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康熙口误叫错一水果名字,后人也跟着叫错300百年,至今仍然读错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01-08)750

前言

在历史的长廊中,有着一段关于清朝皇帝康熙的轻松而又荒谬的传说。这并非一场 *** ,也不是一场战争的记载,而是源自于一次皇帝的口误,竟然演变成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误会。

康熙竟然在一次宴会上口误地将一种水果的名字说错,而这个错误却奇迹般地延续了整整三个世纪之久,成为后人传颂的离奇传说。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错误却像一粒种子,在时光的涟漪中生根发芽。从康熙口中滑出的那个错误的水果名字

在后人的笔记中被刻意保留下来,不仅成为一时的笑柄,更让这个错误的名字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的土壤中。世代传承,口耳相传,这个失误竟然被当作正统,传扬千里,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奇特现象。

东汉已见异瓜 百年沿革源远流长

在东汉年间,中国西北边疆地区便有一种形状奇特、味道甘甜的异瓜。它来自中亚地区,最初通过丝绸之路的商路传入中原,立即受到统治者的注意,成为可供进贡的珍稀瓜果。

这种瓜个大肉厚,果皮绿中透黄,切开后鲜红欲滴,甘甜多汁,令人联想到西域绚烂的颜色。东汉时期的文人学士们品尝后大加赞赏,将它誉为“西域胭脂”,盛名远播。

此后数百年间,这种异域瓜果经过西域商人传播,在中国西北地区悄然生根、繁衍生息。尽管并未流传到全国各地,但在局部区域内已小有名气。直到清朝中期,这种看似普通的甜瓜,才真正因一位皇帝的偶然举动,声名大噪,成为家喻户晓的“哈密瓜”。

康熙闻名瓜质甘甜 遣使征集奇珍异宝

公元1662年,清世祖玄烨继位为帝,是为康熙帝。这位英明睿智的君主,热爱文化学术,对奇珍异宝尤为钟情。他极为重视对各地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曾多次派遣官员或使者深入边疆地区,搜集各类珍奇物件。

在康熙十一年,有使臣从新疆大风楼归来,向康熙进贡了许多西域特产。使臣言谈间不经意提起,在西域一带尤以哈密地区的瓜果最为出名。其中一种大如球的异瓜,个顶至十余斤,肉质甘甜,汁水丰富,是当地罕见的美味。

使臣的这番话立刻引起了康熙的兴趣。他凭借耳闻能辨出珍品的慧眼,立即让侍从记录下这种哈密异瓜的信息,并着手准备征集这种罕见的瓜果。

为了取得这种美味,康熙甚至亲自起草了诏书。诏书中赞扬哈密一地物产丰富,尤以瓜果最为突出。朕甚饶舌,欲尝其中味道奇佳者,现遣官员征集数箱,望速遵驾前来进献。

此后数月,康熙数次派遣使臣前往哈密,意在获取这神秘的异瓜。然而哈密毕竟离京城路途遥远,每次来回需一个多月。使者往返奔波,也未能如愿以偿。康熙盼望已久的美味异瓜,究竟如何才得以呈到御前?

一瓜成名 哈密族王亲献美味

哈密,一个位于中国西北的小城。在康熙时期,这里是丝绸之路西端的重镇,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物产丰富。作为这个地区的领袖,哈密王额贝都拉聪慧过人,深得民心。

在康熙多次遣使征集异瓜未果后,有当地官员将此事禀报额贝都拉。额贝都拉得知皇上对哈密瓜如此钟情,自是大喜过望。

此种奇异的大瓜,正是哈密一带最为珍贵的特产。它生长周期长达四季,个大肉厚,切开后红如绛绡,清甜滑润,堪称美味。哈密各族居民,无不视它为光荣与骄傲。

能令龙心大悦,实属哈密之荣。额贝都拉当即下令,从自己的城池中选取三箱更佳的大瓜,士兵日夜兼程护送至京城进贡。

自古帝王功德威严难以逼视,寸草不生枯骨平原。哈密这个小地方能获得皇帝的关注,实属万幸。像额贝都拉这样聪明的王者,自然不会错过拉拢帝王的机会。历时一个月,领主亲自选送的三箱美味异瓜,终于奉到了康熙的御前。

一言成名 康熙帝赐名噱头

当首箱哈密大瓜呈上御案时,康熙帝赞叹连连。他立刻命宫廷大厨切开异瓜,取肉薄片放入嘴中轻咀,一口甘甜即迸发在唇齿间。“康熙连声称赞,“来,尝尝这哈密的美味,真是西域佳品啊!”

