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初名宦张玉璘:为政营山9年,百姓为他立德政碑

中国历史9个月前 (01-03)510

清初名宦张玉璘:为政营山9年,百姓为他立德政碑

清初名宦张玉璘:为政营山9年,百姓为他立德政碑

《营山县志》

《钜野县志》

□张广良

张玉璘(1650-?),字文伯,号鲁宾,1650年生于福建漳浦。1702年至1710年,张玉璘从山东省钜野县(今巨野县)到四川省营山县任知县,为政9年,修志、兴学、修桥、城建、垦荒,为恢复经济、改善民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他为政以德,视民如子,夙夜在公,兴利除害,草薄从忠,当地民众为其立德政碑,清代诸版《钜野县志》《营山县志》《四川通志》均有名录,《钦定四库全书》称其“教养有方,士民悦服”,成为清初的四川名宦。

祖父及父亲皆以身殉国

张玉璘,本姓黄,其祖父黄道周于明天启年以进士第三名进入翰林院,崇祯年间升右中允,讲学多年,弟子众多。南明隆武年间,担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自请抗清,兵败被擒。清顺治三年(1646年)农历三月五日,黄道周被押赴南京刑场,撕下衣角,咬破指头,用热血写下“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的绝命书交给家人,在南京壮烈殉国,享年62岁,南明隆武皇帝闻讯震悼罢朝,特赐谥号“忠烈”。

张玉璘的父亲为黄道周长子黄子中(麑),讳仁表,荫锦衣卫指挥使。1652年,黄子中与二弟子成在漳州战乱中战死。玉璘自幼随祖母一品文明夫人蔡玉卿逃生避难,“文伯幼丁兵燹,三俘三赎,至于逋逃易姓张”,康熙七年(1668年),奉旨随李嗣忠、杨智、余元吉等都督(总兵)从福建漳州漳浦到山东兖州府济宁州钜野县(今巨野县)六营屯垦荒。

营山为政9年政绩显著

《营山县志》记载,张玉璘,山东监生(也有称福建监生),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春任营山县知县。值战乱后,颓垣废堞,疮痍满目,张玉璘力谋励精图治,主张“以学为政,因地育人”。他上任第二天就去孔庙参拜,见学宫破败不堪,心中十分难过,补修学宫不可稍缓,便带头捐资,鼓舞绅士兴学。历时月余,自启圣祠至明伦堂、大成殿、左右两庑,以及戟门、棂星门、左右乡贤名宦厢,皆照旧修葺一新,并围以土墙。同时,创建义学大门一座,前后书房各三间,左右厢房各二间。禀膳生员分别肄业其中。每月初一、十五,张玉璘为诸生讲课,并教育诸生加强修养,要“观善则摩,闻恶则改”。

张玉璘谒学宫后,又请来在学儒士,询问营山县志。儒士说:志书旧本无存,只是在本县儒生王玝印家有残篇数页,前任知县毛鸣歧,准备补辑,又因滇中事起未及进行。张决定修志。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聘请曾任河南抚沟知县、告老还乡的举人白不缁从事编修,并发布《修志告示》,要求“搜罗往牒,博采前模,裒辑完书,以成信志”。当年成书,张玉璘细为披阅。“营之山川名扬,风俗人文,旋转升灭,从此重开生面”。

张玉璘见骆市桥倾圮破,废石垒填河心,亟待兴修,但因战争之后,民力维艰,又不忍动众兴工。继而又想“津喉要地,何敢惮劳”,便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捐俸输金,伐木采石,以钱雇工,不动民财,不空用民力,经三月,建成长6丈、宽0.6丈、高1丈的8硐石桥。北观与县城仅一水之隔,旧桥为去北观的必经之路,由于桥梁倾颓,人们架木以渡。张玉璘便以重建骆市桥的剩余材料,再次捐募资金,历时月余,建成长4丈、宽4.4丈,高0.8丈的7硐石桥(今猪市桥),引人称便。

