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里,他是真正的仁义之君,从织履贩席之徒成为一代帝王
三国乱世里,他是真正的仁义之君,从织履贩席之徒成为一代帝王
刘备,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上到白发老翁,下到三岁孩童,都可以对此人说上两句。从古至今,关于刘备的传说数不胜数,有说他是仁君,是心胸宽广的善良之人,也有说他是趋利避害、忘恩负义的小人。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刘备就是一个忠肝义胆、有情有义的仁慈君王。但在正统史册《三国志》里,刘备则是一个偏负面的人物形象。
所以不同的书可能会影响大众对于刘备的认知和观感有所不同。同时,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成长经历下,对于刘备的看法也会有天壤之别。回顾刘备的一生,似乎不能简单地用好或者坏来形容?人是复杂的生物,我们还是要结合他的生平更客观地看待。
首先,刘备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仁慈的君主。在那个人才辈出、群雄争霸的时代,只有宅心仁厚是成不了大事的。更何况刘备出身卑微,没有可以倚仗的强大家族。对刘备而言,他要想取得成功,需要付出比其他人百倍千倍的努力,也要多百倍千倍的心计。
刘备在早年曾投奔过许多个诸侯世家,他的这种行为日后也为他招来了许多的非议。很多人认为刘备的这种行为是不仗义的,不能忠于一人,在多位诸侯之间左右逢源,是小人的行为。但是在刘备自己看来,他与这些诸侯之间,只不过是相互索取,利益互换的关系,并没有主仆之间的情谊。没有了利益羁绊,他转投到他人旗下是无可厚非的。
对当时的刘备而言,他每走一步都要慎之又慎,绝不能有任何差错。在自己前途未卜之时,他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安危和未来发展,而不能更多考虑其他人或者周围人的看法。这样看来,刘备的这些选择都是基于自己当时的处境做出的,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其次,刘备也不是世俗意义上的伪君子。刘备在位期间,没有沉迷在王位带来的虚荣感里,而是想方设法让管辖内的百姓能够把生活过好,能够有饭吃,有地耕,安居乐业,没有战争和瘟疫。
他求贤若渴,招贤纳士,为天下百姓谋发展。他身为君王,却愿意当下身段,对真正有才能的人以礼相待,给出足够的诚意让他们心甘情愿为他效劳,这也是刘备的过人之处。
他先后统治过徐州、荆州还有益州,他所在之处,百姓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老百姓对他的拥护和认可,也足以证明刘备是一个难得的明君。即使在他自己最落魄,最贫困潦倒的时期,他也没有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始终将百姓的安危放在心上,尽他更大的努力让自己的百姓安居乐业。
从这方面来讲,即使是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刘备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不是他个人有多高的智谋,有多好的带兵打仗的能力,而是说他能够凭借自己的高情商笼络人才,壮大军心,又凭借自己作为君王的博爱之心,给予老百姓安全富足的生活,这就已经胜过无数人了。
综上所述,刘备是一个复杂的、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不能简单地用他是好人或者坏人来评价他,这对他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他可以不讲情谊只讲利益,周旋于不同的主公之间,为人所不齿。他也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将百姓之事放在首要位置,为百姓所拥戴。
他是一个矛盾体,不黑也不白。他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也有迫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所做出的妥协。总而言之,刘备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并不能简单地用非黑即白的论点去阐述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而是要结合他的生平,仔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做出更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