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龙争虎斗-日本陆海军百年对立史(中):从“三国同盟”到日美开战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01-26)840

出版社-潮書房

作者野口省己,曾任日本陆军三十三军少佐参谋,译者飞翼,原发表于战争 *** 区论坛,由元首卫队修订及配图

全文目录

1.前言

2.日本陆海军的创设

3.德国式和英国式

4.陆战与海战

5.陆主海从

6.两个假想敌国

7.华盛顿条约

8.日德防共协定

9.德意日三国同盟与日本陆海军间的对立

10.进驻法属印支北部

11.北进还是南进?

12.围绕开战的对立

13.太平洋战争和陆海军之间的斗争

14.围绕终战工作而展开的对立

15.战后

前文详见

龙争虎斗-日本陆海军百年对立史(上):明治/大正/昭和初期的初对峙

8.日德防共协定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关东军所扔下的这颗石子,激起了比之前的关东大地震还要剧烈的冲击波,震撼了当时的世界各国,并以此事件为契机,使得世界地壳引起了巨变。

在德国,希特勒上台后,公然表示废除凡尔赛条约,宣布德国重新恢复军备。

在意大利,墨索里尼派兵入侵并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迄今为止一直以为靠着凡尔赛条约就可以高枕无忧的美英法等战胜国对此一系列事件感到愕然,认为德意日三国是威胁世界和平的危险存在,逐渐开始采取强硬态度。

另一方面,苏联靠着实行五年计划,使得军备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在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所倡导的东西两面作战计划下,苏联同时在东西国境线上集结了重兵。

德日认为苏联属于强大的潜在威胁,便于1936年11月缔结了德日防共协定。这个协定成为后来德意日三国同盟协定的奠基石。对于德日缔结防共协定最为热心的,当属日本驻德国大使馆武官—大岛浩陆军中将。

而日本驻英大使吉田茂则感到德日防共协定将来很有可能转化为德日军事同盟,对日本是不利的,因此激烈反对缔结该协定。

吉田茂,日本外交官、政治家。战后曾经5次担任日本首相

吉田的观点如下:“日本军部高估了纳粹德国的实力。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只不过是暴发户而已,他们所说的话不足为信。就算德国再怎么努力,仅仅20年可以恢复到什么水平呢?我不觉得他们拥有超越美英法三国的实力。美英法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殖民地,在人员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决不可小看其综合实力。德日防共协定最终会转化为德日军事同盟,从而使得日本很可能被卷进美英法对德意的战争之中。”

吉田在反对德日同盟之际,同时提倡建立新的英日同盟。

由于吉田的观点不符合日本上层,因此1939年成为待命大使,退出了外交一线。而之后的局势发展,基本上就如同吉田所预测的一样。。。

德日防共协定,虽然给予了苏联一定程度上的威胁,同时,也给予了中国巨大威胁。在蒋介石的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我感到日本正在以防共为幌子,企图支配中国”。

9.德意日三国同盟与日本陆海军间的对立

昭和12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一反日本预料,成为中国全国抗战开始的导火索。

陆军大臣杉山元曾经放下豪言壮语:“3个月以内解决中国事变”,参谋本部也妄称“只要在塘沽附近登陆的话,中国一侧就会举手投降”。

《朝日新闻》专门为卢沟桥事变临时增刊的《华北事变画报》之一辑封面和封底整体书影,日本中国驻屯军于1937 年7 月9 日夜晚偷袭中国军队归来后狂呼“天皇万岁!”

这些狂妄的发言都是由于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人民不断高涨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所致。当时大多数的日本高级军官都没有脱离甲午战争时期藐视中国人的思想。

在事变当初,美国只是静观局势。不过,当战火燃至上海方面的时候,美国人坐不住了。

10月5日,罗斯福总统在芝加哥发表讲话:

“为了世界和平,有必要对携带霉菌的国家(这里指德意日三国)实施隔离政策”,同时对正在上海激战中的日本给予严重警告。

在此之前的8月26日,持有外交特权的英国大使休根森受到日本海军飞机袭击,身负重伤。12月12日,美国及英国各有一舰被日本军队击沉。

上述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美英的对日感情恶化。美英为中国提供贷款,援助军事物资,并抑制日本的对华进出。原本日本在中国事变爆发的时候,资源主要从美国进口,尤其是战略资源石油、钢铁等全面依赖美国。这对日本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昭和13年(1938年)7月下旬,德国外相里宾特罗普希望强化德日防共协定,成立德意日三国同盟。对强化轴心阵营抱有极大兴趣的陆军亲德派们迅速加以实施,而内阁以及海军主要官员认为同盟会恶化日美英关系,坚决反对。陆海军的意见发生尖锐对立, *** 前后讨论了74次,也未能统一观点。

