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一起少女杀夫案,如何让北宋官场大地震?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01-22)610

(韦大)

北宋神宗熙宁元年,即公元1068年,山东登州,有个叫做韦大的老百姓。

这韦大呢,晚上睡觉的时候,居然被人袭击,犯罪嫌疑人手持利刃,对着他就是一顿猛砍。

韦大睡的正香呢,猛然惊醒,黑暗中隐约看到有人持刀砍自己,他也慌了神,只好是用双手护住身体的要害部位,就这么着才算是捡回一条命,但是不幸的是,因为是用双手当做“盾牌”,所以韦大的手指被砍掉了一根。

这个凶手,攻击力也不怎么样,胡乱砍了一阵之后发现韦大竟然没死,也有点慌,也不砍了,而是扭头就走,夺路而逃。

凶手前脚走,后脚韦大就跑到当地衙门去报案了,衙门里的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经过仔细调查之后,发现行凶的不是别人,正是韦大尚未过门的妻子阿云,这个阿云,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韦大的未婚妻。

三班衙役出动,很快将阿云捉拿归案,阿云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也供认不讳,这案子基本上就算是结了。

少女阿云,犯案的时候只有十三岁。

这个阿云呐,说起来也是个苦命人,自小没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十几岁的时候母亲也亡故了,她家里的亲戚心思歹毒,侵吞了阿云家的房屋田产不说,还近乎强迫性的把阿云许配给了韦大,想要从韦大的身上赚一笔聘礼钱。

要知道,这个韦大,他已经三十出头,岁数大不说,身材短小是面容丑陋,阿云这小姑娘嫁给韦大,那纯纯就是把自己给糟践了。

不过,阿云虽然年幼,但却是个性格倔强的小姑娘,她不愿意向命运屈服,所以竟然生出了杀掉韦大,结束掉一桩不幸婚姻的想法。

这个案件的发生,是在山东登州下辖的一个县里,具体是哪个县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县衙把这桩案子定性为了“妻杀夫”。

中国古代法律中,有“十恶”的概念,就是说罪行有很多,有轻的有重的,但是有这么十种罪行,属于是罪大恶极的类型,是肯定要杀头,而且绝对不容赦免的,而妻子杀害丈夫,正属于十恶中的“恶逆”,所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阿云犯的其实是死罪。

(阿云)

县衙有了结案陈词,写了份卷宗,然后就呈送到了上级部门登州府,对县衙来说,这个案子案情清晰,事实清楚,卷宗拿到登州,登州官员们也不会有异议,只会签字同意然后送回来,县衙有了登州府的授权,就可以开刀问斩了。

当时登州府的知州,也就是登州更高级别的行政长官,是一个叫做许遵的人。

许遵,进士出身,在朝廷为官多年,上一份工作,是在大理寺做官。

古代的大理寺,就相当于是现在的更高人民法院,许遵在法院上班,所以他对宋朝的法律条文非常熟悉,也说明这个人法律功底是很深厚的,他拿到这个案子的卷宗一看,认为不同寻常,很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许遵认为,本朝之律法,也就是《宋刑统》,在订婚夫妻,就是还没有夫妻之实,只有夫妻之名的这个关系里,只规定了男女双方在订婚期间不能改嫁,不能另找别人,此外没有什么具体的限制,如果在这个期间男女之间发生纠纷,要把双方当成普通人的身份来处理。

而且,阿云的母亲刚刚病故,按理说阿云应该为母守孝三年,这三年里她是不能嫁人的,她之所以要嫁给韦大,完全是被她家里的亲戚强迫的,所以她和韦大的婚姻关系,本质上是无效的。

这也就是说,阿云要杀韦大是故意杀人,但是阿云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去杀普通人韦大,而不是以韦大妻子的身份去谋害丈夫韦大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阿云在犯案之后并没有逃跑,被拿住的时候也没有反抗,在衙门里也是知无不言,积极认罪,她属于有自首情节,所以综上所述,阿云一来没有“妻杀夫”的恶逆,二来还主动认罪,所以罪不至死,不应该就这么砍头了。

