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临死前为何无视赵云,把兵权给了李严?诸葛亮一年后给出答案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4-11)580

刘备临死前为何无视赵云,把兵权给了李严?诸葛亮一年后给出答案

三国时代,刘备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这点没人能够否认,不仅连老对手曹操都认可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后世人民群众对于刘备以及刘备为代表的蜀汉政权的怀念,也能够说明这点,如果不是因为刘备本身的人望和评价很高,又有谁会纪念这个千年以前的割据政权了?

而既然是英雄,那么刘备的很多做法,必然是有其自身深意的,尤其是对于朝廷上下武将的安置和态度,其中必定包含了很多刘备自己的思考,别的不说,就只说刘备死前对于后世的安排,就可以从中看出一二来。

但这里又有一个很奇怪的细节,那就是刘备死前的托孤大臣,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却是李严,而且刘备对于李严的态度也很是敬重,当时的蜀汉只有益州一个州的土地,但刘备却把将近一半的土地的控制权和兵权都交给了李严,基本上已经表现出了一种高度的信任和赏识,这中间又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呢?

其实关于这点,更大的奇怪之处,并不是重用李严,而是在有其他更靠谱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了李严,这让人很是疑惑不解,因为相对李严来说,当时在蜀汉政权中,赵云才是理论上和情感上更佳的选择。

首先李严属于原有刘璋政权的官员,远不能跟赵云这种刘备的元从嫡系相比,另外李严这个人性格非常不好,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比较偏执,做事容易一根筋,选择这种人来托孤,很可能会留下一些更大的隐患。

那么刘备不选赵云,真的是很多人认为的,赵云是刘备的保镖,能力水平不足的原因吗?显然不是,因为根据历史记载,赵云其实建立过不少的战功,尤其是在进入蜀地支援刘备对付刘璋的这个过程中,赵云自己是独领一军,能够有资格独领一军的将领,无论如何也不能是一个被边缘化甚至于被冷落的状态。

而且相比较赵云领兵打仗的业绩,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刘备可能更加在意赵云对于自己不可替代的亲信身份,要知道刘备常年委任赵云担任的岗位是“中护军”,中护军是个怎样的岗位呢?简单来说就是“亲卫队”的身份,率领的是刘备麾下相对来说最精锐的力量,所以赵云的地位应该来说是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敏感的,刘备在战场上以及在平时的生活中,顺风顺水就罢了,如果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赵云必然是刘备的最后一道防线,帮助刘备去抵挡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挑战。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刘备不信任赵云”,或者“刘备认为赵云能力不足”这类事情,刘备对于赵云的重视,可以说是渗透到了方方面面,他只可能对赵云有更深的依赖,但如果是这样,又应该怎么去解释刘备没有让赵云担任重要岗位,反而任命了李严这件事情呢?

其实想弄明白这点,还是要从李严的定位和诸葛亮后来的执政方针开始说起。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执掌整个蜀汉政权的时候,秉承的基本原则就是“联吴抗魏”,但是夷陵之战蜀汉跟东吴的关系已经搞得很僵,而且蜀汉政权相对来说,跟吴国又有夺取荆州这种大仇恨,两方真的能够走到一起,重新携起手来一同对抗曹魏吗?

这点诸葛亮心里没底,刘备心里同样没底,而刘备知道自己快要逝世,无奈之下也只能把烂摊子交给诸葛亮来收拾了。

所以说诸葛亮就做出了一个决策,那就是想办法把可能会影响到联吴抗魏策略的武将,都调离边境,以免产生进一步的摩擦和冲突,而这时候纵观整个蜀汉政权,很有可能会做到这点的,大概率就是赵云。

赵云参与过夷陵之战,而且是刘备亲信武将的身份,这种敏感的地位,也许会让他影响到诸葛亮未来的部署,而依照诸葛亮跟刘备“心神无贰”的关系,他必然会跟临病逝前的刘备说清楚这点,并且也会请求刘备解决这个问题,自己毕竟只是辅政大臣的身份,直接插手这件事,就会显得过于敏感了。

刘备也清楚这点,所以说调任跟东吴没有直接矛盾的李严掌握永安一带靠近蜀吴边境的兵权,并且给予他超然的身份,未尝没有借助李严来安定吴国心态的意思。

其实当诸葛亮接任丞相的位置后刚满一年时间,对于吴国的策略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其实也能够反映出,刘备在死前对于朝政安排的妥当性和根本意图。