看到日本犹豫不决,德国和意大利率先于1939年5月9日缔结了德意军事同盟。

在德日防共协定中的第二条规定:“没有缔结国的相互同意,不得单独与苏联缔结与本协定精神相违背的政治条约”。

然而,德国为了进攻波兰,急急忙忙地与苏联缔结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于1939年8月23日发表。

这件事情事先没有跟日本打过任何招呼。而且,条约的签订正是日本在诺门坎地区和苏军激战之际。德国的这种公然背信弃义,属于对于日本更大的侮辱。一切都如吉田茂所预测的那样。

当时的日本平沼内阁留下了“欧洲局势复杂离奇”这句话,集体总辞职谢罪。一时间,德意日三国同盟推进运动沉静下来,不过醉心于德国的那些人并没有因为此事而变得清醒。

在欧洲战场,与苏联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的德国,放心大胆地进攻波兰。不到一个月,制服了波兰;随后,又实施了闪电战,横扫西欧各国,法国投降,英国撤退到本土,短时间内无力反攻。这一切似乎真的如同希特勒的豪言壮语所描述的那样,征服欧洲并不是梦想。

受此鼓舞,日本陆军亲德派趁机制造声势:“不要错过末班车!”,再次提出建立德日军事同盟。而日本国内舆论此时也晕头转向,没有意识到此时背后存在的风险,与陆军唱一个调子。甚至还出现要针对反对德日同盟的海军将领的暗杀事件。

一直反对三国同盟的海军,在陆军和国内舆论的压力之下,终于顶不住了。海军内部也有人认为既然事已至此,索性同意三国同盟好了。

最终,几经讨论,1940年9月三国同盟还是成立了。此时,距离米内海军大臣断言“一旦开战,日本海军绝无战胜美英的可能性”还不足一年。

1940 年 9 月,在柏林日本大使馆升起的三国国旗,以庆祝同盟的签署。

*** 周刊第 151 号(1941 年 1 月 15 日)封面,弗朗西斯卡(意大利驻日武官贝尔托尼上校的女儿,手持希特勒的羽子板)、秋子(日本画家荒木十畝的孙女,手持墨索里尼的羽子板)和乌苏拉(德国驻日大使欧根-奥特少将的女儿,手持近卫首相的羽子板)。

三国同盟虽说是为了回避日美冲突,但是从结果来看,恰好成为了日美冲突的标志性里程碑。现在回想起来,海军的屈服实在是可惜。

10.进驻法属印支北部

由于德国迅速击败了西欧各国,日本陆军开始对西欧国家在亚洲的殖民地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陆军认为:一旦进驻法属印支北部地区(即现在越南北部),可以压制滇越铁路,从而断绝从越南到中国的粮道,进而加快解决中国战线。

于是,陆军向法国提出要求,并于1940年6月24日派遣以西原一策少将为代表的监视团200余人前往河内。此举可谓趁火打劫。

此时法国虽已投降,但是只要老元帅贝当为首的法国 *** 还存在,日本一旦一步失误,就很可能诱发日法战争,从而被卷入与法国一体的美英集团的大战中。此时在欧洲,德国空军正在加紧攻击英国本土。7月18日,英国屈服于日本的要求,答应暂时关闭援蒋滇缅公路3个月。

局势的发展对日本越来越有利。陆军趁势强迫碍事的米内光政内阁集体总辞职,成立了近卫文麿第二次内阁。

近卫内阁上台后发表声明,提出要建立包含法属印度支那、荷属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大东亚共荣圈”;美国迅速做出回应,宣布停止对日本输出航空汽油、润滑油、上等铁屑等物资。

近卫文磨,政治家,出身于“五摄家”之首的“近卫”一家,曾担任日本第34、38、39任内阁首相,日本战败后服毒自杀

1940年7月19日、近卫文磨的官邸东京荻外荘,从左往右近卫文磨、外务大臣松冈洋右、海军大臣吉田善吾和陆军大臣东条英机

关于进驻印支的交涉,一直在东京和河内持续进行。

海军一侧认为:由于目前建造军舰和航运所必需的铁屑、石油等都要依靠美国,一旦武力进驻很有可能引起美国的全面禁运,甚至武力干涉。因此更好是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进驻问题,和平进驻为上策。

