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临死前悲叹:我一死,大清要亡,大清王朝轰然倒塌的优势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朝代, *** 战争之后的清朝苟延残喘70余年后最终被辛亥革命推翻,随着清朝发布退位诏书,封建社会就此结束。但是谁又知道在清朝结束的十天前,一位身受重伤的年轻人就曾发出预警:我死,大清遂亡。
大清朝果真在他死后一旬就迎来终结,这位口出惊人之语的年轻人到底是谁呢?
宗社党成立
这位年轻人就是爱新觉罗·良弼,他是努尔哈赤的弟弟的八世孙,后因七世祖附庸多尔衮,遂被削爵位,罢黜宗室之名,直到嘉庆四年始命复宗籍,赐红带子,等到良弼这一代,大清已是满目疮痍。
良弼这个人,有才华有胆量有谋略,他蹭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回国后入练兵处,后任之一协统领成立禁军,自诩知兵善阵,他参与清朝的军改,练新兵立军学,招揽人才,虽然生于清末,但是也被称为清季干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朝高官惶恐不已,唯有良弼主张不妥协直接开战,因为他一贯傲慢,时任内阁总理的庆亲王奕劻一向不喜欢他,所以关于此事,奕劻希望借助袁世凯的声望来弹压起义。
良弼知道袁世凯是只老狐狸心怀鬼胎,但是无奈他人微言轻,又是一个旁系宗亲,他无力阻止袁世凯在北洋旧部掌兵,为此良弼运用他在军中的声望和关系网,同载涛,铁良等贵族于1912年1月12日成立“君主立宪维持会”,即宗社党。宗社党主张罢黜袁世凯,组建战时皇族内阁,组织清兵与革命军开战。
良弼一直以来的爱国言行使得他在禁军中和军队中的声望极高,宗社党的成立跟是如一剂强心剂一般 *** 着将死的清 *** ,可以这么说,良弼是彼时清 *** 最后的希望,清朝贵族在他的身上又看到胜利的些微光明。
然而一场暗杀却让贵族们的光明逐渐暗黯淡。
腊八爆炸案
清末暗杀事件很多,据统计,清末总共发生了19次暗杀事件。不光是光复会的思想家学者如章太炎、蔡元培、陶成章等人极力支持,就连孙中山的兴中会也在暗中支持暗杀满清高官的行动。
成为汉奸之前的爱国人士汪精卫曾说:“暗杀不过牺牲一二同志之性命,何损于革命元气?” 革命志士吴樾撰文《暗杀时代》,提出推翻满清统治的手段,吴樾本人暗杀失手身死,但其文激励无数后来人效仿。
1912年1月26日是农历腊月初八,辛亥年还没到,按照惯例,清廷给百官赏赐了腊八粥,皇室宗亲齐聚一堂除了寒暄温暖以外,在这个年头也少不了议论朝政。
那一日,议毕会散,良弼乘坐马车回府,一干随从跟随着,走了许久,在府邸门前站立着一个人影,天色已黑,看相貌只见那人穿着一身的戎装,此人递上名帖,上书“奉天讲武堂监督崇恭”,他希望见一见良弼。
良弼看到“崇恭”大名就下车一探究竟,天色暗淡看不清对方脸,他走近一看仔细端详,发现这人非但不是崇恭,浑身更分明透出一股杀气。良弼暗叫不好,转身欲走,可是已经迟了,假称“崇恭”的刺客掏出炸弹,猛力掷来。炸弹就这样被引爆了,轰隆一声震惊了北京城。
这名刺客携带的 *** 分量充足,8名侍卫及领队的马弁都被炸死了,刺客也在爆炸中身亡,良弼的双腿被炸断,虽然连夜抢救并且做了截肢手术保住了一条小命,但终归2天后不治身亡。
暗杀良弼的,是24岁的四川籍革命党人彭家珍,他曾在奉天讲武堂任职,知道该处的监督崇恭与良弼有交往,便印制了崇恭的名帖,置办了衣物,特意在这一天实行暗杀。
彭家珍既不魁梧,也不英俊,据同盟会员王子骞回忆,彭家珍的个子矮小,不到一米六,长相老成。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认为彭家珍“小弹丸而收巨功”,追赠他“陆军大将军”,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还向他的宗族家人送上“永垂不朽”的烈士证,以作表彰和纪念。
“我死,大清遂亡”
良弼被刺杀这事一时引起轰动,清朝军队内慌了阵脚,纷纷打探消息,而良弼十分坚毅,据《清史稿》评价良弼“刚果有骨气”。
临终之际良弼不以己悲,反而盛赞刺杀他的彭家珍“奇男子、真知我者也”,并感叹“我本军人,死不足惜,其如宗社从兹灭亡何?”意思是说,我死不要紧,可惜我死后,清室也要随之灭亡了。
良弼一贯自负,连遗言也是这么自负,但是他的自负是有实力的,他早已看清当时的时局之危险,唯有拼死主战方有一丝机会,可怜如良弼,未能在战场上发挥优势,生长于衰败的清末,死于乱世的 *** 。
良弼的死让成立不久的宗社党直接解散,成员作鸟兽散,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军事将领都逃散了,而宗室党是清朝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也难怪良弼会说:我死,大清遂亡。他其实早已对时局有了深刻了解。
彼时天下大势,如《清帝逊位诏书》所言,“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良弼纵不死,亦绝无倒转历史车轮之可能,但以他及宗社党维护帝制之坚决,倘做困兽之斗,则两方军士之折损,南北百姓之涂炭,不知又添几何。良弼一死,宗社党散,清室遂亡,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弼以其死,成全了中国走向共和。”
小结:
良弼当然是有能力的人,像良弼这样的人物能对清朝政治看得清楚的人难能可贵,看得清楚却又坚持反抗就更富有一种侠义精神,虽然他是为了维护清朝而进行的反抗,但是如果他能生活在更适合他的时代,一定能发挥他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