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清明节吗?清明节怎么过
明朝有清明节吗?清明节怎么过
清明节的意义是对祖先的恭敬追思,承载华夏敬祖、尊老等美德的传承,也如同一场跨越时空、永无止尽的接力赛。
明朝不但有清明节,且习俗已经跟我们现代人无限的接近,或者说我们现在依旧维持着数百年前的文化。
对祖先恭敬追思的文化至今没消失,正是因为我们一代一代的重复做着先人们做的事,而这何尝不是一种看的到,摸的到的接力传承。没有这个重复?很难想象我们民族的“敬祖”之心可以如今依旧,而不是泯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至于明朝人是怎么去过清明节?我们暂且撇开深宫之内的皇家气派,转而探寻高启所著《帝京景物略》中描绘的市井风情,看看寻常百姓家如何过清明。
三月的清明节是明朝百姓全家出动的祭祖日子,在这一天,平常讲究大门不出的妇女,也是要和丈夫、婆婆一起携带酒器出门上山。
上山的路上,因为街坊四邻都要赶清明节,之一眼看到的是交通主干道上的长长排队,队伍里面平民双腿走着,富裕家庭则是坐着轿子或骑马,而无一例外都手提着或者挂着大量的纸钱。
抵达祭祀之地后,人们通常会有4种行为,
有的人在祭拜,寄托对先人的崇敬,有的人在奠酒,寄托对逝者的哀思,有的人在哭泣,尽情释放情绪,还有的人在为坟墓除草并添土,维护祖先的安息之地。
一眼望去“清明日,大风起。纸钱飞作灰,散落千山与万水。旧坟间新墓,哀哀哭不已”。
完成祭拜、哭泣以及整理坟墓之后,祭祖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焚烧纸钱”。并将烧过的纸钱放置在坟头,祈愿祖先在另一个世界富足美满。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祭祖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清明节的终结。在提着酒器返程的路上,人们会寻觅一处佳地,趁着春色美景加开一个聚会,尽情的欣赏大好春光。
正因如此,清明节在明朝也是一场春游踏青活动,选择祭祖归来后赏景的人非常之多。
对此,同样是《帝京景物略》,它记载有“岁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人山人海的出游,可见春游踏青在明朝毅然是普遍现象。
明朝有清明节吗?它肯定是有的,且它的模样跟我们现在很像!通过扫墓、祭祖等仪式,我们与先人进行精神上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