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有一句话引发争议,周总理为何鼎力保留?
国歌有一句话引发争议,连作词者都想改,为何周总理却鼎力保留?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这一决定并非没有争议。其中一句歌词引发了一些人的质疑,这句歌词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词作者田汉也提出了修改的建议,希望消除这一部分可能引起敏感的表述。
周总理在面对这一问题时表现出了坚定的态度。尽管有人建议修改歌词,但周总理认为这句话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坚定意志,是对奴隶制度的坚决反抗,也是对自由、尊严的渴望。因此,他决定保留原歌词,以弘扬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随着 *** 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的胜利,国共内战的战局逐渐向着 *** 的有利方向发展。随着 *** 主力部队的基本消灭,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落入 *** 的掌控之下。
1949年4月23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 *** 成功地横渡长江,将南京从 *** 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 的反动统治正式宣告覆灭,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南京的解放,全国各地的人们开始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在当年6月份,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主人士纷纷聚集在北京,为新 *** 的建立献计献策。他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积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常委会于6月16日召开的之一次会议上,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会议决定设立6个筹备小组,以完成建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国旗、国歌、国徽的拟定工作中,国歌的制定尤为关键。国歌不仅是国家的代表作品,更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第六小组在征集国歌方案时,不仅要求创作符合中国特色和政权特征,还要求体现新民主主义及新中国的远景,这使得征集工作变得尤为严格和富有挑战。
小组立即发出了征集启事,将消息传达到全国各地。这一消息迅速在各大主流报刊上刊登,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响应。各地的创作者们纷纷投入到国歌的创作中,带着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对新时代的美好愿景,创作出了数以百计的歌词和歌谱。
从南京到西安,从广州到哈尔滨,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们都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而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截止到8月20日,整个国家汇集了632件完整的国歌词曲,以及694首单独的歌词和歌谱。这一壮观的数字展现了全国人民对于国歌拟定工作的热情参与和无比期待,也为第六小组的工作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投稿者们的广泛参与展示了全国各阶层人士对新中国的热切期待和支持。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行业,但共同的爱国情怀使他们齐聚一堂,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筹备委员会对这一千多份稿件进行了认真的审核,希望能够找到一首适合作为国歌的作品。专业音乐家被邀请参与,为每份稿件进行弹唱评审。经过几天的高强度初审,委员会却发现还没有哪份稿件能够直接拿来当国歌。
随着时间的流逝,距离建国的日子越来越近,压力和紧张感在第六小组的成员中愈发强烈。面对这种情况,委员会陷入了困境。继续评选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即使找到合适的作品,确定演唱人选也是一个复杂的任务。想要在建国仪式前完成所有程序已经几近不可能。
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第六小组的成员们开始积极讨论,寻找解决方案。他们意识到,必须尽快做出决定,不能再拖延。因此,他们决定采取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寻找一个临时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建国仪式能够按计划进行。
第六小组开始思考如何更快地找到适合的国歌。有人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富有挑战性的主意:从已有的歌曲中进行选择,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为了确保选定的国歌符合国家的需要和民族的期待,第六小组提出了两个关键的要求。首先,歌曲必须是广为流传的名曲,更好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其次,歌曲必须能够体现中国革命的特色,彰显民族精神。
当时,郭沫若作为中央代表团的成员前往布拉格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在大会主办方的要求下,各国代表团必须在入场时播放本国国歌。这次经历让郭沫若意识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潜力,因为它不仅具有民族气质,而且被认为是中国革命的象征之一。
因此,马叙伦等人提出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建议,并将其提交给了小组讨论。这个建议在小组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辩论,但最终,它被认为是更符合要求、更具有代表性的选择。因此,第六小组决定推荐《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在紧迫的时局下,针对新中国国歌的选定,郭沫若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重要的决定: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表国歌。这一决定并非轻率,而是经过代表团成员的充分讨论和征询意见后做出的。
郭沫若认为,《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朴实激昂,能够深刻表达中华民族解放的历程和 *** 。考虑到时局的特殊性,他对歌词进行了改编,以更贴近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民众心声。
这一次修改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引向了新的高度。开头两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被改为了“中华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候,每一个乡村城市发出了解放的吼声”,强调了整个国家迈向解放的历史时刻。
这一改编不仅使歌词更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的情景,还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义勇军进行曲》的选定并非偶然。尽管这首歌曲创作于1935年,但它在14年的时间里已经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中,并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全国上下的抗日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 。各行各业纷纷响应国家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抗日救国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这股浩浩荡荡的抗战氛围中,电影界也迅速觉醒,开始积极参与到抗战宣传中来。