在康熙称呼“哈密瓜”的那一刻,这种本无名的甜瓜忽然有了响亮的名讳。“哈密瓜”之名也由此传遍京城大街小巷,人人津津乐道这来自边疆的珍味。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瓜原本并无固定名称。在哈密各族居民间分别以“白面儿”“红心儿”等昵称称呼,也有人直称“大瓜”。正是康熙的赞美之词,一语名称威权,使之成为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名号。

从此,哈密瓜便以康熙帝赐名的“噱头”名扬四海,声名鹊起。也正因一个君王的关照,它才真正崭露头角,成为千百年来的风味传奇。

鼎盛时期 全国种植经济旺盛

自康熙帝亲口为哈密异瓜赐名后,这种原产西北地区的瓜果迅速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明星农产品。在康熙的支持下,哈密族领袖额贝都拉大力推广哈密瓜的种植。哈密全城上下,从王公贵胄到农家百姓,无不参与这一产业。大片农田改为种植哈密瓜,仅几年内种植面积便增长十倍以上。

同时,清廷也颁布政策支持哈密瓜的推广。不仅在京城设立御果园大量栽培,还在各行省发放哈密瓜种子,奖励边远地区引种这一“御赐佳果”。甚至利用军队运输系统,将成熟的哈密瓜输送到京城,确保皇室御膳房的供应。

在这样的政策推动下,哈密瓜迅速在中国各地普及开来。沿街水果店里,切开的大红瓜芯与青绿瓜皮交相辉映。让无数过往行人驻足,为这鲜亮颜色与美妙滋味折服。

哈密地区因成为瓜果供应重镇,经济迅猛增长。这带动了交通、储运等相关产业链的繁荣。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城,也因主打特产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富庶之地。的确,一个皇帝的口误,竟直接奠定了一个地方数百年的基业。

结语

自康熙时期声名大噪后,它便与哈密这个地名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沿革源流如何曲折,在人们印象中,哈密瓜就是产自新疆哈密的特色瓜果。

到了现代,哈密瓜已完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业链遍布全国各地,中外合资的哈密瓜种植基地也应运在世界更多国家出现。一年一度的哈密瓜节,更是吸引国内外游客云集,品尝西域风味的盛会。

可见一个帝王的妙语,竟直接塑造了食物本身的文化内涵。哈密瓜因康熙的命名走入历史,获得不朽的生命。也使我们看到,偶然的际遇或者机缘,往往能在历史长河中掀起不小的波澜,乃至改变命运。哈密瓜,终成不仅是一个地方的骄傲,更是中华美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1/568799.html

“康熙口误叫错一水果名字,后人也跟着叫错300百年,至今仍然读错”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孙权派人向曹操请降,是什么用意?

三国时期孙权派人向曹操请降,是什么用意?

孙权,吴太祖大皇帝,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三国志·吴主传》公元217年春天,孙权派遣都尉徐详向曹操请降,曹操也派遣使者和孙权重修旧好,立誓重结为姻亲。这是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217年孙刘还维系着表面的...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不论是出入庭院还是带兵打仗,手里都会拿着一把羽扇,那么这把扇子有何讲究和来历吗?坊间关于羽扇的来历说法不一:一说是师傅水镜先生送的。师傅给了诸葛亮两样宝贝,羽扇和八卦衣。 师傅也有交代,每遇...

孙权既然已经得到荆州了 孙权为什么还要杀关羽

孙权既然已经得到荆州了 孙权为什么还要杀关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得了荆州,为何还要杀关羽,难道不怕刘备出兵报复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都能找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感情很好的文字描述。刘关张三人虽不是亲兄弟但胜似亲兄弟,有着过命的交情,感情超出了君臣范围。关羽和张飞...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雍正没有立弘时为继承人,而立弘历为继承人,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谜。因为当时弘时是雍正皇帝儿子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虽然排位老三,但是他前面的两个哥哥,都早早地夭折了,实际上他是长子,而且他比弘历大七岁。要说雍...

曹操能统一中原是因为挟天子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操能统一中原是因为挟天子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孟德为何能统一中原?不只是挟天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有一位口碑两极分化的枭雄,他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世人都说曹操是乱臣贼子,以要挟天子来得到天下,这样一个人就算成就了大业,但也因此遗臭万年。可是纵观他在三国...

司马懿拒绝后人为他扫墓,是因为什么?

司马懿拒绝后人为他扫墓,是因为什么?

三国时期的名人司马懿,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这是司马懿临终前立的遗嘱。作为三国时期的流量人物,司马懿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按理说这样的人物在死后必...

李善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李善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李善长从朱元璋刚发迹时就跟随他,更是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善长,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元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时开始辅佐朱元璋,成为朱元璋麾下的首席文臣。吴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称吴王是在公元1364年,直到小明王...

护守成宪是什么意思?乾隆皇帝为何要推行这一政策?

护守成宪是什么意思?乾隆皇帝为何要推行这一政策?

乾隆帝,清朝第六位皇帝,清朝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朝能取代明朝,成为其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仰仗的是开国之初那批战力强劲的八旗子弟兵。虽然明朝的内乱也帮了清朝的大忙,可要想坐稳江山,先后击败李自成、张献忠、南明等各方势力,没有充足的武力保证是不行的。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