孱弱的中华民国,为何能入选联合国五常之一?背后离不开这个国家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迎来了 *** 重头戏,在76票赞成和35票反对的压倒式优势下,中国终于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这既是众望所归,也是实至名归。
然而当我们追溯历史时会发现,中国早在1945年联合国成立之初便是五大创立国之一,并且身居常任理事国宝座。只是当时的中国尚处于民国时期,仍然被蒋介石 *** 所统治,所以代表自然也是民国 *** 。
这显然就有些违背人们的认知,1945年的中华民国积贫积弱,甚至还未实现真正的 *** 独立、人民解放,何德何能加 *** 合国之中,并且与英法美苏四大列强共享五常宝座的呢?
美国的相助
联合国的前身是国际联盟,该组织成立于1919年,本意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但随着世界二战的爆发,国联也停止了所有活动,销声匿迹。
1942年,世界法西斯战争虽仍处于胶着状态,但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就隐约察觉到,战争胜利的天平已经朝向同盟国倾斜。这位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实现四连任壮举的总统,发挥了自己的高瞻远瞩,开始着手布局调整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齐聚华盛顿,签署宣布了联合国家宣言,该反法西斯同盟文件为日后的联合国成立奠定了基础。1943年,美苏英三国代表在莫斯科开会,该会议明确了建立一个目标,即建立一个以维持国际安全和平为目的的组织,并且还确定了四强国的最终席位,分别是美国、中国、苏联、英国。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在英国的全力举荐下,法国也列为了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至此联合国一共拥有美、苏、英、法、中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及10个非常任理事国。
但要知道,在联合国成立之前,中国的五常席位是饱受苏英两国质疑反对的。英国丘吉尔表示:我钦佩中国,也同情他们所遭受的政治腐败,但这绝不是我接受他们的标准。
苏联对中国加 *** 合国五常的态度更为恶劣,当时中苏两国正处于冷漠期,苏联在签署《苏日中立条约》后,甚至有意避免与中国代表共同出席国际会议。斯大林坚定不移的认为:孱弱的中国根本没有资格参与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控,一切只需要苏美英三国共管就可以了。
此时的中华民国,之所以能力排众议一举并入到五常之中,离不开两个因素:抗日战场的浴血奋战和美国出自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年进行的鼎力相助。
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日双方便全面进入了战争阶段,日本深陷中国战场泥潭,截止到1939年已经损失近半精锐兵力,国家也是债台高筑、财政摇摇欲坠。
中国作为二战中参战时间最长的国家,有效拖延牵制了日本兵力,让日德无法对接汇合进攻苏联,也无法南下进攻英法殖民地,成功分割了法西斯战场,有效策应美英苏三大同盟国。中国军民在二战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反法西斯联盟作出了重大贡献。
再加上联合国成立时,中国的综合实力虽然与美英苏相差甚远,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却不落下风。同期的印度、韩国还没独立,德日意大利作为法西斯战败国更是受到千夫所指,所以这五大常任理事国看似珍贵无比,在当时有资格入选的国家却是屈指可数。
至于美国的参与相助,实际上是中国能顺利进入五常的一大助力。
美国的战后格局
从1941年美英共同签署的《大西洋 *** 》,到1945年的联合国制宪会议,这历时四年的成立过程中,同盟国可谓经历了漫长的内部博弈。
中国凭借在二战战场的杰出贡献,在1943年10月的第二次莫斯科外长会议中荣获联合国四强席位,但英苏两国却对中国的四强之名非议颇多,唯有美国坚持让中国并入到四强之中,成为世界大国。可美国为何如此好心?
罗斯福对二战格局曾有过四警察构想,按照他的设想,只要战后英国、中国、美国、苏联能保持团结一致,立志于维护世界和平,世界格局就基本上不会发生战乱。
但斯大林却对美国的构想并不赞同,他认为中国的实力不具备并入其中的资格,并且中国军队在本国战场上的表现也并不突出。想维护世界和平,苏美英三国足矣。丘吉尔的意见和斯大林高度一致,他也不理解美国为何如此支持中国。
事实上美国支持中国的确有着自己的战略利益考虑,一是为了战时考量: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随即对日本全面宣战。而在美国的战略计划中,中国能为美军提供空军基地,轰炸日本本土等战略价值。
其次也有着战后世界布局的需要:在罗斯福看来,日本战败后,亚洲除了泰国一个独立国,其余全是英国、法国和荷兰的殖民地。中国基本可以代表亚洲,换言之蒋介石统治下的国民 *** 就可以代表美国在亚洲的利益,成为美国在联合国中最可靠的盟友。
美国外交部长赫尔在日后的回忆录中写到:美国应该全力以赴援助中国,美英苏虽然同为太平洋大国,但核心利益却都在别处,美国想要维持远东利益,就要让中国处于世界舞台的中心。
在1943年的第二次莫斯科外长会议中,苏英两国的重点都放在反法西斯战争,美国的注意力却早已开始为战后做打算。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幕——本来由美英苏三国主持的会议,罗斯福却无论如何也要将中国拉扯进来,甚至不惜以美国退出来威胁。
苏英两国虽大为不解,但面对美国的强势表态下也只能勉强同意,于是三国鼎立的格局变为了四强席位。蒋介石对这个结果更是始料未及受宠若惊,在日记中坦言道以中华民国的实力完全不具备列入四强席位的资格,不过之后蒋介石还是喜出望外的参加了开罗会议,联合国四强席位就此确立。
不过席位确立后,苏联却始终对中国的入席心存芥蒂。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形式一片大好,四国开始联手讨论战后国际联合机构问题。但此时苏联却表示与日本所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尚在奏效,所以不能同意中国参与战后安全计划会议。
美国对苏联的态度也是无言以对,就在这关键节点, *** 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全面溃败,损失兵力超六十万,丢失河南、湖南、广东等大面积守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高歌猛击、势不可挡的背景下,豫湘桂大战役的惨败让蒋介石几乎在国际上抬不起头来。
在之后的多场国际会议中,中方代表团的地位处境都极为尴尬,不仅被美英苏排外,甚至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无法得到保障。那中华民国最后又是怎样坐稳五常席位的呢?难道是死皮赖脸熬进去的吗?
这自然不是,实际上中国能最终顺利成为五常,还离不开英国的助攻。
在蒋介石 *** 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乃至中华民国的四强席位都岌岌可危时,英国 *** 却突然提出要让法国也加入到五强之中。
与美国一样,英国推举法国也是为了自身利益,因为英国 *** 发现在战后欧洲问题和殖民地问题上与美苏有着鲜明的利益冲突,他也需要找个盟友来壮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力。
可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更是一言难尽,如果法国这种战绩和战斗力都能入选五强,那中国的四强席位将不会再遭受到任何非议与质疑。在英国成功帮助法国坐稳一个常任理事国席位后,中华民国的五常身份,将彻底稳稳坐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