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九大封疆大吏的结局如何?
清朝有许多封疆大吏,其中不乏政绩突出的人,但大多数都是维护清朝 *** 统治的,甚至有些人还卖国求荣,但并不都是坏人。云贵总督李经羲重视武力,他兴办的讲武堂,也是很有名气。
值得注意的是,他曾经帮助过蔡锷、朱德等人。朱德去讲武堂报名的时候迟到,但李经羲慧眼识人,将他收下了。蔡锷几番危机,李经羲都站在他那一边,默许他进行革命活动,还出钱资助他,这样的人在当时确实是很难得的。
东三省则是赵尔巽,此人一方面为人称道,因他身为封疆大吏,去过很多地方上任,对当地民生经济、教育事业、社会治安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措施。这样的官员本来应该是百姓最翘首以盼的好官,为何却背受骂名?
这和当时名动天下的起义有关。当时他在东三省,正好革命的气氛高涨,他调动大军准备对付正要起义的革命者,迫于武力的威胁,革命者只好转为地下活动。原来他既是父母官,又是辛亥革命的敌人。他还对革命党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这也是他被后人议论的原因。
赵尔巽是个有能力的人,袁世凯后来去请他,他也迟迟不肯动身,最后只答应了去修修清朝的史书。袁世凯的目的,是想收买人心作为自己的支持,但赵尔巽实际上既反对共和也反对革命。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清朝人。被撤职以后他一头扎进书里,大约十年后在1927年,他就去世了。临终前趁着一口气把《清史稿》修好了。他还挺长寿,终年83岁。
赵尔巽的弟弟也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原因和他哥一样,都是既有功绩,又有镇压革命者的行为。赵尔丰主要的政绩在平定 *** ,治理百姓上面。当年他平定叛乱,手段狠辣,人称“赵屠夫”,不过他对百姓的生活很上心,做了一些改革。后来他被骗了军权,后被处决。
直隶是京畿重地,总督张镇芳是进士出身,也负责镇压起义,但他没能完成任务,只好被废。张镇芳的经济、军事、谋略都还不错,而且他还是袁世凯的表弟。他既然失败,袁世凯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只是将他罢免。
袁世凯死后,他还是跟随了张勋,最后失败他也是要被处罚的,但他完好无损地活下来了,在1933年以高龄去世。他自己没有孩子,将侄儿当时四大公子之一过继给自己,此人就是张伯驹。他更为人所知的,是他的名号和他的藏品如《游春图》等。
张勋也是拥护清王朝的统治的,清亡了,他却仍顽固不已,禁止部下剪辫子。他自己也是脑袋在,辫子就在,简直就是完全豁了出去。他在清末曾做过几座城市如江南的提督。他对于乡里人来说,也是个难得的好人。
毕竟像他那样兴建房子为寡妇提供住所的人毕竟不多,他也是拥护复辟的人之一。当年还有一个松寿,是满洲人,在闽浙任总督多年,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功绩,但他廉洁奉公又体恤下属,当时的评价多有褒扬之辞。武昌起义后,革命军让他交出政权,他拼死抗争,但无法抵挡。决战之时大败,他愤恨不已,吞金自杀。
像松寿那样刚烈的毕竟不多,多的是临阵脱逃、甚至卖国求荣的人。当年武汉革命党有一份人员名单,被俄国人发现,这份名单也随即落入了当时的湖广总督瑞澂手中。名单上面有许多都在 *** 部门工作,是销毁还是抓捕?
瑞澂选择了后者,他抓了32个人,杀了3个人,引起了一阵骚动。武昌起义也随之爆发,但瑞澂却逃跑了。本来朝廷没想把他怎么样,可他担心被害,直接逃到了日本。回国后不久就病故了。同样临阵脱逃的,是陕甘总督升允。当年在起义军的攻势下,他慌忙逃窜。
朝廷却没有放弃他,于是他带着军队进攻西安。在路上士兵们听说溥仪退位,都不想再打下去,他也只好退兵。但他复辟之心始终不死,一直图谋不轨。另一个叫做张鸣岐,曾任两广总督,对起义进行镇压,后来逃到了天津。不久与日本勾结,成为卖国求荣之人。
清廷 *** 官员有些事有才能的,如赵尔巽、赵尔丰兄弟,也有很多鼠辈如张鸣岐等人。可贵的是还有像李经羲那样的人,暗中支持过蔡锷等人的革命活动,也是难得,要是多几个像他这样的,不知当时的革命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