许遵把这个想法提出来之后,在卷宗上做了批示,然后抄送到了大理寺和审刑院。

大理寺是更高法,而审刑院,则是专门监督审查大理寺的一个检查部门。

这两个部门,也承认阿云和韦大不属于夫妻,至少不是受北宋法律保护的夫妻,所以阿云当然不涉及恶逆的罪行,但是他们不认可阿云的自首行为,认为阿云虽然不是妻杀夫,但同样是故意杀(伤)人,就算不用千刀万剐,以异常残酷的方式死去,但死刑总是免不了的。

(许遵)

对于大理寺和审刑院给出的意见,许遵很不满意,因为俩部门虽然认可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却并没有支持自己的想法,说来说去这案子还是没翻,阿云还是要死。

许遵不服,又把事情捅到了刑部。

然而,刑部了解案情之后,也支持大理寺和审刑院的想法,对阿云判处了死刑。

不仅如此,刑部还严厉的敲打了一顿许遵,说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知州,竟然敢不服大理寺和审刑院的判决,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有点忒狂妄了。

是啊,许遵毕竟只是地方长官,他是胳膊掰不过大腿,一般人可能也就认栽了,但是这哥们很有毅力,他眼见刑部不支持自己,竟然连夜奋笔疾书,写了一封奏疏,直接呈送到了北宋神宗赵顼的御案之上。

神宗是个小机灵鬼,对于皇帝来说,任何事情,自己都更好不要直接给出处理意见,因为无论事情大小,对他来说总是划不来的。

自己判断对了,没人鼓励自己,也没人会给个奖励,但是一旦出错,这史笔如铁,史官们一定会狠狠给自己记上一笔烂账,嘲弄自己是个糊涂帝王。

所以,看罢许遵的奏疏之后,宋神宗大手一挥,把案件直接放到了朝会上,让全体大臣都积极参与。

当时的文臣领袖,有两位,当然这两位想来读者朋友们也很熟悉,一位是积极变法的改革派大臣王安石,一位是积极守成的保守派大臣司马光。

(王安石)

这哥俩,平时在政务工作中就有很深的矛盾,总是给对方唱反调,所以在这个案子上,俩人也出现了明显的不一致。

王安石支持许遵,认为阿云应该免死,而司马光则反对许遵,认为阿云应该处死。

大臣有意见,当然还要皇帝说了算,那我们都知道,宋神宗在底下和王安石私交甚好,未来神宗还要倚仗王安石搞变法,所以皇帝对王安石好感更大,因此支持了王安石的看法。

从王安石和司马光的角度来看,案件本身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在这个案件中得到皇帝到底会支持谁的信号。

对皇帝来说,这事儿其实挺难的。

他支持王安石吧,司马光不满意,司马光就会带着一大票守旧派官员们积极上疏,猛烈批评,可如果皇帝转过头来支持司马光,改革派官员们也一定会在底下闹。

事实证明,事情也的确是这么发展的,基本上到后来朝廷里的各个部门都有参与,大臣们是各显神通,你一言来我一语,是七嘴八舌,意见不一,甚至因为对这起案子的不同意见,彼此相互攻击倾轧,朝廷上一时秩序全无,今天你弹劾我,明天我举报你,整个一大乱套了。

当然,无论大臣们怎么闹,神宗还是更倾向于王安石的看法,或者说,这个时候宋神宗和王安石属于蜜月期,因此朝廷最终采用了王安石的意见,免去了阿云的死罪。

大家都很满意,皇帝很满意,王安石很满意,许遵也很满意,阿云改判流放,但还没等流放就赶上了天下大赦,连流放也免了,因此重获自由身。

当然,有满意的,就有不满意的,司马光他就不满意。

(司马光)

而根据一些稗史的记载,司马光心里一直记得这事儿,但是在神宗朝他抗衡不了王安石,王安石变法的大潮他也不能抵挡,所以司马光一直等到神宗驾崩,神宗的儿子宋哲宗赵煦即位。

哲宗一登基,司马光很快拜相,他有了话语权,不仅全面叫停了王安石的变法,还清算了当年的阿云案,将阿云重新判处了死刑,而直到此时,距离阿云案件事发,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八个年头。