日法之间的交涉最终于9月4日告一段落。双方约定:为了确保援蒋行为的彻底根除,日本派遣5万人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可以使用当地3座飞机场,并允许日本军队借道通过。

然而在9月6日,陆军第5师团步兵第21联队的森本大队却擅自穿越了国境线,武力侵入了法属印支。

1940年9月进入法属印支谅山的日军

得到法国一侧的通报后,日本军方迅速把森本大队长撤职查办,并递交军事法庭查办,不过为时已晚。法国 *** 以日本擅自越境为由,拒绝日本和平进驻印度支那。

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少将则主张“自主进驻”。9月14日,富永飞抵河内,对日方谈判人员下达了新的指示:把进驻人员减半,改为2万5千人,但是可以使用的飞机场数量要增加到5个。

同时,富永还对日本驻河内总领事透了口风,让他迅速做好当地日本侨民的撤离准备工作。

此时,日法双方的谈判仍在继续,双方互不让步,没有什么进展。不过,到了9月22日下午1点,法国人更先做出了让步,同意日本进驻。

1940年,富永恭次少将(右)、法属印支总督让德库(中)和西原一策少将少将(左)讨论日本对法属印支的占领。

日本方面的原定计划是:一旦和平进驻的话,由西村琢磨少将指挥的印支派遣军(主要以近卫步兵第二联队为基干构成)从海丰港登陆;如果演变成武力进驻的话,则由位于中越边境的第五师团发动进攻。

由于法国人已经同意和平进驻,没有必要实施武力进驻,因此参谋总长命令第五师团停止前进。不过富永少将则以该命令不是天皇命令为由,拒绝服从该命令。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察觉了中央的意图,火速下令停止进攻。

由于命令传达延误,步兵第21联队按照预定计划于23日午夜零时发起进攻,与驻守的法军交战。战斗一直持续到25日,71人战死,230人受伤。

原本可以和平进驻的,为什么演变成流血进驻呢?这一切都是由于富永少将的主观错误指导所致。愤怒的西原少将向中央发出 *** 电文:“统帅混乱,失信于内外”。

另一方面,担任印支派遣军护卫任务的海军一侧,力劝西村少将不要实施武力进驻。但是西村少将固执己见,主张“奇袭上陆”,并于26日清晨在没有海军掩护的情况下强行登陆。海军也气愤不过,放弃了对派遣军的护卫任务,擅自从海丰港撤退。

由于发生了这一系列严重违纪事件,作战部长富永少将回国后即被解除了职务。

为了反日援蒋,美国立即向中国提供了2500万美元贷款,并对日本开始了全面的钢铁贸易禁运。英国也于10月8日再次开放了援蒋公路。

日本强行进驻法属印支事件,也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之一。

11.北进还是南进?

昭和16年(1941年)4月13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与苏联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有效期为5年。

斯大林在和松冈洋右会谈后,签署了“日苏中立条约”

然而,该条约墨迹未干,德国就无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于6月22日实施了“巴巴罗萨”,武力入侵苏联。

之前没有任何事先说明就与苏联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的德国,再次让日本颜面丢光。然而,这些还是没能让陆军亲德派清醒过来。

德国试图在3个月内用打倒法国的闪电战来消灭苏联,这一切真的可能么?苏联与法国不同,地域广大。德国入侵苏联,最终势必像日本深入中国内部一样,演变成一场长期持久战。

“巴巴罗萨”行动

而日本陆军高层则对苏德战争爆发兴奋不已。他们认为打倒自从明治以来的宿敌(俄国/苏联)的绝好机会终于到来了。

陆军认为:无论是日德防共协定,还是三国同盟缔结,都是以苏联作为更大威胁对象,而且如果想要尽全力解决中国战线的话,势必要先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

1941年7月2日,「伴随形势推移的帝国国策要纲」公布,全国立即开始实施总动员,80万大兵被输送到满洲,准备进行对苏作战。

此次行动代号为“关特演(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的简称)”。此次行动目的是在苏德战争局势演变对日本有利之时,发动对苏联的进攻。

在大战即将结束之际,日本曾经指责苏联无视日苏中立条约,进攻满洲的关东军。实际上,日本早就考虑过同样的事情,只不过未遂罢了。

与陆军的北进论相反,海军主张南进,不过南进有引发与美英等国战争的危险。其实,日本海军没有战胜美英的自信,但是为了牵制并对抗陆军的北进论,只能硬着头皮强调南进的重要性。此时的陆海军意见完全对立。

