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脸是怎么变成“鞋拔子”的?
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有着两种相貌,一种是明朝历代皇帝常规的胡须方脸,另一种是让人印象深刻的“鞋拔子”或“猪腰子”脸型。后一种不同常规的畸形,是不是满清对明太祖的恶意丑化呢?
自秦汉兴起“天命观”后,历朝历代的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都喜欢从出生、外貌、机遇、经历等各个方面包装自己。均是加上奇幻色彩以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旁证自己“受命于天”的必然性、合法性。
相对于其他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对这些并不那么看重。他不仅常以“淮右布衣”自居(仅限他自称,其他人谁说谁死),也从未宣传过自己出身、外貌等不同于常人。
朱元璋在《滁阳王庙碑》中描述自己投身抗元大业之初时,也只是强调郭子兴欣赏自己的能力,“
问召与语,异之
”。
让很多人想不到是,朱元璋外貌“
丑化
”的始作俑者是他的儿子朱棣。
朱棣在篡位登基之初,严重信心不足。一方面通过大肆戕害建文忠臣以震慑不臣,一方面篡改档案记录以污蔑、丑化建文父子。除此之外,朱棣也玩起了历朝开国皇帝那套“造神”操作,异化自己的出身,以凸显自己才是那个应该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
懿文太子所为多失道,忤太祖意 …(太祖)语孝慈高皇后曰:朕与尔同起艰难,以成帝业,今长子所为如此,将为社稷忧 … 允炆矫遗诏嗣位,忘哀作乐……
今上皇帝初生,云气满室,光彩五色,照映宫闼,连日不散。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心异之,独钟爱焉。
《奉天靖难记》
但是光粉饰、异化自己是不行的,至少自己的父皇也需在各个方面都与众不同。于是朱棣修改了《明太祖实录》,在朱元璋和郭子兴初会那段,加了句“
见上状貌奇伟异常人
”。并在孝陵的圣德碑上,对这个“奇伟”做了详细说明,“
龙髯长郁,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
”。
自此朱元璋的额头高高凸起,脸部也被拉长。但这并不是丑化,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朱棣是把龙那种高额长脸“移植”到自己父皇头上,以表自己父皇是“真龙天子”之意。
至于太祖的相貌为何突变,朱棣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上梦人以璧置于项,既而项肉隐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药傅之,无验,后遂成骨隆然
”。上苍在将天命授予朱元璋的同时,也将他改造为可以承应天命的真龙之身。
在朝廷的引导下,朱元璋外貌或者说脸型的“龙化”就开始逐渐加深。景泰二年,一个叫袁忠彻的相师后人,进一步异化了朱元璋的外貌。他在《古今实鉴》里,对朱元璋的外貌做了一些补充说明。
明公状貌非常,龙瞳凤目,天地相朝,五岳俱附,日月丽天,辅骨插鬓,声音洪亮,贵不可言。
其中“天地相朝”指额头和下巴生得互相对应。所以为和龙化凸起的额头相对,朱元璋的下巴也自然要变尖并翘起了。自此所谓的“鞋拔子”或“猪腰子”脸,正式生成。
虽然古人也爱美厌丑,但在古代“美”更多的是诱发人们欣赏、追捧、拥有或占有等欲望,如潘安宋玉、沉鱼落雁、祸国妖孽、英俊书童。而人主需要的是臣服,强权需要的是畏惧。因此其对应所有者的外貌就不能够“美”,而是需要异于旁人、震慑人心。
所以寺庙里的力士、罗汉、菩萨们大多面目狰狞,长得一点也不帅。流传的名人外貌不仅大多奇异,不少甚至接近我们现今的“畸形”。如重瞳的项羽、双耳垂肩且两手过膝的刘备 …… 书上看到还好,如这些人真的站在大众面前,估计很多人都会被吓一大跳。
因此经袁忠彻加工,朱元璋的外貌虽然变得更加奇异,反而很快就成了明朝对太祖印象的主流。
嘉靖朝名士徐渭,把朱元璋的鞋拔子脸和“复兴汉统”联系到一起,“
上之岩也,天高以覆耶。下之丰也,地载以厚耶。扫胡孽而握汉统,是为我圣祖高皇帝之面耶
”。隆庆朝工部尚书张翰有幸在武英殿见到宫中保存了百多年的太祖画像,惊讶道:“与民间所传奇异之像大不类”。可见太祖的鞋拔子脸,在明朝中后期深入人心。
所以可以负责任的说将朱元璋的脸“鞋拔子”化,是在美化或者说“神化”朱元璋。
正因为是“美化”朱元璋,朝廷和民间也不会制止对朱元璋外貌的继续异化。最终汉高祖刘邦腿上的72个星宿,也给移植到朱元璋的脸上,满脸黑痣的朱元璋也是由此而来。
既然太祖外貌的异化是明朝主动而为,那么满清丑化朱元璋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这个误解主要来自故宫保存的明太祖画像的来源和时间。
明朝时宫中的太祖画像基本都是绘制于洪武朝,那个时候朱元璋的外貌还未开始异化。到明朝中后期,虽然太祖外貌已被异化,但祖传的太祖真容画像也不可能被明廷所替换。所以鞋拔子脸的朱元璋画像在明朝虽然大为流行,但一直未进入宫廷。
清朝前期宫中保存的太祖画像仍然是正常脸型的版本(据故宫博物院的记录只有两幅),但乾隆登基后就不一样了。这个酷爱收集文物的皇帝,将异化的太祖画像收入宫中也是自然而然地事情(乾隆从民间收集了九幅)。
鞋拔子脸的朱元璋画像进入宫藏后,自然也就成了朱元璋画像的官方正品。进入近现代,人们对外貌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朱元璋的鞋拔子脸给人的观感就不再是龙化而是丑化了,但这真的不是满清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