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日本航空母舰和搭载机的基础知识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3-31)680

日本航空母舰和搭载机的基础知识

日本航空母舰的搭载机定数是机库搭载飞机数吗?答案是「否」。

古峰文三

搭载机定数

搭载机定数是什么性质的数字呢?在航空母舰的基本计划被立案的时候,军令部会要求搭载什么飞机,搭载多少,这个要求和实舰的计划互相对照,决定计划搭载机定数。与此同时,各舰还分别制定好了规定各航母在战时投入的任务及其对应的搭载飞机种类数目的搭载标准,搭载标准每隔几年修改一次。

这个搭载标准对于航空母舰的运用来说是最重要的指针,如果这里规定的搭载飞机种类和数目被修改的话,舰船的舾装也会进行相应的改造,从性质上来讲非常重要。

但是对于搭载标准中所规定的搭载飞机种类和数目,终究只有战时才能这样实施。平时各航母的载机量通常比搭载标准少,因此根据搭载标准的飞机种类数目也不是该航母的搭载机定数。

对于各航母的搭载飞机,在母舰部队1944年实施「空地分离」,将母舰和航空队分离成为不同组织前,航空队是舰船固有的编制。

各母舰的航空队应该装备的飞机种类和数目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定数,规定了年度飞行作业需要一定的常用飞机数和弥补损耗的补充用飞机数。而且,这支航空队的人数随时都在变化。

因此,各航空母舰的搭载机定数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时期而变化的,并且不同于每艘航母的更大载机量。

『搭載標準』规定了各航母搭载什么机种,多少架飞机。除常用机数外,还规定了相当于其约三分之一的备用机数。该表显示了战时的飞机搭载状况,即在各航母搭载尽可能多的备用机的基础上,还计算了飞行甲板上的露天搭载机的机种和数目。

常用机和备用机

搭载标准决定了建造时的计划载机量和战时载机量,每个母舰航空队的定数包括用于日常飞行作业的常用飞机数,以及常用机损耗时替换的备用机数。

这些备用机有两个特点。之一是平时的备用飞机与年度预算密切相关。原则上来说,即使飞机的损耗较多,所有的备用机都被使用了,在该年度内也不会再补充。

至于另一个,搭载标准中记载的战时搭载机对应的备用机,和平时一样,被当成损耗飞机的替代品,尤其是作为补充战斗的损失。无论各航母的搭载能力如何,搭载标准都将备用机设定为常用机的三分之一。

规定出击时,航母应尽可能搭载战时的备用机,但由于数量统一设定为三分之一,所以有时搭载不了(机库空间有限)。遇到这种情况时,就规定将其存放在后方的陆基基地上。

而且备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拆解存放的,另一种是组装存放。在双翼机时代,通过拆解存放,可以明显提高存放效率。但到了金属飞机时代,可供拆解存放的空间有限,备用机的数量有下降的趋势。

如果全金属飞机拆解存放的话,重新组装时,需要12人花七小时才能完成。由此可见,拆解存放的备用机实际上是无法立即弥补海战当天的战斗损失的。

因为这个原因,减少了拆解存放的备用机数量。1943年左右的航母航空队没有配备备用机,对于整备能力差的航母,规定限制飞行时间:舰战飞行时长100时以内,舰攻、舰爆120时以内。并且有报告称,由于缺乏备用机,训练受到了阻碍。可以说,在不同的时期,备用机的性质也有很大区别。

日本航母与露天系留

一般来说,日本航母给人的印象与美国航母不同,所有的飞机都存放在机库中,不会一直搭载在飞行甲板上。

但是,日本航母在飞行甲板上搭载飞机是理所当然的事。航母按照战时搭载标准规定来搭载常用机和备用机时,尽可能多地搭载常用机,超过机库搭载能力的常用机就系留在飞行甲板上。至于露天系留的位置和更大系留量,取决于设置在前部升降机附近的制动索,看其前方甲板还剩下多少空间。

