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朝都出过哪些昏君?为什么有人说,汉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中国历史9个月前 (02-16)730

汉朝都出过哪些昏君?为什么有人说,汉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在整个汉朝的历史上,从西汉到东汉,从刘邦到汉献帝,这期间大概四个皇帝,是板上钉钉的昏君。

这四个昏君,分别是汉元帝、汉成帝、汉安帝和汉灵帝。这四个皇帝,几乎是没有任何可以洗白空间的昏君。尤其是汉成帝和汉灵帝,这两位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所有的皇帝里面,都是可以排进前十名的‘著名昏君’。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汉就是亡在汉成帝的手里,东汉则是亡在汉灵帝的手里。

当然,除了这四位之外,还有一些汉朝皇帝,后世也存在很大争议。有人认为他们是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们还有一些作为,不算特别昏庸。比如说西汉的那位汉废帝刘贺,他本人是一个很地道的昏君,在位不到一个月,就做了一千多件坏事。

但问题是,这位汉废帝,仅仅只在位一个月,就被霍光给废了。再加上后世对于霍光的所作所为,也有很大争议。所以现代也有很多人认为,刘贺或许并不是那种‘无可救药’的昏君。

而相比之下,汉元帝、汉成帝、汉安帝和汉灵帝,这四位皇帝,他们的昏庸,几乎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那么,这四位汉朝历史上的昏君,到底都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只有他们四个,被后世公认为是昏君了呢?

对此,我们可以简单来盘点一下,这四位昏君的所作所为。

首先是汉元帝。

在整个西汉历史上,汉元帝在位时期,是公认的西汉由盛转衰的关键点。在汉元帝时代之前,汉朝先后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武帝扩张,以及昭宣之治,国力逐渐达到了顶点。

但在昭宣之治结束以后,随着汉朝传到汉元帝手里,汉朝一下子就开始衰落了。

这里面固然有历史趋势的原因,随着西汉开国时间越来越长,土地兼并问题越来越严重。王朝进入衰落阶段,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是汉元帝作为当时的掌权者,他的所作所为,却加速了西汉衰落的过程。

纵观整个汉元帝时代,汉元帝至少在三个问题上,犯了大错!之一个错误,叫做废黜陵邑制度。在汉元帝之前,西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全国有钱人,都会集中转移到关中生活。这种转移,极大的降低了地方上的土地兼并速度。

但是到了汉元帝这里,汉元帝把这个政策给废了,从而导致西汉的土地兼并速度,迅速飙升。

第二个错误,就是全面采用儒家管理制度。在汉元帝之前的几位西汉皇帝,基本上玩的都是‘黄老之道’,或者外儒内法的治国思路。历史证明,这些思路是很好用的,至少在管理国家的时候很还用。

但是到了汉元帝这里,汉元帝却开始全面推行儒家思想,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唯一思路。这个错误,直接导致西汉后期的官僚阶级,和平民阶层完全脱节了。很多官员,只会照着圣贤书做事,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而这个结果,也间接为后来的王莽篡汉,埋下了伏笔。

第三个错误,则是汉元帝启用宦官,打压士族官员。在整个西汉时期,宦官这个团体,一直都没什么影响力。唯独在汉元帝时代,汉元帝重用宦官,导致自己威权旁落,很多正直的大臣都掌权的宦官给处理掉了。

汉元帝的这三个错误,等于是在已经衰落的西汉政权身上,又狠狠踹了一脚,导致西汉衰落的更快了。

汉元帝之后,下一位昏君,就是汉成帝。

如果说,汉元帝是西汉灭亡的根本元凶,但汉成帝就是直接元凶。

汉成帝在位时期,更大的错误,就是常年不管政务,消极怠工。这直接导致汉成帝母亲的家族,王政君家族,开始迅速掌权。此后在整个汉成帝时代,王家彻底做大,逐渐到了尾大不掉的阶段。

所以到了汉成帝在位后期的时候,王家就出了王莽这么一个代表人。而到了这个时候,因为王家已经彻底崛起,根深蒂固,无法再除掉。等到汉成帝去世之后,后面即位的汉哀帝,虽然意识到了王家的威胁,并且开始打压王家。但到了这个时候,王家已经到了无法除掉的程度了。

而王莽本人,也就有了后来篡位的资本。

所以,汉成帝消极怠工,重用外戚王家,这是导致西汉灭亡的直接原因。当然,除了这个错误之外,汉成帝还做出了很多标准的昏君事迹。比如说汉成帝宠爱妖后赵飞燕,生活奢靡无度,沉迷后宫享乐,导致自己没有子嗣等等。

