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钉子户”张秉爱:全村搬迁就她不走,如今结局令人唏嘘
“我不搬!”
当初为了建设三峡大坝,不少人都离开了故土,其中就有湖北秭归县的居民。
当邻居陆陆续续都搬走的时候,张秉爱却说什么都不搬走,成了一个“钉子户”。
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还是另有苦衷?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女人一直不愿意搬走呢?张秉爱现在怎么样了呢?
«——【·三峡大坝工程启动·】——»
我国地大物博,众多奇特地势。其中不仅有地势平缓,风景优美的地方,也有地势险要,气候多变的地方。这种地方要是不加修护,后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峡地区这一带属于后者,地势险要,气候奇特。因此,这一带的航运问题一直是国家特别关注的一点。
1919年,孙中山就提过这问题,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提出过三峡工程这想法。但这正式确定建造大坝,已经是到了1992年了,正所谓好事不怕多磨。
这项工程属实很大,要考虑的事情自然也多。这之一件事便是一个棘手之事,那就是说服周围村民搬迁,另换地方安家生存。
我国人民家庭观念极强,不到万不得已之时,肯定是不会背离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因此,说服村民实在是一件难事。果不其然,消息一出,村民纷纷议论起来,多数都持观望态度,极少数明确不搬的态度。
为此,相关领导专门对村民进行了讲解,宣扬搬迁至新地方的好处。离开大山,自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可以接触更多的人,与现代社会接轨,获取更多谋生的信息,一家人努力把日子越过越好。
这一番说道后,大多数村民都觉得有点道理,呆在老家,背靠大山,除了务农也没有其他谋生手段了,兴许出去后,还会有更多赚钱的门路呢,这样岂不是更好。
但张秉爱却完全不同意,任凭身边人讨论说“利大于弊”,她也全然不顾,要坚守在故土之上。那么,她为什么一直不想搬?
«——【·钉子户张秉爱·】——»
在相关部门的劝说之下,大多数村民都愿意搬迁,外出谋生。可只有张秉爱,纵使领导有巧簧之舌也没有什么用,就直接一句话“我不搬”。
村支书更是说“你不搬迁,是在阻碍国家的建设发展,这件事情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是整个国家的事情,不能如此自私”,说罢,张秉爱依然不为所动。
见此情况,村支书也无可奈何,他理解张秉爱坚守家乡的原因。丈夫残疾,自己只会种地,离了家乡,没了土地,怎么谋生都是个问题。虽然给予了一定的补偿款,可这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后续生活依然是个问题。
她怕自己养不活整个家庭,怕搬走之后,日子过的还不如现在,因此,她坚持留在家乡,甘愿成为人人口中喊着的“钉子户”。
看着周围的村民陆陆续续搬走了,昔日热闹的村庄也变得静悄悄了。其实她的心里也很不舒服,山里的交通很不方便,家里的孩子上学都是很大的问题,每天都要早早起床去上学,安全隐患也是个大问题。
可张秉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纵有千般想法,但总归是无法实现的。面对孩子的埋冤和工程负责人的不理解,她只得选择继续坚守故乡。
对于张秉爱家庭的难处,村里没有放任不管,及时上级部门报告了情况,相关部门也派遣了相关人员对该家庭进行了解。
为此,相关领导还特地拜访了本村村民询问详细情况。对于张秉爱迟迟不搬迁的情况,多数村民表示理解。他们说“她的老公是残疾,无法谋生,要一个女人,单靠自己在新地方盖房谋生显然是不现实的”。
从村民这里了解完情况后,领导陷入了两难。这个工程肯定是要继续干的,不能因为一个人而耽误了国家的发展,但也要安置好张秉爱一家,不能让群众失去生存的希望。
眼看着,周围水位极速上涨到135米了,再不及时解决张秉爱家庭安置问题,全家人就要被淹了。可张秉爱就是倔着不走,只是自己在略高于家的地方搭了棚子居住。
随着居住环境一步步恶化,不单家里的生计是个问题,孩子的上学更是个问题,天不亮就要起床走山路去上学。面对孩子的埋怨,张秉爱心里是否还觉得不搬迁是对的呢?
«——【·不搬迁的她后悔了吗·】——»
在多番考量之下,领导了解到是住房及谋生阻碍了张秉爱家的搬迁,决定为她们家解决这些问题。
可是,日子总归是要自己过的,别人只能帮一时,不能帮一世。在这四面环山的环境之中,除了务农好似没有其他办法,一家人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自己每天勤勤恳恳的劳作,收入却不够维持家里的开销,日子没有任何盼头,心逐渐变得麻木。
相反,早早搬走的村民却一个个活得风生水起,新地方与外界可畅通交流,使人眼界开阔了,赚钱的路子多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人最怕的就是比较,同村人的美满生活和张秉爱拘谨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她不由得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不是错的,跟紧时代的大流应该才是对的吧。可是,事情过了也就过了,回想依然于事无补,能做的只有及时止损。
这不,在经历了儿子高考落榜,孙子无学可上,女儿找不到工作这些的轮番打击后,张秉爱终于想通了,搬离了自己住了多年的地方,用自己攒下的一点钱在水淹不到的高处搭建了几件窝棚,开始了新的生活。
«——【·现状如何?·】——»
褪去以往自己固有的思想后,张秉爱和同村人一样过上了安稳日子。儿子在高考落榜后,没有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而是选择了去新疆当兵,守护国家的边界。在服役期间,他努力攒钱,寄回家补贴家里,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富裕了。
以前过年,人们都是紧紧巴巴的,现在不同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年夜饭一家比一家丰富。张秉爱的家庭也不例外,家里到处挂满了红灯笼,红色灯光照射下来,喜庆氛围特足。
团圆夜,张秉爱的子女都回家了,全部人汇聚一堂,满脸笑容的讲述着自己一年所遇到的乐事,全家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见此景象,张秉爱心里暗暗回忆起了往事,想当初,自己固执不愿随大流搬迁下来,在山上住了多年,落后了其他村民多年。现如今,日子终于好起来了,心里顿时一番欣慰。
虽然离开了自己居住多年的地方,离开了蕴含自己无数情感的地方,但只要家人在,哪里就会是自己的家。
«——【·结语·】——»
对于这件事情,大多数人都持以不理解的态度,明明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为什么张秉爱总是和常人不一样,她看待问题的核心到底是出于什么呢?真的是怀念故土,不愿离去?还是不满赔偿补助?人们应该更倾向于相信后者。
从客观角度来看这件事情的话,人们未免对张秉爱有些许苛刻,一个生于大山,长于大山的人,她没有看过外面繁荣的世界,没有从学习获得足够的知识,她只有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扛,未拥有长远的眼界也是正常的。她不靠其他人,甚至得不到自己丈夫的帮助,独自一人拉扯大孩子,实属不易。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生活轨道不同也是常事。
您觉得她不搬走是因为什么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回望——纪录片观摩系列」——《秉爱》放映会 ;香港中文大学;2020-02-07
导演冯艳和她的纪录片《秉爱》 ;CNTV(中国 *** 电视台);2020-02-07
寻访红色印记|百万三峡移民 一个感动世界的奇迹;全国党媒;2021-07-08