当然,此事真伪,那就还需要商榷了。

在如今看来(作者不是法律专门的哈,只是提一提自己的看法),阿云的作案动机,也并非极其恶劣,作案情节也很难说是特别残忍,虽然说砍掉了韦大的一根手指,但是这也要做伤情鉴定,因为只有鉴定结果才会直接影响量刑。

从犯罪事实来说,阿云没有导致韦大的死亡,从审讯过程来看,阿云也的确做到了坦白从宽,老实交代。

所以,这个案子如果放到如今,大概率不会是死刑。

只是,过去毕竟是过去,一桩北宋往事,永远的停留在了那一刻。

日出呢,它不一定代表着光明,太阳说到底也不过是恒星一颗,所以,在悠远的历史中,只有那些真正醒着人,才会迎来真正的破晓。

王安石,司马光,许遵,宋神宗,以及阿云,都成为了天边的,遥远繁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1/574420.html

“一起少女杀夫案,如何让北宋官场大地震?”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单雄信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单雄信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单雄信(?—621年),曹州济阴县人,隋末唐初时期的猛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骁勇矫捷,善用马槊。勇武过人,号称“飞将”。交好同郡徐世勣,誓同生死。隋朝末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授左武候大将军,参加偃师之战。兵败归降王世充,授大将军。对抗唐军进攻,险些杀害秦王李...

王濬:西晋时期名将,促成了西晋灭东吴之战

王濬:西晋时期名将,促成了西晋灭东吴之战

王濬(207年~286年) ,字士治,小名阿童,弘农郡湖县人。西晋时期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濬出身世家,博学多闻,容颜英俊,多谋善战。举秀才出身,起家河东郡从事。泰始八年(272年),担任广汉太守,平定益州叛乱,迁益州刺史。利用长江上游地势之利,修造...

朱棣登基称帝后,为什么始终没有子女出生?

朱棣登基称帝后,为什么始终没有子女出生?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世界性大帝、谋权篡位、五征蒙古、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的促成者、下令修撰世界性名著……提到这些标签,各位...

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刘备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刘备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备伐吴,攻打孙权,给关羽报仇,一路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孙权非常害怕,求和不成,派孙桓和朱然抵抗刘备,孙桓被关兴和张苞打的大败,损兵折将,溃不成军,关兴和张苞斩将立功,刘备这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说了一句...

刘邦死后吕雉对后宫女人下手 吕后为什么善待薄姬

刘邦死后吕雉对后宫女人下手 吕后为什么善待薄姬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死后,吕雉报复后宫,为何偏偏厚待薄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聪明的人在一些事情上看似不懂,实际上已经做好相关部署,为的就是完成最终目标。薄姬是个聪明的女人,深知自己作为妾很难斗得过正妻吕雉,因而表面上不和吕雉对抗,实际上步步为营,而且手段都很高...

朱轼:清朝名臣、史学家,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

朱轼:清朝名臣、史学家,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

朱轼(1665-1736年),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清朝中期名臣,著名史学家,乾隆帝师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

解缙的一生是什么样?他的下场有多惨?

解缙的一生是什么样?他的下场有多惨?

解缙,内阁首辅也是天下闻名的大才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解缙曾经获得朱元璋、朱棣的两代君王的高度认可。朱元璋甚至用“恩犹父子”这样的话向他表达喜爱之情。朱棣进京后,方孝孺不愿意写的《登基诏》,最终由解缙妙笔写出。可是为什么,最终解缙会被深埋雪中冻死呢?一、解缙天资聪颖,...

郭鏦:郭暧和升平公主之子,谦虚谨慎,得到朝野称赞

郭鏦:郭暧和升平公主之子,谦虚谨慎,得到朝野称赞

郭鏦(cōng)(?-822年),字利用,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唐朝外戚大臣,太尉郭子仪之孙,太常卿、代国公郭暧和升平公主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初以门荫入仕,娶唐顺宗女汉阳公主,授驸马都尉,历卫尉卿、殿中监。唐穆宗即位,迁右金吾...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