总之,汉成帝这个昏君,是无论如何都洗不白的。虽然他在位时期,也做了一些好事。但对于西汉的灭亡,他必须得负主要责任。

再往后,就是东汉的汉安帝了。

在东汉的历史上,东汉前面的四位皇帝,刘秀、汉明帝、汉章帝和汉和帝,都属于是不错的皇帝。而且如果只考虑功过得失的话,他们四个应该都算是明君。

而汉和帝去世之后,因为汉和帝儿子比较少,而他的幼子刚刚登基几个月之后,就直接夭折了。所以在汉和帝去世不到一年之后,大家就拥立了汉和帝的侄子登基,这就是汉安帝。

汉安帝总计在位二十年的时间,正是他在位的这二十年里,东汉开始走上了衰落阶段。之前汉和帝在位时期,东汉正好处于极盛阶段。可是到了汉安帝手里之后,东汉却开始迅速衰落了。

当然,迅速衰落这个锅,也不能完全由汉安帝来背。因为汉安帝在位时期,绝大多数时间,都不是他说了算。当时的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太后邓绥的手里。至于汉安帝,在前面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只是一个傀儡皇帝。直到最后四年,他才算是真正的皇帝。

所以,如果我们要追究责任的话,只能追究汉安帝在位最后的那四年。

而在这四年里,汉安帝一样没做什么好事。

在自己说了算的这几年里,汉安帝沉迷享乐,消极怠工。同时,汉安帝还大肆给自己乳母封爵,并且听信乳母的谗言,废了太子。除此之外,汉安帝为了清除邓太后的影响力,大肆残害忠良。他不看大臣的好坏,只看是不是邓太后提拔。

所以,汉安帝掌权的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对东汉的政治生态,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但以上这些,其实还不是汉安帝更大的错误。

汉安帝更大的历史性错误,叫做‘没能及时抑制土地兼并’。

这个错误,说起来有点复杂。简单来说,之前汉安帝在位,邓绥掌权的那十多年里,东汉常年发生天灾。在这段天灾期里面,邓绥极力组织救灾,这才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如果让汉安帝直接掌权,那估计这期间汉朝早就崩了,黄巾起义得提前好几十年。

而为了赈灾,邓绥一方面敞开国库,赈济灾民。这个选择,直接东汉的国库,彻底空了。另一方,邓绥为了安抚受灾百姓,就把原属于国家的公田,分给了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耕种。

但是到了汉安帝掌权之后,天灾期已经逐渐结束了。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汉安帝必须要做的,就是收回国家的公田,至少要收回公田的所有权。同时,要继续压制土地兼并,严防地方豪强做大。

结果,这些事情,汉安帝一件都没做,完全没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从汉安帝时代结束开始,东汉土地兼并的趋势,再也无法抑制了。后面的汉顺帝和汉桓帝,不管怎么努力,都堵不上这个口子。

没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及时抑制土地兼并,这是汉安帝更大的错误。

最后的昏君,就是汉灵帝。

汉灵帝的昏庸,这就不用多说了。汉灵帝在位期间,虽然也做了一些好事,但是他重用宦官和外戚,压制士族集团,导致原有的权力结构失衡。同时,因为汉灵帝沉迷享乐,消极怠工,导致底层百姓彻底活不下去了。

所以,汉灵帝在位时期,最后爆发了黄巾起义。这场黄巾起义,直接从根本上,重创了东汉的国力,并且导致地方豪强彻底做大。

虽然黄巾起义的爆发,是一个历史趋势,换做其他皇帝也很难扭转。但是汉灵帝的应对 *** ,无疑加快了东汉的灭亡速度。所以最后,就在汉灵帝前脚刚刚去世后不久,东汉就爆发了董卓之乱,然后进入了汉末三国的剧情。

当然,除了这四位皇帝之外,汉朝历史上,还有其他的一些皇帝,也被称作昏君。比如说西汉的汉哀帝,有断袖之癖,宠信董贤家族。再比如说东汉的汉桓帝,在后来诸葛亮的《出师表》当中,就被称作‘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但这些昏君,他们或多或少还做过一点好事,甚至可以说是好坏参半,有洗白的空间。可是那四位公认的昏君,他们真的是连一点洗白的余地都没有了。