在飞行甲板上,降落区域从阻拦没勾上制动索而失控的飞机的降落制止装置开始,到飞行甲板后端。降落制止装置前方是收容区域。原则上来说,只要飞机停在收容区域内,就能接着进行降落作业。

如上所述,由于露天系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飞行甲板的面积,所以海军航空本部认为苍龙级以上(体量)的航母才能采用露天系留。

此外由于飞行甲板装甲的采用,大凤级的机库载机量有所减少,所以从其最初的构想阶段开始,就准备通过战时露天系留来增大载机量。

当航母100%满载时,每艘都需要实施露天系留,另外中途岛海战期间临时搭载陆基航空队——第六航空队的零战部队时,也是利用事先计划好的露天系留余裕空间。

表中显示了各航母飞行甲板上能够搭载的飞机的种类和数目,「繋止区域の長さ」指的是飞行甲板上的降落区域前方的收容空间。以「苍龙」号为界,小型航母为避免影响起降,原则上不进行飞行甲板系留(实际上在进行)。

鱼雷机和轰炸机

据说在日本航母的搭载机中,最重视鱼雷机。确实,在开战时的载机构成中,舰攻的占比很高,给人一种重视鱼雷机而重点搭载的印象。但实际上,日本航母并没有以雷击为主战术,而且并不轻视俯冲轰炸。

俯冲轰炸虽然可以提高命中率,但由于是低空投弹,穿甲能力较低,所以最初的作用是压制敌方航母。『航空機種並性能標準』中规定了舰爆的开发目的和用途,其中提到舰爆的之一任务是压制敌航母。

在日本航母中,飞龙号、苍龙号、翔鹤号、瑞鹤号等高速航母在对美邀击战的构想中,承担对敌航母群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在舰队决战的战场上,被赋予了争夺制空权的任务。在1937年的『艦船飛行機搭載標準』中,这些航母的搭载机以舰战和舰爆为主体,只是为了侦查而搭载了舰攻。

另一方面,对于用作舰队决战时对敌主力舰实施攻击、以弥补日本战列舰部队数量上的劣势为之一任务的赤城号和加贺号而言,其搭载机以舰攻为主体。

在1937年的搭载标准中明确指出,使用舰爆攻击敌方航母,使用舰攻攻击敌方战列舰,这很容易理解。

但是在此之后,舰攻的编队水平轰炸战术得到发展,在年度的演习中也开始取得好成绩。于是有人认为,也应当派遣舰攻去攻击敌航母。

这是因为担心在天气恶劣或云层过低的情况下,俯冲轰炸机无法发挥其威力,所以寄希望于舰攻编队水平轰炸——此时后者已经通过了战技研究和相应训练,提高了精度。

为此,从1939年的『戦時艦船飛行機搭載標準』开始,各航母的搭载机均采用了舰爆和舰攻的组合。

该表是『戦時艦船飛行機搭載標準』制定阶段关于每艘航母组成的研究资料之一,总共划分了三种航母群,其中以攻击敌航母为任务的高速航母构成的「机动航空部队」是核心,另外还有以攻击敌主力舰为任务的「决战夜战部队」,以及伴随主力部队和前进部队(金刚级)的「直卫部队」,体现了日本海军航母运用构想的特征。

对舰爆的期待

携带250kg炸弹的「九九式舰爆」22型。相较于11型,强化了发动机,追加了螺旋桨整流罩等,进行了细节的修改。

如前所述,舰爆是以击破敌航母为之一任务,即使不能击沉敌航母,也要以破坏其飞行甲板、剥夺其飞机运用能力为目标。

可以说,从以德国的亨克尔He-50为原型开发的「九四式舰上爆击机」开始的日本海军舰爆,是为了在舰队决战前击破敌航空力量,掌握决战海面制空权而存在的。

此后,随着在海上空战方面提出超航程战法的要求,舰爆也需要增大续航力,于是开发出了「彗星」等具有大续航力的舰爆。

负责开发「彗星」的航空技术厂在中途岛海战后,提出了以对敌航母进行先发攻击为唯一任务的高速远距离舰爆,可见从开战以来,一贯重视舰爆承担的通过先发攻击来击破敌航母的任务。

