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银行内部查账,竟发现周总理的账户有1.2万英镑
1997年,中国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查账时,竟发现周恩来总理的账户在30年前存入了1.2万英镑,换算成人民币是82308元,再加上30年的存款利息,如今账户金额高达已经46.7万元。
工作人员大吃一惊,赶紧把情况报了上去,银行行长也很是纳闷,毕竟周总理的节俭人尽皆知,他从哪里弄来的这么多钱呢?
大家都觉得其中定有隐情,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他们随即展开了调查,当结果出来之后,大家都对周总理更加敬佩。
原来,这钱是周总理代为保管的,捐钱的是一对从英国回来的中国夫妇。
那是在1943年的时候,清华毕业的刘本堃被中国银行安排到了伦敦分行工作,在这里,他积极为抗日筹措欠款,用自己的行动报效国家。
1944年的冬天,正在工作的刘本堃发现同事多莉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他立刻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这才保住了多莉的工作。
多莉是土生土长的伦敦人,她对刘本堃十分感激,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就相知相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轮到,刘本堃格外激动,国家和平了,他就想着回到祖国投身建设,多莉也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她还为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叫刘道蕊。
听说丈夫要回国,她也表示支持,并且表示陪他一同回去,为了展示自己的决心,她还主动放弃了英国国籍,加入了中国国籍,成为了一名中国人。
刘本堃很是感动,夫妻俩一起想办法回国,只是,建国初期,由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关系还很是紧张,夫妻俩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时机。
直到1967年的时候,两国关系有所缓和,刘本堃夫妇的回国申请才得到了英国 *** 的批准,此时距离刘本堃离开祖国已经过去了24年。
事不宜迟,夫妻俩立刻行动,他们将在伦敦的房产和汽车都果断变卖了,因为急着回国,也没有讲价,最后只卖了1.2万英镑,夫妻俩带着这笔钱乘船回到了中国。
当时,中国刚从三年经济困难中走出来不久,社会建设急需用钱,百姓生活也很是困难,夫妻俩一合计就打算把这笔钱捐给国家,算是为国家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努力。
只是,夫妻俩刚刚回国,在国内也不认识几个人,该找谁呢?
“周总理!”
刘本堃瞬间想到了周总理,因为他在国外的时候就听说了周总理的事迹,他相信把钱交给周总理是最稳妥的办法,周总理一定能够发挥这笔钱的更大价值。
于是,夫妻俩便跑到了邮局,把钱寄到了周总理办公室,还在给周总理的信上写道: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我们今天通过银行给您汇去英金一万两千镑。
这些钱是我们这些年来从我们工资内节省下来的。
我们早就打定了主意,要把这些陆续积累下来的钱交给国家,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但是由于目前的情况,我们还不很清楚应该通过何人将这笔钱交给国家才是稳妥可靠。
万不得已,我们才将此事交您处理,因为我们深深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是我们群众可以信赖的人。”
刘本堃夫妇没有想过出名,他们在信上没有留下自己的身份。
周总理看到匿名信的内容后,也很是感动,只是他很有原则,这是百姓自己的存款,他不能收,周总理立刻做了批示:尽快找到是谁捐赠的这笔钱,然后给人家退回去!
只是,当时信息并不发达,想要找到人又谈何容易,工作人员始终没有找到,没有办法,周总理只好叫秘书把钱暂存到了中国银行,还说等将来找到捐款人了一定要把钱还给人家。
为了方便起见,钱就以周总理的名义存了进去,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很快,银行领导就来到了刘本堃夫妇家中,看到他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对这两位老人愈发尊敬。
银行领导表示此行就是按照周总理的批示把钱还给他们,可刘本堃夫妇却坚决拒绝了,他们说这本就是给国家建设用的,他们不要,而且他们也不缺钱。
银行领导劝了几次,夫妻俩就是没有收,最终双方一合计,便把这笔钱拿出来成立了一个基金会,用于表彰能力突出的银行职工,对此刘本堃夫妇也很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回到国内后,刘本堃到了中国银行总行工作,刘道蕊到了进口部的欧美组负责相关工作,夫妻俩都在默默地为国家做着贡献,直到退休,并且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从来没有申请过任何优待。
夫妻俩的爱国事迹一经报道,顿时获得了全国民众的高度认可,他们一心一意为国家建设服务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永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