兴建城垣,耗用甚大。张玉璘审时度势,未敢轻易倡修。经过两三年的休养生息,农业连年丰收,张玉璘即与士民商议筹集材料资金,采用民闲动工、农忙即停的办法修缮城垣。自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十月中旬起,全县士民,每丁全年捐工7个,每工折米7升交纳,工匠工资和物资材料,悉由捐募的资金开支。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二十日修缮城垣公署竣工,城垣长580丈,宽1.6丈,四门置楼,东为东秩,西为西城,南为览秀,北为临清。各门建瓦房2间,以住门军,并于旧东门建楼名文昌阁、西北隅建楼为奎星阁、旧北门建楼为钟鼓楼,征西门内隙地建把总驻防厅9间,县城破蔽面貌为之一新。

张玉璘在营山为政9年,政绩显著,士民呈请院司道府勒石记功,院府批复:“张令整顿地方,卓有可观”“修理城垣足见实心任事美政多端,深可嘉尚。”县人为其立《邑侯张公德政碑》:“昔召翁卿以明经高第,补谷阳长,治民如子,民爱之颂之,立祠以祀之,勒石以纪之,盖德之感人者深矣!邑侯张公治营甫一载,诸敝肃清,百废厘举,盗息民安,农耕士读,欢然如一父之子,不特袴襦兴歌,田畴起舞,即袞衣章甫之颂,赫赫如今日事焉……”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当张玉璘离任之时,全县户籍日增,生聚渐繁,他感慨万千,作《别池畔竹》诗一首:“翠竹千寻半亩阴,公余坐此静为琴。去时遥望参天日,莫负滋培九载心。”

倾情营山文采飞扬

张玉璘眷恋故土,他出身书香门第,祖父黄道周是一代大儒,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和天文学家,同时代的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高度赞誉黄道周“其字画为馆阁之一,文章为国朝之一,人品为海宇之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之一”;祖母蔡玉卿也是著名书法家和文明夫人,张玉璘虽没见过祖父,但祖母的耳濡目染对他影响很深。虽然祖母对他易姓北上不一定赞同,但他与福建漳浦故地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积极为祖父黄道周年谱早日问世奔走。

陈梦雷《黄忠烈公年谱序》记述:“岁戊寅,蒙圣恩自辽左召还京师,得交于公孙文伯。文伯出公年谱见示,属余一言。余敬诺不辞。”1698年,陈梦雷结识时在京师的张玉璘,并为《黄忠烈公年谱》作序。清初学者王源《黄忠烈公年谱序》亦记:“公诸孙近始出而应试,绍德文章最古雅,选拔入成均;玉璘需次为县令。玉璘,字文伯,工诗文,磊落多义概。庚辰与予定交都门,出忠烈公年谱使为序”。这里“需次”与“候补”同义,等候补缺。

福建东山县黄氏族谱列有其四子及孙辈。“子中公生一子,名士公舍,妣李氏,生四子:长子廷辉,幼名济,太学生,驻郡城,妣李氏,生三子可权、可枢、可柴;次子建辉,幼名治,妣杨氏,生二子长松、长梧;三子迪辉,幼名沛,妣江氏,生二子,柱、樑;四子廼辉,幼名洙,太学生,妣郭氏,生一子。后面还列了可权妣李氏,生子天,又名昊郞;长松生二子”,而黄道周四子黄子平6个儿子则分别称“瑜舍、璋舍、珣舍、瑶舍、琬舍、瓆舍”,“士公舍”或有所意指,或为“玜舍”之讹。有的称他张闽漳。

张玉璘热爱新垦,山东省钜野县(今巨野县)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来钜野屯垦,恩贡监生,一方面要继续他的学业,往返钜野北京,求取功名,一方面又很快融入垦地百姓,《钜野县志》称他们“数十年来主客相安,邑人德之”。为表达他对山东省钜野的情感,他自号鲁宾,山东省钜野籍,山东监生,明示对山东省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营山同僚、士坤也称他东鲁张公。

