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孤臣:病躯力保江山,终被大西王气死
作者丨
历史国编辑部
编辑丨
历史国编辑部
此人是真正的孝子忠臣,险些扭转乾坤,终究功亏一篑,却被误解数百年。
明朝末年,是一个风云人物辈出的动荡年代,有捐躯赴国难,千古传佳话的名将。也有卖国投敌,被历史遗臭万年的汉奸。有这么一人,忠孝两全,为大明江山呕心沥血,但是却一直被人误解。无论生前身后,皆背负骂名。此人就是杨嗣昌。
杨嗣昌,字文弱。湖广长德府武陵县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初入仕途,便向万历皇帝上书请拨款二十万两白银安抚散兵流民。崇祯年间,其父亲杨鹤任陕西巡抚时因招降流寇失败被下狱判处死刑。杨嗣昌三次上书崇祯皇帝,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代替父亲服罪。崇祯帝被这一孝举感动了,决定将杨鹤改为流放。并未免去杨嗣昌的职务,反而加以宽慰鼓励。后杨嗣昌因父母去世回乡守孝。
崇祯九年,大明局势已经是危如累卵,关外有皇太极统率的清军肆虐,内有流寇横行。崇祯起复杨嗣昌为兵部尚书。恰好那年七月,孙传庭在黑水峪剿灭高迎祥部。杨嗣昌看在眼里,对于全局有了大概的把握。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作战计划,将各省联合起来组成战区,凡是农民军进入一省,由该省总兵主剿,邻省总兵辅助剿灭。他还提出“保民方能荡寇”主张爱护民生,囤积粮食。“攘外必先安内”,主张与清军议和,保障京师的安全。全力围剿农民军。
两年的时间里,在杨嗣昌的战略主张下,孙传庭,洪承畴,左良玉等人的奋力追击下,农民军几乎被打得全军覆没,张献忠投降,李自成被打的只剩18人躲进山中。杨嗣昌于此时开始筹划与清军议和并派人前往会晤皇太极,但此举遭到了满朝文武的激烈反对。崇祯帝赏识杨嗣昌的主张,却迫于压力,无法采取措施。新任的兵部尚书卢象升极力反对议和。此事就此搁浅。
皇太极对此展开报复性的入侵,崇祯帝派卢象升应战,并让杨嗣昌与宦官高起潜统军配合。战前,杨嗣昌与卢象升发生激烈争辩,杨嗣昌高呼:若是不信我,可用手中尚方宝剑斩我!卢象升大义凛然道:大丈夫当捐躯为国,我已准备与敌决一死战,斩你做甚。杨嗣昌虽与卢象升意见不合,却也被其视死如归之举所感动。决定配合卢象升作战。
不料开战之后,宦官高起潜擅自撤回援兵,导致卢象升孤军奋战,最终殉国。杨嗣昌为此背负了满朝的骂名,弹劾不绝,最终为崇祯所保下来,杨嗣昌不禁长叹:黄口书生误国呀。
很快,张献忠再次造反,各地流寇又起,杨嗣昌深感责任重大,饯别崇祯,督战围剿张献忠。杨嗣昌麾下总兵左良玉在玛瑙山大破张献忠部 ,局势有了一定好转,但是左良玉、贺人龙二人部下平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二担心一旦贼寇剿灭,自己会被问责。便开始消极追击,张献忠借此流窜四川,当地巡抚邵捷春无能为力。李自成部也趁机起事。杨嗣昌此时已经身患重病,发须斑白连饭都吃不下,路都走不稳,但仍然骑马率部入四川围剿张献忠。杨嗣昌尾随追击,疲于奔命,张献忠曾作顺口溜挖苦道:“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崇祯十四年,张献忠绕道奉节攻破襄阳,处死襄王朱翊铭,企图加罪于杨嗣昌。杨嗣昌终究是体弱多病,又奔波了万余里,闻此消息,他明白自己的战略彻底失败,挽救大明王朝的努力终究付诸东流。杨嗣昌因此忧愤而亡。消息传到京师,崇祯帝给予了他很高的谥号。三年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煤山自尽。
一个忠孝两全,呕心沥血为社稷的战略家。在当时却被弹劾为卖国求荣的汉奸,后世也将他看作屠杀农民军的刽子手。殊不知,他一生尽自己所能,扛着一个即将倾覆的王朝前行。是时候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