当然,不让赵云担任重要的身份,绝对不代表刘备真的想把赵云放到冷板凳上,恰恰相反,对于刘备来说,赵云在未来的北伐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点也不仅仅是刘备这么认为,诸葛亮同样有类似的想法,所以说赵云反而被调到了当时北伐的前线,在后来的多次战争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业绩。

再联想到当时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和黄忠早已经战死,马超即使没有病死,他曾经的劣迹也注定不能得到蜀汉政权根本上的信任,所以赵云就成了一个重量级的“定海神针”,把他放到李严的位置上仅仅威慑东吴,属于是“大材小用”,实际上只有让赵云来负责北伐,才能起到更大的效果。

这其实也是刘备识人之明的另一重体现,所以刘备临死前对于赵云的安排,是有自己深层意义所在的。

而诸葛亮在后来的执掌蜀国并且试图恢复中原的过程中,基本上也是贯彻了刘备的政策和方针,对于很多将领的安排和使用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妙处,不仅仅是赵云,魏延这种脾气暴躁而且个性很强的将领,以及马岱这种原本出身于敏感派系,因为种种原因理论上是不应该得到重用的将领,都能够在诸葛亮的麾下,发挥出自己独特的能力,这也算是诸葛亮用人水平的重要体现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4/590916.html

“刘备临死前为何无视赵云,把兵权给了李严?诸葛亮一年后给出答案” 的相关文章

孙权死后东吴发生三场政变 东吴政局为何如此混乱

孙权死后东吴发生三场政变 东吴政局为何如此混乱

还不知道:孙权死后,东吴七年之间,为何爆发三场政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252年,东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病死,终年71岁。随着孙权的离世,此后的东吴政权走向衰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东吴内部不断爆发政变,在短短的七年之间,居然爆发了三场宫廷政变,不仅辅政大臣惨遭灭门...

夷陵之战刘备攻打东吴 此战结束后联盟关系还用修复吗

夷陵之战刘备攻打东吴 此战结束后联盟关系还用修复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后,吴蜀联盟还有必要修复吗?到底是谁得利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孙吴在夷陵之战中打败了刘备。刘备退守白帝城。因为担心魏会趁机进攻,吴国很明智地停止了攻蜀,孙权还主动遣使向刘备请和。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

有哪些与和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和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和峤(?—公元292年),字长舆,汝南西平人。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曹魏太常和洽之孙,吏部尚书和逌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峤少有风格,常仰慕舅舅夏侯玄的为人,珍重自爱,有盛名于世,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太傅从事...

纳兰明珠对康熙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有何过人之处?

纳兰明珠对康熙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有何过人之处?

“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帝论功行赏纳兰明珠名列前茅,是为大清立下奇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犹如一扇多彩的屏风,推开这扇隔板,你会发现历史原来如此瑰丽多彩,让人神往。历史还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出许许多...

历史上朱允炆为何会着急削藩?

历史上朱允炆为何会着急削藩?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1398)年登基,次年改号为“建文”。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允炆削藩失败,最后造成自己丢了皇位。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削藩操过急。一年之内就一连削掉了五个藩王。而且削藩所用的理由,都不充分。同时,对所削藩王的处理,...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人的?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人的?

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元末,天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路英雄割据一方,这段过渡时期的历史,注定动荡不安而又意义不凡。如大浪淘沙,各路义军最后只剩下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璋三支劲旅。而为了统一天下大业,三股力量此消彼长,互不相让,彼此间...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刘邦当了皇帝以后,由于他是白衣当皇帝,自古第一例,因此他遇到了一道难题。这道难题是什么呢?要讲这件事,咱们先来讲讲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太公是秦朝丰邑枌榆乡的一个农民,生逢群雄并起的战国,战火纷飞的乱世。俗话说“神...

如果张辽先去救援樊城会是什么结局?

如果张辽先去救援樊城会是什么结局?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这一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当时,交战双方,关羽取胜,于禁被俘,庞德被杀,于禁所督七军三万多人全军覆没。关羽取得辉煌胜利,威震华夏,曹操吓得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问题是,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原因,是于禁不会统兵打仗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