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与准噶尔的“较量”当中看清朝国力变化
从清朝与准噶尔的“较量”当中看清朝国力变化
在与准噶尔长达数十年的较量当中,清王朝可谓殚精竭虑、大费周折,双方长时间的拉锯,或攻伐、或停战,或以和亲政策、牛羊金帛等换来短暂的安宁,互有胜负,而双方实力也是此消彼长。对于清朝和准噶尔而言,双方的对垒中的胜负,虽然是战场的较量,但其实也是实力的相争,尤其是清王朝,决定其在对准噶尔采取的或和、或战政策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国力如何。
在康熙朝前期,由于面临着朝廷内鳌拜等权臣弄权,朝廷外三藩割据、台湾袭扰、沙俄虎视眈眈等多种威胁,再加上清军入关后,也是连年征战,国力尚弱,在对准噶尔的政策方面一直采取的是安抚政策。从《康熙王朝》中康熙不得不忍痛割爱,将爱女嫁给准噶尔的噶尔丹就可见一斑。而随着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据沙俄等一系列内忧外患的平定,清朝国力也逐渐恢复,所以后来才有了康熙主动出击,三次亲征准噶尔。要知道,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撑,纵使康熙皇帝再神武,恐怕也不敢轻易出兵去捅准噶尔这个“马蜂窝”。虽然经过乌兰布通等战役大败噶尔丹,但是准噶尔实力尚存,清朝尚不足以彻底剿灭准噶尔。
到了雍正时期,由于康熙朝连年用兵、加上吏治腐败、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国库空虚,国力不济。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反映的堂堂大清王朝的国库竟然只有数百万两白银,连出钱赈灾都成问题,更别说对外用兵打仗了。虽然雍正前期也在西北用兵,包括平定 *** 乱事、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动乱等,但这些都是刀已经顶到脑门上了,不得不用兵。出兵打仗,自然是花钱如流水。这种情况下,雍正再勤政,能攒下的钱也是有限的,所以,雍正一朝与准噶尔基本上是处于短暂的和平,主要采取和亲政策,双方的直接冲突比较少。再加上,清军在和通泊之战中损失惨重,一时间无力向准噶尔发动大的战役。这些其实都是国力的体现。
再到了乾隆时期,则不一样了。一方面,雍正一朝积累下了不少钱粮米帛,国库存银多达五千多万,而且经过数十年相对安定的时期,清朝国力有了很大提升。另一方面,准噶尔在经历了策妄阿拉布坦及其子噶尔丹策零两代的迅速发展之后,后代首领骄奢淫逸,大失人心,甚至出现了动乱,这也给清朝出兵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乾隆派五万清军兵分两路,一路所向披靡,很快击溃准噶尔军队,彻底平定了准噶尔。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必然。
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与准噶尔周旋了数十年,虽然最后是乾隆时期彻底将其平定,但是康熙、雍正两朝打下的基础不容置疑,而更重要的则是清朝的国力到了乾隆时期已经与准噶尔形成鲜明对比,足以将其打败。欢迎大家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