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皇帝后送家乡人18缸咸菜,乡亲扔了17缸,倒出来一看后悔不已
文/观文史说
编辑/观文史说
在泰国的历任皇帝中,只有5人可以被称之为大帝,而其中一位就是达信大帝,不过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是一位中国渔民的后代。
相传,他登基的时候家乡有人前来道贺,他赠送对方18缸咸菜,路上被乡亲嫌弃丢掉,结果回家后看到最后一缸后悔的捶胸顿足。
01
这位华裔泰皇的不凡传奇
在曼谷的一个广场上,立着一座郑皇郑信纪念碑,每年都有许多泰国人前来祭拜,这祭拜的正是泰国吞武里王朝的国王,也被称为吞武里大帝。
他创建了泰国历史上一个极盛的王朝,也是之一个在海外称王称帝的华人后代,本名郑信。
郑信的父亲郑镝是广东汕头人,为了逃避清朝的海禁政策,他离开家乡,来到泰国谋生。
凭借着聪明的头脑,郑镝很快在泰国站稳了脚跟,在阿瑜陀耶城安家落户,还娶了一位泰国本地的妻子,不久,郑信诞生了。
此时正是人生得意之时,可是郑镝却在儿子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
幸运的是,郑镝生前认识了泰国财政大臣昭披耶节基,在得知郑镝去世后,昭披耶节基收养了孤儿寡母,让郑信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昭披耶节基视郑信如己出,因为其财政大臣的身份郑信在泰国皇宫长大,受尽呵护。
郑信聪明睿智,又加上自小获得了更高等的教育,这让他日后才有了机会登上王位,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尽管郑信是华人后裔,但他为泰国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郑信的一生波澜壮阔,虽然早年遭遇家变,但他并未被命运打败,反而凭借毅力和智慧,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他是海外华人的骄傲,也是泰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君主。
02
郑信的成长
13岁时,郑信就在昭披耶节基的帮助下顺利进入泰国皇宫担任侍卫,这对一个青年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遇。
郑信的父亲昭披耶·节基去世时,他还很小,可以说没有父亲的这位好友,就不会有他的日后,年轻的郑信凭借自己的才华,很快在宫廷中步步晋升。
20岁时,郑信受命出任巡抚官,这是皇帝特派到地方的使臣,需要查看各地民情,并裁决纠纷。
郑信思虑周全,处事公正,多次为老百姓申冤申诉,解决了许多积案,三年后,他调任达城副官,辅佐城主打理政务,原城主英年早逝后,郑信以其政绩受到赏识,继任达城城主之位。
就在郑信仕途顺利之时,泰国陷入了困境。
1763年,强大的缅甸要求泰国割让边境土地被拒,随后发兵入侵。泰军节节败退,数月之间,缅甸军队就逼近了首都。
这时,郑信奉命带兵参战,他训练有素的部队与缅甸军展开激战。经过多次血战,郑信终于击退了缅军,保卫了首都。
然而,4年后,缅甸新王再次发动进攻。这次泰国防线崩溃,1767年4月,首都陷落,泰国灭亡。
郑信见大势已去,带领部下退守沿海,开始造船订造军火,积蓄力量,经过数年与缅军的战斗,郑信逐渐吸收了更多民兵,实力大增。
1768年,他带领水师从海路突袭缅甸,一举攻占大城。不久后,郑信在此建都称王,是为拉玛一世,宣告吞武里王朝的建立。
当然,郑信之所以取得成功,和缅甸当时领导者的狂妄自大不无关系。
03
吞武里王朝的崛起
1760年,缅甸国王因攻下泰国而傲慢自大,不知满足之心使他继续出兵,这次竟然是北攻当时的大清帝国,其军队曾一度进入云南和广西等地,严重挑衅了清廷的权威。
当时的乾隆皇帝震怒,立即调派八旗军之精锐开拔,一路如破竹般直入缅甸腹地。
缅甸境内军民顿感惊慌失措,生活秩序也陷入混乱,无奈之下,缅甸国王只能命令主力部队停止对泰国的占领,全力北调以对抗清军,此时的泰国已沦为缅甸的附庸,缅军主力北调使得泰国境内驻军空虚。
趁着这难得的战机,泰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抵抗领袖郑信迅速重整旗鼓,联合当地军民成立起一支反抗军。
他们先是利用袭扰战术又缅甸军队骚扰,逐步恢复实力。六个月后,郑信率领反抗军在湄南河口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终于在1762年光复了泰国首都大城。
然而大城已是破烂不堪,郑信决定放弃此地,将都城迁移到靠近港口的吞武里城。
在此后数年时间里,郑信指挥反抗军陆续扫荡占领了周边区域,到1770年时基本统一了泰国全境。1777年,郑信派出使者向北京朝贡,得到清廷的承认。
郑信本不是为了称王而起兵的,他最初只想光复泰国故土,但是在与百姓的交流中,郑信发现人民对先王在位时的太平盛世仍噙着眷恋之情,为了让人民早日走出战乱,郑信决定响应民心,在众人一致推举下建立新政权。
在郑信英明的治理下,吞武里王朝逐步强盛。郑信注重发展生产,使国家经济日益繁荣,也增强了国力。可以说,吞武里王朝是泰国历史上一个鼎盛时期的开端。
04
悟透郑信用心 谈“十八缸咸菜”的传说
一日,传来消息,原来潮汕郑家的儿子郑信,在异乡当上了泰国的国王,家乡的长辈们听说后,喜形于色,纷纷赶来泰国恭贺。
郑信欢迎乡亲,设宴款待,乡亲们开心不已,各自猜测郑信会送什么厚礼以报答养育之恩。宴席间,郑信热情招待,殷勤询问家乡情况。乡亲们感叹郑信仪表举止越发王者,却仍言谈举止谦逊有礼。
宴毕,郑信吩咐人送来18口大缸,嘱咐乡亲们回乡后再打开,乡亲们激动难耐,回程便掀开缸盖,却失望地发现里面满满都是咸菜。原来是咸菜!让人匪夷所思。
一时之间,乡亲们怒不可遏。郑信身为国王,却只送咸菜?这分明是羞辱!更有甚者大声咒骂郑信好大喜功,忘记了家乡。
群情激奋,17口缸连夜扔入大海,只留下一口作证。
待回到家乡,乡亲们重新审视那唯一的缸,倒出咸菜后震惊地发现,缸底居然藏满金银珠宝!这才恍然大悟,郑信其实是想让他们平安回乡,才用咸菜掩人耳目。
然而一时糊涂,他们却错怪了郑信,且白白丢弃了17缸宝藏,再无转圜的余地。
此事成为郑氏家训,世代流传,它教导人们,看事物切忌只见一面,应多方思考,不可轻信表象。
正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山水的本质,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乡亲们虽后悔莫及,却记取了惨痛教训。
他们留下那唯一的咸菜缸,每年祭祀,以警示后人别重蹈覆辙。
这则故事流传至今,成为潮汕人提醒子孙的家喻户晓的典故,它让人明白智慧的真谛,在于洞察事物的本质,而非被表象迷惑。它也让人明白,豁达看待他人,不可轻易怀疑诋毁,更不可冲动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