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朝都出过哪些昏君?为什么有人说,汉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中国历史9个月前 (02-16)680

汉朝都出过哪些昏君?为什么有人说,汉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在整个汉朝的历史上,从西汉到东汉,从刘邦到汉献帝,这期间大概四个皇帝,是板上钉钉的昏君。

这四个昏君,分别是汉元帝、汉成帝、汉安帝和汉灵帝。这四个皇帝,几乎是没有任何可以洗白空间的昏君。尤其是汉成帝和汉灵帝,这两位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所有的皇帝里面,都是可以排进前十名的‘著名昏君’。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汉就是亡在汉成帝的手里,东汉则是亡在汉灵帝的手里。

当然,除了这四位之外,还有一些汉朝皇帝,后世也存在很大争议。有人认为他们是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们还有一些作为,不算特别昏庸。比如说西汉的那位汉废帝刘贺,他本人是一个很地道的昏君,在位不到一个月,就做了一千多件坏事。

但问题是,这位汉废帝,仅仅只在位一个月,就被霍光给废了。再加上后世对于霍光的所作所为,也有很大争议。所以现代也有很多人认为,刘贺或许并不是那种‘无可救药’的昏君。

而相比之下,汉元帝、汉成帝、汉安帝和汉灵帝,这四位皇帝,他们的昏庸,几乎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那么,这四位汉朝历史上的昏君,到底都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只有他们四个,被后世公认为是昏君了呢?

对此,我们可以简单来盘点一下,这四位昏君的所作所为。

首先是汉元帝。

在整个西汉历史上,汉元帝在位时期,是公认的西汉由盛转衰的关键点。在汉元帝时代之前,汉朝先后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武帝扩张,以及昭宣之治,国力逐渐达到了顶点。

但在昭宣之治结束以后,随着汉朝传到汉元帝手里,汉朝一下子就开始衰落了。

这里面固然有历史趋势的原因,随着西汉开国时间越来越长,土地兼并问题越来越严重。王朝进入衰落阶段,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是汉元帝作为当时的掌权者,他的所作所为,却加速了西汉衰落的过程。

纵观整个汉元帝时代,汉元帝至少在三个问题上,犯了大错!之一个错误,叫做废黜陵邑制度。在汉元帝之前,西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全国有钱人,都会集中转移到关中生活。这种转移,极大的降低了地方上的土地兼并速度。

但是到了汉元帝这里,汉元帝把这个政策给废了,从而导致西汉的土地兼并速度,迅速飙升。

第二个错误,就是全面采用儒家管理制度。在汉元帝之前的几位西汉皇帝,基本上玩的都是‘黄老之道’,或者外儒内法的治国思路。历史证明,这些思路是很好用的,至少在管理国家的时候很还用。

但是到了汉元帝这里,汉元帝却开始全面推行儒家思想,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唯一思路。这个错误,直接导致西汉后期的官僚阶级,和平民阶层完全脱节了。很多官员,只会照着圣贤书做事,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而这个结果,也间接为后来的王莽篡汉,埋下了伏笔。

第三个错误,则是汉元帝启用宦官,打压士族官员。在整个西汉时期,宦官这个团体,一直都没什么影响力。唯独在汉元帝时代,汉元帝重用宦官,导致自己威权旁落,很多正直的大臣都掌权的宦官给处理掉了。

汉元帝的这三个错误,等于是在已经衰落的西汉政权身上,又狠狠踹了一脚,导致西汉衰落的更快了。

汉元帝之后,下一位昏君,就是汉成帝。

如果说,汉元帝是西汉灭亡的根本元凶,但汉成帝就是直接元凶。

汉成帝在位时期,更大的错误,就是常年不管政务,消极怠工。这直接导致汉成帝母亲的家族,王政君家族,开始迅速掌权。此后在整个汉成帝时代,王家彻底做大,逐渐到了尾大不掉的阶段。

所以到了汉成帝在位后期的时候,王家就出了王莽这么一个代表人。而到了这个时候,因为王家已经彻底崛起,根深蒂固,无法再除掉。等到汉成帝去世之后,后面即位的汉哀帝,虽然意识到了王家的威胁,并且开始打压王家。但到了这个时候,王家已经到了无法除掉的程度了。

