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7岁入黄埔一期,29岁晋升中将,31岁被老蒋秘密枪杀
《问苍茫》中,我被毛主席为了中国革命所做的巨大牺牲所深深感动,每当我看到冰姐流下的眼泪,我都感到心痛。
这部剧让我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同时也让我之一次了解到了蒋先云烈士的革命事迹。他被誉为“连中三元”、“黄埔三杰”之首,以及勇冠三军的将帅,为国家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考虑到蒋先云的革命历程和卓越才能,我认为他至少应该被授予大将军的军衔。在这部剧中,除了蒋先云之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却极具历史意义的人物——李之龙。
作为 *** 在 *** 内的关键人物,他担任着中山舰舰长的职务,其军衔之高令人惊叹。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在短短两年内就从黄埔一期的学生晋升为中将,与蒋介石并驾齐驱。
1897年,李之龙诞生于湖北仙桃,早年即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他的学习能力在同龄人中显得格外突出。
13岁那年,李之龙考入了武昌外国语学校,开始学习英语。这一选择为他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激荡着整个国家,年仅22岁的李之龙与其他学生一起前往北京支持 *** 和 *** 。在京期间,他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成为我党特别关注的对象。
随后的1921年冬,得益于董必武的介绍,李之龙正式投身我党。
1922年初,北方大哥的总代表鲍罗廷来到上海。由于李之龙精通英语,我方推荐他担任了鲍罗廷的翻译。
作为鲍罗廷的翻译,李之龙与这位北方大哥渐生情谊。鲍罗廷的地位在国共两党内极其崇高,他的一言一行都能左右重大的政治决策。
1924年,国共合作的时代,中国 *** 向黄埔军校派遣了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他们中包括了蒋先云、李之龙等人。而李之龙的情况与“连中三元”的蒋先云截然不同。他是由当时担任黄埔军校军事教官的鲍罗廷亲自点名“保送”录取的。
不仅如此,黄埔军校成立后还设立了一个特别区党部,而李之龙则成为了之一届执委中唯一一位以学生身份担任的成员。而这执委中包括了军校校长蒋介石在内,李之龙与黄埔军校的领导关系密切,更显得他在校内的地位突出。
在军校学习期间,李之龙不仅是一名学员,还担任了鲍罗廷上课时的英语翻译,可以说是鲍罗廷的得力助手,因此在校方领导和同学中,他的地位非常稳固。
1925年东征期间,李之龙虽然只担任了一个营的党代表,但在同年年底却被提拔为海军局政治部少将主任。这一晋升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连老蒋都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有点心生酸楚。作为北伐军总司令,他竟然未被征求对手下一个营级干部的晋升意见,这让他感到愤怒和恼火。
更令老蒋感到恼火的是,李之龙在晋升为海军局少将后,居然没有向他这位校长示意一声,这种不经意的疏忽让他感到极度不悦。
李之龙的晋升并未就此止步。仅仅三个月后,他又被提拔为海军局中将。1926年2月,广州国民 *** 海军局局长辞职,苏俄人辞职后,李之龙被提拔为 *** 局长。
李之龙的性格孤傲,缺乏为人处世的灵活性,让他的任职之路并不平坦。他上任后,立即着手打击海上的走私活动。
走私活动往往吸引着各种不同背景的人参与,从渔民到商人,从海盗到政治家,都有可能涉足其中。海上走私的人群多种多样,他们有的是为了谋生,有的是为了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还有的可能被迫参与。
李之龙的缉私行动引发了老蒋的不满,因为这影响到了他的利益。而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加加剧了老蒋与汪精卫之间的矛盾。
在1926年1月的 *** “二大”上,老蒋凭借他在东征和北伐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一路升迁,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的总监,这让他在 *** 内的地位更加稳固。同时,他还兼任着黄埔军校校长和之一军军长,担任广州的卫戍司令。
之一军作为 *** 最精锐的党军之一,被视为 *** 的中流砥柱,老蒋的崛起更加彰显了他在 *** 内的权威和影响力。这无疑对汪精卫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汪精卫迅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旨在削弱老蒋的影响力。这些行动无疑让老蒋感到愤怒和不满,加剧了他与汪精卫之间的矛盾。
首先,在之一军内安置了大量我方的人,这显然是为了削弱老蒋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其次,以财政紧张为由暂扣了给之一军的部分军费,这无疑是削弱了老蒋手中的资源。最后,直接任命海军局代局长李之龙兼任中山舰舰长,而中山舰原本归老蒋这个广州卫戍司令管辖,这就直接挑战了老蒋的权威。
对于老蒋来说,这三件事无疑是对他的权威和尊严的直接打击。特别是第三件事,更是刺痛了老蒋的心,让他感到无法容忍。李之龙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的角色不容忽视,他的晋升和任命直接影响了老蒋在军队中的地位,也加深了两人之间的嫌隙和积怨。
而李之龙接到任命书后没有向老蒋表示尊敬,更是为两人之间的矛盾增添了新的火药。这样的冲突和摩擦不可避免地使得李之龙成为了老蒋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这一切之前,1926年3月18日,正值中山舰事件爆发前两天,一个苏俄代表团正在广州国民 *** 访问。于是,他们向汪精卫提出了参观中山舰的请求。
李之龙接到国民 *** 的命令后,按照程序向老蒋报告了中山舰要进入广州江域供苏俄人参观的情况。老蒋虽然只是轻轻哼了两声表示同意,但此举在他心中却已经埋下了种子。
两天后,当手下向老蒋汇报中山舰突然出现在黄埔时,老蒋立刻嗅到了事情的不妥之处,他看到了机会,决定将其作为打击对手的一击重要武器。
于是,在3月20日,老蒋以中山舰擅自进入黄埔江域,有不轨之心的理由,下令逮捕了李之龙,并扣押了舰上的全体人员。
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 *** 。汪精卫对老蒋的做法表示不解,质问他为何无事生非。老蒋却坚持称自己并不知情,声称中山舰要进入黄埔供苏俄人参观是李之龙及其党的一个巨大阴谋。
事后回顾,当时没有 *** 录音等现代技术来记录会谈内容,而且老蒋也没有给李之龙调动中山舰的手令,因此即便李之龙大声喊冤也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
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出老蒋的行动绝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次事件的策划和执行都充满了老蒋的精心设计和谋划。
首先,老蒋通过炮制该事件,成功迫使汪精卫撂下官职,带着家人出国旅游,为自己争取了一个位置。这一举动可以说是一箭射出了两只雕,一方面排除了汪精卫这一政治对手,另一方面为自己争取了更大的权力空间。
其次,老蒋通过此次事件争取了北方大哥的支持,增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影响力。这为他在国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持。
第三,老蒋成功将我党的力量从中山舰和之一军中赶了出来,有效地限制了 *** 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发展。这一举动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既削弱了对手的实力,又为自己争取了更大的政治主导权。
最重要的是,老蒋通过这一事件报了私仇,将李之龙罢免了一切职务,并最终安排了他的暗杀。李之龙的命运被彻底改写,成为了“里外不是人”。他的悲剧性结局也是老蒋个人私怨和政治阴谋的结合体。
1928年2月6日,李之龙在广州被老蒋安排的特务秘密抓捕,并于8日被枪杀在黄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