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肯尼亚突然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求助
2010年11月,肯尼亚突然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求助,因肯尼亚海港海底,发现一艘300年前的葡萄牙战舰,战舰上竟堆满来自中国的文物!
(信息来源:故宫博物院《肯尼亚蒙巴萨塔纳号沉船出水的中国瓷器》)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毗邻印度洋,自古以来就是环印度洋贸易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献中对这一地区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
地理大发现后,东非地区成为西方列强向东拓展的重要据点,在全球贸易体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里作为东方瓷器参与全球贸易的中转站和目的地,见证了中国古代瓷器贸易的兴衰。
历史上,包括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与肯尼亚及东非地区有过交往,在肯尼亚的一些遗址中,发现了一些元末明初或明代的中国瓷器。
对于出土的中国瓷器进行调查和研究,不仅是其历史地位的必然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外销瓷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为中国学者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将研究视野拓展至海外,使中国考古走向世界。
在肯尼亚的海港深处,一个神秘的葡萄牙战舰遗址引发了国际关注。
这艘沉没了300余年的军舰,意外地满载着来自古老东方的神秘宝藏—精美的中国瓷器。
这些珍贵的陶瓷器物,不仅是工艺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它们讲述了一段古老的东西方贸易往事,也将中肯两国的深厚友谊再次拉近。
中国专家们在听闻此事后,迅速响应,组织了一支专业的考古团队前往现场。
经过细致的勘察,考古专家们确认,沉船确实是一艘16世纪的葡萄牙“塔纳号”战舰,曾在海上贸易活动中驰骋,却不料遭到当地人民的攻击而沉没于这片深蓝之中。
更令人吃惊的是,“塔纳号”以及其四周海域,发掘出无数中国陶瓷文物,数量高达上百件。
专家们在鉴定这些精致瓷器之后得知,这些物件的年代跨度相当之大,从唐宋以至明清时期,应有尽有,既有皇家御用的瓷器,又有民间常用的物品,犹如一部活生生的中国陶瓷史册。
这些珍贵的陶瓷文物,也成为了中肯两国之间贸易交往的历史见证。
这一切,都为中肯两国在历史上的密切交往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与此同时,这艘承载着300多年历史的“塔纳号”战船,也让我们得以一睹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
尤其是在唐宋期间,尤其是南宋以后,中国的陶瓷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巅峰。
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中肯双方对这些宝贵的历史遗迹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保护。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 *** 亦慷慨地赠予肯尼亚一批文物,以此表达对于这段历史的尊重和重视。
其实类似这样的跨国合作考古行动并非孤例,新加坡附近海域的沉船以及在地中海底部的明代瓷器,都曾引发全球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