而王莽本人,也就有了后来篡位的资本。

所以,汉成帝消极怠工,重用外戚王家,这是导致西汉灭亡的直接原因。当然,除了这个错误之外,汉成帝还做出了很多标准的昏君事迹。比如说汉成帝宠爱妖后赵飞燕,生活奢靡无度,沉迷后宫享乐,导致自己没有子嗣等等。

总之,汉成帝这个昏君,是无论如何都洗不白的。虽然他在位时期,也做了一些好事。但对于西汉的灭亡,他必须得负主要责任。

再往后,就是东汉的汉安帝了。

在东汉的历史上,东汉前面的四位皇帝,刘秀、汉明帝、汉章帝和汉和帝,都属于是不错的皇帝。而且如果只考虑功过得失的话,他们四个应该都算是明君。

而汉和帝去世之后,因为汉和帝儿子比较少,而他的幼子刚刚登基几个月之后,就直接夭折了。所以在汉和帝去世不到一年之后,大家就拥立了汉和帝的侄子登基,这就是汉安帝。

汉安帝总计在位二十年的时间,正是他在位的这二十年里,东汉开始走上了衰落阶段。之前汉和帝在位时期,东汉正好处于极盛阶段。可是到了汉安帝手里之后,东汉却开始迅速衰落了。

当然,迅速衰落这个锅,也不能完全由汉安帝来背。因为汉安帝在位时期,绝大多数时间,都不是他说了算。当时的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太后邓绥的手里。至于汉安帝,在前面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只是一个傀儡皇帝。直到最后四年,他才算是真正的皇帝。

所以,如果我们要追究责任的话,只能追究汉安帝在位最后的那四年。

而在这四年里,汉安帝一样没做什么好事。

在自己说了算的这几年里,汉安帝沉迷享乐,消极怠工。同时,汉安帝还大肆给自己乳母封爵,并且听信乳母的谗言,废了太子。除此之外,汉安帝为了清除邓太后的影响力,大肆残害忠良。他不看大臣的好坏,只看是不是邓太后提拔。

所以,汉安帝掌权的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对东汉的政治生态,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但以上这些,其实还不是汉安帝更大的错误。

汉安帝更大的历史性错误,叫做‘没能及时抑制土地兼并’。

这个错误,说起来有点复杂。简单来说,之前汉安帝在位,邓绥掌权的那十多年里,东汉常年发生天灾。在这段天灾期里面,邓绥极力组织救灾,这才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如果让汉安帝直接掌权,那估计这期间汉朝早就崩了,黄巾起义得提前好几十年。

而为了赈灾,邓绥一方面敞开国库,赈济灾民。这个选择,直接东汉的国库,彻底空了。另一方,邓绥为了安抚受灾百姓,就把原属于国家的公田,分给了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耕种。

但是到了汉安帝掌权之后,天灾期已经逐渐结束了。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汉安帝必须要做的,就是收回国家的公田,至少要收回公田的所有权。同时,要继续压制土地兼并,严防地方豪强做大。

结果,这些事情,汉安帝一件都没做,完全没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从汉安帝时代结束开始,东汉土地兼并的趋势,再也无法抑制了。后面的汉顺帝和汉桓帝,不管怎么努力,都堵不上这个口子。

没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及时抑制土地兼并,这是汉安帝更大的错误。

最后的昏君,就是汉灵帝。

汉灵帝的昏庸,这就不用多说了。汉灵帝在位期间,虽然也做了一些好事,但是他重用宦官和外戚,压制士族集团,导致原有的权力结构失衡。同时,因为汉灵帝沉迷享乐,消极怠工,导致底层百姓彻底活不下去了。

所以,汉灵帝在位时期,最后爆发了黄巾起义。这场黄巾起义,直接从根本上,重创了东汉的国力,并且导致地方豪强彻底做大。

虽然黄巾起义的爆发,是一个历史趋势,换做其他皇帝也很难扭转。但是汉灵帝的应对 *** ,无疑加快了东汉的灭亡速度。所以最后,就在汉灵帝前脚刚刚去世后不久,东汉就爆发了董卓之乱,然后进入了汉末三国的剧情。

当然,除了这四位皇帝之外,汉朝历史上,还有其他的一些皇帝,也被称作昏君。比如说西汉的汉哀帝,有断袖之癖,宠信董贤家族。再比如说东汉的汉桓帝,在后来诸葛亮的《出师表》当中,就被称作‘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但这些昏君,他们或多或少还做过一点好事,甚至可以说是好坏参半,有洗白的空间。可是那四位公认的昏君,他们真的是连一点洗白的余地都没有了。