为了实施北进,陆军的田中新一作战部长和服部卓四郎作战课长日夜不停地试图说服海军赞成。不过,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同时,由于德军的进展状况不如预想的那么顺利,受此影响,北进论被暂时搁置,南进论渐渐抬头。局势演变成“熟柿北攻,好机南进”,军方力图在南北两个方向做好临战准备。

话题一转。1941年7月25日,日本军队从海南岛三亚出发,在西贡登陆,完成了法属印支的进驻任务。

1941年进入西贡的日军

陆军高层认为,从过去的武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的经验来看,只要今后日本能够慎重地以非武力手段进驻的话,应该是不会引起美英的全面禁运报复。海军对此也表示赞同。

不过,这个判断实在是太天真了。日本最终还是越过了不应逾越的一线,踩到了老虎尾巴。

在日本进驻法属印支南部后,美国 *** 立即冻结了日本资产。英国、菲律宾、新西兰、荷兰等国也追随美国的做法,冻结了日本资产。

8月1日,美国完全停止了对日石油输出。美国还增设了远东军司令部,任命麦克阿瑟将军为更高司令官,指挥在菲律宾的美国陆海军。

由此,形成了ABCD对日包围圈(A指美国,B指英国,C指中国,D指荷兰)。日本则拼命试图打破这一包围圈。

现在回想起来,日本当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退出德意日三国同盟,既不北进,也不南下,把停战条件放宽和中国讲和。这样才能够对应当时的世界局势变化。

12.围绕开战的对立

受到美国全面经济制裁的日本,面临着生死选择。日本的石油战略储存并不丰富,一旦库存耗尽,飞机、舰艇、坦克等都无法动弹,无法持续进行战争。是该坐以待毙,还是死中求活、冒险一战?日本 *** 苦苦思索着。

关于未来战争的预测,杉山参谋总长回答说只需5个月即可解决。天皇对此深为不满,斥责道:“你不是说过中国战场用3个月就可以解决吗?到现在不是还没解决呢。太平洋是个更为辽阔的战场!”从杉山参谋总长的发言便可看出,陆军对于美国实力实在是欠缺足够了解。

即便如此,陆军中乐观派还是占了多数,尤其以田中新一作战部长和服部卓四郎作战课长等人为代表,他们力图促使日美开战。对此,永野军令部总长表示“如果要从陆军和美国两者里面选一个对手,那还是选美国好了”。

田中新一

服部卓四郎

但是海军的米内光政大将表示“日本海军决不能和美国开战”,海军内部认为对美战争要慎重。

米内光政海军大将,海军中反对三国同盟和日美开战的代表性人物

一旦日美爆发战争的话,海军势必成为主力,因此海军的意见应该成为主导意见,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当时的及川古志郎海军大臣却表示“是和是战,取决于首相”,从而避开了表明海军态度的绝好时机,把主动权拱手让给了他人。

及川古志郎

及川这样考虑,也有自己的理由:

一直以来,日本海军都是以美国作为假想对手。海军消耗着日本国民的税金,不断地增强舰队实力。然而,就在日美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迫切需要海军充当主力的时候,海军倘若说出“没有战胜美国的自信”这样的丧气话,会被全国耻笑,甚至搞不好还会有人提出海军无用论,削减海军军费这样的建议。

因此,及川为什么把决定权让给了他人,也就不难想象了。但是在面临决定国家命运的非常时刻,应该有甘愿承受一切中伤和非难的勇气,并真实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才对。

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决定以7月2日的御前会议决定为借口,强迫开战。而海军大臣的上述发言中包含的真意和苦衷,当时却没有人注意到。

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将在被问到日美战争走向时,回答道:“如果一定要开战的话,半年或者一年以内我们可以占据优势,之后的事情我就无法保证了”。

作为实战部队更高指挥官,山本的发言实际上就表明了一旦日美战争长期化,日本就没有胜算可言。

作为掌握战还是和关键的近卫首相,没有决定的勇气,终于承受不住巨大的内外压力,集体总辞职。在近卫内阁辞职后,东条英机中将被起用组阁。

这在当时是谁都没有料到的。启用一介现役陆军中将担任首相,不仅有违“军人敕谕”精神,而且强硬主战派的东条本人就是一个主张打倒内阁的代表性人物。

看到任命了东条大将(东条在出任首相之际,同时晋升到大将)作为首相,无论是日本国内,还是国外都普遍认为这是日本下定决心开战的信号。

推荐东条就任的木户幸一内大臣,原本是想依靠东条的决断力和统制力,以暴制暴,压制不断抬头的军部主战分子。然而,这一做法真的是更佳选择么?