1932年,受党的安排,夏衍等人来到上海电影界,他们怀揣着报国的热情,在1934年成立了电通影业公司,旨在以电影的形式宣扬爱国主义和抗日精神。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东三省的侵略,特别是对北平及华北地区的威胁日益加剧的紧张形势,电通影业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他们决定拍摄一部宣扬抗战精神的电影,以鼓舞人民士气,支援抗日斗争。
这一任务落到了著名剧作家、文艺活动家田汉身上。田汉以其在文艺界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被委以重任。
田汉之前曾任《南国月刊》主编,并创作了一系列进步的文艺作品,如话剧《苏州之夜》、《回春之曲》,以及为影片公司创作的《三个摩登的女性》等剧本。在当时的文艺界,他的名声和影响力十分显著。
1934年秋天,田汉完成了一部名为《凤凰的再生》的影片剧本。这部影片以 *** 反动派统治下的知识分子为主要人物,展现了他们从彷徨无助到毅然走向抗日前线,经历锻炼与成长的过程。影片寓意着中华民族如同凤凰一样,在烈火中重新焕发生机,重获新生。
田汉在创作电影剧本《风云儿女》时,为了生动展现青年诗人写作长诗《万里长城》的情节,决定将片名改为更为直白的《风云儿女》。这个改动更加突出了电影的主题,直接反映了全国人民渴望联合抗日的强烈愿望。
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田汉只创作出了《风云儿女》中《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部分,便提前向电通影业交稿。这一决定虽然来得匆忙,却成为了后来电影中最为激动人心、富有力量感的片段之一。
田汉的积极宣传抗日立场却招致了国民 *** 的逮捕。他被关进了大牢,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文艺界。电通影业的同志们听闻此事,义愤填膺,他们深知田汉对抗日事业的贡献,也理解他身陷囹圄的不易。于是,他们不顾一切加班加点,将故事改写为电影台本,并迅速投入到拍摄工作中。
同时,田汉被捕的消息也在文艺界引起了一场轩然 *** 。著名音乐家聂耳听闻此事,义愤填膺,他深受田汉的影响,对抗日事业同样充满热情。
在海外,他把心思放在了创作上,为《义勇军进行曲》奉献了自己的心血。这首歌曲的诞生不仅仅是一场艺术创作,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和呼唤。
随着《风云儿女》的播出,《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雄壮的旋律和慷慨激昂的歌词,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它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情感纽带,激发着人们对于民族自尊和抵抗侵略的坚定信念。
在上海市体育场举行的群众歌咏大会上,数千人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现场气氛激昂而振奋。就在此时, *** 警察的到来使得现场的气氛陷入了紧张。但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歌咏大会主办人刘良模的勇敢和智慧,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的强大感染力,让警察与民众心心相印,齐声高唱起这首爱国歌曲。
这一场景,展现了音乐的力量和爱国情怀的普及。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鼓舞下,人们不分阶级、不分党派,团结一心,共同为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而奋斗。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张学良在陕西创办了“长安军官训练团”,为组建抗日部队做准备。这个训练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抗日战士,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有一天,张学良视察学员们居住的窑洞时,突然传来了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歌声。
这首歌曲激起了他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和战斗精神,他迅速踏上土炕,向全体学员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我们要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收复失地,重整山河!”这番话激发了学员们的斗志和决心,使他们更加坚定地投身到抗日斗争中去。
从此以后,张学良为每个班都配备了一台留声机,专门用来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等爱国歌曲。在他看来,这些振奋人心的歌曲比任何一堂讲课都更加重要,因为它们能够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战斗意志,成为了士兵们精神上的强大支柱。
《义勇军进行曲》的影响甚至超越了中国的国界,传播到了海外。1941年,美国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并录制了一张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名为《起来》。
美国记者爱泼斯坦在其著作《人民之战》中也写道:“从前线到大城市,从城市到最偏僻的乡村,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唱这首歌。”
夏衍的言论“一支好的革命歌曲,力量是难以估量的”深刻地表达了革命歌曲对于民族精神的激励和凝聚力。《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性歌曲,确实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鼓舞了亿万中国人民,推动了抗战胜利,彻底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成为了中国民族复兴的象征之一。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义勇军进行曲》的部分歌词却引发了一些争议。在政协会议的分组讨论中,一些委员认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不太合适。毕竟,当时的国家已经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和 *** 反动派,国家正在迈向繁荣,因此“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说法似乎不太贴切。
9月25日晚, *** 丰泽园内的氛围庄严而肃穆,第六小组成员齐聚一堂,与毛主席、周总理共同商议国歌的选定和歌词的修改问题。每个人都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众人的讨论中,修改《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引发了争议。周总理率先发言,主张保持原有的歌词,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情感,唱起来也更具有感染力。
毛主席对此表示认可,并强调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历史压迫,以及国家面临的仍然存在的威胁。他指出,尽管国家即将解放,但艰苦的斗争仍在继续,为了争取完全独立和解放,必须保持原有歌词,以激发人们的斗志和自豪感。
经过深入讨论和权衡,第六小组最终决定将《义勇军进行曲》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并保持原有的歌词不做任何修改。这一决定体现了对国家历史、民族精神和当时国际形势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 正式成立。随后,他亲自按下电钮,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国歌之一次在公开场合响彻天空。
居安思危、安不忘危,是中国人民的优良品质之一。这种心态不仅体现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遴选国歌这个看似“小事”上,毛主席与周总理展现了过人的胸怀与眼界,他们深刻理解国歌的意义,以及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现在,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弘扬爱国情怀、凝聚中国力量至关重要。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将继续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