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周恩来审定国庆观礼名单,突然发问:怎么没有刘西元的名字?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2-25)710

前言

自从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国庆节,天安门都会举行一些活动来庆祝,若是能够登上天安门,绝对是件非常荣幸的事。然而想要登上也不容易,观礼的人员确定后,还需要周总理或者毛主席进行审定才行。

1968年的国庆节,就是由周总理审定的名单,然而,拿到名单后,他的表情却愈发严肃起来。原来,他发现刘西元中将不在名单上,当即询问道:“刘西元的名字呢?怎么没有他?得把他添上去!”

那么,刘西元是谁?他为何能得到如此的待遇?

一、38军万岁

说起刘西元,大家可能了解的并不多,但要是提到抗美援朝第38军,大家一定不会忘记他们在战场创下的奇迹。38军的军长,大家或许有所耳闻,他就是梁兴初“梁大牙”,而刘西元则是38军的政委,两人可谓是朝鲜战场上的“黄金搭档”。

1950年3月,梁兴初和刘西元带着38军,跨过鸭绿江,作为首批志愿军入朝,准备参战。就在之一次战役开始的时候,原本信心满满的38军,却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以至于延误了战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当时彭老总命令他们向熙川奔袭,直插军隅里,将敌军的逃跑路线切断。然而就在奔向熙川的中途,他们误信了熙川有个黑人团,以至于十分慎重,不敢大胆的前进,结果等到达目的地后,早就没有了美军的影子。

之后彭老总召开了之一次战役的总结会,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那是一点不留余地。对于38军,彭老总进行了痛批,不仅怒斥了他们主力的作用,要撤掉番号。更是大骂军长梁兴初是“鼠将”,甚至还说出“斩马谡”这样的话。

这每一句话,无不刺痛着梁兴初和刘西元,而彭老总的目的,也是希望38军能记住这次“耻辱”,好在下次战役发挥他们应有的能力。回到队伍后,为了激励士气低迷38军,刘西元主动检讨:“这一仗,我们确实没有打好,我和梁军长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正因此,下一仗才更要打好,打出我们38军的威风,一雪前耻!”

很快,第二次战役打响,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来38军坐镇,进行督战。38军的任务是攻占德川,歼灭李承晚伪7师,在刘西元和梁兴初的指挥下,38军113师向南猛插,先迂回后攻击,打了第7师一个措手不及。

很快第7师就被歼灭,德川顺利被占领,之前的失败,38军的战士们心中都憋着一口气,他们必须要让彭老总看看他们的能力。紧接着他们就接到了下一个任务,占领三所里和龙源里,阻止敌军南逃。

要知道德川距离三所里72.5公里,一路地势险峻,志愿军们没有车,只能跑。更要命的是,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17个小时了,但38军113师不畏艰难,硬是凭借毅力,靠双腿先美军一步占领三所里和龙源里,创造了17个小时急行上百公里的奇迹。

捷报传来,彭老总大喜,并表示要嘉奖38军。当看到“第38军万岁!”,被彭老总写在了嘉奖令上,刘西元和梁兴初再也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做到了。

二、平息暴乱

其实除了抗美援朝外,还有一件事,直接让刘西元名震日本。那是在抗战刚刚胜利的时候,为了在东北站住脚,刘西元被中央派去了东北,上任 *** 通化地委书记。为了将东北经营好,刘西元化名“刘东元”,前往了东北,就此上任。

然而刚到通化,县党部书记孙耕晓,就前来拉拢,他要刘西元承认, *** 公安是合法的,还要他挂起县党部的牌子。这一无理要求,刘西元自然是不肯退让:“我们不会挂牌子,你们也不能,因为东北没有 *** !”

听罢孙耕晓暴跳如雷,他当即就跑回去 *** 了公安和土匪,向通化进攻而来。刘西元倒是沉着冷静,防守的同时,还不忘求助东北挺进纵队来支援, *** 反动派成功被打跑。

经过此事,刘西元发现,反动武装一日不除,在东北就一日不能站稳,为此有必要消灭这股反动武装。

1946年除夕的晚上,通化反动派头目,准备在初一凌晨发起暴动。得知消息后,刘西元紧急出兵,将十多名正在开会的反动派头目抓了起来,然而总指挥却并不在此。

这意味着暴动并没有被阻止,果然凌晨一到,密集的枪声就响了起来,日伪分子也冲进了机关大院。危急时刻,刘西元并没有慌乱,而是有条不紊的指挥着战士们阻击敌人,顺便将抓来头目全部就地正法了。