所谓舰爆采用的俯冲轰炸,一般是指以至少45°角下降的轰炸法,到「九九式舰上爆击机」的时代所使用的轰炸法,是名副其实的至少70°的倒落轰炸。

但是到了之后「彗星」舰爆的时代,变成了45°角左右的平缓俯冲下降。这是因为飞机的高速化导致了俯冲速度的增大,为了保证能够拉起机体,投弹的高度将会变高,所以命中率会降低。所以飞机应该高速下降,再以平缓的角度拉起,以保证能低高度投弹。于是,能提高命中率的缓角度俯冲轰炸就成为了舰爆的主战法。

根据这种战法的变化,在战争后期,出现了让没有减速板的舰战参与俯冲轰炸的设想,并且实际采用了将相对高速轻快的「零战」作为代用舰爆的方案。

将「零战」作为舰爆使用,作为低速、损失惨重的「九九式舰上爆击机」的替代机,又被认为可供无法运用起飞距离过长的「彗星」舰爆等新式飞机的小型航母使用,以增强攻击力。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爆装零战」首次从航母上出击。不过,当时大量搭载「爆装零战」的是由小型改造航母组成的第三航空战队。被部署在机动部队主力前方的第三航空战队的任务与传统的舰爆一样,是对敌航母的先发攻击。

「苍龙」号舰爆队的隐秘接敌法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苍龙」号的报告,该报告是根据1939年的训练研究得出的意见,涉及了实际考虑并训练的舰爆队的攻击 *** 。

有意思的是,这涉及了一个俯冲轰炸的一个难点,即要提高炸弹的命中精度就必须降低投弹高度,但要提高炸弹的穿甲能力又必须增加投弹高度。

舰爆队的隐秘接敌法

1.在抵达敌人所处的大概位置前40海里附近时,如果天气允许,必须提高到4000米以上的高度。

2.更好按照以下方式接敌:

◎晴天时,高度5000米以上

◎有碎云时,到至少5000米的云层上方

◎阴天时,在云层下方潜行

3.接敌后要动作迅速,一举杀向敌人。不过,更好考虑一下各机之间的距离、瞄准运动、投弹高度,以及爆风的影响,更好达到以下的训练程度:

◎最初参与轰炸的一个小队的轰炸高度为500米(仪表读数),距离为100米

◎后续小队的轰炸高度为400米以上,距离150~200米

4.投弹高度

从增大命中弹威力的角度考虑,在不显著降低命中率的范围内,期望将平时的投弹高度控制在600米以上。

在次年度的战斗飞行中,投弹时会产生白烟,然后对白烟进行观测,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航空術年報」中留下的「赤城」号、「苍龙」号、「龙骧」号舰爆队的训练成绩。年度是1939年,在配备「九九式舰爆」前,使用的是双翼的「九六式舰爆」。投弹高度和速度等与「九九式」的时代基本相同。望远镜型的九五式射爆瞄准器朦胧的问题很有意思。

对舰攻的期待

当初,只由舰攻来构成航母的攻击力量。在引入俯冲轰炸的新战法、作为其专用机而开发出舰爆前,由舰战和舰攻组成航母的搭载机。

舰攻是以使用航空鱼雷攻击、击沉敌主力舰为目的而开发的,在航空鱼雷尚未发达的时代,由于无法攻击在海上航行的敌主力舰,所以期望对敌人的港口实施奇袭。

后来随着航空鱼雷的发展,海上攻击成为了可能,同时也开始对鱼雷提出高性能化和大型化的要求,于是出现了能够携带大型鱼雷的双发舰攻的概念,就此迎来了一个对航母自身计划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时代。

