下,牢记着身为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对于朝鲜提供的高官厚禄和良田美女,他一概没有接受。
不过,事情很快就发生了转变。原来,一直支撑着田好谦的大明王朝轰然倒塌。精神信仰的崩塌,也让田好谦变得认命起来。
而另一边,得知中国政局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朝鲜官方,也加紧了对田好谦的心理攻防。在内外交困之下,田好谦只好接受了朝鲜官方的条件,成为朝鲜的官员。
田好谦本人善武工文,因此得到了朝鲜高层的优待,还曾经被朝鲜国王亲自接见。由于中国政局彼时处于动荡状态,田好谦决定安心在朝鲜生活下来,时机成熟之后,再向朝鲜提出回国的想法。
不过令田好谦没有想到的是,他想要回归故土的决定,直到381年之后的21世纪,才由后代子孙完成。
返乡被拒 含恨而终
在朝鲜生活一段时间后,田好谦与一位来自浙江义乌的中国女子结为了夫妻。两人虽然身处故土之外,但是,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十几年后,田好谦已经成为了朝鲜的通政大夫。如果以现在的标准来衡量田好谦,那他妥妥的就是一个成功人士。家庭和谐、仕途平顺、锦衣玉食,唯一令田好谦不满足的就是,自己与故土的长期分离。
由于惦念着老家风正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田好谦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向上级表示探亲的想法。无奈,朝鲜官方害怕田好谦一去不复返,终究没有点头答应。
被拒绝的次数多了之后,田好谦也意识到,自己返回故乡的希望恐怕这辈子都难以实现,因此,他只能将这个遗愿寄托给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田好谦给子女上的之一课就是“我们是广平府田氏家族的后人,无论身在何处,要牢记我们的根在中国。”
除了日常生活中教导子女使用汉字、讲汉话之外,田好谦还十分注重对中国传统风俗的传播。每年的除夕夜,田好谦都会带领子女向家乡的方向跪拜,和孩子一起吃饺子、贴春联、守岁……
随着年纪的增大,田好谦落叶归根的心情越来越甚。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田好谦的儿子们根据他的描述,在朝鲜重建了一个风正村。
田好谦很快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弥留之际,他拉着次子、在朝鲜政坛担任要员的田会一说道:“有机会去到中国,一定要去广平府风正村寻根,告诉那里的田氏族人,田好谦没有死于当年的战争。”
或许是上天的有意安排,田会一之后竟然真的成为了朝鲜的遣中使。
处理完两国之间的外交事务之后,田会一开始着手打听广平府田氏家族的下落。幸运的是,当时清廷内部刚好有一个来自风正村的新科举人田思齐。只不过,田思齐因为母亲去世返乡,此时并不在京城之中。
返程日期逐渐邻近,田会一始终没有等到田思齐的到来。无奈之下,他只好将父亲交予自己的信物,留给了田思齐的同舍好友胡御枚代为转交。
等到田思齐处理完家中事务返回京城时,看到了田会一留下的信物,不敢稍作停留,他再次快马加鞭返回故乡,将田好谦留下的遗物交给田氏的老人辨别。最终,田氏老者一致认为,这些遗物属于当初失踪的田好谦所有。
田好谦死前留下了一封信件,希望家乡的族人能够将自己以及后人的名字重新加载到族谱上。得知田好谦的遗愿,广平府的田氏后人都感动了,他们将属于田好谦一支的族谱如约加了上去。
然而,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远在朝鲜的田会一都没再传来消息。因此,广平府这边的田氏后人,也只能将田好谦和田会一这一支保留下来,留待后人补充。
然而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等,就是三个世纪。
乡土情结 落叶归根
没有亲眼得见广平府的后人,田会一和父亲一样,心中充满了遗憾。但是他坚信,身处两地的田氏后人一定会有再相见的一天,因此,他为家族立下祖训,身处朝鲜的田氏族人去世后,必须在墓碑上刻上“广平府田氏”这五个大字。
另一边,风正村的田氏家族大本营也有了一项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每位从风正村走出的后人,都要牢记在异国他乡,还生活着一小支族人,等到条件成熟之后,一定要促成他们认祖归宗。
然而,清朝前中期的闭关锁国以及末期的动荡,使得两边的族人一直无法联系上对方。事实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风正村的田氏族人还曾经派出两位年轻的后生,让他们前往朝鲜寻亲,限于各种原因,两人终究未能成行。
时间来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彼时,朝鲜已经有了南北之分,漂泊异乡的田氏族人从朝鲜人成为了名义上的韩国人。
在这群流着中国血液的韩国人之中,有一位是高丽海运株式会社的CEO田文峻。由于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因此,田文峻成为了同代人中最主要的寻亲主力。
2004年9月5日,根据祖辈留下的线索,田文峻联系到了时任邯郸市风正乡书记的田连平,双方约定在山东青岛见面。
事实上,见面之前的双方都非常紧张。对于田连平来说,上一次联系到田好谦的后人,还是清朝时期,中间间隔时间长达三个世纪,也许会存在许多变数。
而对于田文峻来说,也是兴奋夹杂着不安。要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很多地方的城乡建制都出现了变化,此次的风正乡,并不能保证就是当时田会一联系到的风正村。
然而,等到双方拿出各自的族谱之后,这些怀疑和不安统统都消解了。
田连平手中的族谱更加完整,唯独缺少田好谦一支;而田文峻手中的族谱,刚好从田好谦开始,两者加在一起,就是一份完完整整的“广平府田氏家谱”。
双方回去之后,分别将好消息传递给了族人。
那场会面之后,源源不断的韩国田氏后人,从世界各地前往风正乡认祖寻根。跨越381年,历经明清与新中国的一场寻根之旅,终于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而这场寻根故事经由媒体报道之后,也激励和感动了数以亿计的炎黄子孙。
结语
农耕社会的历史传统,造就了中华儿女落叶归根的乡土情结。无论中华儿女远离故土多久,身处全球哪个角落,这种乡土情结都会激励着他们,引领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家族和家乡的温暖。
当然了,我们也希望每一位游子都能心怀乡土情结,无论身在哪个国家,都要牢记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作者:木星编辑:木星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之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