一个皇帝,到底要做什么?才能被称作昏君呢?如果从字面意思来说,昏君就是昏庸无道的皇帝。但是昏庸无道这个定义,大家往往又有很大争议。

而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昏庸无道,其实就只有一个定义:那就是没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或者在关键的历史阶段,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作为一个皇帝,多娶几个妃子,修几个宫殿,其实都不是最致命的。就比如说汉文帝,如果他想修几个宫殿,大家其实是支持的。真正要命的,其实就是那些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做错错误选择的皇帝。

毕竟,在古代的社会体制下,皇帝拥有更高权力。一旦皇帝做了错误的决定,而且是在某个关键阶段,做了错误决定。那么接下来,这个错误决定,可能就会导致无数人家破人亡,国家逐渐崩溃。

相比之下,多花点钱,或者生活稍微奢侈一些,宠爱几个妃子,其实都是小事。只要没对国家产生坏的影响,大家其实都懒得去管。反倒是做了昏聩错误的决定,这才是最要命的。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的话,汉朝这四位昏君,肯定是没法洗白了,属于板上钉钉的昏君。同时,按照这个标准,其他朝代,也都有各自的昏君。

而和后来的清朝相比,这两个朝代,到底谁出的昏君更多,那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清朝中后期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没能很好的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但同时,这其中也不乏道光皇帝这种‘节俭皇帝’。如果用传统的道德标准来看,他们或许也不太差。但如果拿到历史大背景下来看,他们的选择,却反倒是把国家推向了更坏的深渊。

所以,汉朝和清朝,到底哪个朝代出的昏君更多,我们不好说。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

那就是在古代的集权体制下,一旦皇帝做了做了错误的决定,对国家产生的恶劣影响,绝对是致命的!这种皇帝,其实才是真正的昏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2/583042.html

“汉朝都出过哪些昏君?为什么有人说,汉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最终能成功,岳母张氏的作用有多大?

朱元璋最终能成功,岳母张氏的作用有多大?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草根皇帝之一,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大概齐都会遇到这四类人:高人的帮助、贵人的提携、小人的责难和个人的努力。在这些各色人物里面,高人的帮助、贵人的提携尤为重要的。小到一介布衣,大到一国之君,想要成功...

历史上张温一家被废,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张温一家被废,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张温,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汉末三国时代,虽说中原才是士族聚集之地,但江东地区也有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其中尤以吴郡四姓顾、陆、朱、张最为显赫。顾雍、顾谭,陆逊、陆绩、陆抗,朱桓、朱据都是三国时代鼎鼎大名的人物。那孙权为何要废黜张温,甚至牵连其家...

仆固怀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仆固怀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仆固怀恩,铁勒仆骨部人,唐朝中期名将。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广德元年(763年),中书令、朔方节度副大使、河北副元帅、大宁郡王仆固怀恩起兵叛唐。仆固怀恩曾率军打败史朝义,一举平定安史之乱,为唐朝立下巨大功劳,因此上了凌烟阁。那唐朝大功臣仆固怀恩为何要起兵叛唐呢一,出身名...

三国时期许褚手下的那支队伍战斗力如何?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三国时期许褚手下的那支队伍战斗力如何?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许褚是曹操手下大将,正史中记载,许褚腰大十围,勇力绝人。后来,许褚成为曹操的贴身护卫,多次在危急时刻救了曹操,立下大功。许褚和典韦都是以猛著名,也都深受曹操喜爱,两人不相上下。然而,许褚手中有一支奇特的队伍,让曹操非常喜欢...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杨广是一个亡国之君,他在位期间,连续大兴工役,掘长堑、置关防、营建东都、广筑离宫、开...

贺循:晋朝名臣,在地方颇有政绩,对朝廷礼仪多有补助

贺循:晋朝名臣,在地方颇有政绩,对朝廷礼仪多有补助

贺循(260年-319年8月28日),字彦先。会稽郡山阴县人,两晋时期名臣,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

汉武帝为什么会立刘弗陵作为太子 汉武帝出于什么考虑

汉武帝为什么会立刘弗陵作为太子 汉武帝出于什么考虑

对汉武帝为何立刘弗陵,并非刘弗陵多么优秀,而是有别的考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按照史料记载,汉武帝立刘弗陵为皇位继承人,采用的是排除法。几个儿子都被汉武帝否定的情况下,他最终选择了刘弗陵。汉武帝首先否定的是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刘据和他的母亲卫子夫在不能自证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