一个皇帝,到底要做什么?才能被称作昏君呢?如果从字面意思来说,昏君就是昏庸无道的皇帝。但是昏庸无道这个定义,大家往往又有很大争议。

而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昏庸无道,其实就只有一个定义:那就是没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或者在关键的历史阶段,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作为一个皇帝,多娶几个妃子,修几个宫殿,其实都不是最致命的。就比如说汉文帝,如果他想修几个宫殿,大家其实是支持的。真正要命的,其实就是那些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做错错误选择的皇帝。

毕竟,在古代的社会体制下,皇帝拥有更高权力。一旦皇帝做了错误的决定,而且是在某个关键阶段,做了错误决定。那么接下来,这个错误决定,可能就会导致无数人家破人亡,国家逐渐崩溃。

相比之下,多花点钱,或者生活稍微奢侈一些,宠爱几个妃子,其实都是小事。只要没对国家产生坏的影响,大家其实都懒得去管。反倒是做了昏聩错误的决定,这才是最要命的。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的话,汉朝这四位昏君,肯定是没法洗白了,属于板上钉钉的昏君。同时,按照这个标准,其他朝代,也都有各自的昏君。

而和后来的清朝相比,这两个朝代,到底谁出的昏君更多,那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清朝中后期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没能很好的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但同时,这其中也不乏道光皇帝这种‘节俭皇帝’。如果用传统的道德标准来看,他们或许也不太差。但如果拿到历史大背景下来看,他们的选择,却反倒是把国家推向了更坏的深渊。

所以,汉朝和清朝,到底哪个朝代出的昏君更多,我们不好说。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

那就是在古代的集权体制下,一旦皇帝做了做了错误的决定,对国家产生的恶劣影响,绝对是致命的!这种皇帝,其实才是真正的昏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2/583042.html

“汉朝都出过哪些昏君?为什么有人说,汉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的相关文章

明英宗朱祁镇除了废除殉葬制度外,还做过哪些好事?

明英宗朱祁镇除了废除殉葬制度外,还做过哪些好事?

众所周知明英宗朱祁镇不是个好皇帝,土木堡之变的污点是洗不掉的,但是他废除了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那么除了废除殉葬制度外,他还做过哪些好事?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

徐晃能被曹操奉为战神 徐晃最后为何死得如此憋屈

徐晃能被曹操奉为战神 徐晃最后为何死得如此憋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徐晃曾被曹操奉为战神,为何死得如此憋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武将。而在这其中徐晃作为曹魏势力当中五子良将之一,可以说也是非常优秀的一名武将了。而纵观徐晃的一生,可以说是纵横沙场,战功赫赫。为曹魏的建立与壮...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费祎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

范文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文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文程,清朝开国重臣,帮助清朝统一了全国。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作为范仲淹的十七世孙,范文程是最早投奔满清的汉人之一。他为了帮助满清打败明朝,一生鞠躬尽瘁。有人认为他为国家统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人则认为他是汉奸。那么,范文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算不算汉奸呢?范...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朱据: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善于论辩诘难,乐于施舍

朱据: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善于论辩诘难,乐于施舍

朱据(194年-250年),字子范,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官员及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从弟、大都督朱异的堂叔。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吴郡朱氏。朱据仪表堂堂,体格健壮,善于论辩诘难。黄武初年(222年),担任五官郎中、侍御史。孙权以朱据文武兼备,授任他...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已掌握大权,为何还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整个中国社会都处在了一种相当的混乱当中,汉王朝已经无法稳定的维持自己的统治,而权力的真空肯定要有其他人去争取,这也就导致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百年斗争。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

项羽兵败逃往乌江 项羽不选择这个地方又会怎么样

项羽兵败逃往乌江 项羽不选择这个地方又会怎么样

对项羽兵败下垓时,在四面楚歌中,如果不选择逃往乌江,结果会怎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项羽在兵败下垓时,在四面楚歌中,选择逃路就很值得商榷。首先,他选择的逃跑时机让人看不懂。当时楚军连战连败,而且又在汉军主导的四面楚歌声中,动摇了军心,但是楚军此时好歹剩下四万左右军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