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北京市委书记,奉毛主席的命令极力维护北京秩序
1929年,华中党组织奉命在鄂豫皖发起一系列工农运动,并顺势成立了红军队伍,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有许多有志之士慕名加入人民武装,甘愿舍身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丁国钰便是其中之一。
丁国钰生于安徽一个小农村,家中经济条件很差,连基本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7岁时,丁国钰便开始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帮家长分担一部分生活的压力,10岁那年,父母送他去邻村一个木匠家里学手艺。可木匠平时待他很是苛刻,这让他很是不满,3个月后,他实在受不了这样压抑的生活,于是便跑回家中,继续跟着父母务农。
1929年,红色革命在安徽兴起,许多穷苦百姓深受感召,于是纷纷加入革命队伍,为维护穷苦人的权益而抗争。同年,丁国钰跟着父亲和哥哥加入农协,由此正式走上了革命之路,这一年,他还不到14岁。丁国钰虽然没上过学,文化水平不高,但思想觉悟却很超前,他对于共产主义理解的非常透彻,能用最浅显的语言阐释一系列共产主义理论,上级首长因此对他很是喜爱、器重,从1931年开始便打算重点培养他,不仅安排他上文化班,而且还专门将他安排到重要岗位上锻炼。
1931年,丁加入红军,担任宣传科长,不久后,他又转入战斗连队担任排长。1933年,丁国钰在率部和 *** 军作战的时候,不慎被一颗子弹击中胸膛,他登时闷哼一声,栽倒在地上。战友见状连忙将他背到后方医院抢救,好在子弹没有伤到要害部位,他险险捡回一条性命。
1934年,已经是团政委的他跟随徐海东将军由湖北向陕北进军,一路上红军部队与 *** 军交战数十次,大量官兵战死沙场,等部队到达陕北之后,员额人数已经降至原来的一半,可谓元气大伤。1935年,丁国钰奉徐海东的命令,于延安某地驻扎,伺机招募新兵,扩充自身实力。同年,丁国钰率部向南机动,迎接刚刚摆脱 *** 军追击的中央红军。
1937年,丁被安排到抗大学习,抗战爆发后,他转往守备兵团任职,主要负责防卫陇东,监视甘肃的马家军。马家军是铁杆反动派,曾经屠杀过许多红军战士,丁国钰对马家军很是厌恶,恨不得立即发兵将其消灭,为死去的同志报仇。可眼下正是国难当头,全民族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因此丁国钰只能暂时放下对马家军的成见,维护统一战线。
抗战结束之后,丁被派往东北工作,1947年,他加入东联某师担任政委,1948年下旬,他参加了围攻长春的军事行动。丁国钰后来在回忆这场战役的时候,直言自己两天两夜没睡觉,一直在前线盯着,困了就嚼茶叶提神。等到长春解放之后,他倒头就睡,一连睡了两天一夜才缓过来。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丁国钰被选派为志愿军代表与美国人进行谈判,期间他充分发挥自己才思敏捷的优势,与美国人在谈判桌上进行唇枪舌剑的交锋,尽更大可能维护中国和朝鲜的利益。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丁将军离开部队,转往行政部门工作,曾经在中亚、南亚某些国家担任外交大使。
60年代,丁国钰被召回国内,在北京市委任职。动荡爆发后,他奉毛主席的命令,极力维护北京的秩序,防止乱局进一步蔓延,同时制止武斗,以防发生流血事件。1976年10月, *** *** 准备抓捕“四人帮”,丁国钰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赞成,他也早就看不惯王洪文、张春桥这伙人了!
10月6日,丁国钰一直守在 *** 旁边,等候 *** 那边的消息。当晚10点多,中央办公厅给他打来 *** ,告诉他“四人帮”已然走向覆灭,他为此很是高兴,忍不住放声大笑。
动荡结束后,丁又重回外交部门工作,曾受外交部委派前往挪威等国担任外交大使。进入90年代后,丁国钰自感身体状况不佳,无法再继续履职,遂主动申请离开一线单位,转往干休所疗养。
晚年的丁国钰过着悠闲的生活,每天以打太极、钓鱼为乐,平时很少出门,更不会参加什么公开活动。2015年,他突然旧疾复发,被紧急送到 *** 总医院接受治疗,但可惜的是,由于他的病情实在太严重,医生用尽了所有 *** 仍未能挽回他的生命,他最终于当年5月离世,时年九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