作为唯一一个能够击沉重防御战列舰的航空力量,舰攻的存在意义非常重大。

然后在1938~1939年,开始期望舰攻利用其自身的挂载能力,搭载大型穿甲炸弹,对敌主力舰实施水平轰炸。

具体来说,就是组成密集编队,在3000~4000米的高度对敌主力舰进行编队轰炸的战术。将改良过投弹瞄准器、专门经过集中训练投弹技术的飞机配置在编队最前方,根据它的瞄准,同时投下穿甲炸弹。

这和战列舰的主炮弹一样,依靠多发落弹包住目标,其中一发入魂贯穿敌主力舰的水平装甲并造成致命损伤。这作为一种击沉战列舰的手段,迅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实际上,偷袭珍珠港时使用的穿甲炸弹是以战列舰的主炮弹为基础而制造的。即使没有成功开发出能在深度较浅的珍珠港内使用的浅定深鱼雷,机动部队的舰攻也能够在只采用足以与战列舰的主炮炮击相媲美的编队精密水平轰炸法来攻击敌战列舰。

「苍龙」号舰攻队的水平轰炸

和前述的舰爆部分一样,1939年度训练的意见中也包括「苍龙」号关于大高度水平轰炸法的报告。

应对对空警戒森严的航行舰队的轰炸法

1.队形和弹着散布情况

如果用现在的投弹法,后续机在看到一号机投弹后再投下的话,后续机的弹着会落后30~40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号机应当配置在比正规编队位置还靠前一架飞机长度的地方,同时后续机增加约两架飞机的高度,这样应该更好。

2.大高度编队轰炸的编队数

在大高度轰炸中,如果编队数太少的话,就很容易被躲避,所以更好采用多个编队无间隔、依次进行攻击的 *** 。这种 *** 可以使防空火力的指挥遇到困难,降低防空威力。另外,作为一个攻击单位的编队机数必须达到一击必中的数量,但从指挥上考虑,更好避免让别人管辖的机群混入同一编队。从目前来看,能够保证一击必中的最小机数约为九架。

3.气流与命中精度的关系

在气流不良的情况下,瞄准动作非常困难,这时左右、远近各方向的误差是等量的,如果减少其中一个方向的误差,另一方向就会增大。因此,为了防止精度降低,只能选择气流良好的高度或进入方向。

为此,更好是先从接触机那里得到关于敌上空附近的天气和气流状况的报告,然后再决定进入高度和方向。

4.训练次数和命中率

投弹精度和其他术科一样,很受资质的影响,需要选择有足够资质的人担任向导机的侦查员。最后的问题是训练,特别是轰炸运动目标时,随着训练的进行,能越来越熟练地修正敌人的闪避因素,所以必须不断进行各种情况下的研究性训练。技术优秀的侦查者只要进行30次以上的这种训练,4000米轰炸静止目标时的误差在50米以内,轰炸小幅度规避的移动目标时误差在120米以内,面对大幅度规避的目标时误差在200米以内。

当有逆风时,是最容易朝往进入方向的;而当有顺风时,偏流的测定比较困难,即使在投下时间上只有微小的误差,对远近的误差也有很大影响。

在基地训练地附近,2000米上下轰炸时需要设置6m²静止轰炸用靶子,4000米上下则是12m²的,以供舰队使用。

由于舰队轰炸以运动轰炸为主,所以为了进行运动轰炸训练,航空队需要配备能以16节左右航速拖曳靶子的曳船。

6.瞄准器

现用九〇式一号轰炸瞄准器在150节左右投弹时,最容易瞄准的高度是2000~3000米。

现用瞄准器很难迅速应对敌人的规避,偏流和瞄准点的修正也存在困难。轰炸自由规避的运动目标时命中精度不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务之急是在以后的瞄准器上装备能够快速应对敌人航向改变的修正装置。

由于将来的趋势是大高度的轰炸,因此需要大倍率的瞄准器。

7.现用炸弹的散布界及弹道

从2000米高空的实验和训练情况来看,1kg演习弹为20m左右,30kg模拟弹为15~20米(1kg演习弹通过增加下落时间和减小一次追从角,获得了良好的弹着情况)。