木户幸一

东条大将在处理事务方面是个优秀的官吏,但是就如同策划满洲事变的石原莞爾中将一样,在大战略方面的才能有所欠缺。

东条大将就任首相后,反倒使得主战派气势有增无减,媒体、政界、官场、财界等支持日美开战者也增多起来。

东条上任后,认为保持和海军的紧密关系很重要,因此邀请当时的海军大臣嶋田繁太郎共同参拜靖国神社,以便在日本国民面前显示陆海军之间的“良好关系”。

嶋田繁太郎海军大将,日美开战时的海军大臣

之后,二人共同参拜的照片见报。嶋田海军大臣由于顾虑到东条大将同时兼任首相,没有和其并列参拜,向后退了一步。因此在照片上给人一种海军大臣追随着陆军大臣的印象(嶋田从此得到了“东条副官”的绰号)。这一偶然事件进一步伤害了海军的感情,从而成为了加深陆海军对立的因素之一。

终于,日美之间的交涉破裂。1941年12月8日,日美开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1/575696.html

“龙争虎斗-日本陆海军百年对立史(中):从“三国同盟”到日美开战” 的相关文章

朱瑾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沦的一个自杀的结局?

朱瑾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沦的一个自杀的结局?

朱瑾,小字愍哥,唐末五代时期军阀、将领,天平节度使朱瑄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天佑十五年(918年),杨吴权臣徐温调朱瑾为淮宁军节度使,还派儿子徐知训前去给他送行。结果朱瑾在府上袭杀徐知训,还劝杨吴君主杨隆演除掉徐温。但杨隆演不肯,朱瑾只得出逃,但遭徐温围攻,于是自杀。朱瑾原本是割...

时溥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

时溥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

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和四年(884年),感化军节度使时溥斩杀黄巢,成为平定黄巢之乱的第一功臣,获封中书令、巨鹿郡王,可以说是名震天下,风光无两。然而仅过了不到十年,时溥就被宣武军节度使朱温逼...

夏侯惇敢主动单挑吕布和关羽 夏侯惇就不怕死吗

夏侯惇敢主动单挑吕布和关羽 夏侯惇就不怕死吗

对夏侯惇为何敢主动单挑吕布和关羽呢,他难道不怕死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整部三国演义里,唯一不怕死的除了张飞外,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个,那么为何夏侯惇敢于迎战演义里排名最靠前的吕布与关羽呢?我们从夏侯惇与吕布和关羽的交战记录来看。先说夏侯惇对吕布1。演义第六回荥阳之战...

乾隆让位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这里边有什么政治危机存在

乾隆让位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这里边有什么政治危机存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禅位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政治危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对于乾隆来说,其实没啥政治危机,他只是遵循着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所颁布的一道谕旨:“不知朕践阼之初,曾焚香告天云,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

武则天不杀李治是因为没有能力和机会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武则天不杀李治是因为没有能力和机会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武则天不选择杀掉李治,是因为没有能力或者没机会杀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不是没有能力或者机会杀掉李治,而是根本不需要。首先,武则天有没有胆量杀李治。武则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为人知晓。唯一让人能够谈论的,也就是武则天14岁,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时,武则天...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比李世民还要强吗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比李世民还要强吗

还不了解:唐代李建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真像网上说的那样,强过李世民百倍?公元626年,唐代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因为玄武门事变的发生,身为秦王的李世民,成功干掉了自己的大哥,继而逼迫自己老爹让位给自己,成了唐代的第二位皇帝。而原本作为太子的李...

朱棣真的是元顺帝的儿子吗 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朱棣真的是元顺帝的儿子吗 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棣是元顺帝之子是真的吗?为何有人执意兴风作浪?“朱棣是元顺帝之子”,这显然是一条可信度极低的传说,但偏偏就有人执意兴风作浪。这个说法在《蒙古黄金史略》和《蒙古源流》中都有记载,认为朱棣的亲生母亲是元顺帝之妃弘吉剌氏,这个...

在清朝时期,后宫妃嫔总是会带着一副护指是做什么的?

在清朝时期,后宫妃嫔总是会带着一副护指是做什么的?

在古代,嫔妃们的穿衣打扮和首饰的佩戴都是有讲究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古代,后宫的等级森严,对于后宫妃子,古代皇帝做出很多的限制,一旦违背,或许不是失去宠信那么简单,就连丧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历朝历代,对于妃子的要求都是截然不同。但是,对于清朝的妃子,我们却是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