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陈明仁回忆长沙起义:起义部队7万7,叛逃4万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2-15)720

1947年6月,在四平战役中表现突出的陈明仁刚刚因为战功升任第7兵团司令员不久,就因为被告发“纵兵抢粮”遭到了撤职,此后他被调到南京出任闲职。

到了1948年夏天,国军在战场的接连损兵折将,这时候,蒋介石又想到了陈明仁,希望他能出来帮助自己对付 *** 。

一年前他处事不公,撤了陈明仁的职,蒋自知理亏,于是派出胡宗南带着一大笔“路费”找到了陈明仁,希望他跟自己到西北去,陈明仁没有答应。

不久后,蒋介石又派出和陈明仁私交甚好的杜聿明上门,请陈明仁到杜那里担任副职,陈明仁还是没有答应。

就这样一直拖到了48年的秋末,淮海大战即将开始,华中的防线急需整理,时任华中“剿总”司令长官的白崇禧又找到了陈明仁,希望他来华中工作,担任国军之一兵团司令长官。陈明仁思前想后,最终同意了。

在停职的这一年多时间里,陈明仁受到了很多诸多好友和我党的影响,尤其是他的弟弟陈明信的影响,他和蒋介石的矛盾也越发尖锐,所以,这一次重出江湖前,陈明仁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朦胧的计划。

来到武汉后,陈明仁和他的老师程潜取得了联系,两人都是湖南人,都希望能对湖南的3000万父老乡亲的生命财产负责,于是陈明仁向蒋介石提出:湖南是兵家必争之地,应该将之一兵团调到湖南,以巩固西南后方。

蒋介石认为,陈明仁毕竟是他的黄埔学生,把之一兵团调到湖南,可以增强黄埔系的湖南的影响,同时可以削弱程潜在湖南的影响,随即就回电同意了他的建议。

陈明仁来到长沙后,为了应付蒋介石和白崇禧,在长沙城大修工事,并声称要以“四平街精神”守卫长沙,搞得城内人心惶惶,舆论沸腾,很多人都说陈明仁自顾 *** 的利益,要把长沙化为焦土。

但事实上,陈明仁此时经过程潜的前线,已经和我党的代表取得了联系,地下党派了李君九到陈明仁身边工作,联络双方。

经过数轮谈判,陈明仁和程潜最终确定在8月4日对外宣布起义。

起义进行得非常顺利,毛主席收到消息后来电嘉勉: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南望湘云,谨致祝贺。

然而,接下来的局势很快就发生了变化。白崇禧得知陈明仁起义的消息,动作也非常迅速,他先是联系派飞机到长沙、邵阳等地进行轰炸,抛洒传单,宣称程潜主任和陈明仁司令已经被 *** 软禁,四野马上就要缴1兵团的枪了云云。

接着他又任命黄杰为新的1兵团司令,负责分化起义部队,收留叛逃的官兵。同时,他还派了两个师向邵阳一带行军,试图挽回湖南的局面。

国军之一兵团是一支新组建的部队,陈明仁作为一个“钦差大臣” ,在这支部队中全无根柢,在起义前并未与中上层将领通气,下级官兵对起义就更是一头雾水了,他们看到白崇禧的传单,纷纷信以为真,以为陈明仁和程潜真的被软禁了。

与此同时,潜伏在长沙的 *** 特务们开始到处散播谣言,动摇人心,说什么“良公(陈明仁字子良)受了 *** 的骗,刚签完字就被软禁了,大家赶快跑吧。”

陈明仁晚年回忆此事时说,当时的《湖南日报》在此事中也帮了倒忙。他们刚起义,《湖南日报》就在头版头条发表了文章,说“程潜、陈明仁率部无条件放下武器,投向人民。”

陈明仁说,当时部队中大部分人都是持观望态度的,报纸报道不说“起义”,而说是“无条件放下武器”,给很多人造成了缴械投降的印象,也给了 *** 特务造谣的空间。

当时的国军第100军军长杜鼎就受到了《湖南日报》文章的影响。当时程潜的侄子程杰当时打 *** 给杜鼎辟谣,只听杜鼎拿起 *** 就说:

“不是我们不愿跟司令官走和平之路,而是他们太不讲信义,扣押了良公。报纸上还说我们无条件放下武器投降,这不是要我们缴械吗?投降的事情 *** 不了,队伍我一定要带走。”

“起义”和“无条件放下武器”,虽然只是文字上的区别,但背后的意思大有不同。从杜鼎的反应,我们不难看出《湖南日报》那篇文章所起到的负面作用。

陈明仁自长沙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对长沙起义闭口不谈,直到1971年9月以后,他才向人说起了《湖南日报》的事情。

陈明仁为了挽回局面,在8月7日发表了《告全体起义官兵书》,想向大家说明原委,但是此时军心已乱,一篇文章根本挽回不了。到这一天,起义部队的7.7万人已经有4万多人叛逃,3天前在起义通电中署名的30多名的将领,也跑了一大半。