在4000米高空,30kg模拟弹是30~40米,30kg演习弹是40~50米,两种炸弹只有少数达到了70米以上。

「赤城」号舰攻队的昼间雷击

关于攻击机的另一种武器——航空鱼雷的雷击,1939年度赤城号的意见如下。雷击相较于水平轰炸,更容易受到敌人妨碍。早在开战前的时候,就意识到遭遇敌人的战斗机和防空火力时会遭受相当大的损失。作为对策,有多架飞机集中的攻击 *** 、与俯冲轰炸机协同等。这是与水平轰炸有不同要素的有趣报告。

应对对空警戒森严的航行舰队的袭击法

1.为了突破由直卫战斗机和警戒驱逐舰组成的警戒森严的警戒圈和防空炮火,接连的机队组成的大集团发动攻击时,能让敌人难以应对,这被认为是减少损失的有效方案。

2.各机群协同袭击的要领是以各自管辖的按顺序不定时攻击为宜,在前一编队发挥攻击威力的时候,相继进行袭击是最为有效且合适。

3.配合雷击队的舰爆队以适当的轰炸,使敌人陷入混乱,如果此时雷击队能趁虚而入,其效果将非常显著。也就是说,舰爆队轰炸的时机应该在雷击队执行雷击的初期,在发射前的几分钟比较有利。

4.在昼间,面对可以自由规避的高速目标,更好是通过包围部署来压制压制敌人的规避,同时各队冲入更佳的射点。

5.如果能够集中使用多架鱼雷机和轰炸机,那么面对对空警戒森严、规避自如的舰队,即使只使用现有武器,也有可能取得相当大的效果。但是为了应对被迫以少数飞机、在更加困难的状况下也必须击破敌主力舰的情况,希望能够出现与之相应的鱼雷兵器的研究。也就是说,比较理想的新武器是能满足在500米以上的大高度发射、易于瞄准发射且容易脱离警戒圈,并且还利用空中雷道多余的射程来增加装药。

起飞和降落

南太平洋海战中,起飞前的「翔鹤」号攻击队。

航母的飞行甲板分为起飞离舰作业时飞机滑行用的的滑行起飞区域、配列待机飞机的起飞整列区域、降落作业时供飞机降落降落的降落区域、收容已经降落的飞机的收容区域。

起飞整列区域是根据该航母飞行甲板的长度和宽度限制,以及搭载飞机的起飞距离来决定的。在起飞整列区域能够配列的飞机种类和数目被称为该航母的同时起飞飞机数。同时起飞飞机数直接关系到航母攻击队的规模,是衡量该航母攻击力的指标。

因为飞行甲板上必须有足够的起飞距离,以保证在飞行甲板起飞整列区域上配列的舰载机头机能够起飞。即使是载机量很大的航母,如果因为低速而无法得到必要的合成风速,或者飞行甲板长度不够,那这艘航母就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力。

日本海军不太重视商船改造航母的整备,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同时起飞的飞机数量太少,几乎不可能起飞装备鱼雷的舰攻队。

降落区域是指从设置在前部升降机前的降落制止装置开始,到舰艉为止的飞行甲板空间。在这个区域内,布置着撑起横索、供降落飞机着舰钩挂上并制动的降落制动装置。一般的降落飞机利用降落制动装置的横索,依靠制动装置的力量来进行制动,从而使飞机停下。

对于没能将着舰钩挂上横索的飞机,将会被由数根钢索组成的防护栅栏形状的降落制止装置接住,随即停下来,防止这架飞机撞上之前已经完成降落并停留在着舰收容区域内的飞机。

对于飞行甲板上降落区域所占的比例,取决于航母的航速和飞行甲板的尺寸。但到了战争后期,随着不熟练的飞行员越来越多,实施了将降落制止装置前移、扩大降落区域的修改。

这次修改将过去一般设置在前部升降机后方的降落制止装置向前移动到升降机的前方,从而扩大了降落区域。在降落作业中,不能使用前部升降机,只能将飞机放置在降落收容区域,以保证能连续降落。

