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皇帝都在吃什么?看完之后,怪不得人人都想当皇帝
前言
辛勤劳作的一整年,终于迎来了盛大的过年时刻。在这个家庭团聚、欢笑洋溢的时节,普通人家都会共聚一堂,共享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以祈愿新的一年和和美美,年年有余。
然而,在古代,就连皇帝这尊贵的存在也会在除夕夜这一天,携同皇室成员欢聚一堂,共同享受一场独特而尊贵的年夜饭。
与普通百姓相比,皇帝的年夜饭自然是别具一格,奢华且富丽堂皇。那么,作为皇帝,年夜饭时都会吃些什么呢?
春节不再是放假
在古代,春节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最盛大、最重要的节日。不论你是皇帝宰相,还是普通百姓,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回家过年。
而今,“年”这两个字似乎已经与“假期”渐行渐远。仅仅为了赚更多的钱,许多公司不再给员工放年假。甚至连除夕这天,银行的自动柜员机也在正常运转,股票市场也如常交易。
对此,许多人感到遗憾。因为在他们心中,春节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团圆。而是全家齐心协力,共同打扫房屋,采购年货, *** 年夜饭的过程。正是这一系列传统的春节习俗,赋予了这个节日最浓厚的“年味”。
然而现在,许多人甚至来不及回家,更遑论参与这些准备工作。他们匆匆赶回老家,就要马上开始应酬小辈的亲戚们,或者陪同长辈去拜访其他亲友,根本无暇顾及春节原有的乐趣。
这样的春节,不啻于任何一个普通的长假。所以人们才会感叹,年味已逝,从今无处寻觅。
春节起源于原始崇拜
其实,春节并非一开始就是个“节日”。在上古时期,它更多是一种庄严而神圣的仪式。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对自然界充满崇拜与敬畏。他们会在一年之初,通过祭祀的方式,向日月星辰,向祖先,表达感激之情。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立春这一天。
在古代历法里,一年之始被称为“岁首”。它意味着万物将要蜕变重生,而人们也要告别过往,展望未来。所以,人们会精心准备祭品,在这一天迎接新春的到来。这可谓是春节最原始的雏形。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已经不再只是庄严的祭祀仪式,而更多地体现为节日的热闹与欢乐。如燃放鞭炮烟花,张贴喜庆春联,准备丰盛年夜饭等活动,都使这个节日充满了更浓厚的生活气息。
然而就像我们常说的,越是过分的热闹,往往越容易遮蔽节日的本质内涵。而一旦本质不再,那节日的意义又从何谈起?
皇帝春节都在吃什么
在古代,皇帝可以说是这个天下的主宰。只要他一抬手,便有千军万马应声而动。那么,这样举足轻重的皇帝,他的春节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其实与普通百姓无异,皇帝一家也会在春节这段时间举行祭祖等仪式。他们也会张贴着红红的春联、灯笼,以求来年国泰民安。当然,餐桌上摆放的饮食,则要比一般百姓奢华不少。
皇室的春节宴席上,最不缺的就是肉食了。其中当属猪肉最受皇帝们青睐。再来就是牛羊肉、鸡鸭肉等,营养丰富。这些肉食搭配时令蔬菜,如韭菜、白菜等慢火烹制而成,香气四溢。
在餐桌的一端,总会摆上几个精致的果木盒子。里面装满了杏仁煎堆、蜜饯果脯等甜蜜点心。啃上一口酥脆可口的酥糖,轻轻抿一口香甜可口的花茶,实在是人生一大快事。
并不仅仅如此,皇帝的餐桌上还会摆上许多名贵的补品。譬如鹿茸、人参、燕窝等等。这些物品不仅味道鲜美,还蕴含深厚的养生概念,寓意着长生不老。
可见,在古代,皇帝们也会像普通百姓一样,细细品味这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只不过他们的饮食会更加丰富奢侈一些,这也是身份所致。
“压岁钱”用以镇祟
如今,春节少不了最让孩子们兴奋的环节,就是收压岁钱了。一张张鲜红的纸钞接二连三地送到手中,让人激动不已。那么,这个看似与钱脱不了干系的习俗,最初的用意又是什么呢?
原来,在古代,压岁钱并不以钱币的形式出现。它更多是采用一些小饰物,如铜钱、红线、玉佩等。古人认为,这些饰物具有辟邪的效果,可以保佑儿童平安。
因为在古代社会,许多人都认为,鬼怪会在春节这段时间出没。尤其对于娇弱的婴孩来说,极易受到恶灵的侵扰。因此,人们会给小辈戴上这些饰物,希望其能起到镇祟的作用。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才逐渐演变成货币形式的“压岁钱”。特别是在城市中心,通常是些富裕之家,会给子女或晚辈一些铜钱或银锭,以示吉祥如意。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寓意驱邪的饰物也逐渐演变为了单纯的金钱礼物。它成为了长辈给幼辈的一种祝福,也成为了幼辈收到红包的一种乐趣。
李畋发明的花炮
如今我们燃放的烟花爆竹,也成为了春节的一大特色。热闹非凡的烟火,更成为这个节日的点睛之笔。那么烟花的发明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唐代的李畋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烟花制造大师。当时,唐太宗李世民生了一种怪病,据说是被山鬼缠身所致。李畋便 *** 了一种“花炮”,用巨大的爆炸声助皇帝驱走妖魔。
这种原始的花炮,也就是后来烟花的雏形。它使用竹子制成筒形容器,内装火药,点燃后能发出轰鸣巨响。李世民在听闻这个声音后,终于恢复了平安。
值得一提的是,李畋之所以能 *** 出这种炮竹,还得益于他师父孙思邈的点拨。孙思邈研制火药的技艺已经十分高超,所以焰火的成型并不令人意外。
在李畋发明花炮后,燃放焰火逐渐在宫廷与民间流行起来。到了明清时期,焰火的种类已经十分丰富,甚至还出现了会发出声音的鞭炮。这为后世的烟花技术奠定了基础。
如今我们看到的五光十色的烟火,虽已历经千年。可流淌在焰火背后的,依旧是中华民族自古传承的智慧。这也是丰富了春节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还能找到“年味
如今回想起过去热闹的春节,许多人依然记忆犹新。童年的他们会听爷爷讲那些惊险 *** 的春节故事,会和小伙伴一起出门放鞭炮......那些细小的快乐,就像倒映在屋顶的灯火,温暖了整个冬日。
而当下,我们似乎已经很少有时间,去回味这无声的暖意了。人们为了争分夺秒,选择牺牲掉珍贵的假期。甚至连春节也成为了赚钱的好机会。家人聚少离多,美食来不及准备就匆匆入口......这就是节日的意义吗?
我们不能妄下定论,春节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毕竟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短暂的团圆也已足够宝贵。
然而,我们仍应该审视春节被商业化的问题。它本应是一个百姓欢聚的好机会,而不该是赚钱的工具。传统文化的根基正在被一点一点啃食殆尽,这不禁令人担忧。
空洞的春节习俗就像没有馅料的月饼壳,即便表面金灿灿,也无处藏起满溢的愉悦。
所以,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找回那份淡淡的生活气息。过一个简单而温馨的春节,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