张玉璘倾情营山,从一走进这里,他就爱上了这片秀美的土地,力谋励精图治。同时期任职营山的训导石奠国称他“东鲁张公”:“壬午(1702年)春,东鲁张公以济川之才,简授兹土,矢志冰操,留心政教,任事一载,厘奸剔弊,举废敝而振兴之。”他文笔优美、字字珠玑,从写《翠屏耸秀》《太蓬仙迹》《劝农歌》,到《别池畔竹》《余量移滇南临安将赴新任辞神口占》,殷殷之情溢于言表。张玉磷所作《翠屏耸秀》刻于翠屏山景区成为一景:“翠屏山影接芳尘,一障城南景色新。修竹森森辉锦岫,苔花灼灼散清茵。环城烟火连山树,映日风光照席珍。好景垂堂常对面,看山自不厌官贫”。如此超脱清廉在清初官场实属少见。他作的《太蓬仙迹》文字深邃、功夫老成:“巨镇雄开紫翠重,群峰罗列远朝宗(山脉之祖,指太蓬山)。闲云笼月斜穿洞,卧佛悬崖倒听钟。桃实长留山鬼护,丹成时敕(音chì,皇帝的诏令,这里指发令封赏)老龙封。年余常阻登临兴,何日携筇(音qióng,竹杖)问碧松。”

张玉璘爱乡爱土爱民,文学功底深厚,这从他的《修志告示》《清康熙四十二年版营山县志序》和《补缉学宫碑记》《重建骆市桥碑记》《重建北桥碑记》可见一斑。

2020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中国影像方志》第568集四川营山篇,开篇即引用了张玉璘赞美营山的佳句“山明水秀,层峦与曲水争奇;人杰地灵,春花与秋香并茂。累朝之懿范犹闻,历代之芳徽未坠”。其优美的文字,成为宣传营山的佳句。

文图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1/566603.html

“清初名宦张玉璘:为政营山9年,百姓为他立德政碑”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韦孝宽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韦孝宽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贝子作为皇室宗亲爵位 乾隆为何会封福康安为贝子

贝子作为皇室宗亲爵位 乾隆为何会封福康安为贝子

对福康安并非皇室宗亲,乾隆为什么赐封他为贝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个儿子,乾隆时期的名将和民族英雄。福康安还被乾隆赐封为贝子,他也是第一个在宗室之外被封此爵位的人。那么乾隆为什么这么看重福康安呢?其原因有两点。1、孝贤纯皇后的侄子福康安是孝贤纯皇后...

把徐州让给刘备,陶谦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刘备的宗亲身份吗

把徐州让给刘备,陶谦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刘备的宗亲身份吗

陶谦,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大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演义》里“陶恭祖三让徐州”的桥段很精彩,让我们感觉陶谦是个忠厚长者,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仁义之名满天下。陶谦让徐州给刘备的原因是:“老夫年迈,二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刘公乃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可领徐州。老夫情愿乞闲养病。”真...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每次北伐都能从容退兵,减少损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我们在了解一下当时的形势吧。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就为了兴复汉室殚精竭虑,分析了天下的大势,一共进行了六次北伐,当时刘备倾国之力东征孙吴,最终夷陵之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五虎上将折伤...

历史上元稹的才华怎么样?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元稹的才华怎么样?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讲到元稹,世人大多乐于盯着他的情史说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先从一首诗说起:《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诗所描写的意思,应该不用多做解释,尤其是诗的前两句,仍然是现在很多年轻人花前月下时吟出的高频诗句。那么,今天就来说说这首诗...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好皇帝,他一心为民,想要杀尽天下贪官,但是朱元璋有个缺点,就是特别的暴躁,就比如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朱元璋却要阉掉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曾秉正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南昌,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他通过别人的举荐被授予为海州学正。到了洪武九年...

刘知几:唐朝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知几:唐朝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人。唐朝大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彭城刘氏。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进士及第,授获嘉主簿,迁定王府仓曹参军。长安二年(702年),修撰起居注,成为史官,历任著作佐郎、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

郭子仪最后能得以善终,是怎么做到的?

郭子仪最后能得以善终,是怎么做到的?

自古伴君如伴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郭子仪(691—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亲郭敬之,曾任刺史。他不仅长相魁梧、面貌英俊,就是现在流行语所说的帅呆了酷毙了,还是一个刚强勇敢、公正无私之人,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做过官。据传他遇难时李白救过他,尔后两人相交为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