这一修改反映了战争后期的情况,即不得不将重点放在确保降落安全上,而非是运用上的合理性。

降落制动装置

关于降落制动装置,从「凤翔」号采用的纵索式开始,逐渐向横索式的降落制动装置过渡。1933年强化了制动力量,划时代地缩短了制动装置的复位时间。随着吴式降落制动装置一型的完成,日本航母首次实现了实用的舰载机运用。

用旧式的降落制动装置时,被降落飞机拉出去的横索复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还会消耗等待飞机的燃料,这将导致航母攻击范围的缩小。因此,能够实现横索瞬间复位、连续进行降落的吴式降落制动装置功不可没。

以往的降落制动装置需要花费一小时左右才能收容27架的攻击队,而吴式降落制动装置可以实现名副其实的连续收容,每架飞机的降落时间被缩短到45~60秒左右。

关于吴式降落制动装置,其制动索卷盘内侧安装有笼型卷线,并固定有电枢。当飞机挂上横索时,卷盘会旋转15圈,于是成为了流出制动电流、产生制动力的机构。在太平洋战争中,航母的标配就是吴式降落制动装置四型,能够制动重量达到4吨的飞机。

为了应对高速、大重量的新式飞机,需要有制动重量达到6吨左右的降落制动装置。为此,开发了制动重量6吨的吴式降落制动装置五型和六型。

但是由于动作剧烈,采用电气制动卷盘方式的吴式降落制动装置再难以应对大重量的飞机,在试制的过程中就被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动作平滑的油压制动式、横索复位时间缩短到6秒的空厂式降落制动装置,作为三式降落制动装置被制式化,并装备于「大凤」号开始的航母上。

为了搭载「流星」等新型舰载机,必须更新为三式降落制动装置。但实际上,这次更新并没有太大进展,包括「瑞鹤」号在内的很多航母在拥有充分应对新式飞机的 *** 前就已经战沉了,又或者迎来了战败。

降落信号灯

为了使飞机在航母上降落时能以适当的角度进入,设置了信号灯,这就是降落信号灯。

1932年,霞浦航空队分队长铃木正一大尉用红灯作为照门,用绿灯作为照星,以10米的间隔、4°~6°连线角配置红绿灯,作为辅助进行陆基实验,并取得了成功。

这种实验用降落信号灯在第二年——也就是1933年——装备于「凤翔」号,随后进行的夜间降落实验也取得了成功,于是降落信号灯通过这种方式基本被实用化,成为了日本航母的标准装备。

「翔鹤」号的降落信号灯被装备在飞行甲板后端往前45米的位置。之后根据航空本部的研究,认为设置在飞行甲板后端往前60米的位置比较合适,但是建造中的航母由于设计上的原因,不一定能在那个位置装备。比如「天城」号等舰,就和「翔鹤」号一样装备在45米的位置。

「赤城」号的快速收容和第二次攻击准备

航母在收容自舰起飞的攻击队时,将实际花费的时间记录在了当时的演习成绩报告文书上。「赤城」号在快速收容由18架九七式舰攻和12架九六式舰爆组成的编队时,计划从之一架飞机降落到最后一架飞机降落所需的时间为30分,而实际的结果是,因为中途需要修理被一架飞机损坏的制止栅,所以加上这部分修理的时间之后,达到了55分35秒。

另外与计划的32分相比,从之一架战斗机降落到最后一架被收入舰内的实际时间同样被记录为55分35秒,这时的「赤城」号似乎已经开始考虑在降落的同时就逐渐将飞机收入机库内了。

计划中每架飞机的平均降落间隔是1分钟,实际的结果是1分1秒。飞行甲板上有34名下士官、69名士兵、10名兵器员。

另外,计划从航母发现飞机到之一架飞机降落所需的时间为10分钟,实际的结果是7分钟。

如果对这样降落的攻击队进行补给并准备第二次攻击的话,计划从之一架飞机降落到全部飞机完成攻击准备所需的时间为1小时30分,实际的结果是1小时50分。计划从之一架飞机降落到第二次攻击的之一架飞机起飞所需时间为2小时,实际的结果是2小时40分。