局面发展到这样的地步,陈明仁心中的不安可想而知,8月13日,四野司令员和政委来电转告陈明仁:

“近闻部署中,有一二执迷不悟,从中策动哗变。此并无损于将军之功勋,更无从影响大局之胜利,徒陷彼等自身于绝路耳! 切勿因此事焦急。”

尽管整个起义进展得并不是那么顺利,但长沙毕竟避免了一场莫大的兵燹,从这点来说,陈明仁依旧功德无量。

9月3日,陈明仁接到毛主席的邀请,启程北上前往北平参加之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到北平后,毛主席邀请程潜、陈明仁共同畅游天坛公园,并和陈明仁单独合影留念。

毛主席说:“子良将军,现在外面谣言很多,说你被我们扣起来软禁了。你把我们的合照送给你的同学和朋友,见到这些照片,我想那些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毛主席还问陈明仁有没有什么困难,陈明仁回答没有,毛主席说:

“别人有条件,按条件好办,你没条件,不好办。 这样吧,以后 *** 有饭吃,你有饭吃, *** 有衣穿,你就有衣穿。 ”

不久后,根据中央指示,陈明仁的起义部队被正式改编为 *** 第21兵团,陈明仁毫无疑问担任司令员。

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 *** 上将军衔,毛主席在授衔典礼上,要陈明仁出列,并再次和他合了影。

陈明仁退休后,中央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也没有停止,1972年夏天,得知陈明仁罹患不治之症,湖南军区便将他送到 *** 总医院进行治疗。

周总理得知后,决定将陈明仁接到北京301医院。此时的周总理虽然也是重病在身,但他还是认真地批阅了陈明仁的治疗方案,并指示一定要努力挽救陈明仁将军的生命。

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最终因医治无效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71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2/559813.html

“陈明仁回忆长沙起义:起义部队7万7,叛逃4万” 的相关文章

宋徽宗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作为?

宋徽宗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作为?

宋徽宗,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1126年在位。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初,身体一向不怎么好的宋哲宗病逝,他的弟弟赵佶在向太后(宋神宗之妻,所生之子早夭)的力主下,成为新的皇帝,即宋徽宗。宋徽宗是后来导致宋朝失去半壁江山的罪魁祸首之一,“靖康之变”的最主...

崔林: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饱受爱戴,位列三公

崔林: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饱受爱戴,位列三公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中尉崔琰从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清河崔氏。在曹操平定冀州时被授为坞县县长,迁冀州别驾、丞相掾属。曹操成为魏王后,担任魏国御史中丞。魏文帝即位后,历任尚书、幽州刺史、河间太守、鸿胪卿。...

王述:东晋时期官员,安贫守约,不求名位

王述:东晋时期官员,安贫守约,不求名位

王述(303年~368年),字怀祖,太原晋阳人。东晋官员,东海太守王承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述年少丧父,袭爵蓝田侯。侍奉母亲,安贫守约,不求名位。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司徒(王导)中兵属,历任琅琊王(司马岳)功曹、宛陵县令,征虏(庾冰)长史、临海太守、...

明朝时期的惟庸案为何会牵连广泛?真相是什么

明朝时期的惟庸案为何会牵连广泛?真相是什么

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为明初四大案之一。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胡惟庸案件,是“洪武四大案”中的第一大案,也是朱元璋开启诛杀功臣先河的案件。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胡惟庸谋反这件事,才使得朱元璋对功臣们极度不相信,从而开启了残杀模式。那么,朱元璋杀胡惟庸,究竟过不...

董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董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口之战。江东十二虎臣之一的董袭负责守卫濡须口,阻挡曹军来犯。结果吴军在夜晚遇到风暴,战船有倾覆的危险,董袭明知乘船会沉没,但拒绝逃跑,结果落入长江淹死。为何董袭宁愿翻船被淹死,也不弃船逃命呢一,追随孙策...

尹默: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精通各种经书、史书

尹默: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精通各种经书、史书

尹黙(生卒年不详),字思潜,益州梓潼郡涪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远游荆州,跟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尤其精于《左传》。历任劝学从事、太子仆,教授刘禅《左传》,累任谏议大夫、军师祭酒、太中大夫,是蜀汉当朝的一代学士。人物生平研习...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无论是在正史里还是野史中,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就连吕后都无法相提并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后即吕雉,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刘邦虽然喜欢戚美人,也了解吕后的心狠手辣,但刘邦从政治上考虑,始终没有将吕后处死来保全戚姬母子。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分析此事。一、刘邦没有理由处死...

吕不韦一生传奇,最后却被罢相革职到底发生了什么?

吕不韦一生传奇,最后却被罢相革职到底发生了什么?

吕不韦毋庸置疑是战国末年一位极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知道,嬴政13岁在秦国称王。虽然在此之前,吕不韦曾经在赵国有恩于嬴政,但出于诸多政治目的和私人恩怨,嬴政最后还是将吕不韦削官,到头来吕不韦不得已饮鸩自杀。试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吕不韦其人吕不韦是战国末...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