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科恩兹冲锋枪,射速太快难以驾驭
二战后期,德国开始生产一系列简易武器,用来武装人民冲锋队这些缺乏训练的部队,在众多的设计竞标中,科恩滋冲锋枪算是比较特别的一款,而且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它在战后很久才为外界所熟知。
科恩兹冲锋枪由设计师August Coenders独自研发设计,这位设计师在二战期间服役于德国军械公司,一位名叫Heinz-Kurt Schmidt的人曾担任他的助手,也正是这位助手在战后向公众讲述了这位几乎没有什么名气的设计师的一些故事。
科恩兹冲锋枪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早,据说能追溯到1940年左右,那时二战才刚刚爆发不久,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德军整体形势很好,武器装备注重精良,因此科恩兹冲锋枪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二战后期,美军在德国境内发现了该枪不完整的零部件,随后将它们进行维修,并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了测试评估。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原理,其理论更大射速达到了每分钟1000发,比波波沙冲锋枪还要快,堪称冲锋枪版本的“撕布机”,不过它的供弹方式却没有选择弹匣或者弹鼓,而是采用一种不可散式的弹链,发射9×19毫米手枪弹,另外该枪似乎还存在一种圆柱形的供弹具,具体如何运作不得而知。
该枪枪身呈柱状,一个简易的握把在下方,枪托采用MG-34机枪的枪托造型,枪管有一段带孔的护套,没有前握把结构,枪身上方安装有机械式的瞄准具。
总的来看该枪确实简陋,生产加工应该比MP-40冲锋枪这类装备要容易一些,但是它在其他方面则不占优势,尤其是弹链供弹系统。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没几款采用弹链供弹的冲锋枪,德军不会为了一款冲锋枪专门开设适合9毫米弹药的专用弹链生产线,即便是装备服役了,那么该枪的弹链结构也会影响操作,毕竟冲锋枪需要的是轻巧灵活,枪支的输弹口就在扳机护圈上方,那么弹链如何携带呢?高达1000发每分钟的射速如何保障弹链供给通畅?士兵该以何种姿势操作冲锋枪?
如果作为正规军的制式冲锋枪,科恩兹并不适合大战的消耗,其弹链结构会增加生产负担和后勤负担;如果拿给人民冲锋队使用,这些老人孩子可不容易驾驭这把高射速的冲锋枪,用胳膊夹住枪托,一手扣扳机一手托弹链,这种操作就算对正规军士兵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可除了这种操作姿势以外还有其他更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