10架舰爆在舰内进行补给,2架在甲板上进行补给,18架舰攻全部在飞行甲板上进行补给。其中,舰攻用的燃料在飞行甲板前方补给,炸弹在中部升降机附近补给,在飞机降落前完成准备。

第二次攻击是在航速30节、风向175°、风速45m/s、合成风速18m/s的条件下进行,计划10分钟,实际的结果是11分。

从收容之一次攻击队开始,到完成燃料、弹药的补给后作为第二次攻击队为止所花费的时间是实际训练时记录的。飞行甲板宽广的「赤城」号在飞机的运用上游刃有余,成绩比中型的「苍龙」号和小型的「龙骧」号更好。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不同机种,将补给场所分为了飞行甲板上和机库内。该记录是1939年 *** 的。

「苍龙」号的快速收容和第二次攻击准备

接下来是「苍龙」号的情况。「苍龙」号在应对18架舰爆、7架舰攻的攻击队时,每架飞机的降落平均间隔为40秒,实际的结果是舰爆40秒、舰攻46秒。

由于记录中提到的实施 *** 与「赤城」号不同,所以无法直接进行比较。不过与「赤城」号相比,小型的「苍龙」号似乎存在相应的起降限制。

这也体现在舰内处理上。原本的顺序为:从最初返航的机种开始收容,每种飞机都暂存在前甲板上,之后再进行收容和补给。但由于飞行甲板尺寸的问题,无法像这样实施,所以计划按顺序收容最开始的5架飞机,其余的依次在甲板上进行第二次攻击准备。

关于飞行甲板上的燃料补给,在前甲板上准备了三根加油管,此外还准备了加油车和所需炸弹等。

从之一架飞机降落到第二次攻击队的18架舰爆和12架舰攻全部完成准备,计划需要1小时15分,实际的结果是1小时34分。从之一架飞机降落到第二次攻击队的之一架飞机起飞,计划需要2小时20分,实际的结果是2小时10分。计划第二次攻击队的全部飞机起飞用时30分,但因为故障问题而使用了备用机,用时39分。

第二次攻击队的起飞作业比「赤城」号花了更多的时间,其原因在于「苍龙」号的起飞 *** 。在成绩表的记事栏中,由于「苍龙」号同时起飞飞机数的限制,采用的顺序是:先将6架舰爆收入机库,之后起飞舰攻,然后再配置在后甲板上准备起飞。

「龙骧」号的快速收容和第二次攻击准备

那么在更小的「龙骧」号上,又是如何进行降落收容和补给的呢?

为了快速收容由8架舰战、9架舰爆、6架舰攻组成的攻击队,计划从之一架飞机降落到最后一架飞机降落所需的时间为40分,实际的结果是8架舰战花费8分40秒,15架舰爆、舰攻则是33分。

计划从之一架飞机降落到最后一架飞机收入舰内所需时间为45分,实际的结果是8架舰战花费9分20秒,15架舰爆、舰攻花费36分。关于每架飞机的平均降落间隔,计划是舰战1分10秒、舰爆2分、舰攻3分,实际的结果是舰战1分5秒、舰爆和舰攻平均2分40秒。

「龙骧」号的降落收容花费很长时间,原因是没有在飞行甲板上进度补给,为了在舰内进行所有机种的燃料补给和炸弹安装,而依次进行收容,「龙骧」号过小的飞行甲板面积成为了制约因素。

从之一架飞机降落到完成第二次攻击准备所需时间为1小时44分,从之一架飞机降落到第二次攻击队之一架飞机起飞所需时间为2小时44分。

如上可以看出,起降兵器的性能对飞机的起降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各舰的尺寸也是重要因素。