很快,敌方一处制高点,就被我方摧毁,这场暴乱终于被平息。当天下午,通化就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这次事件,就连国外都无比震惊,1957年刘西元去日本访问的时候,还有人向他问起了“刘东元”的事。

三、国庆名单

1952年,刘西元被中央委以重任,奉命回国后,担任了青年部的副部长。1955年38岁的刘西元,被授予了开国中将,他也是开国中将里年纪最小的。后在特殊时期遭受波及,刘西元也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但他的功绩人民不会忘记,中央也不会忘记。

1968年国庆节前,周总理收到了一份观礼人员的名单,然而当他看了又看,就是不见刘西元的名字。

“怎么没有刘西元,他也应该参加的嘛!”周总理有些不悦,在他心里,刘西元是值得参加这次活动的。

有了周总理的指示,也相当于认可了他的功绩,这让刘西元的心暖暖的。国庆节当天,他特地穿上了崭新的军服,准时登上了天安门,这也是一个军人的荣耀。1969年,刘西元又先后来到 *** 和 *** 担任副政治委员,1983年,刘西元被批准离休。

结语

离休后的刘西元,也算正式闲了下来,不过他依旧关心着国家的发展,以及家乡的建设。吉安县的“将军园”就是他协调资金建设而成的。后来听说家乡又要建设农贸市场,他又义无反顾捐出了3000元用于建设。

2007年7月,刘西元老将军病逝于南京,享年86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2/563095.html

“周恩来审定国庆观礼名单,突然发问:怎么没有刘西元的名字?” 的相关文章

火耗归公是什么 雍正为何要大力推广

火耗归公是什么 雍正为何要大力推广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火耗归公”是什么意思,雍正为什么要大力推行火耗归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勤政的皇帝,其中在清朝皇帝中雍正算得上是工作狂一般的存在。他的一生当中先后换过35副眼镜,这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视力不断下降。雍正在位时间不长批阅的奏...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送朱元璋一筐鱼 这鱼有什么用意吗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送朱元璋一筐鱼 这鱼有什么用意吗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伯温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不知什么意思,直到17年后才知晓,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刘伯温当年作为朱元璋麾下最主要的谋士因为其神机妙算经常被人比作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因此刘伯温的形象在很多时候都说被神话的。然而对...

年羹尧都已经失去兵权了 最后为什么还会被杀

年羹尧都已经失去兵权了 最后为什么还会被杀

失去兵权之后的年羹尧为何被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雍正三年,曾经权倾朝野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触怒龙颜,被雍正皇帝一贬再贬,先从抚远大将军贬到杭州将军,再从杭州将军降为闲散章京,看守杭州东门,再到最后被雍正皇帝削去一切爵位,勒令赐死,时年47岁。如...

南军大将盛庸曾经多次击败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南军大将盛庸曾经多次击败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南军大将盛庸的故事。盛庸是明朝初期靖难之役时朝廷军的一个主要将领,他在洪武年间的时候,就已经官至都指挥了。到了靖难之役初期的时候,他起初以参将的身份,跟着主将耿炳文一起参与北伐燕王朱棣的战争,但不久后的...

三国蜀汉政权中,有能力活抓孟获的认是谁?

三国蜀汉政权中,有能力活抓孟获的认是谁?

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首领,被诸葛亮擒拿后赦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南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兵征讨,赵云、魏延、马岱、王平、张翼等大将都一起参战,诸葛亮先后七次擒获孟获而不杀,七擒七纵,最终孟获心服口服。在征讨孟获的时候,赵云、魏延、马岱谁有能力活捉孟获?虽然正史没有记载诸葛亮...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临终前点名要一位大臣陪葬,此人是谁?康熙此举有何用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康熙为整个清朝所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帝王。除去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之外,还让国家的社会经济体系,逐渐完善。也正是因为他为国家发展,...

向皇后:宋神宗赵顼皇后,她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向皇后:宋神宗赵顼皇后,她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向皇后(1046年―1101年),谥号钦圣宪肃皇后,祖籍河内人,宰相向敏中曾孙女,宋神宗赵顼皇后,从曾祖辈开始居住开封。1085年,宋哲宗继位,尊为皇太后。1100年宋哲宗去世,一度临朝听政。力排宰相章惇之议,拥立端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段志玄是什么人?历史上他的能力怎么样?

段志玄是什么人?历史上他的能力怎么样?

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段志玄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骁勇善战,为唐朝名将,更被李世民称赞为超过周亚夫。那么段志玄是如何为大唐建功立业的呢一,追随李渊段志玄少时身材魁梧,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