夜间降落

对于日本海军来说,航母的夜间降落是很有魅力的。如果夜间的起降变得容易的话,机队就能进行夜袭,并显著增加先发制人的攻击机会。但是,夜袭的实施却存在各种问题。

之一是飞行员的技术问题,这应该通过训练来克服。为了将夜间攻击的精度提高到实用水平,虽然对瞄准器进行了小改进,且研究了新的交战法,但在器材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取代旧式的前方视野较差、但在低速下更容易操纵的双翼舰载机的全金属单翼机,并不适合夜间降落。

最初引入的全金属单翼机「九六式舰战」,由于安装了大直径的「寿」发动机,前方视野很差,昼间降落比作为后续机登场的「零战」更困难,因为飞行员必须从驾驶舱透过整流罩内的一排气缸向前看,所以它不是一款适合夜间降落的飞机。

此外「九七式舰攻」也被评价为低速情况下的操作性不如以往的飞机,不适合夜间降落。

如果能够实施的话,夜间攻击将会是有魅力的战术。但实际上,这方面的构想和实际实施之间存在技术、训练程度问题等各种各样的阻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3/589404.html

“日本航空母舰和搭载机的基础知识” 的相关文章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如果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刘邦能击败项羽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韩信国士无双,是实至名归的战争奇才。正是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才能够战胜项羽,赢得天下。假如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没有去往汉军,那么,刘邦还能够击败项羽吗?其实最后刘邦赢得胜利,更多...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还不知道: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白起,最后谁会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此战赵括率领的四十多万赵军几乎被秦将白起打到全军覆没。那么长平之战中如果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上白起,最后谁会赢?秦赵长平之战中,即便赵国没有换将,很大...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岳钟琪的?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岳钟琪的?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岳钟琪出身于名将世家,又是岳飞的第21世孙。耳濡目染,他自幼对排兵布阵就很有兴趣。待到读书后,对兵法等更是熟然于胸,每每与人论起打仗,更是奇招频出。大人都对他的兵法见解感佩不已。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更何况他的父亲岳升龙还身居高位,是...

刘荆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荆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荆,广陵思王,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第九子,生母是阴丽华。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荆30岁的时候,曾找了一个术士给他看相。术士看完后,吓得立刻就去告官。这是怎么回事呢?刘荆是刘秀一个很不安分的儿子。刘秀生前,封他为山阳王,镇藩山阳国。山阳国在现在山东菏泽定陶...

小周后最后是什么结局?她的死与李煜有何联系?

小周后最后是什么结局?她的死与李煜有何联系?

小周后,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得到后主李煜恩宠。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光义侵占小周后的事件,是在各种笔记中广为流传,却没能收入正史的一个史料。这个史料是说,小周后随李煜来到开封后,赵光义经常宣小周后进宫,数天后才出来。出来后,她便大骂李煜。骂声传到了屋外,听到的人...

三国演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为何没有担任先锋?

三国演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为何没有担任先锋?

赵云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声势浩大,在正史中,诸葛亮派赵云和邓芝据箕谷,以作疑军,而自己亲率主力,进攻祁山。在演义中,诸葛亮北伐点将,却没考虑赵云,并未通知他,因此,赵云主动找来,要求担任先锋,诸葛亮不允,赵云说,如果不让我当先...

朱元璋准备夺走武将兵权的时候,乐韶凤是怎么做的?

朱元璋准备夺走武将兵权的时候,乐韶凤是怎么做的?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兵部尚书乐韶凤就是这样一个人,当朱元璋准备大释武将兵权的时候,他看出朱元璋的心思并抢先一步交出兵权,顺利躲过了朱元璋的屠刀。乐韶凤是明代初年的一个兵部尚书,出生在直隶滁州全椒县,关于其早年的经历,史书上记载不多,所以我们后人也无从知晓,只知道她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个...

张德胜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结局如何?

张德胜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结局如何?

历史上的张德胜是明初朱元璋麾下的一个名将,死后配享太庙,他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元末天下大乱的时候,江淮地区更是乱成了一锅粥,涌现出了很多盗贼,为了应对这种混乱的局面,张德胜和俞通海、廖永忠、廖永安等盘踞在巢湖一带,训练了一支十分强劲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